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823400000016

第16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我选择好的地方来学习,看到不好的地方便作为借鉴而加以改正。”

“故事”

小儿辩日

孔子师徒周游列国时,有一天,路过楚国的满城,见到这里湖光山色,秀丽如画,便停车观赏游览。

正在这时,他们忽然看见前边路旁有两个小孩正对着天空指手画脚,争论不休。看上去,两人争论得还非常激烈,互不相让。

孔子走上前去,微笑着说道:“二位童子,何事如此争论不休?”

甲童指天画地地说:“我们在争辩这轮红日,何时离地面最近。”

孔子吃了一惊,小小年纪,竟然提出了这样连大人也想不到的问题,可见楚国的教化不同凡响。孔子对这两个孩子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便不顾赶路,凑上前去,十分关注地问:“依你之见,太阳何时离地面最近呢?”

甲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早晨和晚上,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追问道:“为什么呢?”

甲童解释说:“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很大,像车轮一样大,中午的时候太阳像盘子一样大。但凡我们看一件东西时,离着近就大,而离着远就小,所以我说,早晨与晚上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皱眉想了想,觉得甲童说的的确有道理,不禁脱口赞道:“好,言之有理!”

乙童抢上前来,辩驳道:“有何道理?早晨与晚上,太阳红彤彤的,我们感觉很凉爽,而到中午,则灼热炙烤,就像靠着火盆和热汤似的。但凡我们感觉一种会发热的东西,离着近时热,而离着远时凉,所以我说,中午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的眉宇又皱了皱,感到乙童也说得很有道理。

人们都说孔子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没想到这个问题还真把他难住了,一时不知如何说是好。两个孩子瞪着大眼睛盯着孔子,等待他的解答和评判。孔子目瞪口呆,无言以对。素来实事求是,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孔子老老实实地告诉孩子,这个问题他也并不明白。

两个孩子很感失望,其中一个说:“人人都说你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圣人,可是你也有不知道的啊!”

大胆说“我不知道!”

在一个著名烹调师的妻子举行的一次晚宴上,布朗先生在和女主人以及另一位男宾交谈时,发现女主人的神情不那么自然。

忽然,女主人指着桌子上一个黑色金属用具,看上去像一种电动烤肉铁架,说道:“这种特别的工具是用来做‘热吃干酪’的,你们知道‘热吃干酪’是怎么回事吗?”

布朗先生刚想说知道,那位男宾叫了起来:“是吗,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热吃干酪’?是牛排的一种新吃法吗?”

听到这些话,女主人露出了微笑。她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而且渐渐地变得喜笑颜开了。

听完这些,布朗先生才恍然大悟,原来“热吃干酪”并不像自己所想的是一种什么奶酪三明治,而是干酪火锅的一种吃法。这一课使布朗先生受益匪浅,不但弄清了一件原以为知道的事情的本来面目,更重要的是,布朗先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个主要缺点,那就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与人交往,不但显示了你的谦逊,而且你确实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好为人师”的心理需求,他们会很欢迎你这位“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