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10769200000129

第129章 谏不入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释义”

如果父母听不进去劝说,那就等他们心情好时再劝;哪怕最后要哭着苦苦哀求,甚至挨打,心中也应该毫无怨言。

“故事”

鞭打芦花

闵子骞是春秋时鲁国人,他和曾参一样都是孔子门下的学生。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后妻。

继母起初并没有亏待闵子骞,但等她生了两个儿子后,闵子骞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从此,可怜的闵子骞,成了小仆人被后母差遣。而那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整日愉快地玩耍。

乖巧孝顺的闵子骞,虽然受到后母天壤之别的待遇,他从来不向父亲抱怨,以免父亲担忧。

直到一年冬天,天气严寒,父亲让妻子给孩子们做棉袄。

第二天,后母便开始缝制棉袄。给自己亲生儿子穿的,她塞进了厚厚的棉花,细心装填缝制;而给闵子骞穿的,里头竟然是芦絮,从衣服外观上看不出它们的差别。

几天后,父亲有事外出,就让闵子骞帮他驾车。出了家门,凛冽的寒风迎面袭来。

不一会儿,闵子骞的双手就拉不住缰绳了。父亲看他身上的棉袄比弟弟的还厚,就把他赶下车,用鞭子抽打他。寒风里,飘飞着因衣服绽裂而散落的芦絮。

父亲见状,紧紧地抱住闵子骞,爱怜和歉疚之心油然而生,他哽咽地说:“孩子,委屈你了。”

回到家里,闵子骞的父亲要赶走后母。后母跪着向闵子骞的父亲忏悔求饶,泣不成声。

这时,闵子骞走到父亲面前跪下,向父亲恳求:“爹,请您不要把娘赶走,娘在家,只有我一个人穿不暖罢了;可是一旦娘离开这个家,我和两个弟弟都失去了娘的照顾,都要受饥寒啊!”

这番话,听得父亲心里既难过又感动,最后终于让后母留了下来。而闵子骞的后母见他这么懂事明理,于是痛改前非,对待三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