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44

第44章 架起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感叹:“孩子长大了,就不听我们的话了。”其实,这主要是家长与孩子缺少沟通所致。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孩子进入社会的桥梁,但首先我们架起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合格的家长,不仅是孩子的保姆,也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学会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可以把家长的期望和爱充分地传递给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泰因伯格经过长达3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缺乏与家长沟通、缺乏向家长吐露心声的孩子,在学业方面遇到麻烦的可能性较大,沾染上吸毒或酗酒等恶习的可能性也较大。另外,如果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忽视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更会让孩子从感情上疏离家长,甚至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有些缺少沟通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自信,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知道怎样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感觉不到他人的情绪,甚至伤害到了别人自己也察觉不到。

研究证明,孩子在ll岁以前,倾向于把心中的想法告诉自己的家长,家长在他们心目中排在第一位;但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这个顺序就完全颠倒了,他们会把心中的想法告诉自己的朋友,而后是他们的老师,最后才是他们的家长。最为可悲的是,与家长的疏离,增加了酿成悲剧的可能。

如果家长与孩子常交流,多沟通,孩子在心理上就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感也就不会太大。但从问题的实质来看,大多问题都出在家长身上,而不是孩子有心理问题。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很好地与孩子沟通,即使沟通,很多也是粗线条的。

孩子年幼时,由于比较幼稚、简单,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许多事情都要对家长讲,家长对孩子也倾注了较多的关心和爱护,所以这时相互间的沟通-般问题不大。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开始学会自己观察、思考后,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跟家长说,这样家长就会对孩子缺乏了解,相互间的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千万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孩子推给老人,不管多忙,一定要记得和孩子多聊天,多沟通。”这是一位职场妈妈在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时发出的感慨。在孩子小的时候,她和丈夫因为忙于事业,便把孩子送回了老家。他们虽然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现在孩子大了,他们也老了,但当他们想和孩子亲近一点的时候,却痛苦地发现,孩子根本不愿意和他们沟通了。

被业内称作女强人的张女士由于夫妻工作都很忙,女儿嘟嘟两岁半就开始上全托,当谈到孩子时,她最心痛的就是孩子的冷漠。张女士每次出国回国,孩子竟然连最起码的情绪反应都没有,更不用说平常会和母亲交流和沟通了,感觉孩子不懂得如何去爱和被爱。

很多家长努力工作时往往都显得理由充分,说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可是在孩子眼里,钱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与家长的亲密交流。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实际是心灵的碰撞。应该说,碰撞所产生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它所达到的高度也是没有止境的。对于家长而言,要有“把孩子当作与我们一样的人”之心,而不能把孩子看作仅只是一个被教育的对象,对孩子要有平等、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态度,在沟通时少一点先入为主的成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少一点批评指责,多倾听孩子的意见,这样,才能使亲子双方处于一个能够进行沟通的平台上,从而消除障碍,融洽关系。

研究表明,家长也要重视和孩子进行活动沟通,经常陪孩子一起游戏、旅游等。

爸爸听说琪森最近学习有些懈怠,便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他去滑冰,让他在活动中受到启发。

到了溜冰场,琪森兴奋起来,积极地向爸爸学习如何滑冰,然后自己认真练习。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终于学会。会滑之后,琪森丢开爸爸,自己尽情地玩了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问琪森有什么收获。琪森回答说:“爸爸,今天是我第一次学习滑冰,刚开始我非常害怕,一点也不敢懈怠,聚精会神地练习,终于学会了滑冰。”爸爸笑着点了点头,让他继续说。“还有,当我学会滑冰之后,我自己放开胆子练习,看到很多人还不会,我便充满了自信,原来我也能把事情做得这么好。”

“对呀,爸爸相信,只要你全神贯注,什么事情都能学好,滑冰是这样,学习也是如此。”爸爸趁机说道。琪森点点头:“爸爸放心,从今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听说琪森学习有些懈怠,爸爸并没有简单地批评指责他,而是带他去滑冰,注重和他沟通,让他明白了应该怎样学习。可见,家让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和孩子的沟通,正面引导孩子,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家长应该学会让沟通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