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秋获集
10760600000033

第33章 西南丝绸之路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由长安到大秦(罗马)的“丝绸之路”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但你可知道,两汉时,云南还有一条“丝绸之路”,史书上把它称之为“蜀身毒道”。“身毒”是西汉时对印度的称呼。“蜀身毒道”,即“四川—印度之路”。它的终点仍是大秦。人们一般也将它叫做“西南丝绸之路”。

张骞的新发现

“西南丝绸之路”是怎样发现和开辟出来的呢?

“西南丝绸之路”的发现,开辟和疏通。与张骞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时,告诉汉武帝一个新发现:他在大夏(今阿富汗)的市场上,见到了中国的蜀布和邛(qiónɡ,音琼)竹杖。经打听得知,这些东西是从“身毒”(印度)转卖来的。

张骞认为这些中国货能由“身毒”卖到大夏,说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云南一带,一定有一条通往印度的商道。如果真的能由四川经云南通往印度,那就太好了。因为这条路不仅路程较近,而且也不会被匈奴人所阻。那肯定是一条理想的商道。

张骞建议汉武帝派人去探索,开辟这条商道。

“汉习楼船”开丝路

汉武帝听了张骞的报告后,决定要找到这条由四川经云南到达印度的商道,并进一步开辟、疏通它。为达此目的,汉武帝先后派了十多批使臣到“西南夷”地区探索这条商道。开始还顺利,但后来使臣们到洱海附近时,却不断被“昆明”人所阻挠,不能前往印度。

几经波折后,汉武帝使出了最后一招,即用武力来实现打通这条商道的愿望。据说,为达此目的,汉武帝在首都长安派人仿照滇池的形状挖“昆明池”训练水兵,进行征伐“昆明”人的准备。这就是大观楼长联中所说的“汉习楼船”的故事。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卫广等“发兵马蜀”,平“西南夷”。统治滇池地区的“滇王”投降。滇王投降汉兵后,请求置郡管辖。后来,汉武帝在滇池地区设置了益州郡,共辖二十四县,首府设在今晋宁县的晋城。汉武帝还赐给了滇王一颗铸有“滇王之印”字样的金印。这颗金印已被考古工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晋宁石寨山发掘出来。

经过西汉政府三十多年的开发后,曾因秦末动乱而一度中断了的中央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又恢复了。但是,西汉王朝在云南的势力,只达到洱海地区。

“哀牢夷”附汉丝路通

东汉建立后,云南澜沧江流域有两支叫做“哀牢夷”的少数民族,自愿归附东汉王朝。这一地区共有五十多万人口。后来,东汉政府设永昌(保山)郡管辖这一地区。

永昌郡设置后不久,永昌西南的一支叫做“掸”(shɑn,音扇)的少数民族,也自愿归附东汉王朝,其首领雍由调还曾经两次遣使到首都洛阳朝贡。至此,今天的德宏州一带,也正式纳入了东汉的版图。

这样一来,早在前4世纪,甚至更早,就存在着的“西南丝绸之路”终于畅通了。从此,云南与缅甸、印度、西亚各国和大秦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交流,中国的金、银、铜、锡等矿产,丝绸、毛纺织品、木棉布等物品,不断地输往缅甸、印度、阿富汗、叙利亚、罗马等国。欧洲、西亚和南亚各国的珍珠、水晶、玻璃、蚌珠、贝等物产,也纷纷输入中国。据说,在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楚墓中所发现的玻璃耳珠,就是由这条“蜀身毒道”经印度辗转到中国的。又如“掸”王雍由调派遣使臣去洛阳朝贡时,曾带了一支文艺队去演出,其中有的魔术师自称是“海西人”,海西是大秦国,也就是罗马帝国。这是当时东西方文化通过“西南丝绸之路”进行交流的又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