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与太阳一起行走
10830000000017

第17章 仙缘寻踪

当年,七仙女一不小心,把情爱留在了西溪,从而成就了一段千古传奇佳话。

去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寻访仙踪,是在寻找内心的轴坐标,西溪是横坐标,天仙缘就是一条纵坐标。幽梦、流逝、古典是主题。飞波流韵的肝肠河,淡墨描绘的老槐树,古意拙朴的碑廊亭台,烟锁雾迷的近贤桥……一一展开,无不沁着仙风气韵。

古今交融的园境营造,汉唐风韵红瓦牌楼,有着暮春与初夏交接的淡淡色光,自有三分的婉约,七分的内敛,引来无数初到者的好奇心,去探究千古传奇故事背后沉浮的前世今生。

园子不大,但很静。寻园,在于会心,会心处才有幽,有曲。所以,来这里热闹不得,求静,求隐,这种线性关系,若能与古人实实在在地接上,也是运气。

“情贤二桥”,穿越古今,连缀两岸,将西溪景观大道,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南大门与泰山寺、海春轩宝塔和西溪景区连成一线。

照壁上周巍峙题写的园名灵动潇洒,遒劲秀逸,与《天上人间》浮雕相映成趣。背面石刻的浮雕壁画,每一个故事都回到从前那个美好瞬间。老槐树下、凤凰池边、缫丝井旁,董永与七仙女恩恩爱爱,戏水鸳鸯,百年好合;土地公公微笑着隐在树干上;天庭六仙女载歌载舞飘然而至,为之祝福;八字桥畔,仙鹤冲天而上,迎接众仙女。天上人间,古意拙朴,完美和谐。

把城市留在身后,把自己交给苍茫。踏上近贤桥,若是手扶栏杆,双眸远眺,闲愁千古,水流千古。想来,董永七仙女缠绵绯恻的故事是在路上相遇,桥上盟誓,河上相别。

董贤祠内董永像,孝子碑、金桂树、寿字格,使西溪,一个临近黄海的古镇因孝文化而闻名天下。清嘉庆《东台县志》所载:“董永,东汉西溪人,家贫,流寓佣工,贫无以葬,自卖其身,贷钱以葬,孝感天下。”汉刘向《孝子传》与北宋《晏溪志》也有记载。

历史上的董孝贤祠位于古运盐河与肝肠河交汇处,台南董贤村境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系金陵兵宪陈学博为纪念董永所建。院内有土建“董永墓”,当地人塑有董永像一尊。“董永传说”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风雨一幕戏,戏下场了,镇园之宝的老槐树,带着泥土的芬芳,在民间茁壮成长,枝繁叶茂,风情依旧。相传《天仙配》里的老槐树就长在台南的十八里河口,董永和七仙女就是在这棵树下指树为媒的,广山境内的殷庄亦由此演变而来。

六角亭,也叫十八里亭。当年,在十八里河口老槐树旁立有一亭,传说是土地公公为董永七仙女主婚的地方。

遥想当年仙姬七女眷顾西溪这块圣地,古镇及附近地区与董永传说有关的地名多达50多处。园内浮雕长廊内的12幅画面的浮雕,将东台版本的“董永传说”完美演绎。这些典故在西溪方园几十里内都有证可考。

鹤落仑是“传说”中的古遗址,七仙女驾仙鹤而下的地方。

缫丝井为曹长者家中井,是“传说”中留存的珍贵古迹。

曹家大院位于缫丝井院内,在东台镇晏溪河居委会境内。

凤凰池为“传说”中古遗迹,在东台镇泰山居委会境内。

舍子头是“传说”中的古遗址,在泰东河南岸,今台南杜沈境内,与西溪河隔岸相望。

辞郎庄前辞郎河,位于东广路辞郎桥下,相传是董永和七仙女依依惜别分手的地方。

如今它们的轨迹,它的神态,它的喜怒哀乐,全托付给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内的流水了。

夕阳下,《董永与七仙女》汉白玉双人像,晶莹洁白,一尘不染,纯彻透明,栩栩如生,与人们僻面相逢,让人觉得恍若隔世。

董永七仙女文化园东大门上“天仙缘”几个金色篆体大字,祥云相衬,庄严大气。走在董永的传奇里,所有的心思仿佛都染在里面,没有了退路。小桥,亭台,流水——仿佛贴着仙人幽幽的情绪,缓缓而来。自己也可羽化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