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60

第60章 耶律休哥:千古一将,声名远振

耶律休哥(公元~998年),字逊宁,契丹皇族,辽代中期著名将领,军事家。辽穆宗应历年间(公元951~969年),任惕隐(职掌皇族政教的官)。辽景宗乾亨二年(公元980年),升北院大王,总领南面戍兵,因功获得于越尊号。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3年),改任南京留守,兼南面行营总管,总南面军务。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大破宋军主力,被封宋国王。

有公辅器,时势造英雄

耶律休哥出身皇族,祖父释鲁字述澜,“骈胁多力,贤而有智”,因设计免除了对突厥的岁贡,引导契丹人民“种树桑麻”而享有盛名,重熙年间,受封为隋国王。耶律休哥之父绾思,曾为南院夷离堇,总管军马,耶律休哥“少有公辅器”。辽穆宗应历十五年(公元965年)随北府宰相萧干征讨乌古、室韦二部,积功升至惕隐,辽景宗保宁五年(公元973年),率兵讨伐党项部落又立战功。

起初,宋辽两国关系融洽,公元970年,辽景宗命涿州刺史耶律琮致书宋知雄州事孙全兴,请求通好,保宁六年(公元974年)三月,双方使节往来报聘,达成和议,但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双方都在为最后的决战积蓄力量,在这历史的风口浪尖儿,一代名将耶律休哥迎来了人生的顶峰。

高梁河之战,左右夹攻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宋太宗灭北汉后,不做修整、不行封赏,意图以破竹之势直下幽州,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军六月二十日败耶律奚底、萧讨古部于沙河,俘000人;后拒战耶律斜轸于清沙河;六月二十五日开始四面围攻幽州城。屡攻不克,帅老兵疲,将士倦怠厌战。六月三十日,辽景宗得知宋军围城,遂遣南府宰相耶律沙、耶律休哥(代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之职)率“五院之兵”救援。七月初六,耶律沙部与宋军战于高梁河畔,败退,宋军乘胜尾追。时近黄昏,耶律休哥率大军,人持两炬从间道驰至,宋军无备,停止追击,速于高梁河畔列阵。未几,耶律休哥部在耶律斜轸部配合下,左右夹攻,耶律学古部亦出城参战,使宋军三面受敌,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宋太宗臀部中箭受伤而不能策马,乘驴车仓皇南逃。耶律休哥三处受伤,不能骑马,仍轻车指挥部队追至涿州,但未能追及。辽军缴获兵器、粮秣不可胜计。

高梁河之战,耶律休哥临机制变,虚实相应,乘宋军疲惫,与耶律斜轸以翼侧包围战术,发挥骑兵的优势,一举破敌,不愧为名将。

满城之战,全旅而还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九月,辽景宗又遣韩匡嗣和南府宰相耶律沙伐宋。休哥从匡嗣军战于满城。宋将李汉琼、崔翰领兵抵徐河,下令按太宗所授阵图布八阵。右龙武将军赵延进登高瞭望,见辽军势盛,冒违诏改阵之罪,力主集中兵力对敌。监军李继隆附议,崔翰乃示形应变,改八阵为二阵,前后相副。及辽军列阵,宋遣使赴辽营诈降。耶律休哥识破宋军企图,劝韩匡嗣严阵以待,不可轻信。韩匡嗣不听,放松戒备,果遭宋军突袭。辽军仓促应战,指挥失措,大败。是役宋军斩杀辽兵万余,获战马000余匹;唯耶律休哥整军进战,退宋兵,全旅而还。

瓦桥关之战,精骑进击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十月,辽景宗率耶律休哥亲征。休哥前锋军,进展迅速,二十九日即将南易水北岸的重镇瓦桥关包围。十一月初一,宋镇、定、关南诸军为解瓦桥关之围,夜涉南易水袭击辽营,被辽将萧翰干等击退。初三,宋军再次救援,被辽军阻于瓦桥关东,守将张师率军向东突围,遭耶律休哥截击,张师战死,余众退回城中。初九,关南宋军于南易水南列阵,与辽军夹河而峙,企图待京师援军赶至再行决战。将战,辽景宗虑耶律休哥马和甲独为黄色,易被宋军所识,为隐蔽主力,令耶律休哥以玄甲白马易之。休哥率精骑渡河进击,关南宋军无统一号令,大乱;休哥率军奋勇追击,俘宋将数名,斩杀甚众。耶律休哥凯旋后,景宗赐以御马,称赞道“尔勇过于名,若人人如卿,何忧不克?”败退的宋将畏惧皇帝降罪,整军复至,决意死战。次日,辽景宗再命万余骑兵渡河攻击,遭遇宋军顽强回击,败退;而此时宋太宗亲率援军将至,辽军遂退。

辽景宗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任南面行军都统。翌年,迁南京留守,并特许伺机处事。任内,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

歧沟关之战,见好就收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正月,宋太宗下诏三路大军北伐契丹。曹彬所率的东路军三月十三日即入涿州。耶律休哥以精锐坚守涿水之北,另一方面置伏兵截断宋军粮道。宋军在涿州停留十余日,粮草用尽。四月初,曹彬无奈,退师回雄州取粮。契丹军奚王筹宁、北面大王蒲奴宁、统军使颇德等率兵追击宋军,皆胜。四月十八日,契丹夺回涿州。太宗严令进击、诸将争功心切,曹彬只得裹粮再往涿州。途中不断遭到耶律休哥的袭扰。宋军结方阵堑地两边而进,天气炎热,又屡被袭扰,困乏无力,粮草又不继,十分狼狈。休哥扎营于涿州南,萧太后大军又至。曹彬虽复得涿州,仍决定撤退。五月初三日,萧太后与休哥等军在歧沟关追及宋军,宋军力穷,环粮车守御。休哥以兵围之,又以轻骑出宋军侧背以断粮道。当天夜里,曹彬、米信弃军而走,以数骑遁去,余众遂大溃。曹彬等收集余众夜渡拒马河,营于易水之南,在河边造饭。休哥又引追兵赶到,宋军望风而窜,互相踩踏、溺死河中者不可胜计,幸亏宋将李继宣率所部力战拒马河上,契丹军追兵才被遏止,宋军急涉拒马河,惊惶入水的,拥挤践踏,死者过半。宋军余众奔高阳,丢弃的盔甲堆积如丘陵。休哥向萧太后呈请继续追击,乘胜略地至黄河为界,太后不从,见好就收,命班师还南京。

歧沟关之战,辽军取胜虽是赵光义、曹彬的错误所致,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耶律休哥的正确指挥,能抢在宋军合击之前集中兵力,在平原开阔地带以骑兵不断袭扰,在宋军仓促撤退时,又敢于全师追击,力求扩大战果,给宋军主力以歼灭性打击,从此改变了整个宋辽战争的态势,所谓“岐沟之蹶,终宋不振”,此役后,北宋政权完全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君子馆之战,以计诱俘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十一月,萧太后命耶律休哥为先锋都统,率数万骑进军瀛州,自率大军继后。十二月初五,耶律休哥率前锋军于望都(今属河北)击败守城宋军,进至滹沱河北岸,转师东向,至君子馆分兵扼守要点。刘廷让闻辽军已逼近瀛州,乃率数万骑出击,遣麾下精兵一部转隶沧州都部署李继隆,殿后为援。初十,萧太后率军与耶律休哥合势迎战刘廷让军,适天大寒,宋军弓弩皆不能张;宋御前忠佐神通指挥巨野桑赞率所部力战不支,引众先逃,致刘廷让部陷入重围。李继隆惧战不前,退保乐寿(今河北献县)。刘廷让失援,寡不敌众,所部数万人奋力拼杀。刘廷让仅以数骑遁免,余皆战死。未几,先锋将贺令图被耶律休哥以计诱俘,高阳关部署杨重进亦战死于阵。辽军乘胜长驱南下,攻掠祁、深、德数州后,班师而还。

辽统和七年(公元989年)三月,辽圣宗因耶律休哥功高盖世,特赐红珠筋线,命入内帐行再生礼,承天太后萧绰也赏赐给他大量的财物,“辽制,惟帝及太后行再生礼,休哥得之,异数也”。

徐河之战,重创逃遁

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七月,威虏军粮馈不济,宋太宗赵光义命定州都部署李继隆、副都部署孔守正、镇州副都部署范廷召等率镇、定二州转饷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辆接济威虏军,以补给戎资。辽军侦知,于越耶律休哥等率数万精锐骑兵深入宋境,径袭宋护粮大军,欲断绝粮道,劫掠粮饷。适与宋北面缘边都巡检使尹继伦所领千余巡逻步骑相遇,然耶律休哥不战而过,疾驱南下。尹继伦遂令属下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械,潜蹑其后,跟踪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列阵待击。耶律休哥未料宋军尾随,于拂晓前在距宋辎重大军四五里处扎营。方进早膳,尹继伦出其不意,从侧后突袭其营,斩杀辽皮室军将领一人,军遂惊乱。耶律休哥未及反击,身受重创,乘马先逃遁。余众夺路溃奔,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李继隆与范廷召至,率军追逾徐河10余里,斩首数千级,俘获甚众。孔守正又遇辽军于漕河,交战数合,杀其帅达延等30余人。此后数年,辽未大举南掠。

最值得称道的是,耶律休哥虽为一代名将,却非残忍嗜杀之辈,“身更百战,未尝杀一无辜”。宋辽连年征战,他见北方人民深受战乱之苦,便“省赋役、恤孤寡”,不再举兵南进,还“戒戍兵无犯宋境,虽马牛逸于北者悉还之,远近向化,边鄙以安,”其仁侠之心,跃然纸上。

耶律休哥一生征战,多智谋,善料敌,战功卓著,声名远振,史称“虽配古名将,无愧矣”。

“点评”

耶律休哥戎马一生,自高梁河之战始,至徐河之战止,经历了宋太宗一朝辽宋战事全程。平日里“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保境安民。是辽代文武双全的人才。

耶律休哥作战时“智略宏远,料敌如神”,有勇有谋,胜多而败绝少;善于总揽全局、把握关键,也重视与友军的协同。歧沟关之战,耶律休哥的军事指挥艺术更是达到巅峰,面对众寡悬殊之势,他“夜以轻骑出两军间,杀其单弱以胁余众,昼则以精锐张其势,使彼劳于防御,以疲其力,又设伏林莽”,搞得宋军疲惫不堪,退还白沟,当宋军再次冒险北进时,耶律休哥又“以轻兵薄之,伺彼蓐食,击其离伍单出者”,为最后全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