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10746200000047

第47章 邠州考察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这就为文人士子们的漫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唐代的士人多有漫游的习俗,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都有过或长或短的漫游经历。这里我们需要弄清楚的一点是:唐代士人的漫游不完全等同于我们今天的旅游。他们的漫游,固然也有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风土民情的游赏成分,但更主要的是开阔眼界,增长阅历,交结名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为日后步入仕途作铺垫,实际上应该称“宦游”。

柳宗元考中进士后不久,其父柳镇便驾鹤西行了。柳宗元便利用为父亲守丧这三年时间去邠州看望他在邠宁节度使幕府中任职的叔父。这既是一次马拉松式的省亲,又是一次深入的社会考察。

他这位叔父名讳不可考(一说为柳缜)。据柳宗元《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称:“自少耽学,颇工为文”,举进士,登甲科。始任河南府文学,后被渭北节度使辟为从事,后又为邠宁节度使张献甫表为参谋,授大理评事,改度支判官,转大理寺直,迁殿中侍御史、度支营田副使等职。这样的为官履历,足见其与柳镇一样,仕途坎坷,长期屈沉下僚。柳宗元和这位叔叔的感情很好,也颇受其影响。

邠州(今陕西省邠县)在长安西北约三百里处。安史之乱以后,西北部广大地区沦入吐蕃、回纥之手,这里已成为唐王朝的边防要地。据郑从晦《邠州节度使厅记》载:“洎(jì)逆胡勃起幽、朔,西戎尘坌荡涌,乘艰难际,盗据河右。番兵去王城不及五百里,邠由是为边郡,斥侯近郊,镇要害。”建中之乱时,趁勤王之机反叛朝廷的李怀光本是朔方节度使,而其党羽张昕曾一度盗据邠州;张献甫出镇邠州后,又发生过镇兵勾结监军的宦官作乱之事。可见,这里已是一块动乱不常之地。张献甫素以治军严厉著称,他在这里筑烽燧,修武备,又筑盐、夏二城,有效抵御吐蕃的侵扰,屏障关中,稳定了大局。

柳宗元此次到邠州,有意识地深入考察社会实际。他遍访了岐、周、邠、斄(tái,故址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等地),又北上马岭(今甘肃省庆阳县),到达当时蕃、汉交界之地,亲眼看到边地的严重局面;亲自了解了贞元四年杨朝晟是如何平息镇兵勾结监军宦官作乱;亲自调查了张献甫是如何在西部边陲经营防务,使得“戎虏伏息”。他深入基层,走访了老校、退卒和普通百姓,了解了边地民众和士兵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加深了对社会矛盾的全方位认识;太尉段秀实大历初年曾任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刺史,泾州和邠州相邻,因此,柳宗元游踪所到之地,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传说,表现出人们对这位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不畏权贵、关心民瘼、清正廉洁、坚守大义的英雄人物的敬仰。柳宗元详加搜集、整理,最终写出了一篇著名文章《段太尉逸事状》。二十年后,韩愈作史馆修撰时,柳宗元将此文提供给史馆。后来宋祁修《新唐书》的段秀实传,就主要采用了《逸事状》中的材料。《段太尉逸事状》一文是柳宗元此次游历邠州的重要收获之一,从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柳宗元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他自己的思想倾向。

邠州三年的实地考察,使他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深刻认识了社会,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和士人圈子里根本不可能学到的东西,这对他后来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致力于社会改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