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09

第9章 “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迷魂阵”村之谜

村落的故事就是人类的故事。小小的村落虽然原始、朴素,周而复始地在淡淡炊烟里若隐若现,但是它承载了人类的文明火种,不断地续写着人类对新生活的憧憬。村落,不论是青砖红瓦,还是茅草泥墙,永远都是那么多彩绚烂、生机勃发,如诗如画地活在游子的乡思里。如果从神秘的角度来欣赏或寻找世界上的村落,许多人也会兴致大发,急不可耐:家居构成的村落怎么会与“神秘”两字联系起来呢?它在哪里?又是谁建筑了这样奇特的村居?

欧洲“骨文化”时期,原始人最主要的猎物是洞熊,他们为了猎杀洞熊就进入高山地区,最后在那里安家。有的“龙洞”高达8000英尺,对外人来说,无疑是神秘迷人的。可见,不同的地域建筑不同风格的家园,都会吸引外来者的注意力,像草原上的蒙古包、森林里的小草屋、黄土高原上的窑洞等。这些是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进入人类史籍和研究者视野的。因此,按照常理平原上的泥墙草房应该是无风景的。可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在我国山东阳谷县城东北6公里处,他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谜一样的精品建筑——大小“迷魂阵”村。

这两个村子南北相对,南村叫大迷魂阵村,北村叫小迷魂阵村。有趣的是,大迷魂阵村小,小迷魂阵村大。游人来到这里,沿着村内狭窄的街道慢慢行走,不知不觉中就会陷入“迷魂阵”中,不辨东西南北。如果没有导游或本村人带路,想走出这两个村子是非常困难的。

小迷魂阵村是一个分成东西两部分的村庄。东半部分称前迷魂阵,西半部分称后迷魂阵。当人们进入前迷魂阵,会感到后迷魂阵在北方,而进入后迷魂阵时,又会感到前迷魂阵也在北方,仿佛永远走不出这两个村子。行人在漫步时,最大的困惑是虽然是沿着街道在前行,却不知道自己的前进方向,走了半天好像又回到了老地方。另外,在这里以太阳来推算时间也往往会发生几个小时的误差。在前迷魂阵村,仰头看到上午10点的太阳,你却会很有把握地当成正午12点;在后迷魂阵村,又会把正午12点的太阳看成下午4点左右的太阳。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觉?是地势问题,还是其他原因?为什么村子总是在“北方”?这种视觉上的错误让人非常迷茫无奈。

细心的建筑专家研究发现,“迷魂阵”村的建筑布局非常奇特,才造成了人们的“迷魂”。原来,这里的村庄布局不是平面展开的,而是呈新月形,两条主要街道又是按照弧形由东北而西南,斜斜曲曲地缓缓延伸,没有固定的方向。街巷交叉的地方多是“丁”字开,平行的又首尾不齐,房屋则完全按照街道走向来建设,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人们会把定向各异的房屋全当成北屋,这样,在胡同里走来转去,就会发生错觉,认为一直在向北方前进。更为奇异的是,迷魂阵村的村外道路、田垄分布也不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而是呈磨齿形,参差交错,难以识辨。所以,要是外人入村,不“迷魂”才怪呢。

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建筑了这样奇特的村落?又为什么要把村子建成让人困惑的“迷魂阵”?

据村民们口头传说,战国时期齐魏两国交战,齐国军师孙膑曾在这里设下迷魂阵大败魏国军师庞涓,村子也因此得名。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史籍记载,齐、魏著名的战役有两次,一次是桂陵战役,齐国围魏救赵,打败了魏军生擒庞涓;另一次是马陵之战,齐国攻魏救韩,全歼魏国10万大军,迫使庞涓自杀。这二次战役都发生在现在的河南境内,在山东阳谷一带根本没有这样的战役发生。可是为什么有这样煞有介事的传说呢?难道起初村子的建设与某种军事目的有关?或者村子的先祖们正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安全,才“规划”了这样的“迷魂阵”?

目前,这些都是不解之谜,小小村落仍以自己神秘的面孔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并以一曲耐人寻味的童谣让人着迷:“进了迷魂阵,状元也难认;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转到黑。”

“小档案”

人类的房屋建筑史就是一部文明史。法国阿尔萨斯的斯皮乔附近的“风篱”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杰作”。这种建筑结构很简单,把树干或树枝插在地上,排成一道竖直的墙或半圆形的围墙,在围墙上盖上枝、叶、树皮或野草之类的东西,就成了一个可以挡风遮雨的简陋的住所。风篱这种最早的人类的居所,可以作为今天圆形房屋和方形房屋这两种最基本房屋雏形。风篱适合比较温暖气候条件下的原始人居住,而比较寒冷的北方爱斯基摩人居住的是用雪和冰建成的圆形小屋。它有一道走廊通向室外,既可以挡住室外寒风,又可为屋内提供充足的空气。这就是著名的雪屋。还有一种迁移的房屋——帐篷,也是源于风篱,它是游牧民族的家。生活在南北极圈内的一些部落的帐篷,是用一些木桩插成一圈形成的圆锥形结构,帐篷上面依照气候的变化而覆盖着树皮或兽皮。美国印第安普埃布洛人的崖居,又是另一种类型的原始房屋,有的与今天纽约的摩天大厦很相似,被现代人认为是天才的建筑奇迹。从风篱发展到帐篷、到四面有墙的房屋,再到城堡,无疑是一部记录人类力量和智慧的传奇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