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孙子原来这样说
10789200000012

第12章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原典”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古句新解”

所以,判断胜负的根据有五种情况:明白什么情况下可以与敌人作战、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与敌人作战的能获胜;懂得如何根据兵力多少采取正确策略的能获胜;上下齐心协力的能获胜;以有准备对付没有准备的能获胜;将领有才能而国君不擅自干涉牵制的能获胜。这五条,是判断并预知胜负的根本所在。

孙子在本篇中阐明了预知战争胜利的五种情况,也就是知胜五法。明白什么情况下可以与敌人作战、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与敌人作战的能获胜;懂得如何根据兵力多少采取正确策略的能获胜;上下齐心协力的能获胜;以有准备对付没有准备的能获胜;将领有才能而国君不擅自干涉牵制的能获胜。这五种情况,就是孙子提出的预知胜利的方法。“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是其中的一种情况,这一论断反映了封建社会领兵挂帅的将军与君主之间的合作关系,特别强调了思想上协调一致的重要性。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是《孙子兵法》在用人问题上的一个重要观点,孙子认为,要获得胜利,制约因素很多,但从用人的角度看,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将能”,二是“君不御”,国君要为“能将”充分施展才能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环境。君主应信任在外指挥作战的将领,不能乱加干涉、掣肘,这是孙子关于机动灵活用兵的思想之一。将帅有能力组织、指挥军队作战,国君就不要越权干预指挥,应该大胆放手让将帅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将领应该在“唯人是保,利合于主”的最高原则下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大胆行事。当国君的命令不符合客观实际时,身在战场、熟知军情的将领要从实际出发,绝不能囿于君主陈命而机械服从,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君与将的相互信任为前提。

刘邦在用人上就有这样一个特点,一旦决定用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这也是他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陈平的使用,陈平从项羽的军中出来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让很多刘邦的老部下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然而刘邦还是坚持对陈平委以重任。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为了让陈平能够成功地实施反间计,刘邦拨付大量黄金给陈平,并且不问出入,可以想见刘邦对陈平的信任。诸葛亮之所以“事必躬亲”就是没有充分授权,一来蜀国没有系统地培养出人才;二来没有发挥下属的潜能,不能把权力下放;再有就是虽然短暂地放了权,却又患得患失,导致他事事不放心,工作越来越忙。

孙子“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的用人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选准人,有了将,这只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有了人才之后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人才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干预和束缚太多,不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不利于事业的发展。上级对下级要信任,不要越级指挥,更不要不了解情况瞎指挥,这就是用人不疑。《经济日报》列举“十种不受欢迎的企业家”,事必躬亲的老板即为其一,文章说:事必躬亲的老板,他属下的人永远是附属品,不能发挥其创造的才干,也不能留住真正的人才。

与“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相反,“掣肘”下属必然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奉鲁国君主之命到单父去做地方官,但是,子贱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谗言,从上面干预,使自己难以放开手脚工作并充分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于是,在临行前,子贱主动要求鲁君派两个身边近臣随他一起去单父上任。到任后,子贱命令那两个近臣写报告,他自己却在旁边不时去摇动两人的胳膊肘,使得整个字体写得不工整。于是子贱就对他们发火,两人又恼又火,请求回去。两人回去之后,向鲁君抱怨无法为子贱做事。鲁君问为什么,两人说:他叫我们写报告,又不停地摇晃我们的胳膊,字写坏了,他却怪罪我们,大发雷霆。我们没法再干下去了,只好回来。鲁君听后长叹道:这是子贱劝诫我不要扰乱他的正常工作,使他无法施展聪明才干呀。于是,鲁君就派他最信任的人到单父对子贱传达他的旨意:从今以后,凡是有利于单父的事,你就自决自为吧。五年以后,再向我报告要点。子贱郑重受命,从此得以正常行使职权,发挥才干,直至单父得到了良好的治理。这就是著名的“掣肘”典故的由来。后来,孔子听说此事,赞许道:此鲁君之贤也。

古今道理一样。管理者在用人时,要做到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应该同时给予与其职务相称的权力,不能搞“扶上马,不撤缰”,处处干预,只给职位不给权力。领导用人只给职不给权,事无巨细都由自己定调、拍板,实际上是对下属的不尊重、不信任。这样,不仅使下属失去独立负责的责任心,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难以使其尽职尽力,到头来工作搞不好的责任还得由领导来承担。

《贞观政要》中记载了齐桓公与管仲的一段对话。齐桓公有志于称霸天下,向管仲请教如何防止有害于霸业的行为。管仲回答:“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可见,在大政治家管仲看来,对人才的使用和信任是同等重要的。

信任是对人才最有力的支持。首先要相信他们对事业的忠诚,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要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既要委以职位,又要授予权力使他们敢于负责,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忠于职守,遇事不推诿,大胆工作。现代企业家的经验已经证明,虚心听取并采纳下属的正确意见,给下属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是一位合格领导者高素质的表现。企业领导者应认识到,他的威信和才能不表现在专横独断,而表现在博采民意;不在刚愎自用,而在于从善如流;不在包揽一切,而在富于想象。作为一名称职的领导者,其素质也不是表现在对上层领导唯唯诺诺,毕恭毕敬,而在敢于探索,敢于负责;不在死守成规,而在办事灵活;不在盲从权威,而在有个人信念,有独立见解。当代许多杰出的领导人都具备了这样的优秀品质。

西门子公司是德国一家知名度很高的老公司,在这个公司,员工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公司不但肯及时提拔那些出类拔萃的员工,而且对一时不能胜任工作者,也不会将他们列为另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允许下属犯错误,理由是犯过错误的人在个人发展道路上至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说:“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仍将会成为一个钢铁大王。”卡内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这里躺着一个善于使用比自己更能干的人来为他服务的人。”卡内基的墓志铭如实地总结了他一生的发迹真谛。他白手起家,成为世界钢铁大王,在钢铁行业乃至其他行业中,实属一个奇迹。

自己能经营赚钱的企业家,说明他有经营本领,而不用自己经营,请别人为他赚钱的企业家,更体现出他的经营才华,因为他经营的是人才。卡内基从没受过高等教育,更没学习过钢铁知识,怎么能够经营好年产几千万吨钢铁的钢铁厂呢?他最主要的一条秘诀是请别人为他管理,也就是他所说的,善于访求比他更有管理钢铁业才能的人为他服务。他在1912年时,以年薪100万美元聘请查理·斯韦伯为其钢铁公司的总裁,当时不但震惊美国,全世界的人也为之咋舌,当时的1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亿美元。因为他深知斯韦伯超凡的企业管理才能,给他高薪,把权力完全下放给他,自己不加任何干预,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才能,相信由他来管理钢铁公司要比自己来管理强得多,而所赚取的利润远远多于给他的工薪。

事实不出卡内基所料,斯韦伯上任第一天,通过应用行为学的鼓励技巧,将当班的日产量用粗笔写在地上,激起了下一班工人的竞争意识,使其钢铁公司每班产量提高15%,即从每班产6吨上升为7吨,1个月后,产量成倍增加。现在这一事例已成为管理界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在同等的设备和人力、物力投入的情况下,产量的增加,说明其成本降低了,赢利增大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自从斯韦伯任总裁后,迅速扭亏为盈,并促使卡内基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所赚到的钱比斯韦伯所得到的工薪多成千上万倍。请别人为自己赚钱更能体现出一个企业家的领导才能。卡内基充分运用了“尽人之智为己用”、“用人不疑,大胆放权”的经营之道。

孙子所说的将能君不御,最主要的就是强调要充分相信并重用人才,只有相信并重用人才,才能体现出不御,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