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责任心呈现给上级中层领导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当然,作为中层领导,一定要让上级知道你是负责的,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在求职过程中,很多用人单位希望进行一次面谈,以便最终确定最佳人选。每个公司由于业务的特点,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诸如公关公司要求形象好、机灵;研究所要求的则是学识高、有建树的人才。每个职业对人的要求也不一样:人事部经理需要有识人之能,而工程部经理更加注重于人的管理。但是,所有公司或者所有职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对公司的真诚。
一家跨国公司准备高薪招聘一名高级质量管理人员。由于这个跨国公司开出的年薪是10万元,而且其他福利待遇也非常优厚,所以,前来应聘者如潮。经过这个公司极其严格的笔试和两轮面试之后,最后的竞争者只剩下了王先生、张先生和李先生三个人。面对应试成绩不相上下,才能难分伯仲的三个应聘者,公司总裁决定亲自进行面试。
面试被安排在总裁的办公室进行,三位应聘者依次进行面试。
王先生是第一个面试人员。他进入总裁的办公室后,发现这位总裁的鼻子和脸颊上都有一小块溅上去的墨汁,他差点儿条件反射地笑出声来,可还是赶快忍住了。因为他很清楚,这是一个对他的命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刻。如果在这个时刻对总裁表现出嘲笑和不敬,那岂不是无异于自动退出竞争者的行列,明显是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吗?于是他静下心来,落落大方地坐下了,从容不迫地回答了公司总裁的一个个提问,最后,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离开了总裁的办公室。
第二个面试的是张先生。和王先生一样,他第一眼就看见了总裁脸上的墨汁,而且还发现总裁的领带没有系好,衬衫的一个扣子也没有扣上。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关注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无关的东西,所以,他只是聆听这位总裁的提问,流畅地阐述了总裁所提的关于如何严格检验产品质量等问题,怀着一份自信和满意,他几乎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了总裁的办公室。
李先生是最后一个面试的人,可是当他和前两位竞争者一样发现总裁脸上的墨汁和没有系好的领带,以及没有扣好的扣子之后,神情严肃地对总裁说:“总裁先生,在您向我提问之前,请先允许我提醒几点——一是您鼻子和脸颊各有一处墨汁,二是您衬衣扣子没有扣好,三是您的领带没有系好。我相信这是您一时的疏忽和大意,但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总裁,我认为这有损于自己和公司的形象……”这位公司总裁脸上好似非常的尴尬,一个问题也没有问,只是说:“你可以走了……”
李先生虽然觉得自己那样做是对的,可出了总裁的办公室后,不禁有些后悔,觉得由于自己太固执地坚持原则,丧失了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机会。回到家正在叹气,却突然接到那个跨国公司总裁秘书的通知:让他明天到公司人事部报到,然后正式上班。
就这样,李先生最后成了竞争的胜利者。后来,在一次闲谈中,总裁对他不无感慨地说:“正因为你的直率,我才决定聘用你,因为,现在直率的人很难找,而且,作为质量管理人员,更需要你这种直面问题、直言不讳的直率。”
经理的一句话点明了李先生被聘用的原因:“由于直率而成为本公司职员。”
在应聘岗位时,首先要摸清楚什么样的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
而且,对公司的忠诚也是每个老板很看中的。企业需要忠诚的职工,不希望成为职工的跳板。员工忠诚才能够为企业分忧解愁。李先生对其“不雅之处”的定义是“有损于公司的形象”,关心自己的同时又关心企业,这就是忠诚的表现。敬业就是忠诚的一种表现,而直率又是敬业的一种表现。
在求职过程中除了注意上面的表现之外,还应当随时分析,以便从容应对。拿本例来讲,在一个外企中,是很少允许员工在衣衫不整的情况下去上班的,特别是一个代表公司的总裁,其中定有文章。
曾经有一个公司招收办公室人员,在接见室的门口倒着一把凳子,很多人都绕了过去,只有一位妇女将凳子扶了起来,最后,这名妇女被录取了。
分析出原因,就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大胆地实施。
错了怎么办?招聘时的错误,特别是判断不出来的错误,是否应该指出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是对的,就歪打正着;如果是错的,也影响不到哪里去,因为很少有人在乎在素不相识的情况下,他人提出自己的小失误而记恨在心,这样只会增加对你的深刻印象。相反,也许他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反而会对你放宽要求呢。
明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中层领导往往有“主角领导”和“配角领导”之分。有人把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比喻成影视表演中的主角与配角的关系,这是很有道理的。大凡喜欢观看电影和电视剧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即凡是比较成功的作品,其主、配角在人物塑造上都是各具特色的,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而比较差的影视作品其主、配角的风格则如出一辙。对于一个单位的副职来说,也应借鉴一下影视表演中这种处理主次关系的艺术,注意扬长避短,于正职长处之外发挥自己的长处。
现代领导学是非常重视发挥领导集体的整合作用的,即我们所谓之领导班子建设。其中的关键就是要配置好领导的群体结构,实现整个领导群体的最佳组合,从而使领导班子的各位成员能够做到各有所长、各尽所能、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掘领导班子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达到l 1>;2的效果。因而,从工作角度来评判,正职与副职若具有相同的特长,这对于领导班子来说是一种智力的重复配置,很容易产生浪费。因此,副职就当从自己辅佐正职开展工作这一角色出发,尽量避免长正职之所长,而应从正职之所长之外另开辟出一块能使自己大显身手的领域。
俗语说得好:“红花需要绿叶配。”红花之所以显得娇艳迷人,是因为有绿叶的陪衬。如果我们把绿叶换作红叶,那么美感就一定会大大降低,产生不和谐的感觉。一旦我们弄清红花之美在于绿叶之相间,就一定会明白领导班子之强劲在于正、副职各有所长。副职只有独有所长,才不会被正职的色彩所吞没,才会显示出自己特有的才干来。
副职长正职之所长,实际上是造成副职之短。因为有正职在上,副职的才华就很难显露出来并为人们所重视,副职只好生活在正职的阴影之下。因为副职的长处也正是正职的长处,所以,正职很容易发现你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从而可能影响他对你的评价。同时因为正职通常喜欢处理自己擅长的工作,这样,副职作为业务助手的价值和重要性就会降低,这不利于你的发展。最后,两强相遇,必有一伤;正、副职同所长,很容易发生观点不一致、僭越职权等现象,引起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影响上下级的感情。这样看来,由于较之正职,副职处于下级的地位,其长处便变成了短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副职看不到这一点,反而继续发展与正职相同的特长,结果引起正职的猜疑与不快,真是得不偿失呀!
副职长正职之不长,才是扬长避短的明智之举。在正职所不精通的领域大显神通,会使你很快干出工作成绩,引起领导的重视;同时也会增强你在正职心中的重要性,因为你是正职完成其职责任务的一个重要保障。
在中国历史上,毛泽东与周恩来之间的配合一直是受人称道的。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发现,不仅仅是他们的革命理想把彼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而且还有他们在才能和气质上的互补。
尼克松曾在他的论著《领导者》一书中对他俩做了比较。他说:“毛不可能独自一人领导中国。要是没有周,他能否做到这一点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疑问。应该记住的要点是,他实际上没有做到这一点,赢得中国的是周毛之间的伙伴关系。”他还说:“他们两者之间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周的眼光、谈吐和作为都像一个高度文明的、彬彬有礼的外交家。毛却是直爽的、质朴的、有棱角的,洋溢着一种天生的吸引力。毛是政治局的主席,即使在风烛残年也仍然是公认的领袖;而周是总执行官。”他接着又说:“中国革命没有毛,就决不会燃起火来;而没有周,它就会烧光,只剩下灰烬。”
尼克松的这些看法是否正确,进而是否准确是值得商榷的,但是他从一个有幸接触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两位政治家的第三者的角度上所阐述的一些观点,还是很有见地的。一般来言,我们中国人都比较赞成这样的观点,即毛泽东是决策者,周恩来是行政官;毛泽东狂放不羁,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周恩来谨慎缜密,具有务实主义作风。正是这种互补性使得他们两人的合作达42年之久。特别是在建国后,周恩来主抓国务院的工作,把毛泽东的各种决策逐项地落实到了地方,同时,又以务实的风格把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大的限度。因此,我们可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正是周恩来在行政能力方面的特长赢得了毛泽东的欣赏与长期信任,并共同走过了革命历程中的各种风风雨雨。
无独有偶。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和周恩来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一对资产阶级革命家,即孙中山与黄兴,其合作也倍受赞誉,当时就有人概括说:“孙氏理想,黄氏实行。”
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当选为总理,黄兴当选为庶务(相当于协理),孙黄领导轴心于是形成。黄兴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但更长于实践。他一直把孙中山看作自己的老师和领袖,对他“执弟子礼甚恭”,并且用实际行动来贯彻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从而赢得了革命派人士的尊敬和爱戴,深受孙中山的器重和信赖,成为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黄兴不仅用行动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巩固了革命阵营的团结,而且还身先士卒地投身革命前线。没有黄兴,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在许多方面都会落空,黄兴正是以己之长补孙中山之不足,从而为孙中山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有力的组织基础。
这些历史事件都告诉我们,凡是深得正职赏识并引以为事业伙伴的副职,都具有某种正职所不具备的特长。这些副职通过在正职的特长之外另辟新的擅长领域,取得了并不逊于正职的事业成功。这些副职的成功不仅仅表现在他们获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还表现在这样一个方面,即如果正职失去了他,正职的整个事业都会受到巨大的损失。吃透“体谅法则。”
中层领导如何体谅上司呢?对上司来讲,能够正确地抓住上司对其下属的期望而予以迎合的人,是位“有用而可靠的人”。若把上司对下属的期望分为一般的期望和个别的期望两种,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一般的期望将因下属本人的立场而有所差异。
某人进入某单位的第一年中,如果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上司布置的工作,工作完成后,上司又没有其他可交办的事情,在这种时候,上司往往期望他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工作要求,比如说:“有什么要我做的事吗?”
经过两三年后,某人已经完全熟悉单位的情况,能够顺利处理本身的业务工作,这时,上司就会期望他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有一些创意,或向前辈、上司提出一些改进工作的方案等。一句话,希望他更深入地参与工作。
到第四年,某人已具有足够的经验,上司就会希望他能够按照指示的目标和方针去思考实施的顺序,进而具有筹划和付诸实施的能力。
如果这个人进入单位已超过10年,即将升任某个部门的主管,那么,上司就会希望他能够站在比他自己更高一两级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并有能力把眼光放大,带动周围的人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更因他的地位负有代理上司的职责,所以,必须要体会上级的意思,主动协助上司工作。
当然,以上的区分很笼统,各人应视自己单位的情况而定。
至于个别的期望,即牵涉到直属上司在特定时刻的期望,就应掌握以下重点。
第一,上司对下属的期望往往因上司的工作态度和想法而有所不同。
凡事都小心谨慎的上司觉得目前的工作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已满足,下属若不断地提出问题或要求,将与上司的期望相背。如以报答上司的期望来说,此时宁可切实做好交办的事情,不要有兴风作浪的举动。
当然,仅仅默默地顺从上司的旨意,是无法促使上司采纳你的意见的。从推动上司使事情做得更好的角度出发,这是无所作为的做法,对上司也毫无益处。必须要努力设法采取突破现状的行动,然而此一想法固然不错,却与上司不希望有所作为的期望不符。有冲劲的下属也许会觉得不耐烦,但是却急不得。重要的是懂得该如何和何时兴风作浪,也就是应如何提建议。
第二,上司的个性不同,其对下属的期望也有差异。
一般来说,技术干部出身的上司大多喜欢按部就班,因此对程序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规定的程序,即使是芝麻大的事情,如果下属不遵守,他必定会找毛病,致使有些下属讨厌他并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只要了解他的个性,反而容易掌握他的期望。某位下属的上司就是这种类型的人,有一次他的上司要求他提出业务改进方案。他将现状过滤后,提出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好的方案。他觉得:“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方案了!”
于是,他非常自信地把这个方案交给了上司。可上司看后却说:“哼,不论任何情况,方案必须要有两个以上,才能够比较出优劣来。从头再做一通吧。”
他的上司断然将他的方案驳回来。虽然他的上司也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方案,但是,一向做事谨慎的上司认为要有两个以上的方案才符合他的期望。
该上司的做法看似过分苛求,可也有他的道理。只要领会出这个要点,再附提一案,就不难迎合他的期望。
第三,上司对最高阶层的方针的理解程度不同,间接地对其下属的期望也就有所不同。
若“提高服务品质”是某单位最高层本年度拟定的工作方针,那么,作为下属就要先看自己的顶头上司对此所持的态度;如果你能知道上司的态度,也就等于掌握住了上司的期望。
以上是探索上司期望的三个要点。但是,上司不一定会直接说出他的想法。通常,越是高层的上司,其说出来的话越具暗示性,亦即较抽象而不具体,你必须要自行补充才能领会。如果自以为是地去理解,就很容易造成错误,因此,凡不明白的地方应该问清楚。
(1)要当场问清楚何事、何时和在何种情况下等,不要留下不清楚的地方。
(2)如果你认为语气可能变得不自然,可把你的感受讲出来:“我这样理解你的意思,有没有不妥?”以求确认。
(3)如果你认为不适于当场发问,就选择其他时机,但是要尽早;如果拖延太久,上司会认为你没完全了解。
良好的关系是工作之本
中层领导要想处理好同上级的关系,最紧要也是第一位的,莫过于摸清你的上级究竟属于哪种类型。真所谓“一个上司一道菜”,你一定不能糊里糊涂,总是用一道菜招待不同的上司,而是要凭借你的机敏,做到“看人下菜碟儿”,这样才是真正的交际高手。其实,这就是兵家之理:知彼是胜利的一个方面。上司有以下各种性格类型。
(1)火爆性格的上司
有些人天生脾气暴躁,情绪容易失去控制。这些上司常常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甚至公开斥责下属,叫人难受极了。
据心理学的推断,经常令下属惊怕的上司只是权力欲作祟而已,你既然没有可能请他去见心理医生,可以做到的就是自我保护了。
当上司大发雷霆,不要推卸责任或试图解释,而应冷静地说:“我会注意这情况的。”或:“让我立刻去调查!”然后离开办公地方。既然目标物已在眼前消失,上司就没有咆哮的对象了。
(2)说话不算的上司
遇到这种上司,你真正体会到“左右做人难”的滋味,因为你的上司经常朝令夕改,叫你不知所措。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上司的这种态度呢?有些人确是优柔寡断的,如果偏偏上司就是这种性子,加上他地位比你高,自然是改变初衷也无歉意。
你自忖不能长久忍气吞声,那么来个怎样的对策?在适当时候,做出某些反应吧。例如,你遵照上司指示做妥一个计划书,呈给上司时,他竟然力指计划书之不足,不妨这样反问他:“一切都是按你的意思做的呀,还有什么要改的呢?”
(3)抓权不放的上司
抓权不放的上司除了对下属的工作吹毛求疵之外,最叫人讨厌的是他们会如暴君一样,连你的私事也过问,例如,不准你跟其他部门的同事交往,不准你下班后上英文课,不准你业余时间与同事一起消遣……
所谓势孤力弱,精明的做法是与同事联合起来,静静地革命。
充实自己是最厉害的武器,所以,切莫放弃业余时间修读课程,而且上司根本无权反对;坚持原则,即使上司利用超时工作来制裁你,也不必惧怕。不过,你反抗的目的只是要争取自由和主动,而非在公事上与上司作对,而且不宜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上司的极权,以免有后遗症。
(4)高高在上的上司
有些上司高高在上,好“摆架子”。很多春风得意的上司都喜欢“高高在上”。
某人很不幸,他的新上司是“摆款”祖师,叫同事们十分看不顺眼,只能敢怒不敢言。
聪明人肯定明白,跟上司作对只有吃亏的份儿,然而,采取“拍马”政策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需要看你的运气。大部分人都喜欢戴高帽,要讨上司欢心自然不困难;问题是,大公司的权势往往瞬息万变,你盲目拍上司的马屁,其实不划算。
那么,是否要做“言听计从”之人?其实,尽量迁就对方而不违背你个人标准,就很足够了。事实上,尊敬上司、服从上司和努力工作是做好一个企业经理的必要条件,太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之事,倒是不必的。
(5)其身不正的上司
如果你的上司经常迟到早退,一则令你有不公平之感;二则是他不在,往往影响了工作进度,因为好多决策未能及时由他批出;三则是公事出错,你会被逼“背黑锅”,苦不堪言。
向老板申诉吗?不错,此举可避免“背黑锅”,可是,你将上司的偷懒情况公开,到头来,大有可能给自己造成不利!
此话怎讲?有远见的老板不会因职员“打小报告”就会对某经理采取行动,老板们一定会懂得保存经理的尊严。另一方面,身为上司被下属投诉,面子实在丢尽了,再宽宏大量的上司也无法容忍这样的下属,于是,你当下就成了上司的眼中钉,你以后的日子会好过吗?
难道就这样敢怒不敢言地过下去?
不妨试试以下的办法:尽量记录下上司不在时发生的事和找他的电话,一俟他出现,立刻如数家珍般逐一向他报告,让他知道,你的公务是如何繁重。
(6)自身懒散的上司
员工努力工作、争取表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一朝获得上司赏识。但令你气恼的是,遇上一个懒散不已又喜争领功劳的上司,叫你一万个不服气。
就此打退堂鼓,另谋他职,那只属消极之法,而且一切从头开始,等于打伏击重新布阵,太浪费弹药了吧。而且,一遇困难就退缩,注定难登成功阶梯。挺起胸膛,面对挑战吧!一般而论,这类上司在接到重大任务时,必然是不假思索就交给你去实行;当任务大功告成,他又会一手接过,向老板交待,将你的辛勤汗水抹煞,一切当作他自己的努力效果,争取老板的任用和赞赏。
你当然不可能当面拆穿他或跟他理论,这只会让你处于不利境地。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在进行每一步骤时,请来一个见证者。当然不是公然地去找,而是有意无意,例如,在秘书小姐面前进行,目的是要有人知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即使最终的功劳给上司夺去,在公司也必然有人晓得真相,一传十,十传百,你的目的就可达到。
(7)不体谅下属的上司
如果你有一位见高就拜、见低就踩的上司,做事缺乏责任心,不会体谅下属,疑心又大,必然令你满腔俱是怨言。
记住,此时千万不能向其他部门的同事诉苦,指责上司的不是,所谓“家丑不可外传”。何况,这些同事可以帮上什么忙呢?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上佳谈资,那只会让事情变大,对你绝没有好处!想一下,老板会喜欢一个背后中伤上司的员工吗?
对思想保守、自尊心强的人,切勿开门见山表示大为不满,只能婉转相告;若对方比较开放、胸襟较宽广,不妨约一个时间面谈,将你的心中话一一坦言,相信不难找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8)爱戴高帽的上司
如果你的上司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帽王”,最爱别人给他戴高帽,那他一听赞美之词就眉开眼笑,什么都好办。
偏偏可能你不屑于搞阿谀奉承那一套,但眼见有好多同事因为精于此道,已经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平步青云,恨得你牙痒痒。
其实,赞赏别人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也不一定是虚伪的,问题是要有的放矢。
每个人都必有其长短处,只需“隐恶扬善”,加一些善意,用词夸张一点就可以了,这样既不违背良心,又能令对方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经常留意上司的言行举动甚至衣饰打扮,只要有一点点你是合眼的,就抓紧机会,表示你心中的好感。但你要记住,说话时不要矫柔造作,一切就自然得多。
(9)爱惜人才的上司
有眼光的上司会特别欣赏有创意的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不易发掘。所以,你若有一个增加产量或业绩的方法,虽并非你份内的工作,亦应找个适当的时机提出。
如果上司是个开通、肯培养后进的人,你不妨找一个较轻松的场合,如喝茶或午饭时,把计划详细说一遍,当他赞同并表示可以预备一份计划书时,你可以稍后呈上让他再仔细参详。如此,就不会与担任此项工作的职员产生矛盾。
上司若是个小心眼,奉劝你还是暂且把计划搁置,伺机直接向老板提出好了。但是不要特意约见老板,让上司怀疑你,就抓住每年或每月一次的老板会见下属的时机,大胆而小心地把新意见和盘托出。
(10)公私不分的上司
有不少人喜欢玩弄权力,公私不分,如果偏偏你就遇上这样的上司,常常要你替他做私事,会叫你十分气愤。
你要做的就是巧妙地拒绝他,但以不影响你的前途为前提。
记住要第一时间说:“不!”例如,上司让你替他女儿写读书报告,你肯定一万个不愿意,就告诉他:“对不起,帮不上忙。”如果他在下班后让你去做事情就更好办,搬出这样的理由:“因为我今天晚上有约会,不能迟到。”翌日,他再次请你做,你可以找个相宜的理由,一而再、再而三,他就会知难而退,又奈何你不得。
若这事发生在工作时间内,你的理由更多,说:“我手上还有三个报告书要写,老板说一定要今天交!”或者说:“我从没写过读书报告,何况我又有一大堆事儿。”
由于上司本身理亏,他是没有可能强迫你做的,只会闷在心底,但只要你工作认真,从没犯错,他便“敢怒不敢言”了。
有些上司心目中最理想的下属是永远愿意早到迟退。如果工作果真忙得不得了,你牺牲一下私人时间是值得的,尤其是推广业务的时候,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如果上司无理要求你超时工作,你就该表明态度,别让他得寸进尺。
遇上鲁莽或酗酒的上司,你有许多时候得替他擦屁股,但不要斥责或企图教化他,更不可向他的上司投诉。但是,你也不必特意为他隐瞒事实。
有些上司十分固执,又没耐性,不能容忍别人的错误。在这类人身上,你可以学习怎样运作才能达到目标和处理难题,对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旦你能达到他的严格要求,就等于升职有望了。在许多办公室里,总有些爱说笑话,或故意揩油的男同事,如果你是女孩,那你应该强硬表示“我不喜欢这样,请你立刻停止”,别因为对方是上司而忍气吞声。
合理运用相处哲学
中层领导与上司好好相处的方法万变不离其宗,简言之,有以下三个宗旨。
(1)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在公司的地位。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永远建立在互利互惠之上;问问自己有什么利于公司的长处,尽量在这方面大大发挥,不要卷入是非圈子里。
(2)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帮助上司解决疑难,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好。
(3)在适当的时机,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情。
英国著名职业顾问赛恩博士说:“首先你要消除成见,不要以为上司故意针对你。须知道上司对你根本谈不上什么深入的认识,他又怎样会专不喜欢你?他们可能对所有下属都是如此,你应该学习与上司相处,慢慢让他发现你的优点。”如果你觉得上司不喜欢你,以下是一些建议。
(1)耐心寻找上司的特点,以他喜欢的方式完成工作。不要逞强,更不要急于表现自己。
(2)随时随地、抓紧机会表示自己对他忠心耿耿,永远站在上司这一边。
(3)以你的态度说明一个事实:我是你的好朋友,我会尽己所能帮助你。如果你真的努力这样做,他看在眼里,一定会很明白你的意思,对你日渐产生好感。
(4)听到公司有什么谣言或传闻,不妨悄悄地转告上司,以示你的忠心。不过,你的措词与表达方式须特别注意,说话简明、直接最为理想。比如你告诉上司:“我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消息,不过,我想你会感兴趣的……”
(5)如果你正为与上司相处的问题而烦恼,觉得对方总是批评你的工作,不管你如何努力讨好他,对方依然不断找你的麻烦,请不要生气。与难缠的上司合作须讲求一点技巧。首先,你要想想你的上司是否有以下具体表现:
①他要求你事无大小都要向他报告?
②他喜欢把烦恼闷在心里,在大家冷不防的时候,却一一把它们提出来或以此责备你?
③对于同事之间的纠纷,他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④他习惯随意而为,没有理会到工作完成之先后次序?
⑤他无法接纳人家的意见,却要求你事事附和他的主张?
⑥他是一个小题大做的人?
⑦他习惯斤斤计较,很注意小节上的问题?
⑧他是否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如果你的上司有上述表现,你与他相处的时候,应注意采取以下的态度:
①不要总是发出怨言,也不要责怪任何人;
②时常提醒自己,你要表现出一副希望与他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③如果你的上司之上仍有上司,你不妨把自己的难处告诉后者,向他寻求帮助;
④让上司明白一个事实:你是很认真与他讨论问题,盼望找出解决的方法来。
如果你遇到以上问题,又无力自我解放,无法快快乐乐投入工作之中,你要告诉自己一个事实:凡事都有好坏两方面,你是否忽略了上司的长处?以下是一些忠告。
①扪心自问:是不是有一些自己不懂得如何处理的事,必须要依靠上司才能面对?
②上司对于日常工作的小节上,可能表现出很可笑的样子,但他的心思意念会不会放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上?如:筹集发展的基金,对外开拓新市场等等。
③客观地想想他曾经达到的辉煌成就,或许你会发觉他并不如你想象中那么无能。学会欣赏对方的长处,是达到合作的第一步。
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的上司是否也有难言之隐?他可能也要取悦自己的上司,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
⑤假如上司真的是敷衍塞责,不要因此而一味抱怨,相反,这可能是一个自我表现的好机会。上司恶劣的工作态度正好突出你的长处,或许因此而得到上级的赏识,平步青云。不让上级难堪真正做到出力而不“越位”,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这是处理好与上级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任何个人都是处于社会中的个人,他总是在社会中居于某一特定位置,有一套与这种位置相关联的行为模式,代表着一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此即人们的角色地位。这种角色地位是社会客观赋予每个人的,代表了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这是每个人的身份,谁都不应超越。它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必须与它相符合,这样才能够与其他社会角色的关系,保持和谐。反之,则必然引起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紧张,甚至危及正常工作和秩序,给社会和事业造成不良影响。
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角色关系一旦被确定,人们就会依照彼此间所认可的相互交往方式同对方“打交道”:作为上级,依据法律或章程赋予的特定职责和权限进行工作;作为下级,则围绕上级去实现目标。上级和下级都各干各的事情,各守各的本分。既不应要上级领导去干下级人员的事,陷入事务主义;也不应让下级人员去做领导的事,出现“越位”,即越权或擅权。
我们强调,要准确地认知自己的社会角色,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克服“越位”现象,找到一个稳妥的出力方式。
“越位”是下级在处理与上级关系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错误。它的主要表现是:
(1)干工作越位
哪些工作应该由谁干,这里面有时也有几分奥妙。有的人不明白这一点,有些工作本来由上级出面做更合适,他却抢先去做,从而造成工作越位。
(2)表态越位
表态是表明人们对某事件的基本态度,一般与一定的身份相联系。超越身份胡乱表态是不负责的表现,也是无效的。
(3)决策越位
决策作为领导活动的基本内容,处于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其权限是不一样的。有些决策可以由下级做出,有些决策则必须由上级做出。有的下级人员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明明应该由上级做出的决策,他却超越权限,自己擅自做主。
(4)某些场合越位
有些场合,例如与客人应酬、参加宴会,也应适当突出上级。有的人作为下属,张罗过欢,显自己过多,显上级太少,这也不好。我们常从电视里看到,中央领导接见先进人物、参加宴会,一般主要领导走在前面,给的镜头要多些;照相也都是主要领导处于显赫位置。关于这点,我们在处理与上级关系时,很有必要借鉴。在其他应当注意的场合,最好也要注意不越位。
(5)答复问题越位
有些问题的答复往往需要有相应的权威。而有的人明明缺乏这种权威,却擅自答复,这也是越位。界限明确是第一位的中层领导究竟能否为上司承担责任呢?一般讲,别人一时有难,伸出你的援助之手拉他一把,确实是应该的。但要把这样做的后果想清楚,不能什么事都无条件地承担,不管他是什么人。同时,帮忙应避免以下情况。
(1)不要“背黑锅。”
一家公司出了一桩严重的事故,上级部门要来追查责任。负责人对下边的人恳求说:“你们就说那天我有事正好不在,是你们自作主张,只要我免于处分,我自有办法保护你们。”
有几个下属竟然同意了。他们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认为,头儿对我不错,关键时刻不能出卖他。有的则想,这是大伙儿的事,也不能叫头儿一人承担;他倒了,我们也没个好,不如先保下他再说。还有人认为,头儿要我们保他,不保也不行,保就保吧。
这种替上司“背黑锅”的行为是十分危险的。
一般而言,有关工作的指示和命令是由上级发出的,下属只是执行而已。照理说,责任是在上级。
希望通过帮助上级逃避责任来解救自己,是十分幼稚的想法。责任是大家共同承担的,好比好多人抬一块大石头,一个人扔掉了,另一个肩膀上只会重点儿而不可能轻点儿。
这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大家共同来承担责任,每个人所得到的才是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事情有大小,责任也有轻重。有的下属习惯于替上级“背黑锅”,万一受到严厉的惩罚,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为了防患于未然,作为下属,平时就该对工作的责任界限分辨清楚,各办其事,各负其责。
不要以为替上级“背黑锅”将来总会有些好处。“好处”应该是光明正大地争取来的;用“背黑锅”的办法去换,既不光彩,也未必合算。或许,上级能给予你的好处比起你“背黑锅”所受的损害,只有百分之一。
所以,如果有人来求你,让你替他分担责任时,你一定要搞清这种责任的性质,不可随便答应,以免后患。
当然,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请求帮忙的事儿像这么严重的毕竟不多,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事情无论大小,都应小心对待。为人处世,首先要懂得自我保护,使自己的利益、名誉等不受损害。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必须积极为自己辩解开脱,千万不可轻易“背黑锅”。
①如果是一些十分重要的恶性事故,是某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政治影响的事故,则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据理为自己申辩。这里已经不存在情面和技巧的问题。如果你仍然为顾全上级的面子而把苦果往自己肚子里吞,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②遇到涉及触犯国家法律的事情,也应该毫不客气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有力的申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要为上级或某人掩饰,就只能是害了自己。而且,在法律面前,谁也不可能徇情保护你,不要寄希望于那些虚假的承诺。
③如果是其他人为了推卸责任而往你身上栽赃,或者是有人对你有意见而故意向上级打小报告,陷害你,那么,你完全可以进行申辩,以有力的事实向上级证明你的能力和忠于职守,并揭露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的种种诡计。否则,你只能吃哑巴亏。
(2)不要被人“当枪使。”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与各种人相处,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更要善于辨奸识忠,从自己身边人的言行举动中,辨识出忠奸。否则,被虚假的现象所迷惑,良莠不识,就会无意中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悔之莫及。
大凡被人当枪使的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致命弱点:或分析能力不够,辨别是非的本领较差;或抵制力较差。这些人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那些处于主动地位的人(“借枪”的人)往往躲在暗处,操纵或者指挥这些“当枪的人”按他们预定的指令去执行每一个程序,其结果往往是“借枪”的人借“当枪的人”的手和嘴,去办他们极其想办而不便抛头露面的事,说极其想说而不便站在明处去说的话,找个替身去冲锋陷阵,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达到目的,一举两得。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我们与他人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中相处,只不过有时矛盾较为突出,有时矛盾却不那么明显罢了。在单位,谈到分房、评职称、晋升、出国进修等等问题上,无不集中了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3)不要管闲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固然不好,爱管闲事也容易“落不是”。所谓“管闲事”就是管了别人不需要你管的事。
管闲事与管“应当管的事”最大的差别,在于对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有所不同。
中国有句古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剔除千百年来人们加给它的种种关于自私自利的理解,实际上倒是比较容易了解人际关系应对的微妙之处。
管所当管与“管闲事”之间的确只有一步之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受盲目的“热情”所驱使,根本不知道他们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他们的“热情”便常常为人们避之惟恐不及了。
有个朋友交际非常广,性格好动外向,为人热情开朗,可是口碑却不大好,因为她热衷于为他人的感情之事费尽心力地做调解。
就是这位朋友,一听说朋友圈中有哪对男女感情陷入僵局甚或亮起红灯,往往不请自到,自愿到人家那里充当说客,弄得人家理她不是,不理她也不是,结局总是不欢而散。
这就叫“好心帮了倒忙”,更主要的是,在其间容易被人利用。与上级相处的十条准则事实上,每个中层领导都有可对自己的工作、心理健康和地位产生影响的顶头上司。对中层领导的未来而言,与自己的上级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许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便是让中层领导做到与上级关系和睦的十条准则。
(1)认真听上级讲话
我们大部分时间仅佯装在听。下属都太过忙碌于对来自上级的赞成或反对示意,或者过于忙碌于拟定对上级的回答,以致不能听进上级正在讲的东西。有效地听不仅意指要听上级讲的话,而且意指要领会上级讲话的寓意。这就是说,要娴熟地概括出他说的意思,并理智地做出自己的反应。要克服任何紧张,全神贯注于上级讲的话,做到有眼睛接触但不凝视,并做好记录。在上级讲毕,你即停止记录,显示自己正沉思于他所说的话。你可提出一两个问题,以澄清一些观点,或者你可简要小结他已说的内容。
(2)讲话要简明扼要
时间对上级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因此,下属与之讲话做到简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把大量情况滔滔不绝地快速讲完,而是说要有选择地、直截了当地讲清楚。
(3)提供方案供选择
下属要向上级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包括这些方案的长处和短处,以供上级抉择而不能仅提出某个具体措施或行动步骤。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最喜爱的一个忠告。这种方法既容许上级去作最后决断,也逼迫下属更全面、更透彻地去思考问题。显然,其结果对下属和上级都有利。下属决不要当即拒绝上级提出的建议,因上级可能了解该建议中的合理方面,或者他并不厌烦听取下属的意见。如果下属最终不赞成上级的建议,可借助提问来否定,如:“我们能在不出现许多混乱的情况下作出改变吗?”或告诉上级别人也可能产生异议,如:“人们可能对它抱怨不止。”以这些方式来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如果下属能表明自己的异议是建立在上级不了解的事实基础上的,那效果会更好。
(4)独立地解决难题
独立处理手中的难题,将有助于下属提高工作能力和发展交际关系,也将提高下属在上级心目中的位置。下属不要害怕向上级讲出坏的真情(尤其是委婉地讲出)。从长远观点看,愿意并温和地指出“皇帝什么衣服都没穿”的下属,比只知阿谀奉承、怂恿上级做出蠢事的人好得多。
(5)维护上级的声誉
这点是与上级搞好关系的关键。下级要向他人讲上级的长处。下属不要等到在上级出席的某会议上才提供新情况,而要及时向上级通报各种信息,事先告诉他各种事实,由他在会上通报新情况。为维护上级的声誉,下属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思想成果奉献给他,以提高其威信。某名人说过:“一个人只有甘愿为别人的声誉作出牺牲,他才能在世上慷慨行善。”当你的上级显得光彩时,你也将显得光彩;当你的上级的声誉得到提高时,你提高自己声誉的机会也将来临了。
(6)乐观和富有信心
有作为的上级通常是乐观主义者,他们爱在自己下属中寻觅知音。自信不是一种纯策略,而是一种态度。一个出色的下属极少使用像“困难”、“危机”或“挫折”等词语;他把艰难处境仅当作一种“挑战”,并敢于制定周密计划,迎接这种挑战。在和上级谈及你的同事时,你要多讲同事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这将帮助你巩固自己作为一名工作人员的地位,也将提高你作为一个善于待人者的声望。
(7)早上班按时下班
从事艰苦工作要有热情和献身精神,以激励他人和赢得上级的欢心——因为你毕竟为他工作。下属应做到提前上班和按时下班。这样你将显得精神抖擞,而不是疲惫不堪。此外,提前上班意味着“我急切盼望工作”;延缓下班则意味着“我不能完成工作”。
(8)信守诺言不虚伪
上级会原谅自己下属的缺点,只要他们表现得足够坚定,但上级不会谅解反复无常的下属。如果你表示出自己胜任某项工作,但你又不尽力而为,那上级将对你的可信性持怀疑态度。如果下级发现自己不能演讲的话,就要尽可能提醒上级注意。这比以后上级自己了解此事将带来少得多的烦恼。管理学顾问威廉·迪兰尼写道:“在他人眼里,一个人犯下诚实的过失,比他的话不足信要好。”
(9)了解和熟悉上级
下属了解自己上级的经历、好恶、工作习惯、单位历史和奋斗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上级是一个体育迷,那要他在其所崇拜的运动队受挫后的第二天清晨去解决某重要问题,就是不明智的。精明的上级赏识那些熟悉自己、并能预知自己心境和愿望的下属。
(10)不与上级太亲热
了解你的上级,并不是指与上级的关系过于亲热。在单位里,你和上级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亲密的关系意味着平等——这通常带来危险的后果。上级可能改变对你的信任,也可能以后追悔对你的信任。他可能向你提出过分的要求,这样,你独立思考和行事的自由权被剥夺了。下属与上级保持过于亲密的关系,还可能招致同事的不信任。在单位中,任何人把自己的立足点扎在与上级维持亲密关系的基础上,都将是脆弱的,极易被摧毁。下属绝不要把维持与上级的和睦关系看作是压倒一切的东西,以致妨碍你的工作能力的发挥。下属为上级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尽职尽责。
此外,保持与上级的融洽关系,将使你和上级双方在为所有人谋利和赐福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