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在五脏应肾。“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抒,无扰平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肾伤,春也萎厥,奉生者少。”讲的是冬天的养生之道,亦即养阴之道,应该避寒就温,不要开泄皮肤出汗,致使阳气频数耗夺。这是顺应冬季“冬藏”规律,调养人体“藏气”的道理。因此,冬季的起居作息要注意不可扰动阳气,应当早睡晚起。早睡可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温热,迟起能养人体阴气。冬季活动锻炼,不宜起得过早,最好等待日出之后再进行锻炼。
在饮食上要加强营养,增加热量。在蛋白质、高糖和脂肪这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时的需求水平,热量增加部分靠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此时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但是,由于人们不熟悉进补的真谛,盲目进补,因而造成虚者更虚,实者更实,使人体内平衡失调,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为此,冬令进补必须按照“春夏补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进行,视机体阴阳的盛衰而进行调补。
中医认为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冬季食补应注意营养素的全面搭配和平衡吸收,以“五高为益”。阴气不足者,则宜食鸭肉、鹅肉。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的作用。晚秋入冬之后,天气开始转凉变冷,因此,气喘、鼻过敏、关节炎、脑中风等心血管病的患者症状加重,故立冬后尤要注意保暖,老人要时时注意血压变化。天寒尿频患者千万别憋尿,以防引起泌尿系统疾病。
(一)立冬养生
“立冬打了霜,夏季干长红。”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黎民。”
“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雨。”
“立冬若遇西北风,定主来年五谷丰。”
1.风俗
立冬时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度,时值公历的11月7日前后。谚语说:“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古人认为立冬看气象,预卜一冬冷暖的习俗。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
2.起居
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冬季睡觉前,先用温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擦足心,除了能祛污垢、御寒保暖外,还有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以及防治感冒、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病症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曹慈山《老老恒言》说:“背日光而坐,列子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明确地提出了“负日之喧”的健身养生作用及科学原理。
(二)小雪养生
“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
“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
1.风俗
小雪时斗指巳,太阳黄经为240度,时值公历的11月22日前后。此时因气温急剧下降而开始降雨,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时已呈初冬景象。小雪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小雪过后是加工腊肉的最佳时期,陕南秦巴区人,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
2.起居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疾患,季节变化对抑郁症患者有直接影响。
(三)大雪养生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
“冬月初一有风疾病多,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1.风俗
大雪时斗指甲,太阳黄经为255度,时值公历的12月7日前后。北方常有昼夜大雪,压断树枝、封锁道路的情况出现。在农业上,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这主要是说雪铺盖在地上,因温度低,能杀死越冬的虫子,为越冬小麦增湿保温,给农业带来好处。
大雪三候为:“一候鸧鹒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大雪的民俗,基本与小雪相同。只是更注意食补,在我国北方,一般都是以大热的滋补品进补。
2.起居
大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凉,寒风萧萧,雪花飘飘。我国北方开始出现大幅度降温降雪天气。雪后的大风使气温骤降,咳嗽、感冒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老年人因为天冷怕寒,冬天睡觉时总爱多穿些衣服,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在寒冷的季节对五官的保养也不容忽视。
(四)冬至养生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冬至不过不寒,夏至不过不暖。”
“冬至多风,寒冷年丰。”“冬至雨,除夕晴;冬至晴,除夕地泥泞。”
1.风俗
冬至时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度,时值公历的12月21日前后。冬至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古人认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在冬至这天,我国最普遍的食俗便是吃饺子。我国南方有些地区冬至的食俗是吃馄饨和汤圆。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六、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自然和农事的变化,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2.起居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一般来说,中年以后,人们就应当加强对身体的保健。因为中年人如日中天,尽管身体处于最旺盛时期,但却也是人体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中年养生第一步应做好精神调养。第二步是要节欲保精。第三步是要加强身体锻炼。第四步便是顺应四时,做好饮食调养。严冬时老年人还要注意低体温。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冬至为“冬令进补”的大好时节。
3.饮食
每年农历的立冬至立春,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但是进补并非只是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进补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五)小寒养生
“小寒节日雾,来年五谷富。”“寒潮过后天转晴,一朝西风有霜成。”
“(腊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早年来,若然此日天气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1.风俗
小寒时斗指戊,太阳黄经为285度,时值公历的1月5日前后。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小寒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
2.起居
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天,是一年天气最冷的时候。俗话说:“冬炼三九”,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节,但此时的身体锻炼也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冬日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寒冷时节衣服不宜穿得太厚,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严冬时节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很有好处。
3.饮食
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这说明了饮食对人体的作用。
(六)大寒养生
“大寒早三白,农人衣食足。”
“小寒大寒,冰冷成团。大寒小寒,人马不安。”
“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
“冬前霜多来年旱,冬后霜多晚禾宜。”
1.风俗
大寒时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0度,时值公历的1月20日前后。此时天气寒冷,所以称为大寒。此节气降水稀少,常有寒潮、大风天气,气候比较干燥。近年来,我国常出现“暖冬”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身体锻炼,做好养生保健,减少疾病的发生。
大寒三候为:“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2.起居
大寒节气天气寒冷,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干燥,雨雪较少,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持续“晴冷”态势,老年人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肺气肿、慢性气管炎等慢性病。老年人要注意利用阳光来保养身体,冬季晒太阳对老年人的好处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应坚持在居室中用冷水浴和按摩的方法增强体质,要加强足部的保健,在饮食调理方面,除坚持饮食的一般原则,还应强调热量充足,以温热性的食物为主。
3.饮食
此节气中,人们在饮食上应当注意营养的全面,不能冬补太过,过多的食用肉类,往往会造成体内维生素缺乏,所以应该多吃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