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10758200000048

第48章 纸箱里的“理想”

一次阅读,理想这个词语再次从我的眼前滑过。我突然冒出了个异样的感觉。对了,现在的理想是什么呢?我们的孩子对理想是怎么看的呢?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在这个物欲膨胀的年代里,对理想有着怎样的理解?

我决定在自己的班级里搞个关于理想的调查。为了充分提高这个调查的质量,我先做了个动员的演讲和要求。要求是:一要说真话,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呢?好好想想,然后把它写在一张纸上。二是中午回家后,再把这样关于理想的调查转移到你们的父母身上,问问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也写在一张纸上。互相不许偷看!

下午到校,我在班级等候。为了便于区别,我在讲桌上放了两个纸箱,专门用来盛放孩子们的理想。孩子们陆续把自己的理想、父母的理想放在了纸箱里。

孩子们都是90后的,他们的父母和我差不多,多数都是70后。孩子们父母的理想我想我是能够体会到的。虽然我没有看他们父母的纸条。想当年,老师在问我们的理想时候,科学家、作家、画家和医生等都是我们的理想,就连家庭条件差一点的人还把理想选择了做教师。他们的理由是做教师,至少可以解决家庭贫困,上学还不需要花钱,每个月在学校还有生活补助。这些理想大家都能理解,你看那电视、电影里,作家、艺术家还有科学家多浪漫、多伟大啊!

不一会儿,孩子们投完了各自的理想。我们决定当众启开纸箱里的理想,一个报读,一个在黑板上把他们简要地写下来。

先进行的是父母们的理想。在一个孩子不停的报声中,另一个孩子在黑板上写着:教师、医生、科学家、作家、画家、音乐家、发明家、书法家……

同学们都瞪大眼睛看着。

接着我们又开始报孩子们的理想。另一个孩子继续在黑板的另一处写着:老板、房地产老板、大款、富翁、有钱人、百万富翁……

更有意思的是居然班里还有十几个孩子居然不知道理想是什么?他们投了空白票。

我愕然了。为他们的理想诧异,我没有想到如今的孩子的理想是对金钱的追求,更没有想到我们的孩子居然还有不知道理想是何物的。

在70年代孩子的心里,还有着一份造福社会、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而看看90后的孩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车轮下,理想已经发生了变形与错位,金钱成为眼前最实惠的追求,或者说,他们的奋斗已经变成了享乐主义,没有人愿意为了那浪漫的理想而刻苦追逐。如果说昨天的理想是浪漫的,那么今天的理想就是最现实的。

这是怎么啦?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结果吗?还是一样课本,一样的崇高的课文,语文课本里,依然充满着“我们要刻苦奋斗、艰苦朴素、拾金不昧、舍己为人和不怕牺牲”的教育。可是在纸上的一旦走进生活中,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也难怪孩子,我们走在街上,耳边眼前充溢的是喧嚣的叫卖、诱人的物质和为钱奔波的人们。各种商店商品琳琅满目,何处有书籍报刊?就我所在的城市来说,几十万人口的城市,竟然只有一家国营书店!

教育不是真空,理想也不是真空。它们都来源于大地,来源于我们当下的生活。说真话,目前,若有人问理想,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活着就是理想。物欲膨胀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