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10787400000007

第7章 对属下说“是”的奥妙——赞同而不苟同

1、不自以为是,要跟属下多沟通

沟通对于大多数领导来说,是一项为了工作而必须具备的技能,应当把与员工进行的每一次交谈都应看作是一次锻炼机会,通过交谈和下属成为知己,员工和领导不会因为级别的差距有所顾虑,相互倾吐心声,达到上下同心,互相理解支持的效果。

跟属下沟通,就是要对属下充分地说“是”,表现出领导的赞同,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也是有其尺度的,决不能姑息养奸,为了拉拢属下而对其苟同。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讲的就是“知遇”的作用。古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例子。

要使下属有知遇之恩的感觉,关键在于领导要“知”,即理解下属的志趣、感情和能力,并设法使之得到实现和满足。这样,下属就会认为,自己遇到了理解、肯定自己的人,因而愿意为领导去效力,努力奋斗一番。因此,做领导的,要学会发挥知遇之恩的效应。

领导在了解到每位员工都希望自己被重视这一心理时,见面直呼其名会让下属倍感亲切。假如你见到下属叫不出其姓名,他会认为你不重视他,工作也就没有了信心,将对企业造成很大损失。每一个下属都希望领导重视自己。如果初次见面,就能被领导记住名字,那将是令其高兴不已的事。因此,在和下属的交往过程中,如果领导能记住下属的姓名和一些下属的情况,那么,说出来就会让人感到格外的亲切,几句随便的攀谈,便能对下属产生精神激励的作用。

所谓爱,是在自我牺牲前提下成立的单方面奉献。在爱中若渗进了功利之心,我们将无法茁壮地成长。

同样地,所谓爱公司,也必须先存有为它牺牲的精神,即使只是一个小职员,在台风的日子里,仍愿冒着生命的危险赶着去上班,这就是一种奉献式的爱的行为。

在管理这类型部属时,同样地,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感情,但绝不可期待对方的回报,对人付出关心或爱护,其动机要愈单纯愈好。

尤其对那些远离故乡,只身在外的部属,是最需要别人关爱的,偶尔请他们吃吃饭、喝喝酒,对你而言,花费并不多,但带给他们的温馨却是无穷的。

多数的领导,会有碍现实问题而作罢,殊不知能如此作自我牺牲的领导,才是可贵的,也才是更有成功的希望。唯有能奉献出最可贵的爱心,才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具体表现出爱心的领导,对部属来说,是全世界最值得尊敬和追随的领导。

如果你的下属对你的主动沟通有所疑虑,他就会毫无反应,这时,你就必须设法去说服他,使他打消疑虑。毕竟,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坚冰并不是不能融化的。

所有的沟通多多少少都带有说服的成分。当我们和下属沟通,或是和顾客、伙伴、上司、供应商、陌生人进行说话时,从下面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工作过程和日常生活里,充满着运用谈话的方式,在说服、影响他人:

(1)请伙伴竭精殚智完成一个挑战性的目标。

(2)希望大家动脑对未来的行动提出建议。

(3)改造公司里重要的工作流程。

(4)重新塑造新的公司文化。

(5)请求长官核准你的人事改革方案。

(6)要求供应商为你提前送货。

说服是人与人沟通之中,一种相当不可思议的工具。如果你希望能和下属相处融洽,并让他们为你效命尽忠,你除了要了解如何下达命令、陈述传达你的理念、目标和计划之外,应该学会如何说服他人的基本策略和一些实用的技巧。

懂得如何说服下属,它可以使彼此互相了解、亲近,也可以使彼此合作、互助,凝聚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巨大力量,你如果善加运用的话,一定会藉此得到更意味深长的团队伙伴关系。

你觉得与人沟通很费力吗?

你觉得说服别人支持、赞同你,很麻烦吗?

对一位成功的领导来说,运用语言说服、影响别人往往是一件轻而易举、快乐又有趣的事情。

他们很清楚地了解沟通、说服的成功关键所在:说服别人不光是靠纯熟的表达技巧,还要加上一套健全的说服“策略”。因此,当我们准备进行说服之前,你不妨从大处着眼,根据情况,先制定适合的“策略”,方为上策。

以下是四个可供你运用的说服策略:

(1)投其所好

逗引出对方的兴趣是成功说服的第一个步骤。“真心诚意对对方和他们所讨论的主题有兴趣的人,才有资格称作优秀的领袖。”比尔·伯恩在其著作《富贵成习》一书中提出了上述的见解。

的确如此,如果你对别人的兴趣不感兴趣,那他们也不会对你陈述、表达和要准备的内容感兴趣。“找出对方的兴趣”可以说是一件需要热忱与诚意的事。如果你希望说服有进展、有成果,就不要轻视之。

你必须在谈话之前,透过调查来掌握对方的兴趣所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嗜好,若你开头的重点和对方的趣味相合,一定会愈谈愈没有距离,一拍即合。因为,你的目的是要说服别人,用对方最感兴趣的措辞,提出自己的构想、建议,就比较有机会达到目的。

要成为有技巧的沟通者,还要做一件事:运用你的肢体语言,让对方知道你对他和他所表达的事物,兴趣十足。譬如:点头、向前倾身、面带微笑……等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2)动之以情

情绪左右人类的行为。在一本名为《如何驳动人们为你效命》的书中,作者罗勃·康克林(robert Conklin)说得好:“如果你希望某人为你做某些事,你就必须用感情,而不是智慧。谈智慧可以刺激一个人思想,而谈感情却能刺激他的行为。如果你想发挥你的说服力,就必须好好处理一个人的感情问题。”康克林提出了“动之以情”的方法,他说:

“要温和、要有耐心、要有说服力、要有体贴的心。意思就是说,你必须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揣测别人的感觉。”成功地说服别人,并没有什么神奇魔术,但是,你如果真的做到了,那是因为对方受到你的真心感动。

请铭记在心:不要老是想到我的见解或观点有那么多可取之处,要先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别人要说服你时,你重视人家要给你什么的感觉;如果你知道要什么,你就知道如何着手对别人动之以情了。

(3)搔到痒处

有人说:“如果你希望说服别人做任何事,你就必须懂得一个方法:搔到痒处”。说服别人并不是只有了解别人的感情而已,你对他的“了解”还无法改变他的观念、调整他的态度,而赢得他的合作和支持,你须更进一步搔到他的痒处。当你开始陈述、说明你的意见、想法时,就应该抓住对方切身有关的事物。你要说动他,直接以他关心的“利益”和他立即沟通,你要真正了解他需要什么,他如果有困扰的事情,也要让他知道你将如何有诚意帮他解决问题。

说服别人应该是帮助他们得其所欲。你的说服策略要摆在如何发掘、刺激并引爆他渴望追求的事物。至于如何探知对方的欲望,进而刺激其欲望呢?“询问”是最简单的方法。当你了解他关心的事物之后,并想办法满足他。

(4)要有实证

你可以在说服时运用一些视觉器材,如投影机、幻灯片、影片、挂图、模型、样品等道具来强化你的内容。但是,比较高明的领导都擅长用官方的统计资料、专家的研究报告、实例等“具体的证据”来证实所言不虚。

一个证据胜过千言万语。别人之所以不受你的影响,缺乏“证据”是最经常,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说服别人之前,不妨先准备好各种适当的证据,在陈述解说过程里,让你的证据替你说话,对方必定会照你的建议、指示、计划采取行动。

只有说服下属,下属才能完全抛开负担,和你轻松地对话、沟通,否则,你和下属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些东西;换句话说,你们的沟通是不完全的。

2、对不同性格的下属要随机应“是”

领导管辖范围内难缠的下属并不少见,因而领导能够处理好与不同性格的下属的关系,就是一种不小的本事。

难缠下属中最常见的当属无论大事小事都唠唠叨叨,好请示的“事儿妈”。这种下属往往心态不稳定,遇事慌成一团,大事小事统统请示,还唠唠叨叨,讲究特别多。

跟这样的下属交往,交待工作任务时要说得一清二楚,然后令其自己处理,给他相应的权力,同时也施加一定的压力,试着改变他的依赖心理。在他唠叨时,轻易不要表态,这样会让他感觉到他的唠叨既得不到支持也得不到反对,久而久之,他也就不会再唠叨了。

有的下属喜欢争强好胜,他总觉得比你还强,好像你们俩应该颠倒过来才对。这种人狂傲自负,自我表现欲望极高,还经常会轻视你甚至嘲讽你。

遇到这样的下属,不必动怒。这个世界上,自以为是的人到处都有,你遇见了,很正常。也不能故意压制他,越压制他越会觉得你能力不如他,是在以权欺人。

认真分析他的这种态度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不足,可以坦率地承认并采取措施纠正,不给他留下嘲讽你的理由和轻视你的借口;如果是他怀才不遇才这样的话,你不妨为他创造条件,给他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重任在肩,他就不会再傲慢了。也让他体会到做成一件事情的艰辛。

有的下属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全大局,经常会向你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什么事情都先为自己考虑。

有这样的下属在手下,你就要尽量地把事情办得公平,把每个计划中每个人的责任与利益都向大家说清楚,让他知道他该做什么,做了这些能得到什么,就不会再提出其它要求了。同时要满足其需求中的合理成份,让他知道,他应该得到的都已经给了他。而对他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不能满足的原因,同时对他晓之以理,暗示他不要贪小利而失大义。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仁至义尽,让他觉得你已经很够意思了。

还有的下属自尊心特强,极敏感,多虑,这样的人特别在乎别对他的评价,尤其是领导的评价。有时候哪怕是领导的一句玩笑,都会让他觉得领导对他不满意了,因而会导致焦虑,忧心忡忡,情绪低落。

遇到这样的下属,要多给予理解,不要埋怨他心眼儿小,多帮助他。在帮助的过程中,多做事,少讲自己的意见,意见多了会让他觉得你不信任他,给他一些自主权,让他觉得自己能行,经常给予鼓励。

要尊重敏感的下属的自尊心,讲话要谨慎一点,不要当众指责、批评他,因为这样的下属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当他的面说别的下属的毛病,这样他会怀疑你是不是也在背后挑他的毛病。要对他的才干和长处表示欣赏,逐渐弱化他的防御心理。

还有一种下属,喜欢挑领导的毛病,议论领导的是非。这种下属常对你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渲染传播,留意你的一些细节,有的还像是很忠诚地为你着想。

和这样的下属相处,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本身是不是有毛病。可以多征求他的意见,让他觉得你是真诚对他的,那他就不好意思再渲染你的一些生活细节问题。对于不易感化的人,也不要一味忍让,就其一点给予指出,让他有自知之明。

每个领导都会遇到难缠的下属,也不可能把他们每个都推出去。你必须面对他们,学会了与他们交往,处理起与下属的关系来就更加得心应手。

3、肯定属下的能力——充分放权

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它能激发一个人的欲望与成长能力。正确的做法是,从他们开始新工作的那一天就要对属下的能力表示肯定,把责任交给能干的部下,而不管他是自己苦心栽培的心腹,还是新聘的人。这样做对属下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1)使他们具有独挡一面的管理本领

英国著名经理人汤姆斯·佩恩准备提拔一个新人当部门主管。于是告诉他说:“你在此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要挑战你所见的一切,了解采取的每个行动背后的获利原因。如果没有获利就不要去做。若见到你不喜欢的事就改变它;或至少质疑它。如果你维持现状的话,人们就会认为你同意了这些状况。”

与此同时,佩恩也让他知道自己偶尔会回来,会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并要求得到合理的答复。佩恩的良苦用心既是为了对属下的能力表示肯定,同时又训练了他们独立的管理本事。

(2)提高他们的获利认同能力

一流的上司不仅训练员工自主的管理能力,而且提高他们对获利重要性的认识。

事实上训练员工达到这个目标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在训练与专业知识培养、事业创立、秘诀培养、自我建立、工作多样化和自我激励等方面寻求适度的平衡。

上司可以随时激发员工对工作目的及获利原因有新的认识。例如,经理人可以拿起一封信并问道:“为何你以这种方式处理它?”或是员工接电话时你站在一边说:“你为何告诉客户你月底前无法见他?”或拿起一份备忘录问他:“这份文件帮你达成什么目的了?”对属下的回答首先要表示肯定,如果有质疑的可以和属下一起探讨,这样既对属下的能力表示了肯定,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思维。

4、因事设人——对属下的长处说“是”

处理人事关系是领导案桌上的大事,因为它属于开发人力资源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就会被拖得筋疲力尽。

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弱项,然而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公司里的职务就是那么多,如果根据取长弃短的原则给每个人安排一个职务,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硬要安排,只能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所以,高明的领导善于因事设人,而不会因人设事;他会尽量坚持取长补短的原则,给每个下属安排一个最适合的职务,让他们在职务的限制下自由发挥。这就是因事设人。这种因事设人的方法也是上司对属下说“是”的奥妙所在。

“因人设事”之所以与“因事设人”相对立,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用人态度和方法。领导不应该漠视公司的实际需要而安置“多余人”,安置“多余人”只能给公司带来人浮于事的不良效果。因此,“因人设事”是领导不可不重视的戒律,而以“因事设人”为行之有效的用人原则。这就要求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来挑选合适的人选,充分肯定下属的长处,并给予最适合的职位,这样可以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

因人设事存在诸多弊端,例如:造成人浮于事,使公司效率低下;公司内部没有竞争力和活力;造成资金短缺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因此要充分发挥属下的潜能,要因事设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各就其位

事业为本,人才为重,人事两宜是用人的重要原则。人事两宜,包括两个含义:第一按照需要,量才使用。社会的发展不仅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且也为发挥人才的作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积压人才,用非所学,不把人才分配到最能发挥其专长的地方去,强人所难,就会影响公司的发展。第二要了解人,而且要了解得彻底,还要有全面的观点,在使用人才时要职能相称,量才适用,适才所用。人才是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要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使相应的人才处于相应等级岗位,把人的才能、专长与岗位、职务、责任统一起来。

选人用人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全局,教育人们服从需要和分配,而且必须考虑人才的志趣、特长、气质、能力,做到合理使用,让每个人去干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条件和机会,不要强人所难。这样既能避免大材小用,造成人才有余,浪费人才,也能避免小才大用,才不称职,贻误工作。

(2)尽其所长

高明的领导在领导人才时,总是根据人才的潜能、特长和品德合理地使用它们,分配给人才使用的权力必须足够使其发挥作用,如果出现错误,结合其优势督促人才合理改进,人才自然会愉快地接受。如果分配给人才的职位,根本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连适应都来不及呢,哪里还能发挥什么天才呢?

(3)因人而宜

用人需根据人才的条件进行安排,人才发挥作用建功立业也同样需要有客观条件,条件不具备时,人才即使有比尔·盖茨、戴尔、杨致远的能力,也会徒劳而无功,发挥不了作用。另一方面,人才各有不同,有的人善于按最高领导意思做事,能做到这点时,他不很容易满足;有的人志在管理好全局,全局管理好了,他就会高兴;有的人懂得管理社会事物,懂得什么事现在可以做,什么事将来可做,善于适可而止,长远安排;如果能辨别以上各种情况,那么这个领导才能真正称为伯乐。

领导要做一个现代的伯乐并不难,只要你在人与事的主次上恰当把握,就会做到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这样就会使公司形成每个人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每项工作都有合适的人来完成,从而提高公司工作的整体效益。一个公司要充满生机,前提是人人有其责,事事有人做,时时见效率。而这正是因事设人的益处。

5、对下属说“是”,让他大胆去做

作为领导者,你必须让属下安排自己的计划,不要任何事情都由你过问,让属下拥有自己的头脑,同时给予属下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我决定怎样最好地实现你所要求他们达到的结果。但作为领导者,不要过多干涉属下去做自己的工作,放手让他们去做好了。只有在一个目标明确,又有充分自由空间去实现目标的环境下,属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如果你规定了他们的工作目标,又为他们划定了许多做事的条条框框,那他们当然就失去了行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培养员工拥有自己的头脑,发挥员工的智慧是大有必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并非总是处在作出决定的最恰当的地位。当他们做出决定时,必须充分依靠员工提供的信息和建议。所以,更为切实的做法是,尊重员工,让员工做出某些决定,让员工承担一些责任。

当然,作为领导者,尊重员工时,也应划清界线,因为有些决定是无法做出的。比如,允许他们做出一些在他们责任范围内的决定,而不能做出那些影响其他部门的决定。他们可以在公司的经费计划内决定如何最大限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如何进行培训等,但他们无权决定公司的某些制度与办公设备应如何处置等问题。

尊重员工,就是领导者对属下充分的说“是”,同时,也是对员工的一种挑战,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有时,你也许只需向员工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然后由他们做出最终的决定,如果你将此视为向员工提供帮助,这是十分正确的。当员工困难时,向他们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是可行的,是否会被他们接受又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如果你的建议带有强制性,这一决定似乎就是你做出的了,只不过你巧妙地转移了自己的责任。因此不要鼓励员工遇到事就找你,否则,你将背上过重的提建议、做决定的包袱,而成为一种“万能”领导者。当员工带着问题走到你身边时,不能一开口就做出决定,因为有时只有员工才能做出决定,尤其是那些在他们范围之内的决定。

很多人与上司相处时,总会感到紧张不安。他们总想让上司高兴却不知怎样去做。同样,当上司离开时,他们反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并能从中自娱自乐。没有领导在场,他们相反能更好地做出决定。

做为领导者,你可以离开员工一段时间,尽量给他们留一些自我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行其是。很多人也许都有这种体验,当你离开之后,他会轻松地嘘一口气,并开始真正感到自由,庆幸自己终于可以干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了。这样当你回来时,你会吃惊地发现员工在你不在的时候取得了多么令人满意的成绩。离开员工是检验领导是否成功的最好方式。如果你已经能够培养员工按照你所构想的方式去做,如果你让他们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你能让他们自行其事,那么,当你离开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可以照样圆满地成功完成。

作为领导者,你只需为员工指引方向,而且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做出改变。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你的员工也应该像你一样妥善地处理。当然,如果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那他们不可能自行其是,必须报告你。

当你离开时,员工们也许有些不太习惯,或许有些想念你。当你回到他们身边,他们会集中精神向你展示自己所实现的东西。因此你的回归,又成了他们表现自己及证明你是权威的机会。

让员工拥有自己的头脑,其前提是你必须充分相信和认可他们。你给予他们的自由空间越大,他们做的事情就越成功。当你真诚地信任员工时,如果他们对你安排的某一工作确实无法胜任,他们会主动说出并要求另换一个更合适的人选,这实际上是对你负责任,这比勉强答应,但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员工要好得多。

6、让下属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无论哪一环出现波动,失去团结,都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运转。无论是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交往还是员工之间的交往,或者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往。对于企业来说都很重要。

松下幸之助是一个自主的、坦诚的、直率的人,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员工与他一样有自主性,一样坦诚、直率,从而在公司形成一种自由豁达的风气。在松下的倡导下,一股自主自由之风逐渐在松下公司形成了。

松下公司的传统包括多方面,首先是不唯命是从。当然,这是相对的,因为松下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经营理念的要求,这一要求近乎苛刻,丝毫也不让步。但在此基础上,每一个员工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做出反应,而不是采取消极的、但求无过的态度。松下说:“员工不应该因为上级命令了,或希望大家如何做,就盲目附和,唯命是从。”松下认为,下属或员工如果是这样做了,那么公司的经营势必会失去必要的弹性。

松下允许员工当面发表不同意见与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有一位候补员工向松下再次表示过不满。那时的松下电器员工分一、二、三等和候补四级。这位候补员工迟迟未获升迁,就直截了当地对松下说:“我已经在公司服务很久,自认为对公司有了足够的贡献,早已具备了做三等员工的资格。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接到升级令。是不是我的努力还不够?如果真是如此,我倒愿意多接受一些指导。其实,恐怕是公司忘了我的升级了吧?”松下非常重视此事,责成人事部门查处,还真办了升级手续。接着,除了立即发布升级令外,松下明确表示,非常赞赏这种坦白的请求。松下鼓励大家把不满表达出来,而不是闷在心里。如此就不会增加自己的内心痛苦,对公司也是很有好处的。

松下不限制员工越级提意见或提建议。他认为那种逐级申诉的成规是不必遵行的,即使普通员工,也可以向他高高在上的社长反映问题,表明主张。由此,他提醒那些居于领导地位的干部,要有这种心理准备,应该做出欢迎的姿态和支持的行动。

无论何种自由举措,全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说到底也是为了员工和社会的福利。松下认为,公司既然是大家的经营体,就应该由大家来维护,只有毫不保留地提出建议,才能获得人和。充分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提案,正是事业成功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