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10752200000002

第2章 让热情远播

前天在课堂上重新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和《将进酒》这两首诗歌。对于这些古诗词,我最为头痛的是孩子们的诵读:他们只会一味地读字词,而且读起来呢,还是四平八稳的,一点激情也没有,甚至连一个基本的语调都没有,整个都是一个腔调。我就说他们:如果李白能听到大伙如此的读法,没准会让我们气活了。学生们听完哈哈大笑。

当他们以往的这些表现再次出现在今天课堂上时,我真有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因为每次到学习古代诗词的时候,我都是苦口婆心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指导,不厌其烦从速度、声调、重音以及语气等各个方面细致解说,然后再让学生们练习。尽管如此,今天仍然觉得没有什么效果。他们一上来就走上了原来的老路了,以前的学习全然忘却了。

不过,我仍然是有点不死心,我就不相信教不会了。于是,我一边指导、一边一句一句地范读着,品味着原诗句中感情的起落。虽然我读得不是很好,但是,我仍然感觉到有些抑扬顿挫,学生们在我的范读声里,也仿佛多少找到那么一些感觉了。在《蜀道难》这一课中,他们对于书中的一些诗句也觉得有了一些品味,其中的急促舒缓,也仿佛能体会到一点,对于文中最后一段的诵读也带上了一些品味的感觉。

学生们齐读的时候,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句中的延长之处,停顿和重音相对就不太突出。接下来是学生的自读,在我的一再鼓励下,有一位女生主动站了起来。她竟然读得很好,语言及情感的品味还是比较到位的,如果不是个别字句把握不准的话,应该说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她读完之后,学生们不由鼓起掌来。下面又有一个男生朗读,他刚站起来的时候,有点不太有把握,不过读了几句之后,慢慢地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了,也有点像模像样了,同样也赢得了学生的掌声。

在练习朗读《将进酒》的时候,我让学生们放开,不要拘谨。“你就想你现在就是李白,你现在已经是酒过三巡,略带有一种狂放的豪气,来品读这首豪情万丈的名篇。”

我一边说,一边自读起来,我读得情感还是比较投入的。仿佛进入了李白的情感,仿佛我也成了李白的化身。有些诗句,还是能够品味其中的思想的,如读到文章最后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句时,那种荡气回肠之感,让人不由得豪放起来。我在读的时候,品味着李白的情感,学生们在下面,好像也渐渐地坐不住了,在我后来的品读中,他们也不由自主地和我一起读了起来,教室里终于响起了一阵阵的让人欣喜的诵读之声。

诗,就是要读的,如果读得好,你不用解析,也能明白其中表达的意思情感。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这个道理。在下课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这样说,从他们点头的动作中,我仿佛看到他们似乎也知道一些了。最后,我送给学生们一首古人的诗:读诗切戒在慌忙,涵咏品味工夫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思量。

(郭力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