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10758200000047

第47章 第一块蛋糕该给谁吃

今天是班里鉴的生日。他的母亲跟班主任说,孩子每次都是在家里过生日,总觉得孩子一个人过生日没有意思,就和班主任商量能不能和孩子们一起过生日,把蛋糕拿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样热闹些,孩子也不孤单。

下午的最后一节辅导课,一个大大的蛋糕放在了讲桌上,班里的学生很是兴奋,小眼紧盯着大蛋糕,一个个的坐得端正,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孩子们给鉴唱起了生日歌,不但用中文,还用英文唱起了那首生日快乐的歌曲,看来英语真的是没有白学。内向腼腆的鉴幸福得笑了,感动得一连说了好几次谢谢。

打开蛋糕的盖子,一个漂亮的蛋糕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金黄色的奶油,两只胖乎乎憨态可掬的小猪懒懒地趴在上面,可爱极了。孩子们伸长了脖子惊叫着,那样子就像从来都没有吃过蛋糕一样。

许完愿后,开始为大家切蛋糕,鉴转向我,请我帮他给大家切蛋糕,看来数学课代表就是不一样哦,一下就想到了我这个数学老师。

我小心地切下一块蛋糕,这块里可是有一只可爱的小猪,我问大家,这第一块蛋糕该给谁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叫道,给我吃给我吃,一副都想第一个吃到的样子。我示意学生举手说,尚说,给我吃,我喜欢吃,文说,给学习最好的先吃,云说,该给表现最好的先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我和班主任互相望了一下,同时也苦笑了一下,我知道这笑的意思是什么。说真的,当时我们都以为孩子会说先给老师吃,可结果却是……

班主任发话了,我看这第一块蛋糕该给今天的小寿星先吃。鉴不好意思地接了过去,什么也没有说。

切第二块了,我又问大家第二块该给谁先吃?下面的学生又有点叫了起来,都想自己先吃,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班里有的同学说道,让成绩最好表现最好的先吃吧。我问了那谁的成绩最好表现又最好呢,他们一起叫道,是宇。我又问了那宇的学习这么好,是谁教出来的呢?班里这时候才有学生说是老师。我又问,那这第二块蛋糕要不要给你们最辛苦的班主任先吃呢?孩子们好像才明白过来一样,忙说是。

看着孩子们在自己的位子上有滋有味地吃着蛋糕,而我和班主任忙着给他们切蛋糕分蛋糕,却没有一个学生说,老师,你也吃蛋糕吧。

望着甜甜的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蛋糕,我的心里却一点也甜不起来,有点苦涩。

这就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吗?也许他们还没有这些意识,也许他们在家里已经习惯了好的东西都归他们所有。但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老师在这里就说给你们听一听。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校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可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啊?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自私的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一家人围着转的小皇帝,吃的穿的用的都先给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只有自己,根本就不会去想着别人。

《三字经》云“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千百年来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长和老师都曾经喜欢拿这个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希望他们能像孔融一样懂礼貌、学谦让,成为淑女与绅士。但是,事实却是让我们痛心不已的。当我们在一些公共场所享受着片刻宁静时,肆无忌惮的争吵让你雅兴全无!当我们外出上车、取款、打公用电话等公共活动时,争先恐后的拼命劲头让你不得不退避三舍……在这五千年的礼仪之邦,为什么野蛮、粗鲁横行,这里竟成了淑女与绅士的沙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们的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享受着上辈们在物质上的无比关怀与宠爱。放眼当今独生子女们的教育,我们会发现我们正在培养着有文凭没有文化、受过教育没有教养的娇儿蛮女而不是绅士与淑女。

谦逊礼让、大度儒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提高成绩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帮孩子捡起这颗道德种子的问题!那么,我认为,在我们的道德观念日渐淡薄的今天,应该,也必须把这样的一颗道德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