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10751500000016

第16章 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情景切片”

给学生一个独立的空间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在学生上自习的时候,值班的教师都要到教室去。坐在讲台上,既可以维持班级的纪律,又可以现场解决学生的问题。尤其是每天晚上的三节自习,按照现在的作息时间表,就是从晚上19点到21点50分的时间段里,都要这样做。

事实上,这几年来,我一直没有严格地按照这个规定落实过。所以,如果按照学校的规定,我是不太合格的老师。这几年我的做法是这样的:每次该我值班的时候,我都会准时到达或是提前到达的,但是,我本人并不一定就坐在教室前的讲台上,而是先到教室里转一圈,看看学生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我就会悄悄地回到办公室,静静地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或是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更多的是找个别的学生到办公室来,就我观察到的学习中的问题或是思想方面的内容谈谈心,或是聊一聊。有时间就能一节课找上两三个或是四五个,甚至有时候和一个学生也要谈上一两个小时,这就是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学生进行的。然后,再过上二十分钟或是半个小时的时间,我还会到教室看一看,主要就是想看看学生有没有问题。

坚持这种做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具体的效果来看,学生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意或是有什么意见,在学校多次的学生评教中,也没有负面的反映出现。

我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我觉得教师一直在教室,其实未必就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教师在教室里,从表面上看,固然能够对学生的纪律起到一定的维持效果,譬如,学生们不会大声讲话,不会私自离开自己的座位,或是不会私自离开教室。教室里学生们静悄悄的,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学自己的习,应该说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理想:有些学生在私下里并不是真正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而是在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如,看一些小说杂志,悄悄说话,或者是在做一些小动作,如玩弄手机等(尽管学校强调发现就没收)。坐在讲台上的老师,很多情况下也并不去管,除非到了很不像话的情况,才会强调“不要说话了”之类的话。这样的情况在应届班里尤其普遍。更为让人遗憾的是,一旦教师离开了教室,学生们马上就会长长地出一口气,伸伸腰,教室里立马就会变得骚动起来,原来的宁静很快就被打破了,而且,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教师在还不如不在的更为糟糕的情况。这些都是领导在大会上公开提出过批评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事实上,教师的这种行为已经有意无意地让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教师在学生就相对自觉,一旦教师离开,学生身上的纪律性马上就松懈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还是比较对学生负责的。因为,我这种做法让学生们失去这种依赖的土壤,变得相对自觉了许多。当然,刚开始的时候,绝对不是很理想的。如果你离开了教室,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也不会太好,或者说积极性不是太高,因为他们早就养成了这种依赖。我的做法是,刚开始的时候,就明确地告诉学生们,学习就是自己的事,不可能一直依赖教师,教师就是一个“脚手架”,只有淡化教师管理的学生才有可能成长,才有可能发展。我和你们不玩猫捉老鼠的小把戏,咱们各人做各人的活,相互独立又相互尊重。每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说到这些的时候,从学生眼里和脸上的表情里,觉得这些话好像是第一次听到一样新鲜。当然,这样说过之后,学生并不是马上就能表现或是执行得很好,这就需要纪律的约束。而我做得更多的是,如果确实有个别的学生有违反纪律的行为,总是在私下交流,不公开批评,而且刚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音符也极为正常,这个要有思想准备。如果真的只是你一说,学生们就全做好了,那才是不正常呢!

慢慢地,学生们就适应了这种没有教师在,自己也能自觉学习的状况。我曾接手过一个相对差的班级,学生的纪律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差。我也只是维持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放手了,而后来学生们的表现也确实比原来教师在的情况要好。这里面还有一个极需注意的事项,那就是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言而有信,不是放下学生自己就去休息或玩游戏去了。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确实在做自己的事,学生自己当然也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不论是晚上的自习时间,还是下午的自习课,整个班级都是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自觉地学习。你从走廊里经过,如果不细心,就很难发现里面还有几十个学生在学习呢。

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从目前的学习生活来看还是就学生将来的发展来说,都是这样的。

“反思”

实话实说,如果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我应该是一个不太合格的老师。如果从培养学生独立能力这个方面来说,我应该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老师。

曾经有一位教师到我们班级找人,回来给我说,你们班的学生表现真好啊!我进去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学生理我,就连抬头看我的人都没有,各人都在做自己的事。听到这话,我很高兴,也确实觉得学生们表现不错。下节上课的时候,我就这件事表扬了学生们,他们也显得很高兴。而就在前几天刚开学的时候,有几个学生旷操,在量化处理之后,我也没有更多地批评他们,只是给他们提出了一点: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我相信这是这个学期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行吗?今天遇到了体育老师,他对我说,你们班的早操是最好的!其实,我管得真的很少,因为身体的不适,我还专门在班里给学生们说过,这一段我不能每天都来得很早,我可能不来,不知道你们会做得怎么样?从这几天的效果来看,孩子们的自觉行为还是比较到位的。

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其实应该是我们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毕竟学生们不会跟随老师一辈子,也不会一直生活在老师的影响之下。如果等到学生走出了老师的身影的时候,却失去了前行的方向,那才是可怕的悲剧。

“建议”

(1)大胆放手

在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手,这是让学生独立的关键。放手,首先就是思想的解放,就是思想观念的改观。没有这个思想,就不会有行动上的落实。班主任一定得想得开,一定得想得到。想得开,就意味着学生不能一直圈在自己的手里,自己的双手不能一直紧紧地攥着,给学生放权,给学生放行,这是迟早的事。想得到,就是思想上要改变班主任一人治班的观念,树立让学生独立的思想,这既是班级管理的必然,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然。学会放手,就有了学生独立成长的基矗

(2)给予指导

学生成长之路上,少不了有效的引领,没有有效的引领,学生往往会陷入无序状态,会放任自流,或是误入歧途。所以,在学生独立能力没有形成之前,班主任老师的引领、指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在这个方面,班主任老师可以有些侧重,对于班干部学生,重点是培养他们的服务和领导组织能力,对于问题学生,重点可以放在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上。通过强制的方式或是其他方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一旦有了良好的习惯,学生的自我独立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3)要敢于面对学生的反复

我们没有剥夺学生自我成长的权利。在学生的独立能力没有形成之前,学生对于自身的约束并不会达到老师的期望。经常会出现反复,一时好,一时坏。这个时候,班主任教师尤其是要耐心,要相信学生终会进步,相信学生就是在这些反复中提高前进的。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耐心地给予纠正,给予指导。对于进步的地方,要积极鼓励,让学生看到前行的方向,得到前行的勇气。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的独立能力,也正是在这些反复中不断得以提升的。这些反复,正是学生不断前进的见证,是学生能力逐渐形成中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