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12

第12章 王翦:智而不暴,勇而多谋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铜川)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了韩国之外,其余赵、魏、楚、齐、燕等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在王翦指挥的战役中,最有名的就是灭楚之战。

少年喜读兵书,力大舞枪弄刀

王翦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不过,王翦的前辈中没有足以担当大任的武将。王翦的幼年,伴随他成长的就是孙武子、司马穰苴的兵书和父辈给他制作的木质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王翦自己最喜爱的兵器是一柄开山大刀。那刀虽然也是木制的,但是分量很大,足有现在的度量单位10多公斤,那起码需要20多公斤的力量才可以玩得转。这在一个成人来说抡起来都是一个不小的分量了,可他是一个不满8岁的孩童,简直不可思议王翦和别的小孩子尤其是一些有名的武将的儿子玩耍,他一般只需要把大刀在空中舞圆了,那气势就足以把其他孩童给吓住了。在舞枪弄刀之余,王翦就又开始练习骑射了。王翦的力量很大,他在9岁的时候就可以拉开50石的弓了。自然50石在那些成名的将军面前不值得一提,就是很多校尉也是可以拉开50石的弓的,但在十岁以下的孩童中,王翦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了。王翦射箭很准,但是在与伙伴们进行摘下箭矢的苇箭比试中,王翦往往只瞄准了对手,引而不发,凭其气势就战胜了对手。

大破合纵之术,横扫五国联军

王翦长大成人之后,就加入了东征西讨的秦国军队。在多年的征战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征惯战的著名将领。

王翦较早表现出指挥才能的是秦破五国联军之战。公元前241年,韩、赵、魏、楚、燕等五国组成联军,由楚国的春申君黄歇率领攻打秦国的函谷关,秦国边境形势严峻。秦国东征西讨几十年,还未曾受到过其他国家的直接进攻,大敌当前,秦相吕不韦派蒙恬、王翦、桓(yǐ)、李信、内史腾等五员大将各率五万兵马拒敌。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王翦提出擒贼先擒王。他认为,在五国之中为首的是楚军,楚军的统帅是春申君黄歇,黄歇虽有贤德之名,但并不懂军事。于是,王翦提出集中精兵攻击楚之中军,目标直指黄歇,一战得胜秦危可除。王翦计策已定,立即命令士卒连夜造饭,准备饱食之后,当晚即发起进攻。

秦军中有楚国奸细,听到此消息后,立即潜回楚营报告黄歇。作为五国联军统帅的黄歇,得此报告大惊失色,顾不上通知其余四国将领就率本国军队撤退了。王翦见形势十分有利,率军首先发起攻击,联军一触即溃,争相逃命。楚国经营数月的合纵之术就此破灭,此战奠定了王翦日后成为主帅的基础。

重金收买权臣,一举灭掉赵国

公元前236年,秦国完成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准备,开始了消灭六国的决战。秦军以王翦为主将出兵攻赵,一举夺下赵国的十余座城池。赵国的军队看到秦国军队劳师远征、急于决战的弱点,在李牧的指挥下,坚守不战,准备把秦国军队拖疲拖垮,然后再寻机决战。秦赵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王翦后撤,留副将桓作战前指挥。

桓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他先攻于阳得胜,又挥师北上,却遭李牧突袭,惨败于宜安。桓兵败逃回秦国,被秦王废为庶民。公元前232年,秦王命王翦再次攻赵。王翦多次发起攻击,因赵将李牧防守有方,均不能得手,连续三年战而无功。

王翦认识到,李牧是位精明而善战的将领,他在指挥中从不犯大的错误,秦军很难找到可乘之机,由此得出“李牧不去,赵国难破”的结论。于是,王翦派人持重金收买赵国权臣郭开,乘机离间赵王与李牧的关系,赵王中计,李牧被免并遭部将杀害。

王翦终于找到了进攻的时机。秦军一举大破赵军,歼其主力,杀死主将赵葱,攻克赵国都城邯郸,虏获赵王迁。赵国灭亡。

平定燕蓟,多请田宅

公元前235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

秦军消灭赵国之后,秦王就决定要乘势挥师南下,一举消灭楚国。秦王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20万即可。秦王又问王翦,王翦道:“非60万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王翦白起列传》)于是派李信及蒙恬率军20万向南伐楚。李信率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沈丘东南),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秦王闻秦军失败,大怒。此时才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向王翦谢过致歉,并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60万大军。”秦王允诺。于是王翦率60万秦军伐楚,行前求赐良田屋宅园地,秦王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秦王大笑之。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分,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王翦请田”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王翦胸有成竹,一次次邀赏良田美宅,既得到了物质利益,又使秦王消除疑心,真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妙计。

以逸待劳,灭楚之战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楚军听说王翦集60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之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60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突击,大破楚军,秦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县东),全歼楚军,逼得楚将项燕自杀。淮河南北变为秦国所有。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兵攻入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俘楚王。紧接着,秦军在王翦指挥下马不停蹄渡过长江,占领了吴越之地。这一战成了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的典型战役。“以逸待劳”讲究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有利战机。

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国属地,统一了长江流域,并在楚地设南郡、九江郡和会稽郡。接着,王翦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战功卓著而被晋封为武成侯。

“点评”

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由王翦亲自指挥歼灭了燕、赵、楚三国,其中灭赵之战与灭楚之战被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例载入史册。

王翦足智多谋,给人的印象是一员智将,在伐楚之时采用请求赏赐田宅的办法来消除秦王的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