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10779300000046

第46章 孔子其实文武双全

孔子,是耳熟能详,被奉为圣人的大教育家,有人说中国因为有了孔子的思想才走向了文明,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大,但是可以看出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孔子的著作《诗》、《书》、《礼》、《周易》、《春秋》,经过后人对孔子言行的汇总形成了《论语》、《中庸》、《大学》,还有儒家的另一个代表《孟子》,共同形成了后世的教育体系,我们简称为四书、五经。这个教育体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治世名人及太平盛世。过去的读书人大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形象。而且历史上,孔子被封为文宣王,供奉在文庙里,给人的印象仿佛他是一位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持戈的文弱儒生,军事才能丝毫未有,这一点也使得很多后人对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会产生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孔子是一个文弱的书生。那么孔子真的是一位文弱书生吗?这成了后世的一大疑问!

历史追踪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史书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中。

解读真相

其实,孔子并非是一位文弱书生,这是一种历史的误解。

首先从遗传上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力能托举千斤闸门,以武力闻于天下。由此可以推断,孔子得到了他父亲很好的遗传基因,俗话讲:“虎父无犬子。”可以得出结论,孔子有此遗传,想来也不会太差。当然,只看遗传还不足以作为充分的证据。比如,某人的武功很高,但他的儿子就一定会武功吗?这也不尽然。所以,我们再看下面的论述。

其次,据《孔子本纪》中记载,孔子在教学生时,六艺的顺序是“礼、乐、射、御、书、数”,射就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射击技术和赛车技术。这是当时不折不扣的武术。而且,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冉有为季氏率领鲁国军队,同齐军在郎邑交战,打败齐军。季康子问:“你在军事方面的本领,是学习得来的呢,还是天生就有的呢?”冉有说:“是向孔子学习的。”

据《礼记·射义》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甫。”又“射至于司马。”从这里可见,孔子本人是精于射、御之事的。

此外,从孔子的言谈中,他也明确表达了对自己射御技术的高度自信。试想,一向以谦虚自居的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儒者,又岂会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呢?所以说,孔子是会武功的。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见孔子已经不再是那个中国知识分子尊崇了2500余年的儒雅之士了,而是文武双全、文韬武略的高大全能型的社会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