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10751500000003

第3章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情景切片”

学生为什么不领情

他,是一位特级教师,同时还是一位学校领导,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在本地的教育圈子里,应该说他还是有着一定的名望的。

可是,可能就连他本人也没有想到,就在自己将要从从事了一辈子的教育事业中退下来的时候,现实带给自己的不是愉快的回忆,甜蜜的硕果,相反却是难以言表的苦涩和无奈。

问题就出在他带的最后一届学生身上,就出在他作为班主任这个角色的定位上。

也许是对于学生过分的关爱,也许是年龄已高的原因,这位班主任总是不太放心自己所带的学生。

也许是快要到退休的年龄了,想把自己的最后一届学生带得更为出色一些,为自己一生的事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位辛苦了一辈子的教育人,在自己事业的最后,还是画出了就连自己也不想再看到的一笔。

他的办公桌不再摆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而是放在了学生上课的教室后面。天天,他就坐在教室里备课、看书。即使是其他老师来上课,他依然雷打不动地坐在教室的后面做着自己的事情。一则因为,这是一位长者,二则因为,这是一位领导。所以,在这个班上课的很多教师对他这种做法虽然有意见,但也只是在下面说说而已,没有过多的反对。

学校每周一升国旗。早上6:50集合,7:00开始升旗。等学校的大广播响起来的时候,学生们就开始陆续从教室里走出来,到广场上参加升旗活动。这是一个惯例。

从教室走出来到广场上安静下来,一般也得5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等学生们在广场上站定,到升旗手们随着国歌升起国旗的时间还有5分多钟。

在这5分钟的时间段里,很多学生是在自由地谈论。而这位班主任,大概是怕这5分钟的时间浪费了太可惜吧。所以,他就站在自己班级的前面,手里拿着一本书,低头看起书来。任凭周围的广播声、学生的说笑声如尘嚣一样包围着,他仿佛入定了一样,极为认真地看着自己手中的书。

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还要求自己班级的学生们也这样做。所以,在这个本来充满了活力的画面里,就出现了极为可笑、荒诞而不和谐的一幕:整个广场上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活力充溢。而在这个画面的一角,你分明看到了这个班级的两队学生,一个个低着头,一动不动地看着自己手中的课本。整个队伍的死寂与整体画面的热闹对比鲜明,格外惹人注目。

大概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吧,这样的要求对于他们而言,好像并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反而带来了内心极大的反感和厌恶。这样的场面没有维持多久,终于在一个早上爆发了:学生们纷纷扔下自己手中的课本,全然没有顾忌身边班主任的存在,自由地加入了其他班级学生说笑、谈论之中去了。

据说,后来,这位班主任很是伤心,认为自己的好心学生们并不理解。

而学生们对这位老师的评价,可能他听到以后会更为伤心:虚伪。

这是这位长者做的最后一届的班主任。

后来,他黯然离开了这所自己工作了几十年的学校。而他所带的最后一届学生,在当年的高考中,也并没有像他所想象的那样,最终给他的事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样的事情,也许让人觉得有些伤感,但是,伤感之后呢,留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思考呢?

“反思”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管理哪些内容?要参与到班级的哪些管理之中?要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参与这些管理?面对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学习生活,班主任如何才能起到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在哪些地方和方面需要和学生走在一起?什么时候又需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引领学生前行?班主任如何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究竟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究竟应该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定位?也许这是我们在做班主任工作之前应该思考,甚至应该思考很到位的一个问题,尽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思考或是思考到位的人并不多。其实,如果连班主任自己对自己在管理中的位置都不明确,连自己的角色都不能确立,那岂不就是连自己的职责都没有明确,没有确定吗?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班主任的工作又能做到什么程度?又怎么能够做好?所以,日常管理中,有些工作只好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了。这样的工作背景和状态,是很难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的,也是很难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事实上,班主任角色的正确定位,对于我们平时的班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定位的正确与否,反映的是思想认识的到位与否。没有思想的先行,工作中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也许就会落后一步,甚或存在错误和差距。这对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引领是极为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班主任角色的定位,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面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必须进行的思想上的认识和理解,它将决定和影响着我们后期的工作效果。

“建议”

鉴于此,我从目前比较流行的词语中,找到几个自己觉得比较适合我们班主任角色定位的词语。

(1)平等中的首席

这个词语原来是就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关系而言的。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学习共同体”。在这里我把这个词拿过来,是想重点说明师生双方在班级管理中所处的角色和位置。这个词语中的“平等”是说师生双方在班级管理中所处的地位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尊严是平等的。双方处于一个互相平等的交流平面、交流平台。在班级管理这一方面,班主任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己一人说了算,搞一言堂。班级中的很多问题,应该和学生们商量进行,如制度的制定、座位的排定、教室的布置以及各种活动的安排等。教师和学生在班级管理上都有自己的发言权、管理权,双方的意见都是一样重要,都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参照;而“首席”呢,则说明了班主任具有首先的发言权、建议权,可以引导学生。因为,一般来说,作为教师无论是从阅历或是经验或是知识方面都比学生丰富,在事情的考虑上相对有着一定的前瞻性,对于在以后的管理和学习中,考虑得更为长远一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建议或是意见应该放在考虑的第一位,但并不等于说,不考虑学生的建议而仅仅以班主任的建议为唯一,学生们也有否认班主任建议的权利。“平等中的首席”打破了传统中的师生双方所处的垂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使师生双方处于一个平面对等的交流层面,师生平等,思想共享。师生关系公开透明、敢于直接诚实地对待对方,双方都知道受到对方重视和尊重,改变以往师生双方长期以来的上下位置关系的对峙局面,为更和谐地管理班级开创了一条新路,更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也有利于班主任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2)脚手架

你注意过路边正在建造的楼房吗?你注意到正在建造的楼房四周高高低低的脚手架吗?如果留心,你就会看到这些脚手架对于整体楼房的建造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们来说,班级只是他们成长的一个摇篮,班主任就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脚手架。我认为脚手架的存在有三个方面值得思考:

①脚手架是独立于楼房存在的。相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也应该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个体,独立于学生而存在。学生也是独立于老师之外的个体和群体,不是班主任的依附品。师生双方不存在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也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们的自由成长,要给学生以独立成长的空间。师生双方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信赖,不存在你输我赢,或是双方惨败的现象。学生和老师的成长不以牺牲对方的需求为代价,不以对方的牺牲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②脚手架是为楼房服务的。正在建造中的楼房与脚手架相比,很显然,楼房才是一个真正的主体,脚手架是为楼房的建造服务的。就这一点来说,真正成为班级主人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班主任。班主任应该为学生们的成长引领、保驾和护航,应该精心为学生的日渐成长服务,而不应该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压制、不信任、误解、摆布、甚至羞辱。

③脚手架的前瞻性。脚手架总能够先于楼房的主体,对于楼房这一主体来说,脚手架很显然具有前瞻性。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很显然要具备这种前瞻性,才能够走在班级队伍的前面,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才能够让班级的管理具有预见性和主动性。班主任应该能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相当准确的把握和预测,针对学生的行为思想等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领,让学生在自己的引领下,茁壮成长起来,而不是仅凭自己的管理经验来进行班级管理,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甚至于班主任自己也成了学生成长路途中的障碍。或是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做出一些越俎代庖或是拔苗助长的事情。

(3)大朋友

“大朋友”是国外一种普遍接受的成长互助模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美新路公益基金理事会主席叶祖禹先生介绍说,在国外,许多成功人士的背后都默默地站着一些不为人知、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大朋友”。“大朋友”(Mentor)一词源于著名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俄底修斯在出发前把他儿子忒勒马科斯托付给他的挚友Mentor。此后多年Mentor一直关怀和辅导着忒勒马科斯,直到他成人。今天,Mentor在人们心里就成了一个始终关怀别人、陪伴别人成长的“大朋友”。《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多年之前就曾刊载了一篇《“大朋友”构建成长互助新模式》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在美国已经开展推广了“大朋友”的公益活动,在参与“大朋友”项目的青少年中,76%减少了旷课次数,84%的学习成绩有进步,60%减少了学校处罚,79%减少了帮派行为。据调查,“大朋友”对青少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和别人的相处能力;二是学习的能力与成绩;三是师生、亲子、朋友关系。事实上,所谓的“大朋友”就是一个关怀、陪伴青少年成长的人。作为老师,平时和学生接触时间长,又受过较好的专业训练,无论是在学业上或是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指导优势,老师的“首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底特律活塞队的超级篮球明星格兰特·希尔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一位中学老师,也是他多年的朋友——瑞吉纳尔德·科晨,一个帮助他懂得责任含义的人。格兰特说过,“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碰到比我更加有天赋的人,但是因为缺少正确的引导,而最终没有取得成功,甚至被冠以‘坏孩子’的恶名。事实上,他们是很优秀的孩子,本来可以在一些指导和帮助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如果班主任能够把自己处于一个“大朋友”的地位,就能够比较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距,较好地和学生们交流,积极地与学生们共同面对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积极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积极接纳学生,给学生的心灵以真诚的关怀。

(4)引领者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如是说。其实,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不也是同样起着引领的作用吗?没有引领,就有可能出现放任自流。有效引领是实现学生充分自主管理班级的必要条件。任何事物都不能没有适当的约束,学生的自主管理也是如此。学生的自主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引领,学习和生活中就很容易出现肤浅的和不着边际的行为举止。只有教师的有效引领,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有深度、有收获,从而取得最佳效果。引领不能是一种生拉硬拽的牵引,也不能是一种盛气凌人的统领。引领是同行,只有当引领者与被引领者携手并肩,结伴同行,才能迎得一片春光奔来眼底,几多惊喜注入心头。班主任言传身教其实就是一种极具效果的引领,无言的表率是学生成长的良好动力。记得顾泠沅教授在一次报告会上说起自己的两位老师,一位是以严谨著称,一位是以宽容闻名。但是,两位教师同样都培养出了优秀的学生,同样都成了学生成长的优秀的引领人。其实,就学生本人来说,也许从这两位教师身上学到的知识早就忘却了,但是,时光流逝不去的,正是老师的身教起到的良好引领作用。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也许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更好地让我们从一个较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