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孙子原来这样说
10789200000013

第13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原典”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古句新解”

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就会常胜不败;不了解敌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几率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贯穿《孙子兵法》全书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孙子兵法》的精髓所在。其核心即掌握主动权,通过深谙己方与敌方的各种利弊条件,从而利用有利于己方的一面应对敌人的不利一面,以己方之强手攻敌方之软肋,扬长避短,最终取得胜利。

把“知己知彼”落实到实处,还需要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手段,这就是《计篇》中著名的“五事七计”,而在本篇中则是“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是用兵的前提;“识众寡之用”是用兵的枢机;“上下同欲”是政治保障;“以虞待不虞”是有备无患;“将能而君不御”是将权贵一。五者互为条件、互为作用,构成了预知胜负、实现“全胜”的完整整体。

只要做到“知己知彼”,就会百战无不利。《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抗曹,大破曹军,暂时解除了北方的威胁。之后,孙、刘之间开始了对荆州的争夺。当时,刘备中年丧偶,失去了甘夫人。周瑜得悉这一消息,便向孙权献上一计,请派人前往荆州为刘备说媒,假意将孙权之妹嫁给刘备,然后骗刘备至东吴招亲,扣为人质,逼还荆州。孙权派吕范前往提亲,刘备“怀疑未决”。但诸葛亮胸有成竹,料知东吴之谋,让刘备答允这门亲事,而且会使“吴侯之妹,又属于公;荆州万无一失”。然后,诸葛亮坐镇荆州,让赵云带500兵士,保驾刘备招亲。临行前,诸葛亮授予赵云三个锦囊,并嘱咐赵云按囊中三条妙计,依次而行。赵云牢记军师嘱咐,依锦囊所授之计而行,使刘备东吴之行化险为夷,顺利招亲,得了“佳偶”,而且安全返回荆州。使孙权、周瑜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

人们佩服诸葛亮料敌如神,计谋高超绝伦。其实,诸葛亮是在完全了解吴国君臣心机的情况下定立的妙计。首先识破“提亲”是骗局,便将计就计,大造舆论、声势,搞得沸沸扬扬,搞成既成事实,迫使孙、周哑巴吃黄连,只得弄假成真。其次,他深知刘备戎马半生,丧偶又得佳丽,会沉溺安乐,“乐不思蜀”;同时又深知孙、周会因此利用荣华安乐、声色犬马软禁刘备,因此设了第二条计。其三,他料定刘备逃出,孙、周绝不肯善罢甘休,会派兵追回刘备等人,因此设立了第三条计,让刘备请孙夫人出来退兵。

刘备招亲过程中,刘备、赵云等人能够处处主动,步步占先,就在于有诸葛亮的三条锦囊妙计。诸葛亮之所以能在事情发生之前预先定下应对妙计,是由于他对事态的发展有着高度准确的预见。他这种先见之明,绝非来自主观臆断,而是来自对己方和彼方情况的深入了解以及对事态发展的符合逻辑的透彻分析。

当然,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著名的“街亭之战”,就是诸葛亮没有慎重考虑马谡只知“纸上谈兵”,缺少实战经验,而委以重任,最终导致“失街亭”,进而“挥泪斩马谡”。

对于今人而言,一方面要深刻研究诸葛亮的用兵之道,同时也要研究他“失街亭”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才能永葆胜利。

在今天看来,孙子所讲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蕴涵了丰富的情报思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情报工作作为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基础部分,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任何国家在做出决策时,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政治、外交、军事政策时,一份有价值的战略情报甚至可以抵得上百万雄师。

可见情报在战争中可以影响战斗进行、战略战术的制定而且影响战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败。从宏观上讲,情报是经济发展、科学发展的保证。经济情报和科技情报显示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的发展动向,为国家制定经济、科技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特别是一份科技情报的获取,不仅可以使己方避免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时间去研发,而且能迅速地运用到生产中并创造出巨额的财富。

过去很多战争都是为了控制主要生产要素和财富与实力的来源而进行的。古代的农业社会是为了控制土地而战,近代是为了控制矿藏、资源和财富与工业基础而战。到了21世纪,“信息”将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与实力的来源。由此,相应的战争形式从传统战争过渡到了信息化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信息化装备主宰战场,距离将不再是作战中的障碍,因而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使人类从古至今的愿望真正变成现实。

在当今尖锐复杂的国际商战中,围绕经济技术情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际之间正不间断地较量着,这就是经济情报战。哪个国家占有优势的经济情报,就意味着哪个国家经济就能繁荣。从古到今,日本一向是非常重视谍报工作的国家之一,其谍报工作广泛深入到商业、科技等领域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日本高度重视技术经济情报和信息的搜集、利用,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30多年的时间,国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日本情报机构秘史》的作者理查德·迪肯明确指出,在发展和完善《孙子兵法》所阐述的情报原理和实际运用上,日本人取得的效果远远超过中国人。

日本一家石油化工设备公司,在我国大庆油田的设计投标中一举获胜,就是成功运用知顾客之彼的典型事例。

在大庆油田开发初期,该公司通过一份中国画报封面上的王进喜的一张照片,从他身穿皮大衣,背景是漫天大雪中推断出,大庆油田可能在东北某地。后来,该公司又从《人民日报》的一条新闻报道中知道王进喜到了马家窑,并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由此推断出,马家窑是大庆油田中心,1966年该公司又从报纸上得知王进喜出席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此推断,大庆出油了,否则王进喜当不了人大代表。后来公司又根据一幅钻塔照片上钻机手柄的规格推算出了油井的直径,又根据我国国务院工作简报估算出了大庆的产油量。当大庆油田出油后,我国向全世界各国征求油田设计方案时,日本石油化工设备公司将其长期积累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设计方案,结果该公司一举击败英、法等国公司顺利中标,这不能不说是其深知顾客之彼的胜利。

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中如何从敌我双方实力出发,巧妙运用攻与守这两种基本作战形式,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问题。孙子指出“胜兵”总是“先胜而后求战”,“败兵”总是“先战而后求胜”,而“修道”和“保法”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