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55

第55章 八百里秦川的神秘风景——乾陵

小问号

八百里秦川腹地,蕴藏着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灵山秀水。在这优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锥状山峰中,分布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王的寝陵,成为渭北高原上一道蔚为壮观的神秘风景。其中,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下,有一座“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它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而且拥有许多神秘光环,如:墓前那些无头人像、陵墓里的宝藏以及陵墓为什么不会被盗窃等等……

乾陵建于盛唐时期,是用了23年时间才完成的规模宏伟的工程,珍藏的无价文物瑰宝一直是最吸引人的秘密之一。历史上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怀着不同的梦想,从不同的视角来窥探它。

1971年,美国宇航员在我国蜿蜒曲折的黄河边上,突然发现9个一字排开的小黑点,大为惊讶,认为这很可能是中国正在研制的秘密武器的发射架,立即对这些黑点拍照,并报告给总统。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看了照片后,也真有些紧张呢!10年后,这位宇航员来到中国观光旅游,看到了排列在渭北高原的二十多座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墓后,才知道当年看到的小黑点还不够全面,漏掉了一些。这些让美国人不安的小黑点,既不是发射井,也不是什么秘密武器,全部是陵墓,而乾陵就是其中之一。

据文献记载,五代时的耀州刺史温韬曾率领数万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挖掘辖区内的唐王朝诸陵,获得了大量珍宝。可是挖掘乾陵时,三次上山时都遇到了狂风暴雨,下山又突然转晴。温韬突然醒悟,不再掘墓,乾陵因此丝毫无损。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因缺少军费开支出动40万将士盗挖乾陵,虽然挖出了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却没有找到墓道口,在官军追剿时又不得不撤兵逃离。到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打着保护乾陵的幌子,以军事演练为由,派遣一个师的将士盗掘乾陵。可是,他们连续爆破许多地方却找不到墓道口。后来有一天,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也谣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使神秘的乾陵更加神秘了……。1958年冬季,当地政府要对经过乾陵的西兰公路进行复修,附近的农民到梁山上炸石取料。11月27日下午,农民贺社社与几位同伴在距无字碑以北1公里地方的梁山主峰东南坡炸石头,第三炮炸响后,半空中飞出几块石条,其中一块上面有字,还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从而使神秘的乾陵露出了冰山一角。随后,经过层层报批,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开始有序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一直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之一。

1000多年前,武则天逝于82岁的那年冬月。半年之后,10万多人花了大力气,才把她从洛阳的上阳宫抬进了这座山中。乾陵原来有内外城墙、四个城门,还有偏殿、回廊等配套建筑,总面积达230万平方米。陵前有一批大型石刻群。经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战乱、天灾等,地面上的建筑物所剩不多,只有华表、石马、石狮、驼鸟等雕刻以及61尊残缺不全的石头人像。在这些石刻中,石狮的眼睛突出,鼻子高高的隆起,威风凛凛;驼鸟是按照阿富汗、伊朗等国家送来的真驼鸟形象来雕塑的,栩栩如生。61位石头人像,大小与真人一样,据说是参见唐高宗的少数民族首领的形象,它的服饰、形象都是典型的西亚和我国少数民族的人物特征。这些石刻无疑是中华古代文明中的瑰宝。遗憾的是,这61尊石人的头部大部分都被毁掉了,成了“无头像”。

这些石像的头颅哪里去了呢?是谁干了这样“缺德”事儿?这是一个让史学家、美术家非常痛心的谜团。有的说,明朝末年战乱不断,境内因兵荒马乱而闹饥荒、瘟疫,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有一天,一位相信占卜的术士说,当地的灾祸是因为这些石像造成的。于是,附近的老百姓一怒之下,把这些石像的头颅都砸掉了。有的说,陵前的这些石像都是雕刻艺术的精品,个个神态逼真,活灵活现,属于稀世珍宝,被一些没有良知的文物贩子偷盗去了。这些说法真假难辨。面对这些失去头颅的石像,中国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十分愤慨,并表示愿意带领他的工作室重新雕塑这些石像的头颅……

乾陵除了无头石像让我们困惑外,那块无字石碑也让人感到神秘莫测。无字碑作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达百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首雕刻了8条生气勃勃的龙,鳞甲分明,筋骨裸露,碑的两侧绘有《升龙图》,碑座有《狮马图》,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唯独碑面上没有一个字。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且惟一的女皇帝,为什么会自己立一块“无字碑”?有人说,武则天立“无字碑”表明自己功高德大,用文字表述纯属多余;有的说,武则天内心知道“夺权”的罪孽,死后必有议论,自己还是不说为好,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乾陵被发现后,地宫里的宝藏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神秘。据乾陵《述圣纪》碑记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目的也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一定不少。这是一个满藏无价瑰宝的地宫。据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藏匿着大量的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饰品、工艺品等,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以及珍贵的壁画、字画、典籍、丝绸等。可是,考虑到经济、技术等原因,至今还是没有惊扰沉睡在地宫里的一代女皇……可以深信,掀起乾陵幽宫神秘之日,一定是石破天惊轰动世界之时。

岁月无情,保存完好的乾陵却让时光在这里神秘地永驻!

“小档案”

在中国历史上,从宋金(960~1234)以后才开始产生题字的碑,但是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而且历代都大同小异。乾陵前是并立着两块石碑的,一块是唐高宗的“述圣碑”,武则天亲自撰文,由唐中宗李显书写,极力颂扬李治的功绩。另一块才是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无字碑。我国还有很多无字碑。在五岳之尊的泰山绝顶,有一块高6米、宽1.2米的无字碑立于玉皇殿门外,这是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初登泰山封禅时所立。汉武帝明确说,自己即位30年来,文功武治,功德无量,一篇碑文是不能表述他的功绩的,所以下旨不刻一字。明朝十三陵也有许多的无字碑。因为明太祖朱元章说“皇陵碑记,都是大臣们的粉饰文字,不足以教育后代子孙”,所以,明朝皇陵前的碑文是由继位者撰写。朱元章的碑文就是由明成祖朱棣撰写,朱棣的碑文由明仁宗朱高炽撰写。可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沉湎酒色,不想动笔,祖宗们的墓碑上只好空无一字。于是,嘉靖以后的皇帝的陵墓,也只好光立碑不写字。毫无疑问,武则天的无字碑是自古以来最有名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