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10779300000054

第54章 蒙哥到底是怎么死的

看过《神雕侠侣》的人都还记得,神雕大侠杨过在襄阳城下射杀蒙古大汗蒙哥的一幕,当时,只听一声“擒贼先擒王”,结果一个石子从众多蒙古兵身上穿过,最后击中蒙哥的头颅,将其杀害,蒙古军见大王已死,纷纷溃退而逃,解救了被围困多日的襄阳城。这一段成了全书的高潮,也承接了一代大侠的谢幕之举。

金庸先生的武侠都是在真实的历史上经过艺术手法的加工而成,而历史上的蒙哥也的确存在,而且在征伐南宋的时候阵亡。那么,蒙哥是否是被杨过射杀的呢?艺术创作和真实历史之间,毕竟存在差距。有关蒙哥的死,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在襄阳战役中阵亡的,而是在钓鱼城战役中阵亡的。

历史追踪

蒙哥是继成吉思汗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蒙古大汗,他不善言谈,最大的乐趣也是像祖辈那样开疆拓土,不断征伐。

公元1251年蒙哥即位,此时,他就决心全面灭宋,并为此制订了详细的军事计划:以四川为突破口,自西向东灭亡南宋的战略方针。此次,蒙哥亲自率4万主力大军,对外则号称10万大军入侵四川。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下,不到一年时间,蒙古大军就几乎占领了整个四川。

公元1258年年底,蒙哥亲率的大军又沿嘉陵江到达合州。此时,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合州,集中到了合州的治所——钓鱼城。

合州的守将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王坚,而恰恰是这个小人物与蒙古大汗一起载入史册,当时王坚的钓鱼城一共有军民17万多人,日夜加固城池,准备避开蒙古大军的锋芒,固守钓鱼城。当时四川大部分城池已经落入到蒙古人的手里,越来越多的民众涌入钓鱼城,钓鱼城一时间成了一个拥有十几万人口的军事重镇,成为组织蒙古大军进攻的最后屏障,而备受各方的关注。

而蒙古大军因为进展得太过顺利,自然没有把一个小小的钓鱼城放在眼里,认为也会像其他城池一样不战而降,或者象征性地抵抗一下,而后投降,但是蒙哥没有想到这会是他平生遇到的最后的一场硬仗。

公元1259年,蒙哥像以往一样派出使者进入钓鱼城进行劝降活动。王坚把这位使者带到练兵场,当着全城军民的面把蒙古使者斩首,以此来告诉民众誓与蒙古军决战到底,这一举动大大地鼓舞了钓鱼城的数万军民,达到一个战前动员的目的。

劝降不成,蒙古大军开始了对钓鱼城猛烈地攻击,却遭到了钓鱼城内军民的顽强抵抗,战争从正月一直打到了五月,五月的四川正是酷暑难耐之时,由于蒙古军队全部来自北方,不习惯这种高温酷暑的天气,外加水土不服,蒙古军队爆发了流行性的疾病。

蒙古大军已经在钓鱼城下驻军4个月了,却依然毫无进展,这时军队的士气开始消沉。而4个月的自卫反击战使钓鱼城的军民斗志高昂。钓鱼城的军民还趁着夜色对蒙古军队展开了骚扰战,使得蒙古军队痛苦不堪。

有一点是让蒙哥非常想不通,小小的钓鱼城已经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内的粮食补给是怎么解决的?直到有一天钓鱼城守军把一条重达30斤的大鱼和上百张的面饼以及一封书信扔到城外,蒙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钓鱼城已经早早就准备好了粮食,书信中还提到了再坚持数年粮食也是够用的。

而蒙古军队与南宋守军的情况恰恰相反,粮食补给成了问题,而且军队的士气低落,外加疾病的流行,蒙古大军已经成为一支“疲军”,七月二十七日,蒙哥突然暴毙城下,无论蒙哥是死于疾病还是弩箭,总之,蒙哥死在钓鱼城之战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解读真相

《元史》中的说法是因为蒙哥水土不服,六月份就已经患上了传染疾病,直至拖到七月才因治无效而死。这种观点也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当时六七月份四川暴热,外加战争导致尸横遍野,传染疾病流行得非常厉害,蒙哥大汗得病也是可能的。但也有可能是蒙古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而写成病逝。

但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在《蜀捷》诗里说:“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挞览果歼强弩下。”说明蒙哥是死在强弩之下的。公元1517年,也就是明正德十二年合州所立的《新建二公祠堂记》石碑碑文也说蒙哥是“中飞矢而死”。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中也对蒙哥之死持飞矢射死的观点。

南宋的官方说法和《合州志》等资料都说明了蒙哥是被宋朝守军打死的:七月,心急的蒙哥亲自上阵,南宋守军用炮火猛烈回击,蒙哥在作战中身负重伤,直至二十七日才死于军中。后来马可·波罗来元朝游历,也听说蒙哥是死于南宋守军。

种种资料显示,蒙哥大汗就是死于攻打钓鱼城战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