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地域
10767000000011

第11章 地球仪上发现的奥秘——地球“三大怪”

小问号

关于地球,民间有句形象的谚语,“三山六水一分田”,意思是地球有十分之三是山地,十分之六是水域,仅有十分之一是可以耕种的田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虽然这样概括不十分准确,但也有一定道理。这是地球上水陆分布的大概情况。可是如果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或者转动地球仪,会发现水陆轮廓还有三个非常奇怪、有趣的现象,让人深感不可思议,神秘不解……

细心观察研究地球仪,我们会发现确有“三大怪”:“一是陆地三角倒过来,二是半岛向南伸过来,三是陆地海洋背过来。”水陆的这样分布,让我们感到匪夷所思。

先说“陆地三角倒过来”。细究地球上大陆分布的专家们发现,地球上绝大部分大陆都是南部比较狭窄,呈尖状,越往北越宽,一块块陆地很像顶点朝南的“倒立”的三角形。也许有人说,南极洲的倒三角形不明显,可是如果我们以亚欧大陆为中心来看一看就会发现,它也是倒立的:濒临印度洋的东南沿海岸线与纬线圈呈平行状,构成三角形的边,西南极的南极半岛呈尖状,成了南极洲倒立的三角形的顶点。七大洲中只有澳大利亚大陆是个例外。据说,这与它的形成有关。有专家认为,大约在2亿多年前,这片大陆是从贡瓦纳古大陆分裂漂移而来的,产生了旋转,所以与其他大陆方向不同,是直立的,即三角形的顶点朝北。为什么大陆会这样呈倒三角分布在地球上?为什么不是方方正正,或者是圆形?难道南极方向有什么特殊的引力,把大陆一直向南拼命地“拉”,才有了这样奇异的南窄北宽现象?目前,世界一流的学者也解释不清这种“倒三角”的由来。

再说“半岛向南伸过来”。研究地球水陆分布特点的专家们发现,地球上各大陆中凸出的半岛都是朝南的,即慢慢向南伸入茫茫大海之中,好像一条游动的鱼,其吻直指南方。据说,还有人精心统计过,半岛向南的数量大约是朝北的两倍。如地图上最醒目的欧洲四大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亚洲的三大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著名的朝鲜半岛和堪察加半岛。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半岛、加利福利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等。这些半岛都是神秘地向南凸出,执著地向南延伸入海,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在左右它们,或者说,地球在形成的过程中按照“上帝”的意志在这样做。如果真有“上帝”的话,为什么上帝要这样做?而且连一些体量不大的半岛,如日本的波岛、纪伊、房总等半岛也都是朝南凸起。

最后说“陆地海洋背过来”。如果我们旋转地球仪,或者拿一根长长的针插入地球仪,不论是在哪一块大陆上让针向对面穿过去,这根针都会在对面的海洋上露出来。也就是说,地球上陆地和海洋总是背对背的。如:亚欧大陆的背面是南太平洋,非洲大陆的背面是中太平洋,南美洲大陆背面是西太平洋,北美洲背面的是印度洋,澳大利亚的背面是大西洋,南极大陆背面是北冰洋等。那么,为什么陆地的背面是海洋,而不是陆地?为什么海洋的背面不是海洋?这会影响地球的整体构造吗?是否这种陆地与海洋背对背的结构有助于保持地球的平衡?这一系列问题仍悬在许多专家的心中,让他们无法释怀,像一个个绳结难以解开。

“地球分布三大怪,陆地三角倒过来,半岛向南伸过来,陆地海洋背过来。”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人类生于斯,长于斯,已经迈进了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时代,却无法解开这些神秘的疑团。

“小档案”

地球是一个漂浮在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小球体,载着高山、大海等日夜不停地旋转着,既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又围绕自己的轴心进行自转。那么,地球的转速是在变慢,还是变快呢?有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珊瑚虫一日有一个生长层,夏天的生长层宽,冬天的生长层窄,体壁的这种生长层正好是一年的天数,很像树木的年轮一样。科学家们研究3.6万年前珊瑚虫年轮是480层。按照这样推算,13亿年前的一年是507天,这说明地球环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其自转速度在变慢。可是,科学家在研究南太平洋中的鹦鹉螺发现,这种有着“活化石”之称的软体动物,它的外壳上有许多细小的生长线,每隔一夜出现了一条,满30条就会有一层膜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小气室。每个气室内的生长线数正好是现在一个月的天数。可是,古生物学家研究不同时代地层中的鹦鹉螺化石发现,3000万年前每个气室是26条生长线,7000万年前是22条,1.8亿万年前是18条,3.1亿万年前是15条,4.2亿万年前只有9条。这说明,随着地球年龄的增加,其自转速度在加快。地球自转的速度究竟是加快还是转慢,仍是一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