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枭双雄:刘邦
10788200000021

第21章 背水之战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后,魏王豹跟随刘邦退至荥阳。这时他看到刘邦失败后的狼狈相,认为刘邦再也无法振作起来,就产生了背叛刘邦投奔项羽的心意。他要设法摆脱刘邦的监视,就借口回家探视亲属的疾病为名,回到封地。他一渡过黄河,就在河上设防,背叛刘邦,投降了项羽。

刘邦对魏王豹的叛变,十分重视。因为魏地正好在荥阳战线的侧后方,如果项羽与魏王豹联合,前后夹攻他,其处境将会更加困难。

刘邦这时抽不出兵力对付魏王豹,想用和平的方法加以解决。他把郦食其找来说:“我派你去找魏王豹,设法慢慢劝说他不要背叛我,如果你的劝说成功了,就在魏地给你万户的封邑。”

郦食其到了魏王豹那里后,就按照刘邦的意思,劝说他不要投降项羽。魏王豹很感谢郦食其的忠告,但他对刘邦十分反感,不愿再与他结盟。他对郦食其说:“人生一世,如日影过壁,很快就完了。刘邦对诸侯和群臣,没有一点儿上下的礼节,常把我们当成奴隶一样的随便谩骂,我实在受不了他的这种对待,一辈子也不愿再见到他。”

郦食其劝说魏王豹无效,就返回荥阳,如实向刘邦作了报告,刘邦听了当然很生气,不得不抽兵做进攻魏王豹的准备。他在派郦食其到魏王豹那里做使者时,就让他一方面劝说魏王豹投降,一方面做些调查研究的工作,以备对魏王豹用兵时参考。

这时他准备对魏王豹用兵了,就问郦食其说:“魏的大将是谁?”郦食其答:“柏直。”刘邦听了马上心中有数地说:“他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我派韩信为大将,他将不是对手。”又问:“谁是骑兵的将领?”郦食其回答:“冯敬。”刘邦对冯敬很了解,对郦食其说:“他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人品不错,可无战斗经验,他敌不过灌婴。”接着又问:“步兵将领是谁?”郦食其回答:“项它。”刘邦说:“他更不是曹参的对手。从魏王豹这几个将领的组成上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击魏。

从刘邦与郦食其的交谈中,可以看出刘邦对魏的将领非常了解,知道他们谁有什么长处,谁有什么缺陷,因而在配置伐魏的统帅时,能针锋相对,以自己将领的长处制敌将的弱点,所以对战争才有必胜的信心。这反映了刘邦用兵的特点,这也是他由弱变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韩信在出兵之前,也和刘邦一样,找来郦食其了解魏国将帅的情况。他听到魏王豹不用有战争经验的周叔为大将,却用毫无经验的柏直,心里就有了对敌之招。

柏直估计,刘邦的军队会在最近的渡口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渡黄河,所以将主力军布置在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一带。韩信见柏直把主力部署在蒲坂,就故意在临晋放置船只,设置疑兵,做出准备从这里渡河的样子以迷惑魏军。柏直侦察到韩信在临晋的动静,更坚信他会在临晋渡河,因而加强了在蒲坂的戒备,而放松了对其他渡口的警惕。

韩信见柏直的主力仍在蒲坂,就将主力军埋伏在夏阳(今陕西韩城县),找来一批木桶做渡河工具,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偷偷渡过黄河,突然袭击安邑。

魏王豹毫无准备,见敌军突然来袭安邑,惊慌失措,仓促应战,兵败被俘。韩信把魏王豹送到荥阳前线的刘邦处,因为魏王豹表示悔过,刘邦为了团结他,就把他留在荥阳,没有杀他。后来刘邦逃出荥阳后,守城的周苛、枞公认为:“背叛过的魏王,难以与他一起守城”,就把魏王豹杀了。

韩信消灭了魏国后,就按照刘邦的意图,在其地设置了河东、太原、上党三郡。

这时韩信向刘邦建议,拨给他三万人马,北伐赵、代、燕,东击齐,南绝项羽的粮道,从侧面牵制项羽的力量,以减轻荥阳战场的压力。刘邦同意了他的计划,派张耳为其助手,带领三万人马开始了北伐的行动。

彭城之败后,原来追随刘邦的诸侯王,纷纷背叛刘邦投降了项羽。击败魏王豹,这是刘邦整顿内部采取的第一个大的军事行动。这时因为项羽在荥阳一带对刘邦的军事压力还很大,但因魏王的封地就在荥阳一带的旁边,刘邦又不能不理魏王豹的叛变。所以他在面对项羽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在和平劝说魏王豹无效后,不得不抽出一部分兵力,冒险采取进攻魏王豹的军事行动。

进击魏王豹的军事行动,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如果失败了,魏王豹马上就会在项羽的支持下,从侧面进攻荥阳一线,这将会给本来已经很吃紧的荥阳,带来更大的困难,甚至会无法再据守。而且如果一举击不败魏王豹,将会激励其他人的叛变,使刘邦更加孤立,所以刘邦十分重视这一仗。

刘邦首先派郦食其以使者的身份,调查了解魏王豹内部的情况,然后与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又派韩信、曹参、灌婴这几个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将领为统帅,慎重地选择了渡河的作战方案,因而使战争很快就顺利地结束了。这场战争的胜利,鼓励了刘邦开辟第二战场的信心,因而同意了韩信率三万军队北伐的计划。在荥阳前线兵力本来吃紧的情况下,刘邦敢于抽调三万军队北伐,这是要有很大的气魄才敢于作出的决定。

张耳和陈余这对原来的好朋友,由于在巨鹿之战中双方产生了误会,后来变成了仇敌。项羽分封之后,陈余不服,他在齐国田荣的支持下,把张耳从常山王的位子上赶走后,陈余复立赵歇为赵王,赵王又封陈余为代王,张耳投奔了刘邦。

在进攻彭城的时候,刘邦要陈余出兵共击项羽,陈余以刘邦杀张耳为条件。刘邦与张耳是老朋友,张耳失败后投靠自己,刘邦不忍心杀他;可又想争取陈余出兵,刘邦就找了一个长相类似张耳的人做替死鬼,杀后将其头送给陈余,陈余没有怀疑这个假张耳的头,就出兵帮助刘邦攻打项羽。刘邦彭城之战失败后,陈余也听说送给他的是一个假张耳的头,刘邦并没有杀张耳,他受了刘邦的骗,因而又背叛刘邦,改与项羽和好。

赵王封陈余为代王,陈余让自己的丞相夏说守代,自己仍跟随赵王。韩信击败魏王豹后,陈余令夏说率兵至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设防抵抗韩信军的北上。韩信率三万北伐军,首先在阏与击败代兵,俘虏了夏说。

陈余听到夏说战败被俘,就将赵国的二十万大军,屯聚在军事要地井陉口(今河北井陉市),准备迎战韩信的三万军队。

陈余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看到陈余的军事布阵是出击的战法,就向他建议说:“韩信渡过黄河后,俘虏了魏王豹,又在阏与擒获你的丞相夏说,屡获胜利。现在又有张耳做他的助手,他对赵国的情况比较了解,不可轻敌。韩信想乘胜利之师,一举攻下赵国,此时他的士气很盛,不可挡其锋。”

李左车接着分析自己的有利形势说:“我常听人说:‘千里之外运粮,士兵必有饥色;现打柴草烧饭,士兵一定吃不饱。’现在韩信的军队远离后方,它的粮食供应一定很困难。井陉这个地方,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交通很不方便,它有利于我们据守。”

李左车提出不同于陈余的战斗部署:“我请你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小路上出其不意地绕到韩信军队的后方,切断他的供应;你挖深沟筑高壁,坚守不战。这时韩信前不能战,退不得还,就会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我再率兵不断骚扰他的后方,使他在当地掠夺不到吃的东西,这样用不了十天,就可杀了韩信和张耳。”

李左车知道陈余很自负,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所以一再向陈余强调说:“请你好好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成为韩信和张耳的俘虏!”

陈余是一个儒生,自认为懂兵法,可并不会用兵。他常常吹嘘说,正义之师绝不采用诈谋奇计取胜。他听不进李左车的正确意见,还对他讲兵法说:“兵法上有言:‘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他;比敌人多一倍,就可以打败他。’韩信号称有兵数万,实际上只有几千人的作战兵力;他又是行军千里来战,军队已很疲惫。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我们都不敢正面迎击,以后如果遇到比他强大的军队,还怎么再迎战呢?那样人们都会说我是一个胆小鬼,都轻视我,敢来进攻我了。”

李左车的正确意见没有被陈余接受,陈余仍按照自己的部署迎战韩信。

韩信派出去的间谍,打听到了李左车的建议,韩信听了十分担心,很怕陈余按李左车的意见部署战斗,自己就陷入被动。后来间谍又来报告说,陈余没有接受李左车的意见,韩信才放下心来,敢于带兵进入井陉口。

韩信在距井陉口陈余阵地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让军队休息。半夜时,选轻装骑兵二千人,让他们每人带一面赤色的旗帜,从小道偷偷进入靠近赵军的山间隐蔽起来,不让赵军发现。韩信向他们布置任务说:“明天我军与敌交战时,要假装战败向后撤退,这时赵军必然倾巢而出进行追击,你们马上冲进赵的军营,拔去赵的旗帜,换上我们的赤旗。”

韩信接着又传令全军,要大家鼓足士气,迎接战斗,并说:“大家先吃点小吃,等今天击败赵军后,再会餐。”各位将领听了,皆不以为然,随口答应说:“好,等着会餐!”

韩信又向部下动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险要的地势,构筑了工事。他们没有看到我军大将的旗鼓之前,是不肯轻易攻击我军的先行部队的,因为怕我们遇险而退。为了使敌人相信我军绝不后退,我们要派出一支万人组成的先行部队,进入敌人能看到的地方,做背水而战的布阵。”当韩信的这支军队进入阵地后,赵国的军队见他背水布阵,断了自己的退路,都认为他太不懂兵法,大笑不止。

天亮以后,韩信树起大将的旗帜,敲着战鼓,向井陉口赵军的阵地进发。陈余见到韩信的大将旗鼓,认为其主力已到,就打开营门,全军出击,与韩信的军队接战。战斗了一会儿后,韩信的军队假装不敌,抛弃了旗鼓,退入原来部署的背水阵地,与阵地上的军队联合,继续抵抗赵军。

陈余见韩信的军队不敌,退入背水阵地,认为他们已陷入绝境,就倾营而出,争抢韩信军队抛弃的旗鼓,以便立战功。

韩信的军队退入背水阵地后,因为军无退路,所以都作殊死战,继续勇敢地抵抗赵军的进攻。这时韩信隐蔽在山中的二千轻骑乓,等到赵军的营垒空虚,都出来争立战功之机,突然飞快驰入赵的军营,拔掉赵军的全部旗帜,树立起刘邦的赤色旗二千。

在与韩信军队的战斗中,一部分赵军见韩信的军队都殊死抵抗,一时还难以消灭韩信军,就准备撤回营垒,休息一会儿再战。可是当他们返回自己的军营时,却突然发现军营中四处都树立着刘邦的赤色旗帜,不禁大惊失色,以为韩信的军队已占领军营,俘虏了赵王及其将帅,因而全军大乱,纷纷夺路逃走,以求活命。赵国的将领一再试图把军队整顿好,虽然杀了一些要逃走的士兵,也无法制止混乱的军队。

在背水阵地作殊死战的韩信军队,见二千骑兵已按计划占领了赵军营垒,赵军已陷入混乱,就趁机里外夹击赵军,赵军大败,陈余在泜水(在今河北柏乡县)被杀,赵王歇被俘。韩信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韩信知道李左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陈余听了他的意见,胜败还很难说。所以在清理战场时,韩信下令不可杀害他,如果有人把他活捉了,可得千金的奖赏。有人果然捉到了李左车,缚着他来到韩信的军帐中。韩信见李左车活着,很高兴,亲自为他解了缚,请他东边坐上座,自己在西边下座陪着,像对待老师一样,尊敬李左车,希望他能为自己服务。

战斗结束后,诸将领都来到韩信处,向他汇报战果,并庆贺战争的胜利。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有的将领对韩信的战法不解,就向韩信请教说:“兵法上有‘背靠山陵,前依水泽’的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背水列阵,还说破赵军以后会餐,我们当时都认为这是违背兵法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可是竟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呀?”

韩信知道部下还不理解他的战法,就向大家解释说:“这种战法在兵法上也有记载,只是大家没有注意。兵法上不是说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话吗?我们的军队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没有经过很好的训练,战斗力并不强。对于这样临时组合的军队,如果不把他们置之死地,退无后路,每个人就不会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殊死战;如果把他们部署在有退路的生地,大家一遇危险,就会四散逃走,我还能用他们打仗吗?”

众将领听了韩信的说明和解释后,才知道了韩信用兵的意图,大家都十分佩服,异口同声地说:“你想得很周到,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项羽听到韩信占领了赵国,就屡派奇兵渡过黄河攻击赵地。韩信和张耳不得不率兵往来各地救援。项羽进入赵国的军队,因为得不到后援和当地人民的支持,都被韩信和张耳击败。他们逐步巩固了在赵国的统治后,就抽出一部分精兵,支援了刘邦在荥阳一带的前线。

为了巩固赵国的统治,韩信向刘邦建议,封张耳为赵王。

韩信占领赵国,从战略上来说对刘邦是个极大的支援。赵国的占领从侧面加强了刘邦在荥阳、成皋的防线,也使刘邦可以从侧面威胁项羽的后方,对项羽十分不利。所以韩信占领赵国后,项羽一再派兵去进行搔扰性的攻击,但一则因为项羽抽不出太多兵力,二则又因渡黄河的不便,所以一直未对韩信构成太大的威胁,使他很快稳定了对赵国的统治。

刘邦一开始派韩信击魏攻赵,只是怕荥阳、成皋的防线在侧面受到威胁,并没有想开辟第二战场,能从侧面威胁和进攻项羽。可韩信攻下赵国后,对项羽的震动很大,对全国各地的诸侯也震动很大,这是刘邦开始料想不到的。刘邦随之抓住了这一有利形势,又给韩信以充分的支持,以扩大韩信的战果和影响,从而使韩信真正变成了进攻项羽的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