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枭双雄:刘邦
10788200000020

第20章 离间对手

英布在跟随项羽北伐中,屡为前锋,所战无敌,立下大功,被封为九江王。项羽东击齐国时,要英布率军参加,英布借口有病不去,只派部下率几千人去敷衍项羽。刘邦攻陷彭城,项羽回击,要英布派兵协助,英布又借口有病不相助。

项羽对英布的这种不友好行为很气愤,几次派人去指责他不义,要英布来当面向他解释。英布深知项羽的脾气,很害怕,不敢前去。项羽对此虽然十分恼怒,但是他当时正集中力量对付公开叛变自己的齐、赵,需先用武力解决刘邦的问题,又很看重英布的才干,觉得只有英布才会支持自己,所以并未对英布采取什么惩罚的措施,仍然想争取英布为自己所用。

刘邦也一直在想争取英布,以孤立项羽。他在彭城之战中失败,逃至虞县时,对他左右的一批部下发牢骚说:“你们这帮人,白跟着我,没有一个人能帮我办件大事。”这时他的一位谋士随何,见刘邦说这个话时很忧虑,就上前问他:“不知你指的是什么大事?”刘邦说:“谁能做我的使者去见英布,策动他背叛项羽,让项羽在齐国不能脱身几个月,我就可以保证取得天下。”随何说:“我愿意做你的使者去见英布,完成这一使命。”刘邦一听很高兴,就让他带领二十个人,作为自己的使者去见英布。

随何到了英布那里后,由于英布的一位属官太宰的阻挡,他们等了三天还未能见到英布。随何见此情景,想其中必有原因,就对太宰说:“英布不愿接见我,必定是认为项羽强,刘邦弱。这正是我作为刘邦的使者,来见英布的原因,英布不应因此而不见我。他如果接见我,觉得我对他说的话有道理,对他只有利而无害处;他认为我说的不对,可将我们二十个使者杀了,也可以公开表明他反对刘邦,坚决与项羽站在一起的态度。”

太宰把随何的话告诉了英布,英布觉得有道理,就召见随何。随何对英布说:“刘邦让我来见你,是责怪你为什么要和项羽处得这么亲近。”英布说:“我是以臣的身份侍奉项羽。”随何接着挑拨英布与项羽的关系说:“你与项羽同样是诸侯王,你之所以要以臣的身份来对待项羽,是认为项羽的力量强大,要依靠项羽的力量保住自己的封国。可是你实际上并不忠于项羽。”

随何又抓住英布与项羽间已经存在的矛盾,对英布说:“项羽讨伐齐国时,亲自带兵,身先士卒。你要臣事于他,就应带领全部人马,亲自去为项羽打先锋,而你却只派了四千人去敷衍项羽。这是你以臣的身份奉侍项羽所应该做的吗?”英布听了,无言以对。

随何接着进一步揭开英布与项羽的矛盾说:“当刘邦攻占了彭城,在项羽未从齐国返回时,你应立即率兵渡过淮河,日夜攻打占领彭城的刘邦,而你却拥万人之兵,在淮河那边坐山观虎斗,看谁是胜利者。你若是想靠项羽的力量保住自己的封国,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吗?”又问得英布哑口无言。

随何揭穿了英布自称以臣的身份奉侍项羽的虚假面孔后,接着指出他的真实想法是:“在口头上忠于项羽,实际上是想借机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可是在现今的形势下,你采取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英布为什么不能依靠项羽来保住自己的封国呢?随何接着分析说:“你之所以依赖项羽,是认为项羽强,刘邦弱,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项羽虽然在彭城打败了刘邦,恃强好胜,但他因为背盟约而杀义帝,在政治上已经担负了个不义的名。刘邦虽然在彭城战败,但他现在收集各路诸侯的散兵,在荥阳、成皋一带设立了防线,修筑了深沟坚壁,分兵把守,又得到蜀、汉粮食和兵员的支持,开始强大起来。”

随何接着分析项羽在战略上的弱点说:“现在项羽的军队深入敌人腹地,离自己的后方八、九百里,后方的供应线长,军队的供应会发生困难。他想速战,敌人坚守,找不到战机;他想攻坚,又没有足够的力量。而刘邦却以逸待劳,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不战,项羽进不能攻坚,退又没有出路,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项羽暂时的强大是不能持久下去的。”

随何退一步分析说:“假如项羽打败了刘邦,那样各个诸侯王都会感到自危而不安,他们也会联合起来抵抗项羽,互相救援。现在项羽虽然强大,但他能敌过所有诸侯的联合力量吗?”

随何接着向英布指明前途说:“从长远看,项羽的力量会由强变弱,他敌不过刘邦,这你从上面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来。你不与由弱变强的刘邦联合,反而依靠由强变弱的项羽,这不是自找灭亡吗?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随何见英布面有傲色,又接着指出,他只有投靠刘邦才是上策。随何说:“我并不认为,你的兵力就可以打败项羽。你只要和刘邦联合起来,背叛项羽,项羽必然会发兵攻你,你只要能牵制项羽的军队几个月,刘邦就可以争得战机,最后击败项羽。”

英布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又有什么好处呢?随何说:“你只带一把剑,跟我去投靠刘邦,刘邦就会划出一块地盘来封你为王,至于你原来淮南的封地,当然会仍归你所有。”随何见英布经过自己的这一番劝说,已有背叛项羽之意,就赶忙收场说:“刘邦很关心你的处境。他派我来,就是要我向你表达这些意思,请你好好考虑。”

英布听完随何的一席话,开始动摇了,但又不敢马上得罪项羽,公开背叛他。英布想脚踏两只船,明着和项羽好,暗着又勾结刘邦,以后他们俩谁胜了,自己也不会吃亏。他对随何说:“我接受你的建议。”他答应背叛项羽,和刘邦联合;但他又要随何保密,不得向外泄露这个消息。

随何看出了英布动摇不定的心理,他就设法坚定英布投靠刘邦的意向,破坏他与项羽的关系,堵死其投向项羽的路。

这时项羽派的使者也在英布那里,住在英布招待客人的传舍,正在催促英布出兵攻打刘邦。随何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趁项羽的使者正在拜会英布的时机,突然闯入他们谈话的地方,坐在项羽使者的上位,向他宣布说:“我是刘邦派来的使者,英布已经答应与刘邦联合反对项羽,你怎么还要让他发兵攻打刘邦呢?”英布一听随何把他们的秘密协议,向项羽的使者公布,大吃一惊,不知该怎么办好。项羽的使者听了随何的话,见英布默认了,也就愤怒退出。

随何见自己所使的计策,已经达到了挑拨英布与项羽决裂,彻底断了英布对项羽的幻想,坚定英布投靠刘邦的决心的目的后,就对英布说:“你与刘邦联合起来反对项羽的事情已成定局,请你不要再犹豫了,可马上派人杀了项羽的使者,不要让他跑回项羽处,把情况告诉项羽。你现在应抓紧时机,与刘邦联合起来攻击项羽。”

英布本来还犹豫不定,经随何这么一闹,他走投无路,只有走投靠刘邦反对项羽的这条路了。英布对随何说:“我接受你的意见,马上发兵攻击项羽。”于是,英布杀了项羽的使者,表示与项羽绝交,并起兵攻打项羽。

项羽听到英布背叛了自己,始则吃惊,继之愤怒。他派部下项声和龙且率军去打英布,自己去攻刘邦所在的下邑。项声和龙且经过几个月的苦战,才击败了英布。英布果然为刘邦赢得了几个月的喘息时间。

英布战败后,怕带着残余的兵力去投奔刘邦,在路上又遭受项羽的阻击,就把残兵遣散,与随何一起带着少数亲信,走小路投奔到刘邦处。

英布到的时候,刘邦正坐在床上洗脚,听说英布来了,他不等洗完就召见英布。英布见刘邦边洗脚边接见自己,这么随便,认为是看不起自己,故意怠慢,既忿怒,又后悔,觉得自己上了刘邦的当,想自杀。但是等到刘邦接见完,回到招待自己住的地方,见一切饮食起居和侍从,都不比刘邦差,又觉得刘邦还是很看重自己,因而转悲为喜,再也不想自杀,而是一心一意要为刘邦效力了。

英布派部将返回自己的封地,想收集部下,起而再战。可是这时项羽已收编了英布的军队,把他的妻子亲属全杀了。英布派去的部将,在他一些亲信的支持下,只收集到残兵数千人。他们在项羽的压力下,在当地无法展开活动,只得边战边撤回到刘邦那里。

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拨给他一部分军队,让他据守成皋(今河南巩县东北)。可英布一直在想念着自己的封地,他又派部下入九江郡,占领了几个县。后来,刘邦派他的从父兄刘贾与英布一起,带兵进入九江郡,引诱项羽的大司马周殷背叛了项羽,从而在九江郡的地方,又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英布是一个患得患失、情绪动荡不定的人,在重大问题面前,常常优柔寡断,举棋不定。随何掌握了英布的个性特点,在刘邦初败,项羽力量强大的情况下,居然能说服英布背叛项羽,投向刘邦,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对刘邦立下了大功。

随何看来是一个很有头脑和才干的人,他在对英布的动员和说服工作上,软硬兼施、胁迫和利诱结合,终于把英布拉到刘邦这一边,这在刘邦的战略上,无疑是一大胜利。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刘邦当时对随何的这一功劳,并没有予以足够的认识和评价。

在刘邦战胜项羽以后的一次宴会上,刘邦不但不承认随何的才干,反而骂他是腐儒,认为这样的人没有什么用处。随何本来对刘邦没因他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予以重用就有意见,听到刘邦这么一说,便乘机质问刘邦:“假如你率兵去攻彭城时,项羽没有去齐国,这时你发步兵五万、骑兵五千,能攻取英布吗?”刘邦回答说:“不能。”随何接着说:“你派我带着二十个人去英布那里做使者,到了英布处,我们按照你的意图,劝说英布背叛项羽,与你联合。这说明我的功劳大于步兵五万、骑兵五千的作用。然而你现在仍说我是腐儒,普天下用不着我这样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刘邦听了随何的话,觉得指责他是没有用的腐儒,不符合实际,太过分了,赶忙改口说:“我正要讲你的功劳呢!”于是提拔随何为护军中尉。

刘邦一直对儒生很反感,认为他们只会讲空道理,干不了实事。可是一些投奔刘邦的儒生,像郦食其、随何等人,都曾为刘邦出谋献策,立过功劳。但这并未改变刘邦长期形成的对儒生的坏印象。随何虽然当面驳斥了刘邦的儒生无用论,刘邦也当即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不妥,并改变了对随何的态度,但总的来看,刘邦还是不重用儒生。像随何这样有才干的人,到后来也未受到刘邦的进一步重用。

彭城之战后,英布是在项羽与刘邦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当时的诸侯王之中,除了项羽和刘邦外,英布是最有实力的一个诸侯王,所以他成为项羽和刘邦争取拉拢的主要对象,谁争取到英布的支持,谁就可以说取得了决定胜利的一着棋。

从英布来说,他当然比较接近项羽。因为他在巨鹿之战中是项羽军的先锋,活埋二十万秦降卒是他给项羽出的主意,他的九江王也是项羽所封。在项羽所分封的诸侯王中他与项羽的关系最密切,也最受项羽的信任。可是他就九江王之后,项羽率兵击齐他没有亲自领兵去参加,刘邦占领彭城他也没有主动去救援,因而与项羽发生了矛盾。从项羽来说,认为他在困难中不支持盟友,太不讲义气;从英布来说,也自认为对不起项羽,怕项羽不能谅解,进行报复。

刘邦在彭城之战刚失利之后,原来的盟友都纷纷背叛的情况下,能分化瓦解了项羽与英布的同盟关系,争取到英布的支持,这在战略上是一大胜利。刘邦派随何为使者去劝说英布,本来也未抱多大的希望。可是随何善于利用项羽与英布间已经产生的矛盾,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终于说服英布背叛了项羽,这是刘邦原来所意料不到的。英布一背叛项羽,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政治斗争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原来英布是项羽的支持者,现在项羽却不得不派兵去攻打英布,这不但削弱了项羽的力量,而且减轻了刘邦前线的压力,使刘邦在战败之后,争得了重新整顿和组织防线的时间。

怎样削弱项羽的力量,孤立项羽,这一直是刘邦考虑的问题,郦食其分封六国后人的建议不可行,还有什么别的可行的办法呢?有一天刘邦问陈平:“现在天下纷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项羽,使天下安定下来呢?”陈平分析了刘邦和项羽在个人性格上的特点和优劣后,提出了使用反间计,以制造项羽与其高级将领之间的矛盾,从而孤立项羽,削弱项羽力量的办法。

陈平认为,项羽很尊敬和爱护部下,所以很多廉洁好礼的有为之士,都投归了项羽。但是项羽对有功之士,舍不得赏赐爵邑,所以一些重名利的人,又离他而去。

陈平如实地分析了刘邦的优缺点,认为他动不动就谩骂人,对部下缺少尊重和礼貌,所以一些自尊心强的廉洁之士,不愿投靠刘邦。但是刘邦却舍得赏赐有功将士爵邑,所以一些追名逐利的无耻之徒,多投奔了刘邦。

陈平把项羽和刘邦的优缺点对比之后认为,如果能去掉两人的短处,把两人的长处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他就可以很快平定天下,可惜刘邦的本性是不善以礼待人。这个缺点一时难以克服,所以不能争得廉洁之士的支持。但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也不过是范增、钟离昧、龙且和周殷几个人,他们与项羽的关系也不是无隙可乘。

陈平认为,项羽心胸狭小,易信谗言。只要刘邦肯拿出数万金,进行反间活动,就可以离间项羽与这几个主要谋士和亲信的关系,使他们互相起疑心,彼此发生矛盾,项羽就会孤立起来,这时刘邦再以兵攻之,项羽因为内部不团结,互相不信任,就会削弱力量,必然会失败。

刘邦听了陈平的分析,虽然对他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揭示出来,可刘邦并不因而恼怒,而是认为陈平讲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决定拿出四万斤黄金,交予陈平,任由他进行反间活动使用,不必向他报告具体的使用原由。陈平本是一个爱财之人,这点刘邦对他十分了解。现在交给陈平四万斤黄金,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任由陈平使用,这对陈平是个极大的信任,所以陈平极力完成反间的任务,以报答刘邦。

陈平离间的第一个对象是项羽的大将钟离昧。他偷偷用金钱收买项羽军中的人为间谍,要他们在项羽军中传播:钟离昧的功劳很大,但项羽不分封他为王,他心中不服,打算投降刘邦,共同消灭项羽后,分项羽的领地。这一流言传到项羽的耳朵里后,他不做任何调查研究,就轻信了这一谣言,对钟离昧起了疑心,再也不重用他了。钟离昧是当时公认的将才,项羽不重用,相信钟离昧,等于自己砍掉了一只左右臂,陈平的反间计取得了成功。

陈平离间的第二个对象是范增。当项羽的使者来到刘邦处时,陈平布置招待的人员,一开始故意拿出规格高的豪华饮食之具,让他们见到项羽的使者后,假装惊讶的样子说:“我们以为是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羽的使者!”又把拿进的豪华饮食之具撤走,改用破旧的餐具招待项羽的使者。项羽的使者回来后,就把这个情况如实地报告了项羽。项羽不加分析地认为,范增与刘邦有勾结,因而对他起了疑心,不再看重范增的建议了。

当时项羽正在围攻荥阳,范增认为荥阳是刘邦在第一线的关键据点,应当集中兵力尽快攻下荥阳,这样刘邦的前线就会瓦解。项羽不信范增的话,并未抓紧时间趁刘邦在荥阳防线尚未巩固之机,集中力量攻取荥阳。他怀疑范增的建议,是让他上刘邦的当。

范增见项羽对自己起了疑心,不信任他,非常伤心。因为他从跟随项梁开始,就一心一意在帮助项氏叔侄夺取天下,也一直受到他们的尊重和信任。现在项羽受了反间计,不再信任他了,他觉得再留下来也没有多大用处,就找到项羽说:“天下的形势已经基本定下来,请你今后自己好好努力吧!我老了,希望告老还乡,死在故土!”

项羽对范增告老还乡,并未作任何挽留。范增在盛怒之下,离开了项羽。由于心情忧郁,还没有走到彭城,背上就长了痈疽,不治而亡。

陈平的反间计,在钟离昧和范增两个人身上,都取得了成功。钟离昧和范增都很忠于项羽,范增因为项羽的猜疑,气愤而死;钟离昧在项羽失败后,投靠到自己的老朋友韩信处,后来韩信怕自己收留钟离昧引起刘邦的怀疑,钟离昧知道后不愿牵连朋友,在韩信面前自杀。他们两人都长期追随项羽,为项羽出谋献策,立下不少功劳,项羽应该了解他们对自己的忠诚,不应轻信流言,对他们发生怀疑。可是项羽却猜疑他们,上了陈平反间计的当。

这是因为陈平的反间计高明吗?其实并不见得。陈平的反间计,并无什么特殊之处,他不过采用了传统使用的收买间谍,制造和散布流言,进行挑拨离间;在对方派来的使者面前,制造假象,引起误解,利用使者在敌方的地位进行反间。这些反间计,在当时是常用的办法,项羽只要动动脑筋,做点调查研究,就可以轻而易举加以揭穿,但项羽过于主观自信,结果中了陈平的反间计。

陈平对龙且的反间,看来未起作用。因为后来韩信攻齐国时,项羽曾派他率军支援齐国,兵败战死,这说明项羽仍对他很信任。周殷后来攻英布入九江时,被刘贾和英布诱降,这也可能与陈平的反间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