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823400000015

第15章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原文”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说:“路途中听到传言就四处传播,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对道德的背弃。”

“故事”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秋季的一天晚上,孔子与几个弟子在杏坛谈天。

孔子说:“我喜欢听你们讲故事,今天,就随便闲聊吧。”

齐国籍的学生叔鱼说:“齐国宫廷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齐都的大街上,有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叔孙辄确实要谋反,我路过时,亲眼看见他在城外暗自练兵呢!’这时,在大街上行走的三个齐宫的人(一个大夫、两个差役)均听到了这话,虽没议论,但各自心中有数。当天,一差役偷偷去后宫向齐景公禀报:‘我在大街上听两个人议论,亲眼看见叔孙辄准备谋反。’景公听完,没当回事儿。第二天,又一差役去后宫禀报此事,引起了景公思考。第三天,一位大夫也到后宫向景公禀报情况。景公勃然大怒:‘众口一词,必有其事’。遂下令把叔孙辄将军斩首。斩刑刚过,传来鲁国费邑宰叔孙辄叛乱被大司寇平定的消息。景公联想齐国将军叔孙辄被斩前连喊‘冤枉’的情景,方知是因两人姓名相同,错杀了叔孙辄将军,于是,下令,厚葬叔孙将军,并重金补偿其遗属。”

卫籍学生琴牢说:“在卫都帝丘也出过一件稀罕事儿。教书先生文良娶妻颜倩,颜倩长丽质超凡,且有才气,邻居们都说文良有福气。而没过几天,文良突然写下休书,把颜倩休了。文良为何休妻,原来他的叔伯兄弟、表兄弟们纷纷告诉他听到的街谈巷论。诸如‘颜倩和几个男人私通,给文良戴绿帽子了……’文良连续听到这些舆论,不容颜倩解释,盛怒之下,把休书交给了颜倩,并当即赶她回娘家。颜倩回到娘家,向父母说明情况,便欲寻死。颜倩的父亲颜志仁是个文人,足智多谋,他对女儿说:‘为父自为女儿洗清污脏之方,你且静候。’果然,颜倩回家不到一天,帝丘北门外的财主皮牧便亲自上门求婚。颜志仁说:‘你能说明白你为何喜爱小女?小女已出嫁,你又用什么办法使他丈夫休她的,这事便可办好。如果你没有真心,不说实话,请皮财主立即回返。’皮牧是个毒辣贪色、心智不足的蠢货,他一听求亲有门儿,便将派人散皮谎言的做法和喜欢颜倩、夺回颜倩的目的说了出来。颜倩立即去官府告状,皮牧无奈,只好从实招供,受到重刑、重罚。真相大白,文良收回休书,夫妻和好。”

惠叔兰问:“老师如何评说这两件事?”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孔子果断而恳切地说,“路上听来的便在路上传播,这就是道听途说,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做法。所以,不能轻信道听途说,道听途说害人害己。”

筛选消息

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到一位得道高僧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高僧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那人回答。

“现在再用第二个筛子筛一下吧。”高僧接着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应该是善意的吧?”

那人轻声地回答:“不,刚好相反……”

高僧再次打断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这个令你如此激动的消息很重要吗?”

“不是特别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高僧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么还有说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