书城历史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上)
10833200000033

第33章 别了,荷兰殖民者——1661~1662年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1661~1662年,明将郑成功为反击荷兰殖民者对我领土台湾的侵略,而发动了收复台湾的战争。战争以明军的胜利、荷兰殖民者对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而告终。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而且对整个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震慑效应。

台湾是与福建相对的一个大岛。南北长400公里,东西宽160公里,面积为35759平方公里。连同澎湖列岛和其他附属岛屿在内,共有大小岛屿79个,总面积为35961平方公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岛上的人民,多数是福建人。

16世纪,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被发现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掠夺,侵占领土。1624年8月,侵占中国澎湖列岛的荷兰侵略者被明军驱逐后,余众2000余人逃往台湾,在台南台江登陆,并修筑台湾城(今台湾台南市西安平港)、赤嵌楼(今台湾台南市西北的镇北坊)等城堡。1642年荷军在淡水(今台湾新竹)击败西班牙军队后,迫使西班牙殖民势力从台北地区撤出,从而独霸台湾全岛。荷兰殖民者的残暴统治,激发了台湾和大陆人民团结起来,反抗侵略,收复台湾的决心和勇气。

郑成功(1624~1662)名森,字大木,南明监生,后受隆武帝赐姓朱,名成功,民间尊称国姓爷。郑成功适应人民要求,决意收复台湾。1659年后,他开始了入台的战争准备:不断侦察台湾方面情况,了解荷军兵力配备、设防、航路等情况,绘制要图,制定渡海计划;筹备粮饷;练兵造船;加强水师等。今天人们看到的厦门的水操台、演武场、演武池、演武亭等都是郑成功操练军队的地方。与此同时,他决心首先收复澎湖,并以之为前进基地,乘涨潮之机,通过鹿耳门港登陆,切断台湾城、赤嵌楼两地荷军联系,分别予以围歼,然后收复台湾全岛。

1661年3月1日,郑成功在金门举行隆重的“祭江”誓师仪式。4月21日,郑成功亲率第一楼队乘船自金门科罗湾出发,次日晨占领荷军防守力量薄弱的澎湖各岛。然后冒着风雨、顶着没有粮食等困难,向鹿耳门港进发。4月30日拂晓,到达鹿耳门港外。当晚,大小船只到齐,荷军“不胜惊骇”,认为“兵自天降”,急忙从海陆两方面组织反击。当敌舰进攻时,郑成功令陈广和陈冲率领60只战船(每只有大炮2门)将敌船包围起来,从四面八方向敌舰攻击。当敌主力战舰赫克托号被击沉,其他敌舰逃跑时,很快又被郑军舰队追上,通过接舷战、肉搏战、火攻战,将一艘敌舰烧毁,而通信船马利亚号则逃往马达维亚。5月1日,荷兰军队在台湾城上观察到北线尾上的郑军戒备不严,立即令贝尔德上尉率领240名士兵袭击。郑军将领陈泽毫不慌张,令3000人正面迎敌,800人迂回敌后,前后夹击,一阵激战,歼敌大部,贝尔德上尉也被击毙,仅少数人死里逃生。荷军阿尔多普上尉率200名士兵乘船渡海为赤嵌楼的荷军解围,很快就被郑成功派出的特种部队“铁人”击溃。

荷军两次反击均遭惨败后,收缩兵力,在固守待援的同时,不但不投降,反而派人劝郑成功撤兵。郑严词拒绝,令部队从水陆两路围攻台湾城。该城周长277丈,高3丈余,共3层,城墙四角外突,视野开阔,设炮数10门,易守难攻。郑成功4月28日下令攻城,久攻不下。

7月5日,巴达维亚当局根据被郑军水师击败后逃到巴达维亚的通讯船报告的情况,命雅科布·考宇为台湾司令官,统率12艘快艇、货船和725名士兵出发,于8月12日到达台湾海面。郑成功得知此情后,采取围点打援的办法,挫败了荷军的救援,俘、击船多艘,考宇逃回巴达维亚。城中荷军援救无望,粮、药缺乏,疾病传染,战死病亡已达1600余人,仅存700余名官兵,士气低落。1662年1月25日,郑成功下令在乌特利支堡南端建起来的炮台上向城内发射炮弹,荷军乱作一团,最后决定:“一致同意并决定立即写信通知国姓爷,我们愿意和他谈判,在优惠条件下交出城堡。”2月1日,荷兰侵略者终于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沦为荷属殖民地达38年之久的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驱逐了荷兰殖民统治,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从来不能容忍自己领土任人宰割的斗争传统,光复了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捍卫自身利益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中国打击外敌入侵的信念。

台湾的回归,不仅是对荷兰侵略者的回击,而且对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也是一个严重警告。16世纪中叶,正是殖民主义向外扩张时期,也是东亚等许多国家遭受殖民统治愈重的时期。对荷兰殖民者的打击,对殖民地人民是一个巨大的精神鼓舞,因而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亚洲反殖民主义的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的扩张势头。因此,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功绩,不仅永垂中华民族之青史,而且对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来说,也是值得敬仰和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