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10771100000037

第37章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人们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之下,要做出不同的改变来适应环境;与不同的人交流,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交流方式。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沟通、相处时,也要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些家长教孩子一些东西,孩子接受不了,就呵斥孩子“笨”。我们在调查中有一位母亲埋怨他的孩子笨,她说:“我孩子4岁了,我教他加法,3 25,他学会了,3 36,也能很快回答,就是3 47,他就不会,必须去数手指头,我向他说,3 36,3 4中的4比前面的3多一个,结果也应该多一个,就该是7.可是他不一会儿又忘了,一连几天我都这样教他,就是不会,你说我怎么摊了这么个笨孩子?”

其实照这位母亲说,这个孩子并不笨,而是母亲是用自己的心理去揣测孩子。4岁的孩子大多对一些概念还不明白,例如“4比前面的3多一个”,“结果应该多一个”,这些语言母亲是明白了,而孩子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他就不明白,他不是那么简单就知道你说的意思的。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孩子的眼光和思维来和孩子交流,尤其是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我们认为自己刚刚上小学的孩子穿衣服、穿鞋子都太慢,写字也太慢,却忘了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并没有多长时间,还没有熟练到闭着眼睛也会穿衣服的地步;孩子刚刚学习写字,并没有熟悉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一各一个抄写在本子上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用自身几十年累积下来形成的穿衣、书写速度去衡量他们的速度,他们又怎么会不慢得像蜗牛呢?

在生活中,家长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认为孩子的表现不应该是那样的,而应该更加出色。

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当孩子沉醉于动画片或幽默或惊险或引人入胜的情节中而忘了吃饭、做作业时,家长往往会不屑一顾地说:“有什么好看的,一群木偶在那里唧唧喳喳。”家长对孩子喜欢的动画片的抨击,实际上也在否定孩子的喜好和审美观,孩子当然不会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劝说。

再比如,孩子忽然心血来潮,要做一个汽车模型,他希望爸爸妈妈与自己一起完成,而这个时候爸爸在上网,妈妈在做饭,两个人都没空,不耐烦地对孩子说:“去!去!去!一边玩儿去,没看见我们正忙着吗?”

家长自己高高在上,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是根本无法进行良好的亲子沟通的。

有的家长觉得无法跟孩子沟通,苦口婆心地劝导、教育,孩子却不耐烦,不愿意听,其实,我们要改变一下沟通的方式,换个角度来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