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10752300000021

第21章 树立崇高的职业观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是将这个职业作为一个饭碗还是一项事业,在教师心里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对我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的。

蔡元培先生认为,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可以把自己的职业境界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以教师职业为例。

自然境界:将教师的职业只当成一种简单的职业,当成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本能工作,自己工作的全部意义都在于获取工资和奖金来养家糊口。

功利境界:处于这种职业境界的教师或许会比前一种境界的人更为努力工作,但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名利、地位,比如写论文是为了评职称,钻研教学业务是为了评教坛新秀等。

道德境界:处在这个境界的教师会感觉自己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年青一代的幸福,是具有道德意义的,从而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学生将来的一生负责而不断努力地工作。

天地境界:处于这种职业境界的教师不仅把自己的工作意义定位于为教育对象服务,而且能将教育教学工作与全人类的事业联系起来,自觉地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和长远利益而努力工作。

教师的职业境界不同,对职业的态度不同,工作产生的效果不同,心理健康的水平也就截然不同。

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外在的得与失,他们或为自己当年择业时“误入歧途”而后悔莫及,或因向往的功利目的不能如意而患得患失,常常因教师职业所得(物质的和精神的)与所付出的劳动不相称而心理失衡,或牢骚满腹,或怨天尤人,或羞于对外人道自己的职业。因此他们往往“人在曹营心在汉”。

那些处于道德境界以及天地境界的教师,都会将教育看成一种“事业”,他们有着十分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事业心以及积极的上进心、成就欲望和成功感,这些教师拥有坚定的职业信念,会以自己的职业为荣,能够将外界的干扰和杂念排除掉,始终保持一种平和以及愉悦的工作心境;他们明知道,教师工作时间之长、心思之重、体能消耗之大、情感付出之多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比拟的,但是既然选择了这种职业,他们就无怨无悔,并且永不满足,永创佳绩;他们有着很高的理想和抱负,甘愿冒风险;他们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很看重成就,金钱的欲望不高;他们善于从工作成果中寻求乐趣和激情。他们的求知欲望比前两种境界的教师要强得多,而物质需求比前两种境界的教师淡薄得多,即使在贫困环境中,他们也能安贫乐道,耐得住寂寞,敬业爱岗。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工作着就是美丽的,忙忙碌碌就是美丽的。

还有一些教师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天底下最痛苦的工作:需要备课、上课、修改学生作业、辅导学生以及解决纠纷等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既是消防队长,又是派出所长;不但是领导还是保姆。讲得口干舌燥,累得腰酸背疼,需要一天到晚奔波,有的时候还需要面对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无理取闹,下辈子自己再也不愿意当教师了。

全国优秀教师谷淑红却觉得她的价值、她的欢乐、她的幸福统统因为能够跟孩子们在一起。一年到头都要早出晚归,不辞辛苦地操劳,她却总是欢天喜地,根本感觉不到累。可是一到放假她就病倒了,天天吃药,一直病到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来到学校看到孩子们,病就突然好啦。丈夫跟她开玩笑说,她生的是假病,就是想让他来照顾服侍自己,而她却说如果让她离开孩子们,也就离开了自己的幸福与快乐;与孩子们在一起,她就感到朝气蓬勃、年轻有力,浑身充满使不完的劲。孩子们也体会到教师的爱和欢乐,记者一一问班里的孩子们:“你们谷老师最爱谁?”每个孩子们都会回答说:“我们的谷老师最爱我。”若问谷老师,如果让她重新选择,她会选择什么职业,谷老师说:“让我选择一百次,我还是当教师1

可见,能否把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关系到能否悦纳自己的职业;是否能够悦纳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关系到自己能否幸福、快乐地工作以及生活。而这一点,对于需要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几年的教师而言,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