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国养生学(上、下卷)
10743000000009

第9章 补养食物补养食物

第一节谷豆、油料类

粳米

([附]陈米、籼米)

粳米,又名大米、硬米。性味苦,甘,平。粳米,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尚有磷、钙、烟酸、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有补脾胃,生气血,养脏腑,壮身体,促进生长发育之功效。最适合中和病后的调养。宋·寇宗说:“粳以晚白米为第一……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明·汪颖也说:“粳有早、中、晚三收,以晚白米第一。……天生五谷,所以养成,得之则生,不得则死,唯此谷得天地中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故非他物可比。”

食疗选方:

(1)人参10克粳米适量

煮粥食。用于中气不足。

(2)粳米100克莲子适量

煮粥食。用于脾虚泄泻。

(3)粳米(炒)

煮粥食。用于虚寒泄泻。

(4)炒焦粳米

水煎,服汁。婴儿吐奶。

[附]

(1)陈仓米。又名陈米,为储存长久的粳米。食性甘,淡,平。食疗,可养胃,渗湿,除烦。主要用于病后虚弱,泄泻,反胃,烦渴,噤口痢。宜煮食。

(2)籼米。食性甘,温。为补益强壮食品。日常食之,可补五脏,益脾胃,养荣卫,生精髓,充肌肤。诸养生,均可食用。能温中益气,除湿止泻。主要用于脾虚泄泻。

糯米

糯米,又称江米、元米。其质柔黏,性味甘,温。糯米有“脾之谷”之称,为补益强壮养生食品。有补脾胃,益肺气,温暖五脏,强壮身体之功效。大抵脾肺虚寒者忌之,小儿、病人也宜忌食。

糯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此外,尚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食疗选方:

(1)糯米500克怀山药50克砂糖2匙胡椒末少许

将两味药炒熟研末,和匀。每晨服半碗,加砂糖、胡椒末。开水冲服。

用于脾胃虚寒,久泻少食。

(2)糯米、红枣各适量

煮粥食用。用于胃脘隐痛。

(3)糯米莲子大枣怀山药

共煮粥。食时,加少量白糖。用于脾虚泄泻。

(4)糯米500克黄酒1 000克鸡蛋2个

同放碗中入笼隔水蒸熟,1日分次吃完。

用于脱力疲劳。

(5)糯米酒、鸡肉、红枣(去核)各适量生姜几片

共蒸,至鸡肉熟烂食用。对产后或病后体弱者尤有补益作用。

(6)糯米猪肚

糯米入猪肚内蒸熟食。用于虚劳不足。

粟米

粟米,又称小米。性味甘,咸,微寒。粟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B2和纤维素。此外,尚含烟酸及微量的维生素A原。有滋养肾气,健脾胃,清虚热之功效。陈粟米较新产者稍凉而优。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呕吐泄泻,倦怠乏力或肾虚,小便不利者食用。

食疗选方:

(1)陈粟米(或粟米)适量

煮粥食用。用于胃热消渴,口干舌燥。

(2)粟米、白面等份

煮粥食。可养胃气,用于脾胃虚弱者。

(3)粟米生姜汁

粟米煮饭、煮粥,加姜汁服。用于胃虚呕吐。

(4)粟米锅巴120克(为末)莲肉末120克白糖120克

和匀,每服3~5匙。1日服3次。用于脾虚久泻。

(5)锅巴炒黄1.5千克炒神曲120克炒砂仁60克山楂120克

蒸莲肉120克鸡内金(炒)30克

共研为细末,加白糖、米粉,做饼食之。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黍米

黍米,又称黄米、秫米。性味甘,微寒。黏性强。有补脾止泻,和胃安神之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久泻不止,胃气不和,夜卧不安。

黍米,含碳水化合物,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维生素等成分。食用能养人。

食疗选方:

(1)黍米12克制半夏5克

水煎服。用于胃气不和,难于侧卧。

(2)黍米(炒黄)红糖

将黍米研粉。每次20克,用红糖拌食。用于脾胃虚弱,久泻不止。

(3)黍米、黄芪各30克

水煎,分3次服。用于孕妇带下如黄水者。

小麦

小麦,性味甘,平,偏凉。有养心安神,厚肠益脾之功。小麦之轻浮者,以水淘之,浮而不沉为浮小麦,多作药用。浮小麦,性味甘,凉,长于益气,除热止汗。龚廷贤说:“浮小麦止汗,兼治骨蒸。”

小麦营养丰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磷、铁,还有淀粉酶、精氨酸、维生素B等营养素。

食疗选方:

(1)小麦50克甘草9克百合15克生地18克大枣10枚生龙骨18克

水煎服。1日1剂。用于心悸失眠。

(2)浮小麦、大枣各30克酸枣仁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盗汗,其敛阴汗功效甚佳。

(3)小麦30~60克

加水煮成稀粥。分2~3次服用。用于胃热消渴。

(4)浮小麦、牡蛎各30克桂枝、甘草各5克白芍9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服。一般每服2~3剂即可奏效。用于产后虚汗不止。

(5)浮小麦黑大豆

煮汤食。用于自汗眩晕。

大麦

大麦,性味甘,凉。有除热止渴,益气宽中之功效。

大麦加工成芽,称大麦芽。大麦芽有消食和中,舒肝回乳之功。对暑热烦渴,消渴多饮,脾胃虚弱,食积饱满、胀闷者,宜用大麦;对淀粉类食积停滞者,可用麦芽。

本品营养丰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较多量的钙、磷、淀粉酶、维生素B等成分。

食疗选方:

(1)大麦芽、鸡内金各30克

两种药炒后,共研为末。1岁左右,每次服2~3克。1日服3次。年龄大者,酌情增量。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2)生、炒麦芽各60克

水煎服。连服3日。颇多效验。用于妇女断奶时乳房胀痛。

(3)大麦芽、神曲各15克

水煎服。用于消食益胃。

(4)麦芽赤小豆粳米

煮粥食。用于水肿。

荞麦

荞麦,又名花麦、三角麦。性味甘,平。有开胃消积,下气利肠,清热解毒之功效。《本草纲目》载:“降气宽畅,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PP、芦丁等。常食有降血脂、胆固醇和抗栓塞的作用。

食疗选方:

(1)荞麦面10克

炒香。开水调服,下气宽畅。用于夏季胃气不和,腹痛。

(2)荞麦

炒熟,研末,水泛为丸。每次服10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用于妇女白带增多。

(3)荞麦秧叶(含多量芦丁)

做饭或水煎,常服食。用于预防高血压、脑溢血。

玉米

玉米,也称玉蜀黍、苞谷、苞米等。性味甘,平。玉米,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有药用价值。玉米须,也可入药。玉米有健脾开胃,除湿利尿之功效。玉米须,可利水消肿,利胆退黄。

本品营养丰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镁、铁、硒、维生素等。玉米中的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是胆固醇吸收的抑制剂。据调查,长期食用玉米油,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所以,玉米油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症及老年人理想的食用油。玉米有健脑作用。玉米中含多量的谷氨酸,能帮助促进脑细胞代谢。据有关资料报道,玉米尚有防癌瘤作用。在玉米中,含有多量的镁、硒元素,镁可抑制癌的发展,硒能与致癌物质结合,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食疗选方:

(1)玉米1份水3份

煎汤代茶,早晚饮服,久而有效。又玉米须、冬瓜皮、赤小豆各适量。煎汤代茶,持久饮用。用于肾炎水肿。

(2)玉米油适量

烹菜食用。用于高血脂症。

(3)玉米须(在受粉前割下)

阴干存放,熬水代茶,可加适量糖,常饮有效。用于肾炎、膀胱炎、胆囊炎、风湿痛、高血压、肥胖症。

(4)玉米须30克瘦猪肉120克

同炖,喝汤吃肉,每有效果。用于青春期子宫出血,绝经期出血。

(5)玉米须

煮汤,可增加乳汁分泌。用于妇女产后少乳。

高粱

高粱,分红、白两种。性味甘,涩,温。有温中健脾,涩肠止泻之功效。

本品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磷、钙、铁,维生素B1、B2等成分。

食疗选方:

(1)高粱60克(炒香)大枣10枚(去核)

将以上两味药炒焦存性,共研细末,加适量白糖,混匀。每次服6~12克。温开水送服。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

(2)高粱30克薏苡15克

水煎服。用于水湿太盛,引起腹泻。

黄豆

([附]豆制品)

黄豆,是我国人民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制作的豆制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黄豆性味甘,平。有补气健脾,养血,利水消肿之功效。生用可以解毒。对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性贫血,水肿,久病体虚者,是很好的补益佳品。《神农本草经》记载可以“止痛”,治“痈肿”。《名医别录》说黄豆可“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淤血,散五脏结积内寒”。李时珍说大豆“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解诸毒”。

黄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等,其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较全,尤其富含赖氨酸。在蛋白质的质和量上,可与动物蛋白比美。黄豆500克,相当于1 000克瘦猪肉,或1500克鸡蛋,或6 000克牛乳的蛋白质含量,所以有“植物肉”、“绿色乳牛”之称。脂肪含量为18%~20%,富含亚麻油酸及亚麻油稀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所以优于动物脂肪。

黄豆含钙、磷,以及磷脂、铁、钾、钠、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B2、B12、皂甙等成分。其丰富的钙、磷,对预防小儿佝偻病和老年人的骨质脱钙有帮助,对神经衰弱和体虚者也有好处。其铁含量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及缺铁性贫血。卵磷脂对神经系统发育有意义。黄豆纤维质富含皂草甙,具有减少体内胆固醇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分泌消化脂肪的胆酸,由肝内胆固醇合成,含皂草甙的纤维质吸收胆酸,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促进了胆固醇的代谢,减少了胆固醇的沉积,间接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食疗选方:

(1)黄豆、猪肝各100克

先煮黄豆八成熟,再加猪肝共煮。每天分2次食用。连服3周。

又炒黄豆煅皂矾

以2∶1比例混合,研末,枣汤泛丸。每次服9克。1日2次。用于缺铁性贫血。

(2)黄豆皮200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用于习惯性便秘。

(3)黄豆100克(泡涨)大白菜100克(切碎)食盐、醋适量

用植物油炒熟食用。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用于高血脂症。

(4)黄豆30粒花椒60粒

水煎服。用于胃痛。

(5)黄豆250克花生100克(炒熟,研末)麦芽50克(研末,去渣)细米糠50克白糖50克

混合均匀。每次嚼服30~60克。用米汤或开水送下。用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性水肿。

[附]

1.豆腐。性味甘,微寒。熟豆腐能补脾益胃,宽肠下气。豆腐在一千多年前,就备受人民推崇。五代·陶谷《清异录》载有当时称呼豆腐为“小宰羊”。说明可与白嫩细软,营养价值高的羔羊肉比美。豆腐的药用也有相当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其功用:“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等。《随息居饮食谱》说豆腐具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等功效。

豆腐,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其蛋白质的消化率在95%左右,比豆浆以外的其他豆制品都高。其钙、镁含量也比较高,还含有半胱氨酸,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毒害作用。

食疗选方:

(1)病后,由于忌食荤菜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宜吃些豆腐,营养丰富,极易消化。可作为病后调养食品。

(2)豆腐500克炒王不留行50克

煮汤。喝汤,吃豆腐。

又豆腐 5块丝瓜 250克香菇 25克猪蹄(前脚)1只盐姜

先煮猪蹄及香菇,加盐、姜调味,待熟,放丝瓜与豆腐同煮。1日分3次食完。用于产后少乳。

(3)豆腐250克生萝卜汁2酒杯饴糖60克

混合,煮沸,每日1次。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

(4)豆腐500克红糖120克

同放锅内,加水1大碗,煮沸10分钟。1次吃完。或2小时内分2次吃完。用于胃出血。

2.豆浆。性味甘,平。功能为补虚,清火,化痰,通淋,健脾养胃。

豆浆的营养成分与豆腐不相上下。其营养价值相当于牛奶。铁的含量是牛奶的25倍。

食疗选方:

(1)用豆浆冲服“六一散”(中成药)。用于营养不良性浮肿。

(2)豆浆

煮沸,煮透,倒入搅匀的鸡蛋中,待鸡蛋熟后即用。用于缺铁性贫血。

(3)生豆浆

可饮生豆浆催吐,预防毒物吸收。用于食物中毒。

(4)豆浆1碗饴糖15克

煮沸后,空腹服。每日1次。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黄豆芽。性味甘,微寒。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功效。

黄豆芽的营养价值大大超过黄豆本身。500克黄豆可生2 500~3 000克豆芽,蛋白质可增加70%,糖类增加50%,维生素C含量远胜于黄豆,可增加7倍。

食疗选方:

(1)黄豆芽250克瘦猪肉100克

煮汤食。适用于脾胃湿热,口淡无味,不欲饮食,脘腹胀闷。

(2)黄豆芽

用水煮熟,连汤啖食,每日3餐,吃饱为止。连吃3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吃任何粮食、蔬菜,第4天起改普通饮食,并继续以黄豆佐餐。用于寻常疣。

黑豆

黑豆,性味甘,平。有补肾滋阴,养血明目,利水消肿功效。

黑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有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尼古酸、胡萝卜素,微量的大豆黄酮、染料木素。后两者均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使子宫重量增加,提高T细胞活性,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食疗选方:

(1)大豆卷9克荆芥、防风、苏叶各6克

水煎服。用于感冒发烧。

(2)黑豆干馏油

涂患处。每日1~2次(用黑豆半碗,放尺许长的白铁筒内,一头用黄泥封固,一头用细铁丝绕成团,塞住,用铁丝吊起,架在炭火上干烧,塞铁丝的一头向下方,使干馏黑豆油滴出,用碗盛接)。用于婴儿湿疹、神经性皮炎,有良效。

(3)黑豆衣15克浮小麦30克土黄芪30克

水煎服。用于体虚或病后虚弱自汗、盗汗。

(4)黑豆50克狗肉500克

炖煮熟烂。分12次服食。有良好的滋补肝肾之效。用于老年人肾虚耳聋,妇女肾虚不孕。

赤小豆

赤小豆,又称红小豆、红饭豆。以粒紧小,色紫赤为佳。性味甘,偏凉;赤豆性味甘,平,略偏于补。功能为利尿消肿,解毒排脓。

赤小豆的营养价值也较高。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钙、磷、铁,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成分。

食疗选方:

(1)赤小豆60~90克冬瓜150~300克

煎汤服食。用于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浮肿。

(2)赤小豆

研细粉,以蜜调涂,干即更换。有抑脓作用。用于痛肿、热疖。

(3)赤小豆18克麻黄、杏仁、连翘、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12枚梓白皮18克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肝硬化腹水。

绿豆

绿豆,性味甘,寒。李时珍称绿豆为“食中要物”,“果中佳品”,“真济世之良谷也”。北方人喜面食,夏令做凉糕;南方人夏季喜食大米绿豆粥或绿豆汤。绿豆制品,有粉丝、粉皮等,都是家庭上好的食品。绿豆有清热解毒,解暑热,生津止渴,利小便之功效。绿豆皮,清肝明目退翳。绿豆作药用,防治疾病早有记载。

《本草备要》说:“绿豆甘寒,清热解毒,利小便,止消渴,治泻痢。”《随息居饮食谱》说:“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利小便,止泻痢。”名医扁鹊的《三豆饮》,就是饮绿豆等汁,治痘疮,疏热解毒。民间有“绿豆枕”,以绿豆干皮作枕芯,再加干菊花,有清火明目,降血压作用。

绿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还有钙、磷、铁及维生素A原和B。

食疗选方:

1.生绿豆适量

用水浸泡后,研磨,去渣,取汁,大量灌服。用于食物中毒。

又生绿豆4份甘草1份

水煎,大量灌服。用于农药中毒。

2.绿豆汤

这是防暑降温,预防中暑的好饮料。

3.以绿豆为食品,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症状,常吃也有防治血脂升高的作用。高血压者使用“绿豆枕”,既降压,又明目。

4.绿豆荷叶

水煎服。用于痱子。

豇豆

豇豆,又称饭豆、腰豆、长豆、裙带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开胃,补肾益精,理中益气,调营卫,止消渴、吐逆泻痢之功效。

本品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铁,以及一定量的维生素B1、B2及烟酸,据药理研究,有补血作用。其纤维促进大肠蠕动,有帮助排便作用。

食疗选方:

(1)生豇豆适量

将生豇豆放在嘴里,细嚼慢咽,或捣碎,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用于增进食欲,健脾开胃。

(2)带壳豇豆30~60克

水煎服。每日1次,喝汤吃豆。用于糖尿病。

(3)豇豆角豆腐

共煮食。有通便功效。用于气虚便秘,或一时性大便燥结。

(4)豇豆鸡肉

共炖食。用于白带。

豌豆

豌豆,又名胡豆、戎菽、回回豆、青豆。性味甘,平,偏凉。为调理脾胃之养生食品。具有健脾和胃,调中气,生津止渴,利尿之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说:“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饮膳正要》说:“每一两此豆捣去皮,同羊肉治食之,补中益气。”

豌豆的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粗纤维,钙、磷、铁,还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食疗选方:

(1)豌豆适量

煮熟淡食。用于消渴。

(2)豌豆苗1握

洗净,捣烂,布包榨汁。每次半杯,温服。1日2次。用于高血压、心脏病。

(3)豌豆120克木瓜10克香薷10克

水煎服。用于夏季脾胃不和引起上吐下泻,转筋。

(4)豌豆苗50克羊肉250克

共煮食用。用于老年人中气不足。

(5)豌豆适量

食之。用于产后乳汁不下。

刀豆

刀豆,又称大刀豆、刀豆子、挟剑豆。性味甘,平。为温中补肾养生食品。具有补脾温中,降气止呃,益肾补元之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说:“嫩夹可酱以为蔬,蜜以为果,子老入药,甘平下气,温中止哕。”《本草纲目》说:“嫩时煮食,酱食,蜜煎皆佳……同猪肉、鸡肉食尤美。”

刀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还有较多量的维生素B1、B2及烟酸。此外,刀豆含有尿素酶、血球凝集素、刀豆氨酸等。

食疗选方:

(1)刀豆肉

炖食。用于脾胃虚寒体质,肠胃气机不畅。

(2)刀豆30克红糖适量

刀豆用水煎,加红糖。1日2次分服。用于胃虚寒呕吐。

(3)老刀豆(带壳)15~3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

前两味用水煎,去渣,加红糖。1日服2次。用于虚寒呃逆。

(4)刀豆15克冰糖(或蜂蜜)适量

刀豆用水煎,去渣,加冰糖,适量饮服。用于百日咳、老年气喘。

(5)刀豆两粒猪肾

将刀豆包入猪肾内,外裹叶,炖熟食。用于肾虚腰痛。

(6)刀豆子

研粉。每次服5克。开水冲服。用于小儿疝气。

蚕豆

蚕豆,又名佛豆、胡豆。性味甘,微辛,平。有健脾开胃,利水消肿之功效。《本草从新》说蚕豆“补中益气,涩精实肠”。《随息居饮食谱》说蚕豆“健脾开胃,浸以发芽,更不壅滞”。

蚕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钙、磷、铁,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磷脂、胆碱等。此外,因其含有巢菜碱甙,是引起蚕豆黄病的原因之一。有少数人因食用蚕豆可引起“蚕豆病”,多数认为是食用新鲜的嫩蚕豆。所以,最好不要吃鲜嫩蚕豆,吃干蚕豆也是最好要浸泡一下,换几次水,再煮食。

蚕豆的种子、豆壳、花、叶、茎,均可入药。蚕豆衣为利尿药,治浮肿,通小便;蚕豆花,有清热止血作用,治咯血,吐血,鼻血等;茎、叶,均有止血作用。

食疗选方:

(1)鲜蚕豆花60克(或干花15~18克)

水煎服。用于高血压,咯血,鼻血。

(2)蚕豆花15~30克

水煎服。用于妇女带下。

(3)蚕豆荚(炒炭)麻油

将蚕豆荚研为细末。用麻油调敷。用于脓疱疮。

(4)蚕豆250克大蒜30克红糖适量

水煎服。用于虚性水肿,小便不利。

(5)带壳蚕豆120克红糖90克

放于砂锅中,加适量水,小火炖煮至烂熟食用。用于肾炎水肿。

(6)蚕豆秧茎30克

水煎服。用于水泻。

扁豆

扁豆,又名白扁豆、南扁豆、茶豆、藊豆、沿篱豆、蛾扁豆。性味甘,微温。扁豆的种子、花、种皮(扁豆衣)均可入药。扁豆有健脾和中,化清降浊,除湿止渴之功效。《本草纲目》说:“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炒扁豆健脾功能强。生扁豆则化湿性能好。

扁豆的营养价值比一般叶菜类高。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以及锌,维生素B1、B2,尼克酸,泛酸,氰甙,酪氨酸酶。此外,还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等。

扁豆如吃法不当,也可能引起中毒。原因是扁豆中含有凝集素的毒蛋白,在扁豆荚中还有溶血素。这些均对人体有害。避免中毒的方法就是加热煮熟,吃焖扁豆是比较保险的方法。

食疗选方:

(1)扁豆花鸡蛋

扁豆花煎鸡蛋或扁豆花焙干,研末。每次3克,米汤送下。1日2~3次。用于夏季暑湿痢,腹痛,妇人赤白带。

(2)扁豆15克怀山药50克薏苡50克党参15克砂仁2克

水煎服,1日1剂。用于消化不良,四肢乏力。

(3)白扁豆30~60克

煮汤。分2次饮服。用于急性胃肠炎,中暑发热,烦躁口渴,小便不利。

(4)白扁豆

生研,水绞汁,灌服。用于砒霜中毒。

花生

花生,又名落花生、长生果、番果、落地生。性味甘,平。有“长生果”之称,为养血补脾的养生佳品。具有养血补血,补脾润肺,滋润肌肤,抗老延年之功效。适用于血虚、脾虚体质,肌肤干燥,老年体衰及便秘者。

花生,含有丰富的营养。蛋白质的含量具备8种必需氨基酸,比例合适。含脂肪4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具有降低胆固醇和使肌肤润洁、细腻之妙用。此外,还含有钙、铁、磷、胆碱,维生素A、B、E、K,卵磷脂、脑磷脂等。维生素K是一种凝血素,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特别是花生衣的止血效果比花生要大50倍,对各种出血性疾病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卵磷脂、脑磷脂是神经系统所必需的物质,可使人聪明强志,延缓脑功能的衰退,并有阻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壁,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食疗选方:

(1)花生米适量

浸醋中。7日后食用。每日早晚各吃10粒。用于高血压。

(2)生花生米250克

每日分3次吃,连用2周可见效。

又带衣花生仁25克大枣25克(或桂圆肉12克)

生食,或用大枣汤送服,1日1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带衣花生米150克赤小豆150克红枣150克

煮汤。1日数次,饮汁吃肉。用于脚气。

(4)花生90克猪前蹄1只

炖食。用于产后乳少。

(5)花生100克冰糖20克

炖食。用于百日咳。

芝麻

芝麻,又称胡麻、脂麻。种子有黑、白两种。入药多用黑芝麻。叶名青蘘,茎名麻秸。茎、叶、种子、荚壳,均可入药。性味甘,平。芝麻有“仙家食品”之称。为滋补肝肾养生佳品。有补肝肾,益精血,润五脏,填脑髓,长肌肉,强筋骨,充胃津,明耳目,益气力,乌须发,抗衰老之功效。适用于肝肾精血亏虚,形体瘦弱,体虚,听力减退,视物不清,须发早白,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证。宜于小儿、孕妇、老年人食用。芝麻的功用,历代医家评价很高。《神农本草经》说芝麻“主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名医别录》说芝麻“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 延年”。 《本草求真》记载:“胡麻,本属润品,故书载能填精益髓;又属味甘,故书载能补血,暖脾,耐饥。凡因血枯而见二便艰涩,须发不乌,风湿内乘发为疥疮,并小儿痘疹变黑归肾见有燥象者,宜以甘缓滑利之味以投。”

芝麻的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铁的含量,是任何食物不能与之相比。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D、E等。芝麻中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这对婴幼儿及中老年人尤为适宜。

食疗选方:

(1)芝麻、胡桃肉、松子各15克

共捣烂,加蜂蜜调服。1日1次,早晚空腹服食。用于老年人便秘。

(2)黑芝麻何首乌

共研末。调以食糖,开水冲服。用于白发。

(3)芝麻猪肠

芝麻入猪肠内,调味,炖食。用于痔疮。

(4)芝麻根

煎汤。洗皮肤。用于荨麻疹,瘙痒。

(5)黑芝麻蜂蜜糖

将黑芝麻炒熟,研为细末,酌加蜂蜜和糖。1日服1~2次,每次1~2匙。用于病后体虚,贫血,头昏,腰酸。

(6)清麻油

灌服,取吐,除毒物即愈。用于河豚、砒霜中毒。

(7)葱香油

葱涎入香油内,手指蘸油,摩擦小儿五心、头面、后背等处。能解毒凉肌。用于小儿发热。

第二节蔬菜类

葱有大葱、小葱之分。性味辛,温。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之功效。所以,是温通阳气的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散通阳,健脾开胃,安胎止血,通乳。烹调能解鱼肉异味诸毒,辟食物寒性,为烹饪调和之佳品。适用于阴寒体质, 胃寒食少。 据《本草纲目》记载:“葱白可除风湿,身疼麻痹,虫积,心痛,妇人妊娠溺血。”葱汁,有“散淤血,止衄,止疼,治头疼、耳聋,消痔漏,解众药毒”的功效。葱须,有“疗饱食房劳,血渗入大肠,便血,肠辟成痔”的功效。

葱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抗坏血酸等。此外,还有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葱蒜辣素。葱蒜素,能刺激汗腺,有发汗解表作用,并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而具有健胃作用。它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痢疾、真菌的抑菌较强。从葱中提取出一种葱素,用于血管硬化的治疗有一定效果。经常吃葱的人,虽然脂多体胖,但胆固醇不高,而且,体质强健,可见葱与人们健康的密切关系。

食疗选方:

(1)葱白切片

夹在纱布口罩中戴上,用于预防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2)葱白(切片)5~15克

沸水冲泡;或加生姜3片,趁热饮服,汗出即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3)葱白

捣烂绞汁,以棉球蘸汁塞鼻。左右交替使用。用于慢性鼻炎、鼻窦炎。

(4)葱白10个

洗净,切碎,捣烂绞汁,调入生麻油或菜油1~2匙,空腹服下。1日2次。连服3日。用于小儿蛔虫腹痛。

(5)葱白60克

捣碎,与60克热蜂蜜拌和,放入消毒过的瓶内备用。每日2次。每次半汤匙。只服汁,不吃葱。用于防治动脉硬化。

(6)新葱白15个蜂蜜适量

将葱白捣烂,加蜂蜜,调成浆汁,敷于脐下,外用纱布衬垫,再用热水袋温熨,约30分钟,发出异臭,逐渐小便即可通畅。用于小便不利,下腹胀痛。

(7)葱白7~8根硫磺50克

共捣出汁,睡前敷脐上,连续3夜。用于小儿遗尿。

(8)葱汁

入酒少许,滴鼻。用于衄血不止。

大蒜

大蒜,又名葫独蒜、独头蒜、葫。据载是张骞出使西域始得,因出胡地,故名葫。其性味辛,温。有健脾开胃,解毒消痈,杀虫等功效。为健脾解毒之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助消化,健脾胃,清肠道,解诸毒,强身体。适用于食少,过食肥腻,肠腑不洁等。大蒜的医疗作用,我国古代有较多的研究。陶弘景《名医别录》指出大蒜“散痈肿疮,除风邪,杀毒气”。《本草纲目》载:“味久不变,可以资生,可以致远,化臭腐为神奇,调鼎俎,代醯酱,携之旅途,则炎风瘴雨不能加,食腊毒不能害,夏日食之解暑气。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乃食经之上品,日用之多助者也。”《新修本草》说大蒜可“下气,消谷,化肉”。

大蒜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维生素A、B2、C等。大蒜的药用功能为植物杀菌素,即大蒜素、大蒜新素等。蒜汁,能刺激胃黏膜,促进胃蠕动和胃酸分泌,起到健胃作用。大蒜的杀菌作用,对流感病毒、葡萄球菌、链球菌、脑炎双球菌、伤寒、痢疾等致病菌,均有杀灭作用。大蒜被誉为“广谱抗菌素”。国内肿瘤普查资料表明,有吃大蒜习惯的地区和人群,胃癌发病率仅为其他地区的1/3.分析发现,长期吃大蒜的人,胃中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亚硝酸盐的含量远远低于其他地区。每日吃10克大蒜,即可降低胃内亚硝酸盐的含量,对制造亚硝胺的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大蒜素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胆固醇作用。国外报道,大蒜能溶解体内淤血,清除血液中不必需的脂肪,避免脂肪的积累,并降低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因大蒜辛温,多吃容易动火,耗血,有碍视力。所以,阴虚火旺者,不宜多吃,有胃病者,也最好不吃。

食疗选方:

(1)大蒜

捣汁,加水10倍,滴鼻。或口含2片大蒜。用于预防感冒。

(2)大蒜、葱白、生姜适量等份

煎汤服,可发散风寒。用于感冒初起。

(3)生大蒜9~15克马齿苋30~60克

将生大蒜捣烂,马齿苋煎汤1碗,加入蒜泥,过滤得汁。1日服2次。用于肠炎、痢疾。

(4)大蒜凡士林

将大蒜捣泥,调入凡士林,涂于肛门周围,用于治蛲虫。

用大蒜汁浸纱布,塞于阴道内,经3~15分钟后取出,用于治滴虫。治愈率95%。

(5)大蒜

夏秋季,每天吃点大蒜,对预防肠道感染有效。

(6)去皮大蒜60克白糖适量

将大蒜捣成泥状,再用冷开水20匙冲和,浸泡10小时,滤去渣,取浸出液,加白糖,饮服。5岁以上小孩,每次服1匙,5岁以下减半,每2小时1次。每天服5~6次。连服2~3周。用于百日咳。

(7)紫皮大蒜30克

每日分2次在就餐时嚼服。连服2~4个月。用于肺结核。

(8)生大蒜3克

每日食1次,连服1个月。用于高血脂症。

(9)大蒜

用醋浸2~3年,食至数颗。用于高血压。

姜,有嫩姜、老姜。药用以老姜为佳。性味辛,微温。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化痰止咳,解毒之功效。为温肺暖脾之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肺暖脾,开胃助食。适用于肺脾虚寒体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等证。

生姜,含有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姜油萜、姜酚、龙脑、枸橼醛等,具有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管,促进消化等作用。姜中的姜辣素为黄色油状液体,是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使姜具有辛辣味。生姜滤液有抑制葡萄球菌、阴道滴虫及堇色毛癣皮肤真菌的作用。

食疗选方:

(1)生姜30克(切细)红糖

以开水冲泡或煮1沸,趁热饮后,盖被发汗。用于外感风寒或雨淋,头痛发热,寒冷腹痛。

(2)生姜葱白

共切细、捣烂,炒热,以布包之熨敷患处,冷则更换。1日3次。用于骨结核,风寒骨痛,关节疼痛。

(3)生姜、橘皮各12克

水煎服。用于慢性胃炎,胃痛,吐清水。

(4)生姜、紫苏各30克红糖适量

前两味药水煎,加红糖。1日2次分服。用于食物中毒,吃鱼蟹中毒。

(5)生姜15克枯矾15克

熬水洗脚。用于脚汗。

(6)生姜(切丝)茶叶

煮汤饮。用于痢疾。

(7)蜂蜜姜汁萝卜汁梨汁人乳

共熬成膏。早晚沸水调服。用于劳嗽。

辣椒

辣椒,又称番椒、辣茄、辣虎。性味辛,热。有温中健胃,散寒除湿,发汗之功效。日常食用,可温暖脾胃,健脾消食。适用于脾冷胃寒体质及食欲不振者。在寒冷的冬天,或居寒湿多雨的地区,吃些辣椒可御寒健胃。

辣椒,含有辣椒碱、辣椒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B,以及钙、磷、铁,蛋白质、脂肪等。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居蔬菜之首。其次,钙含量也较高。所含辣椒碱具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能刺激胃液分泌,促进食欲,改善胃肠消化功能。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汗腺分泌,促进发汗。外用可使皮肤局部血管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

因辣椒辛热,多吃容易上火。肝火旺或阴虚火旺者,宜少吃。慢性胃病、肺结核、高血压、牙痛、火眼、痔疮、疖肿等患者,都不宜吃辣椒。

食疗选方:

(1)辣椒

可适量食用,有暖胃,增进食欲作用。

(2)辣椒

煮沸食用。用于风寒感冒,风寒湿痹。

(3)辣椒粉50克

加水250克,煮沸,擦冻疮患部。用于冻疮。

(4)辣椒6克(切细)

用烧酒50毫升,浸泡10天,过滤,滤液涂擦斑秃部位,1日数次,用于斑秃。

韭菜

韭菜,又名壮阳草、扁菜、草钟乳、起阳草。性味甘,辛,温。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开胃,降逆气,散淤之功效。是温暖五脏之养生食品。适用于寒性体质,阳事衰弱,妇女经冷者。《本草纲目》说:“韭之为菜,可生可熟,可菹可久, 乃菜中最有益者也。” 《本草拾遗》载:“韭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令人能食,益阳,止泄血脓。……俗云韭叶是草钟乳,言其宜人……在菜中,此物最温而益人,宜常食之。”因其温补肝肾、助阳固精突出,药典上故有“起阳草”之名。

韭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以及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B1、C,钙、磷、铁等。其纤维素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促进肠道蠕动。其挥发油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对高血脂症及高血压患者有辅助的治疗作用。食疗选方:

(1)韭菜根

水煎,放竹筒内趁热坐熏。每日2次。逐渐收缩至愈为止。用于痔疮,脱肛,子宫脱垂。

(2)韭菜根叶

捣汁1杯,温开水加少许酒冲服。用于慢性便秘。

(3)韭菜籽

炒热后服用。每日2次。每次3克。用于肾虚阳痿,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4)韭菜或根

捣烂,外敷。用于跌打损伤。

(5)韭菜或韭黄与蚬肉(猪肝或羊肝亦可)

一起煮食喝汤,有止虚汗,开胃,强壮之功。用于盗汗。

(6)生韭菜叶

用开水泡过,绞汁。每次1 000毫升口服。每日3次,可缓解症状。用于噎膈反胃,食道癌咽下困难,食入即吐。

芹菜

芹菜,有水芹、旱芹两种,性能相近。旱芹香气更浓,又名香芹,入药较佳,故又名“药芹”。本品性味辛,甘,凉。有清热平肝,健胃,利小便,止血调经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者及肝火引起的头晕目眩,头痛,眼睛发红,小便不利,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胃热呕逆等。《神农本草经》说芹菜:“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随息居饮食谱》说芹菜:“甘凉清胃,涤热祛风,补口齿、咽喉,明目。”

芹菜,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C、PP,烟酸等。芹菜含铁量较高,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佳品。本品含有芹菜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生物碱提取物有一定的镇静、利尿和抑制多种真菌的作用。据说,可能还含有某种使女性恢复青春的物质,古代欧洲把芹菜视为增进夫妻幸福的吉祥菜。

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

食疗选方:

(1)芹菜

捣汁,每日1杯。每日2次。对肝火旺盛头痛者有疗效。用于高血压,疗效颇佳。

(2)芹菜根10个大枣10枚

将芹菜根洗净,捣烂,加大枣,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

(3)芹菜50克五香萝卜干15克白蔻仁粉2克精盐少许

凉拌服用。用于胃热呕逆,食纳减少。

(4)芹菜汁

煮沸,待温饮服。用于热淋,尿道疼痛。

(5)青茎旱芹下半部之茎及全根

每日10根,加水500毫升,武火煎至200毫升。每日2次,空腹饮服。用于乳糜尿。

(6)芹菜500克

绞汁,煮沸服。用于糖尿病。

菠菜

菠菜,又名菠、波斯草、鹦鹉菜。性味甘,凉。有滋阴养血,润燥滑肠,养肝明目,凉血止血之功效。日常食之,可养血补血,滋润脏腑,清洁肠胃。适用于血虚体质,面色苍白,产后血虚,大便涩滞等。《儒门事亲》说:“凡人久病,大便涩滞不通及痔漏之人,宜常食菠菜、葵菜,滑以养窍,自然通利。”《本草纲目》说:“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嘉祐补注本草》说:“菠……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冷大小肠。”

菠菜,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锌,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其中铁的成分比较高,有补血作用。菠菜能促进肠道蠕动,有防止大便燥结的作用。由于菠菜含草酸较多,不宜与含钙多的食物共烹,如菠菜豆腐。否则,可形成草酸钙,而不利于人体对食物钙的吸收。

食疗选方:

(1)鲜菠菜250克

煎汤食用。用于衄血、便血。

(2)鲜菠菜250克麻油

每日将鲜菠菜在沸水中烫后,麻油拌食。用于便秘。

(3)菠菜250克猪肝60克芝麻油

共煮熟。以芝麻油、酱油、食盐等调味食用。用于肝虚目昏,夜盲症。

(4)鲜菠菜根60~120克干鸡内金15克

水煎饮服。1日2~3次。用于糖尿病。

(5)菠菜海蜇麻油

调以食盐、麻油等食用。用于高血压。

白菜

白菜,有大白菜、小白菜。性味甘,平。有养胃和中,生津,利水之功效。为养胃益人的养生食品。大便不畅,小便黄少,均可常食之。《名医别录》记载白菜“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本草纲目》说:“气虚胃冷人多食,恶心吐沫,气壮人则相宜。”《本草拾遗》则说:“陈确斋云:食之润肌肤,利五脏,且能降气,清音声,唯性滑泄,患痢人勿服。”

白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C,烟酸,胡萝卜素,钙、磷、铁等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较丰富。白菜中还含有钼,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食疗选方:

(1)白菜根1块红糖50克生姜3片

水煎服。用于感冒。

(2)白菜

多食白菜或白菜煮汤饮服。用于内热炽盛,唇干舌燥。

(3)白菜叶

捣烂,涂之。用于漆毒生疮。

(4)白菜

将白菜揉烂帕包滴汁,2~3滴入目,用于飞丝入目。

(5)白菜汁

煮沸后喂服,约1周有效。用于婴儿喂牛奶后,出现内热现象。

洋白菜

洋白菜,又名包心菜、卷心菜、蓝菜、莲花白。性味甘,平。功效为补肾壮腰,健脑填髓,补脾健胃。为利五脏,调六腑的养生食品。《千金要方》说:“久食大益肾,填髓脑,利五脏,调六腑。”《本草拾遗》也说:“补骨髓,利五脏六腑,利关节,通经络中结气,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壮筋骨,治黄毒,煮作俎经宿渍色黄,和盐食之,去心下结伏气。”洋白菜四季皆有,冬季煮食,夏季生拌做酸辣菜,为佐餐佳肴,常食补益,对慢性胃溃疡,胆囊炎者,宜多吃常吃;对甲状腺肿大和甲亢患者,以生拌吃为好。

洋白菜,含有维生素C、B,胡萝卜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较多量的维生素V。维生素可以促进肠管蠕动,增进消化,防止大便秘结。此外,还含有葡萄糖芸苔素、酚类、含硫的抗甲状腺物质等。有报道,洋白菜能缓解胆绞痛,治疗溃疡病。生用能抗甲状腺。

食疗选方:

(1)洋白菜500克

将洋白菜和盐煮,每日分2次服。用于上腹胀气疼痛。

(2)洋白菜及其籽

每天煮食。用于嗜睡。

(3)生洋白菜麦芽糖

将生洋白菜捣烂绞汁,每次取汁250克,略加温,加适量麦芽糖。每日2次。连续10剂。用于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油菜

油菜,一名芸苔。种子及油均可药用。性味甘,辛,凉。有散血消肿功效。在《千金要方》记载:“主腰脚痹,又治油肿丹毒。”《饮膳正要》载:“主风热,丹肿,乳。”《本草纲目》说:“治疽,豌豆疮,散血消肿。”在多种本草上记载本品为发物,对产后、痧痘、有慢性病者,应忌口。

本品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B、C,胡萝卜素,粗纤维,钙、磷、铁等,还有少量槲皮甙,维生素K,淀粉样蛋白,多糖和12S球蛋白。

食疗选方:

(1)油菜

煮汁服,并食菜。另用湿粗纸包鲜菜,于灰中煨热,乘热捣敷患处。3~5次即可愈。用于痈疽、搭背、项疽。

(2)鲜油菜叶

捣敷患处,1日换2~3次。用时,绞汁温饮1小杯。每日2~3次。用于丹毒,乳痈,疱疮。

(3)红油菜全株

熬水服,用于劳伤吐血。

(4)菜油120克

1次服下。或熟菜油6克,1日4次。用于肠套叠。

(5)菜油

滴入耳内1~2滴,虫自爬出。用于诸虫入耳。

(6)菜油葱

多量灌服,或加葱同服,有效。用于小儿蛔虫梗阻。

香菜

香菜,又名芫荽、胡荽、香荽。药用果实或全草。性味辛,温。有芳香健胃,祛风散寒,解毒,香窜,有辟秽气之功效。为温中健胃养生食品。日常食用可温暖脾胃,健胃助食,通利肠腑。适用于寒性体质,胃弱食少,消化不良,肠腑不清者食用。《本草纲目》说:“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罗氏会约医镜》说:“辟一切不正之气,散风寒,发热头痛,消谷食停滞,顺二便,去目翳,益发痘疹。”

香菜,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此外,还含有挥发油,右旋甘露糖醇、黄酮甙等。本品具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的作用,故有助于皮疹透发。故对发疹性传染病,可使用香菜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使病毒大量流至皮肤毛细血管,形成皮疹,内脏所受病毒的侵犯相对减轻,抗体增加,使全身症状减轻。

食疗选方:

(1)鲜香菜(或香菜籽)适量

煮汤,乘热置患儿鼻旁熏,或擦拭颜面,头颈。用于小儿麻疹初期。

又香菜、圣柳、葛根各9克

水煎服。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快者。

(2)香菜15克葱白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无汗者。

(3)干香菜

煎汤饮之,有良效。用于产后无乳。

(4)香菜籽、陈皮各6克苍术9克

水煎服。用于胃弱消化不良。

芥菜

芥菜,又名大芥、皱皮芥。性味辛,温。有宣肺豁痰,温中利气之功效。是温通行气的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中利膈,宣通行气,适用于寒性体质,气机不畅者。《本草纲目》说:“通肺开胃,利气豁痰。”鲜芥菜辛辣,食多目糊。

芥菜,含碳水化合物,钙、磷,维生素C等。

食疗选方:

(1)芥菜100克

调味,煮汤食。用于痰饮咳嗽。

(2)芥菜

煎汤,洗之。用于漆疮瘙痒。

(3)芥菜秆

将芥菜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用于牙龈肿痛。

(4)炒芥籽6克炒萝卜籽9克橘皮6克甘草6克

水煎服。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5)腌陈芥菜干50克

开水冲烫,含嗽,亦可内服。用于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

苋菜

苋菜,又名苋、青香苋、米苋。有红、白斑苋菜之分,红苋菜,药用性能更好。性味甘,凉。有清热除烦,通利胃肠之功效。为清热利窍养生佳品。《本草衍义补遗》说:“与马齿苋同服下胎,妙。临产时煮食易产。”适用于热性体质,小便短赤,大便干结,以及产妇临产时食用。

苋菜,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叶含维生素C。红苋含钾、钠、镁、氯。苋菜种子和叶含有较高的赖氨酸,可补充谷物氨基酸组成的不足,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利。

食疗选方:

(1)苋菜

煎汤,外洗。用于漆疮瘙痒。

(2)鲜苋菜200克猪肉

同煮。常吃。用于淋症,慢性尿路感染。

(3)野苋菜30克凤尾草18克

水煎服。用于急性肠炎。

(4)野苋菜30克白糖(或蜂蜜)

野苋菜用水煎,加白糖(或蜂蜜)调服。用于咽喉炎,扁桃腺炎。

(5)鲜苋菜叶白糖

共捣烂,敷患处。1日数次。用于痈疮疖肿,蛇咬伤。

(6)红苋菜不拘量

煮汤,常食。用于甲状腺肿。

蕹菜

蕹菜,又名空心菜、蓊菜、瓮菜、藤藤菜。性味甘,寒。有养阴止血,敛阴润燥之功效。为清热通便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凉血热,清内热,利小便,通大便,利胎产。适用于热性体质,易于鼻衄,便血,小便短赤,大便不畅及临产妇食用。《医林纂要》说:“介砒石毒,补心血,行水。”《岭南采药录》说:“食狗肉中毒,煮食之。”《饮食辨》说:“性滑利,能和中解热,大便不快及闭结者,宜多食,叶妙于梗。”对脾虚泄泻者,不宜多食。

蕹菜的嫩梢、嫩叶中,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等。各种营养素高而全面。蕹菜,含有胰岛素,常吃可增进食欲,适宜于糖尿病患者。

食疗选方:

(1)蕹菜数根糖

捣烂,冲入沸水服。用于鼻衄。

(2)鲜蕹菜蜜

将鲜蕹菜捣汁,和蜜酌量服之。用于血尿,便血。

(3)鲜蕹菜

煎汤,洗患处。用于皮肤湿痒。

(4)蕹菜(捣汁1大碗)乌韭、甘草各200克银花50克

乌韭、甘草、银花共煎成浓汁,和蕹菜汁同服。用于食物中毒。

(5)蕹菜500克白糖适量水500毫升

蕹菜加水煮烂,去渣,滤取汁,加白糖,同煎至稠,早晚进食。每次100克。用于翻肛痔。

(6)蕹菜、玉米须各半

煮汤食。用于糖尿病。

荠菜

荠菜,又名护生草、沙荠、鸡心菜、鸡脚菜、香荠菜。性味甘,凉。有清热止血,平肝明目之功效。为清热利水养生食品。日常食用,可清内热,利小便,凉血热,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热性体质,小便短赤,血热易于出血,消化不良,以及麻疹流行期间食用。

荠菜,含蛋白质,钙、铁,维生素C,还含有黄酮甙、胆碱、乙酰胆碱等。其氨基酸包括精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糖分,有山梨糖、乳糖、氨基葡萄糖、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侧金盏花醇等;有机酸,有草酸、酒石酸、苹果酸、延胡索酸等;无机盐中,有钾、钠、钙、磷、铁、氯等;有维生素B1、B2、C,烟酸,胡萝卜素;黄酮类,有芸香甙、橙皮甙、木樨草素、槲皮素,有报道,荠菜有收缩子宫作用;荠菜酸,有止血作用,缩短出凝血时间,有一过性的降压作用等。

食疗选方:

(1)荠菜花、侧柏叶、藕节各15克

水煎服。用于吐血,咯血,衄血,牙龈出血。

(2)荠菜全草煎服(或荠菜花)30~45克当归9克

水煎服。用于子宫出血,便血。

(3)鲜荠菜6~9克

煎汁,代茶饮。

还可用荠菜花15~30克墨旱莲15克

水煎服。用于高血压,眼底出血,眩晕头痛。

(4)荠菜、芦笋各等量

调味,煮汤食。用于水肿。

(5)荠菜100克

煮沸,不加油、盐,食服。用于乳糜尿,产后流血。

茄子

茄子,又名茄瓜、矮瓜,古称酪酥。性味甘,凉。有清热活血,消肿功效。为清热泻火之养生食品。适用于内热火重体质,夏季对易患痱子疮疖,大便干燥,以及易于便血、痔疮者食用。《酉阳杂俎》说:“茄子煮熟者食之厚肠胃……僧人多炙之,甚美。”《滇南本草》记载:“散血,消乳疼,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饮膳正要》说茄子:“动风发疮及痼疾,不可多食。”《本草纲目》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妇人能伤子宫。”有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秋后者有微毒,不可多食,病人勿食。

茄子,除含有蔬菜中有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C等营养素以外,其矿物质钙、磷、铁等含量较多。紫色茄子,含维生素P较丰富。常吃茄子,可使血液胆甾醇不致增高。维生素P有降血压的功效,能增强细胞间的粘着力,提高毛细血管对疾病的抵抗力。防止血管破裂,是动脉硬化病、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咯血、紫癜和坏血病等患者的好食品。此外,茄子还含有葫芦巴碱、水苏碱、龙葵碱、胆碱等生物碱。

食疗选方:

(1)经霜茄(连蒂)

烧存性,研末。每日空腹温酒送服6克。用于肠风下血。

(2)秋茄(阴干)

烧存性,研末。水调涂。用于乳房皲裂。

(3)茄子(煨、煅存性)冰片少量

将茄子研成细末,加入冰片混匀,外用干敷。用于皮肤溃疡。

(4)紫茄数千克

同米煮饭,连食数日。用于黄疸肝炎。

(5)茄干

研末,开水送服2分,每日3次。用于消肿利尿。

(6)茄子

捣烂,用醋调匀,敷患处。用于无名肿。

(7)茄蒂(烧灰存性)

研末,敷患处,用于口疮。

(8)茄子25克藕30克

用少许盐调味食用。用于肺热咳血。

番茄

番茄,又名西红柿。性味甘,酸,微寒。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之功效。为生津消食的养生佳品。番茄可当水果生食,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常人病人,均不必忌口,暑天纳差,或热病口渴,最为适宜。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者,常吃番茄有防治功效。《陆川本草》说番茄:“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

脾胃虚寒,大便稀软者,不宜多食。

番茄中,含有维生素C,由于番茄中有机酸的作用,在贮存、烹调过程中不易被破坏。番茄中含碳水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易于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番茄的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苹果酸、甲乙酸、反乌头酸。酶,有苹果酸脱氢酶、抗坏血酸氧化酶、果胶溶解酶等。常量元素中以钙、磷较多。此外,还有微量元素锌、铁、硼、锰、铜、碘等。番茄素具有助消化和利尿功效。因此,常吃西红柿对肾病患者尤为有益。

食疗选方:

(1)番茄

每日清晨空腹吃1~2个,可有降压、止血功效。用于高血压,眼底出血。

(2)番茄素油

番茄用素油炒后,煮汤食。用于暑天乏味、纳少。

(3)番茄白糖

番茄去皮后,用白糖渍,酸甜可口。用于热病后口渴。

黄瓜

黄瓜,又名胡瓜、王瓜、刺瓜。性味甘,凉。有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为清热,泻热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利小便,解暑热。适用于热性体质,小便短赤,以及暑月炎热时食用。由于黄瓜性寒凉,胃寒及老慢支患者发作期不宜食用。《日用本草》记载黄瓜:“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陆川本草》说:“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本草求真》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

黄瓜含糖类及甙类,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如B2、C、胡萝卜素,以及多种游离氨基酸,钙、磷、铁等。黄瓜头部味苦,为葫芦素A、B、C、D,其中葫芦素C在动物实验中证明,有抗肿瘤作用。

食疗选方:

(1)嫩黄瓜10余条蜂蜜

黄瓜加蜂蜜同食。用于小儿发热,腹泻。

(2)老黄瓜芒硝

老黄瓜挖去籽,将芒硝填入,阴干,一同研为细末,每日数次,吹于患处。用于咽喉肿痛。

(3)老黄瓜芒硝

老黄瓜上,开几个小孔,挖去瓤,塞进芒硝,填满,悬挂于阴凉处,待芒硝渐渐析出后刮下。直接滴于眼睛上。用于红眼睛。

(4)老黄瓜皮50克水2碗

煎至1碗。每日2~3次。连续服用。

又黄瓜1个,破开,用醋煮一半,水煎一半,至烂,合并一处,空心食下。用于四肢浮肿。

(5)黄瓜皮

水煎服。1日3次。用于黄疸。

(6)黄瓜藤100克鸡蛋

黄瓜藤用水煎,加鸡蛋服。用于胆囊炎。

(7)干黄瓜藤

煎浓汁。1日2次。每次5毫升。

又干黄瓜秧12克

水煎。1日3次服。用于高血压。

(8)黄瓜

用黄瓜做菜肴,多食,能收到利尿之功效。用于小便不畅,尿道有灼热感。

(9)生黄瓜

可以清热,除烦,解渴。用于胃热重者,或热天口渴,口干舌燥。

(10)鲜黄瓜50克(切片)

擦患处。用于痱子。

(11)老黄瓜汁

涂患处。一日数次。用于蜂螫伤。

(12)黄瓜汁

用黄瓜汁保护皮肤和清洁皮肤,舒展皮肤上的皱纹。用于美容。

(13)黄瓜藤100克

水煎,分2次服。用于羊痫风。

冬瓜

冬瓜,又名白瓜、枕瓜、水芝、地芝、东瓜。种子、瓜瓤均入药。性味甘,淡,凉。有利水,清热,解毒之功效。日常食之,可清热泻火,利水渗湿,减肥瘦人,清热解暑,消退痱子。孕妇常食,可降胎化毒,令儿无病。适用于热性体质,体肥畏热,热病初愈,暑天炎热,痱子,以及孕妇食用。《本草纲目》说:“热者食之佳,冷者食之人瘦,煮食练五脏,为其下气故也。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常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凡脾胃虚寒,阳气不足,阴虚消瘦者,不宜服食。

冬瓜,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还有维生素A原、B1、B2、C等。冬瓜含钠量少,且不含脂肪。除对肥胖者比较合适外,对肾脏病、浮肿病、糖尿病患者也有益处。

食疗选方:

(1)冬瓜1 250克鲤鱼250克

不加盐煮服。亦可配赤小豆,同煮食。用于水肿。

(2)冬瓜(削去皮)

将冬瓜埋在湿地中,1月后取出,破开,取清汁饮服。用于消渴。

(3)冬瓜子仁15克桃仁8克丹皮6克

肺痈,加桔梗、甘草各6克。肠痈、便秘,加大黄、芒硝各6克。水煎。1日分2次服。用于肺痈,肠痈。

(4)冬瓜

绞汁饮服。用于鱼蟹中毒。

(5)冬瓜

切片,抹患处极佳,用于痱子。

(6)冬瓜

煮汤洗。用于痔疮疼痛。

(7)冬瓜苡仁百合莲子鸭肉

将以上各味同炖食,可消暑热,开胃。用于夏日消化不良。

南瓜

南瓜,又名番瓜、矮瓜、金瓜、麦瓜、番南瓜、金冬瓜、饭瓜等。性味甘,温。其种子、瓜瓤均可入药。功能补中益气,化痰消炎止痛,解毒杀虫。本品是脾胃虚寒者的养生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振,气短乏力,肺痈浓痰等。《本草纲目》说南瓜“气味甘,温,无毒”,有“补中益气”之功能。《医林纂要》说:“益气敛肺。”《随息居饮食谱》说:“凡时病疳症,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连续吃南瓜几个月以上,皮肤可出现黄染,此为胡萝卜素未经变化即由汗腺排出,使皮肤角质层的脂肪黄染所引起,但对健康无妨,一般停食2~3个月后,黄染现象自然消退。同时,南瓜多食,有壅气生湿之弊,故脾虚而湿阻气滞,痞闷胀满,苔腻者不宜食。

南瓜,含碳水化合物,钙、铁,胡萝卜素。嫩瓜维生素C含量丰富。此外,尚含葫芦巴碱,腺嘌呤,精氨酸,天门冬素,多缩戊糖等物质。南瓜子仁的含油率高达50%,为优质食用油。还含有蛋白质,脲酶,维生素A、B、C等。南瓜子是很好的驱虫剂,含有瓜氨酸,民间常用于治疗绦虫、蛔虫。南瓜子尚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食疗选方:

(1)南瓜子300粒槟榔

将南瓜子炒熟,1次顿服;1小时后,槟榔煎剂饮服。用于驱绦虫、蛔虫、姜片虫等。

(2)南瓜蒂(焙干)麻油

将南瓜蒂研末。麻油调涂。用于疔疮。

(3)南瓜瓤

捣烂,敷患处,用于烫伤。

(4)南瓜1个生薏仁30克

将南瓜去皮,洗净切小块,加生薏仁、水一起煮熟。每天分2~3次服食。可收化痰排脓之功效。用于肺痈,咯脓痰。

(5)南瓜

将南瓜煮熟,摊纸上敷贴。用于肋间神经痛。

(6)生南瓜丝萝卜丝

共捣烂绞汁,灌服,可即刻催吐,且能解毒。而后仍按一般有机磷中毒常规治疗。

(7)南瓜蒂4个

水煎服。连续服3~4次。用于呃逆。

(8)南瓜蒂香油

将南瓜蒂晒干,烧存性,香油调敷患处。用于乳头破裂,阴囊湿疹。

(9)南瓜花适量猪肝200克

同煮,服食。用于夜盲症。

丝瓜

丝瓜,又名天丝瓜、天罗、蛮瓜、布瓜、绵瓜、天吊瓜。嫩瓜做菜,老瓜入药。全草均可作药用,其络,称丝瓜络,可作药用。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之功效。是清热凉血的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热,解暑,生津,通利肠腑。适用于热性体质,易生疮疡,暑天炎热,肠腑壅滞者食用。丝瓜多食,滑肠致泻,脾虚肠滑者不宜食用。《本草纲目》说丝瓜:“老者烧存性服,祛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本草逢原》说:“丝瓜嫩者寒滑,多食泻人。”

丝瓜,含生物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皂甙,维生素B、C,丝瓜水含硝石。

食疗选方:

(1)丝瓜(烧存性)

研末,水调涂患处。用于腮腺肿大。

(2)小丝瓜朱砂蜜

于立冬后,用小丝瓜煅存性,入朱砂,调蜜,服之极验。用于预防小儿出痘。

(3)老丝瓜(烧灰存性)白糖

将老丝瓜研细,白糖拌服。每日1~2次。用于咳嗽、多痰、胸肋痛。

(4)丝瓜叶

捣汁生服,渣敷患处。用于蛇伤之毒。

(5)丝瓜藤(烧灰存性)酒

将丝瓜藤研末酒调服。用于鼻渊流浊水,有良效。

(6)经霜的干丝瓜(烧存性)

研末。擦于患处。用于牙痛。

(7)丝瓜连子(烧存性)酒

将丝瓜研末。每服6克,酒送下。用于乳汁不通。

(8)丝瓜(烧存性)、石灰、雄黄各15克猪胆汁鸡蛋清香油

将前三味共研末。用猪胆汁、鸡蛋清及香油调和,贴于患处。用于脱肛、痔疮。

(9)连蒂丝瓜(烧灰存性)酒

将丝瓜研末。每次10克,热酒送下。用于疝气疼痛。

(10)生丝瓜蜜

生丝瓜绞汁,和蜜少许,服用。用于百日咳。

萝卜

萝卜,又名莱菔、萝蔔、芦菔、紫菘、土酥。性味辛,甘,凉。有消积化痰,宽中下气之功效。萝卜有“蔬中圣品”、“土人参”之称。为健脾化痰之养生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食不易消化、痰湿体质,肠腑不洁,饮酒中毒,孕妇,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久食,且能预防胆石症。入馔可解鱼腥气。《饮膳正要》说萝卜:“主下气消谷,去痰癖,治渴,制面毒。”《随息居饮食谱》说:“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毒。热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流传服人参等补药,不宜食萝卜,有一定的根据。当服食人参胀气者,用萝卜可解。

萝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以及较丰富的胡萝卜素、B,还有钙、磷、铁等。萝卜中含有一种淀粉酶,对帮助消化有一定的作用。所含的有机酸,包括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龙胆酸等。萝卜还有抗菌作用,特别对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比较敏感。萝卜汁有预防胆石形成作用。此外,萝卜尚有葡萄糖、氧化酶腺素、苷酶、触酶、失水戊糖、氢化黏液素、组织氨基酸、胆碱、芥子油、莱菔甙等功能成分。

食疗选方:

(1)萝卜饴糖

将萝卜切碎,加饴糖2~3匙,搁置1晚,饮服萝卜糖水,有止咳化痰作用。用于急、慢性气管炎咳嗽。

(2)生萝卜

取汁,频频饮服。用于煤气中毒。

(3)萝卜数片

将生萝卜数片放在嘴里嚼,对积食作酸有效。但胃冷者不效。

(4)萝卜蜜

将萝卜捶碎,用蜜煎,细细嚼咽。用于翻胃吐食。

(5)萝卜酒

萝卜捣汁半盏,入酒少许,热服。用于鼻衄不止。

(6)鲜萝卜

萝卜取汁,1日2次。每次1小酒杯。用于高血压。

(7)萝卜自然汁

将萝卜自然汁频频服下可以去涎。用于口疮。

(8)生萝卜

大量吃,连食半年,用于矽肺。能减轻症状。

胡萝卜

胡萝卜,又名黄萝卜、红萝卜、胡芦菔、金笋。性味甘,平。有健脾化湿之功效。日常食之,可养血益目,益气健脾,壮阳暖下,补益五脏,强壮身体。适用于血虚、脾虚体质,视力减退,阳事衰弱,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饮膳正要》说胡萝卜“主下气,调理肠胃”。《饮食辨》说:“熟能下气补中,利胸膈。今唯用盐腌,生食质硬难化,病人不宜。”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核黄素、叶酸也较多。胡萝卜中的木质素,具有抗癌作用,有人发现,经常食用一定量的胡萝卜,对防止肺癌大有好处。长期吸烟的人,经常食用胡萝卜,对肺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胡萝卜含有9种氨基酸,其中有5种为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丰富。矿物元素有钙、磷、铁、铜、氟、锰、钴等,硼的含量在蔬菜中为最高。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C,脂肪油、挥发油、咖啡酸、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槲皮素、山奈酚,以及丰富的淀粉。临床证明,胡萝卜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所以,具有降压、强心等功能。用石油醚提取的物质,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所含果胶,有吸附止泻的功效。

食疗选方:

(1)胡萝卜6根

水煎,2日服完,再煎。或生胡萝卜,每日3根,生食,连续10天,或胡萝卜与猪肝同炒食。用于夜盲症或小儿疳眼。

(2)胡萝卜汁1 000克

每日饮,对高血压有效。

(3)胡萝卜籽100克红枣10枚

煎汤,随意饮服。用于小儿百日咳。

(4)胡萝卜200克芫荽150克荸荠150克

煮烂,去渣,取汁。每日3次服完。连服2日。用于水痘。

(5)胡萝卜蜂蜜

煮汤,调以蜂蜜服食。用于肠燥便秘。

(6)胡萝卜狗肉

煮食。用于畏寒肢冷,脘腹隐痛,阳痿。

马铃薯

马铃薯,又名洋芋、阳芋、山药蛋、土豆等。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缓急止痛,通利大便之功效。养生保健均可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以及大便不利等。《本草纲目拾遗》说马铃薯:“功能稀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

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维生素B、C,无机盐,胶质,少量龙葵碱等成分。

食疗选方:

(1)马铃薯50克牛肉适量

烧食。用于气虚体弱,食欲不振。

(2)马铃薯汁蜂蜜适量

每天早晨空腹调服。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

(3)马铃薯

煮熟食,有解毒之功,用于小儿水痘。

(4)马铃薯1个

用醋磨汁,搽患处,干了再搽。用于腮腺炎。

马铃薯发芽,含有龙葵素,有毒,不能食用。

山药

山药,又名怀山药、山、薯、薯药、白山药。性味甘,平。为药、食两用之品,具有补脾胃,益肺肾之功效。为益气养阴养生佳品。经常食用可补益气阴,健脑益智,滋养肌肤,强壮筋骨,润泽皮毛,聪耳明目,抗衰延年等。适用于气阴亏虚体质,痨病后的补养,形体瘦弱,用脑过度,皮毛枯燥及老年人食用。山药是一味培补脾胃清补之品,调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因其作用较弱,一般只作为辅助之品。《神农本草经》提示要“久服”,少则数年,多则终身,这与五谷养人的道理是一致的。

山药,含有精氨酸、淀粉、钙、磷、碘、维生素C、皂甙、胆碱、尿素等成分。还有黏液性蛋白质、淀粉酶素等,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山药,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食疗选方:

(1)山药苍术

等分为丸,米汤送服。

或山药50克红枣60克粳米250克

煮粥。用于脾胃虚弱,泄泻,纳呆。

(2)山药(捣烂)半碗甘蔗汁半碗

共同和匀,温热饮之,能起辅助治疗作用。用于虚劳咳嗽。

(3)山药藤上所结的果子30克白糖

将果子煮熟,去皮,加少许白糖,临睡前服之。用于肾虚遗精,老年肾阳虚,小便频数。

(4)山药60克

煮熟食之。1日3次。要经常食用。

或山药、天花粉各30克

水煎服。用于糖尿病。

竹笋

竹笋,又名毛竹、竹萌。性味甘,寒。有消食健胃,清肺化痰,解毒透疹之功效。是清热化痰养生食品。适用于痰热体质,肠腑不洁者食用。《本草纲目》概括了竹笋的诸多功能:能消渴,利水道,益气,化热,消痰,爽胃。《食物本草》说竹笋:“消痰,除狂热,壮热头痛,头风,并妊妇头旋颠仆,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饮膳正要》说:“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多食发病。”在诸本草书中,都谓笋能发病,有慢性病者不宜多食。

竹笋,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有A原、B、C,以及草酸、粗纤维等。

食疗选方:

(1)鲜竹笋60克生姜3克

竹笋煮熟切片,以生姜、食油、醋、食盐拌食。有清肺化痰之功效。用于痰热咳嗽。

(2)鲜竹笋鲫鱼

煮汤食。有透发早愈之功效。用于小儿风疹,麻疹,水痘初起。

(3)鲜竹叶芯30~60克夏枯草15克槐花10克

水煎服。用于高血压、头痛、烦渴、失眠。

莴苣

莴苣,又名莴苣笋、香乌笋、莴笋、千金菜。性味甘,苦,凉。有消热利水通乳之功效。日常食之,可清内热,利小便,补筋骨,洁牙齿。适用于热性体质,小便短赤,牙齿不洁者食用。《本草纲目》说莴苣:“通乳汁,利小便,杀蛇虫毒。”《饮膳正要》说,“利五腑,开胸膈,拥气,通血脉。”《随息居饮食谱》说:“利便,析酲,消食。”

莴苣,含钙、磷、铁比较丰富,含有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莴苣叶的营养价值较高,含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

食疗选方:

(1)莴苣

捣敷脐上,用于小便不通,尿血。

(2)莴苣酒

莴苣煎酒服。用于产后乳汁不通。

(3)莴苣茎

切片,煮熟,再加酱油或盐拌食。可治疗或减少出血。用于阴虚内热,牙龈止血,鼻腔干燥,易出鼻血者。

藕,又名莲藕、光旁。性味甘,寒。生者,能清热生津,凉血散淤;熟者,有健脾开胃,补血,止泻之功效。日常食用,可清内热,生津液,润肠肺,散淤血,解酒毒。适用于热性体质,小便短赤,津亏内燥,以及酒后和妇女产后食用。《饮膳正要》说藕能“主补中,益神益气,除疾,消热渴,散血”。《日用本草》说:“清热除烦。凡呕血、吐血、淤血、败血,一切血症宜食之。”《食经》说:“主烦热,鼻血不止。”《名医别录》说:“主渴热,散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

藕,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大门冬素、维生素C和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焦性儿茶酚,α-没食子儿茶精、新绿原酸、无色矢车菊素、无色飞燕草素、过氧化物酶等。莲子,除含有多量淀粉外,尚有β-固甾醇;莲须、莲心含生物碱;莲叶含莲心碱、鞣质。莲心碱具有强心和降压作用。

食疗选方:

(1)生藕

捣汁,每服1杯。用于支气管扩张、咯血。

(2)生藕汁

每天饮生藕汁2杯,连服3~5天,用于上消化道出血。

(3)鲜藕汁

每日饮服1~2杯。用于酒醉,烦渴。

(4)鲜藕

生嚼,或捣汁饮。用于热病口渴。

(5)莲实250克(酒浸2宿)牙猪肚1个酒

以牙猪肚入莲于内,缝合煮熟,取出,晒干为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饭前温酒送服。用于补虚益损。

(6)生藕汁、生地汁、葡萄汁各等份蜜

前三味每次服半盏,入蜜温服。用于小便热淋。

(7)藕汁、梨汁各半盏

和服。用于上焦痰热。

(8)荷叶

煎汤,代茶饮。用于消暑热。

(9)莲子1~2克

开水冲泡,代茶。用于高血压,心悸,失眠。

(10)藕节5个(劈碎)红糖

藕节以红糖煎服。用于吐血,便血,衄血,崩漏。

(11)莲须

煎汤饮服。用于遗精。

有寒证者,不宜食用。

洋葱

洋葱,又名洋葱头、玉葱。性味辛,温。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之功效。适用于饮食减少,腹胀腹泻患者。日常食之,可开胃化湿,降脂降糖,帮助消化。

洋葱,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B1、B2、C。气味物质硫醇、二甲二硫化物、三硫化物。有多种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咖啡酸、阿魏酸、邻羟基桂皮酸、对羟基桂皮酸、原儿茶酸、芥子酸。还有多糖等多种成分。研究证明,洋葱能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血浆胆甾醇增高,使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故可用于动脉硬化症;能舒张血管,减少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的阻力,对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有对抗作用,使血压下降;本品在人体证实有降糖效果,原因是由于含有类似降糖药物甲磺丁脲物质的作用;洋葱还可提高胃肠道张力,增加消化液分泌;其结晶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阴道滴虫等有杀灭作用。

食疗选方:

(1)洋葱

经常煮食。用于糖尿病。

(2)洋葱60克

素油炒,每日进食。用于高血脂症。

(3)洋葱500克(或适量)

将洋葱剖成2~6瓣,放泡菜坛中,淹浸2~4天,待其酸甜而略辛辣时,即可食用,有增加胃酸,健胃进食作用。用于消化不良,饮食减少,或胃酸不足。

番薯

番薯,又名甘薯、红薯、黄薯、白薯。性味甘,平。熟食,有补脾益气,润肠通便之功效;生食,则生津止渴。适用于脾胃虚弱,消瘦,饮食不佳,倦怠无力,大便秘结者食用。《本草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

番薯,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C,胡萝卜素,纤维素,钙、磷、铁等。

食疗选方:

(1)番薯250克(切碎)粳米适量

加水煮稀饭食用。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2)红薯

多吃,可刺激大肠蠕动,使大便通畅,用于习惯性便秘,大便秘结。

(3)番薯500克红糖60克

加水煮熟,食薯喝汤,连用3~5天,其黄染自退。用于黄疸性肝炎,皮肤发黄。

(4)干番薯藤适量

水煎服。用于消渴。

(5)番薯

洗净,去皮,切碎,捣烂,敷患处。觉热后即换,连续数天,用于乳痛。

番薯每次不宜多吃。否则,引起泛酸、腹胀、矢气增多:黑斑番薯(烂番薯),由于有黑斑病毒,吃后,容易引起中毒。

香菇

香菇,又名香信、香蕈。冬天所采为冬菇、冬菰。性味甘,平。有益胃气,托痘疹之功效。是常人或病人补气强壮的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益气力,强身体,抗病邪。《日用本草》认为香菇:“益气,不饥,治风破血。”《本草求真》说:“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不禁。”《医林纂要》说:“可托痘毒。”

香菇,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B1、B2,烟酸,纤维素,甘露醇等成分。松茸醇为鲜品香气的主要成分。正戊基乙基酮为干品香气的主要成分。香蕈有降低血脂的作用,香蕈麦角甾醇经日光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2,具有抗佝偻病作用;香蕈多糖,尚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癌作用,对肿瘤病人食之有益。此外,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等矿物质。

食疗选方:

(1)香菇

煮汤食。本品味甘,气香,开胃助食。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力。

(2)香菇鲫鱼

香菇配鲫鱼同用。用于小儿麻疹初期,疹发不畅。

(3)香菇10克

煮汤食。用于子宫颈癌。

(4)香菇(焙干)

研末。每服3克,温开水送下,1日2次。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5)香菇180克山楂100克决明子80克

焙黄,研末,每次6克,每天2次,连服20天。多能收效。用于高胆固醇血症。

香菇,属发物类,皮肤宿疾者不宜食用。

蘑菇

蘑菇,又名蘑菇蕈、蘑菰、肉蕈。性味甘,凉。有补益肠胃,化痰理气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振,胃胀不适,肝病患者或肺虚蕴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者食用。《本草求真》谓其功能为:“理气化痰,而于肠胃亦有功。”《本草纲目》说:“益肠胃,化痰理气。”《本草品汇精要》说:“蘑菇乃蕈之属也……今人诸汤中食之味甚鲜美,但不可多食,由其动气而发病故也。”

蘑菇,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如肌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羟基赖氨酸等;维生素有A、B1、B2、C、D、E、K;含多种常量及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钠、钾、锰、铜、锌、氟、氯、碘等。以及5-磷酸腺甙、己糖醇、叶酸、生物素、酪氨酸酶、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等。据研究报道,鲜蘑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血球减少症、传染性肝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在其提取物中的多糖化合物,是具有抗癌性能的物质。蘑菇的培养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蘑菇还有降低血糖和明显降血浆胆固醇的作用。

食疗选方:

(1)鲜白蘑菇

水煎浸膏片,治疗肝炎,有效率达73%,用于急、慢性肝炎。

(2)多糖蛋白片(从蘑菇中提取)

每次1~4克。每日3次。服药12~24天,多能收效。用于白细胞减少。

(3)蘑菇100克瘦猪肉100克

加水,煮熟食服,连续数月。用于脾气虚弱,食欲不振。

(4)鲜蘑菇18克鲜鲫鱼1条

清炖,略加盐调味,吃鱼喝汤。用于小儿麻疹透发不快。

(5)蘑菇10克南沙参15克玉竹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肺虚有热,咳嗽痰黄者。

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宜男花、萱草花、忘忧草。性味甘,凉。有清热利水之功效。常食可清湿热,利小便,益心智,明目,安五脏。适用于热性体质,小便短赤,易忘多梦,视力减退,以及妇女产后和暑季炎热时食用。《日华子本草》说黄花菜:“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本草图经》说:“安五脏,利心志,明目,作葅利胸膈。”

黄花菜,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铁等成分。

本品宜用蒸制的干品,不宜鲜用。因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它经胃肠吸收后,在体内氧化为二秋水仙碱,此为有毒物质,食后易在体内引起中毒。如直接食用鲜黄花菜,必须经水浸泡2小时,烹调时火力要大,加热要彻底,即可破坏其毒性。

食疗选方:

(1)黄花菜

煎汤,代茶饮。用于小便短赤,身体烦热。

(2)黄花菜30克

煎汤,代茶。用于夜寐不安。

(3)黄花菜30克猪蹄1只

清炖,淡食。用于乳汁不下。

(4)黄花菜30克红糖

黄花菜用水煎,加红糖。早饭前1小时服。连续3~4天。用于痔疮出血。

(5)黄花菜30克瘦猪肉50克

共入锅中,水炖熟烂,再加食盐少许炖食。用于妇女血虚,头晕目眩。

黑木耳

黑木耳,又名木、云耳。性味甘,平。为益气强壮养生食品。食之,可益气强身,宣利肠胃,凉血止血。适用于虚弱体质,易于出血,以及老年、妇女食用。《饮膳正要》说本品能“利五脏,宽肠胃,拥毒气,不可多食”。《本草纲目》说:“益气不饥,轻身强志。”

黑木耳,含有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脑磷脂;糖类,有甘露聚糖、甘露糖、葡萄糖、木糖、戊糖、甲基戊糖,以及钙、磷、铁,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烟酸,粗纤维,甾醇,麦角甾醇等。黑木耳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植物胶质,这是一种天然的滋补剂。新近研究发现,黑木耳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是冠心病、脑血栓患者的理想食品。还有人报道,黑木耳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消化道癌及肺肿瘤均有防治作用。

食疗选方:

(1)黑木耳15克白木耳15克

调味,煮汤食。用于高血压,肺痨咯血,衄血。

(2)黑木耳50克

用水两大盏,煮全熟,放盐、醋。食木耳,后饮汁。1日2服。用于血痢不止,腹痛,胸闷。

(3)黑木耳250克头发灰

将黑木耳炒见烟,研末,每次服6克,头发灰1克,好酒调服出汗。用于崩中漏下。

(4)黑木耳50克(烧存性)木贼50克(为末)

研匀。每次服6克。以清米泔水煎服。用于眼流冷泪。

(5)黑木耳30克蜂蜜60克

将黑木耳水煎2 000毫升,后兑入蜂蜜。分4次服。用于内、外痔。

(6)黑木耳30克红枣30枚

水煎,温服。用于贫血。

第三节水果干果类

西瓜

西瓜,又名寒瓜、天生白虎汤。号称夏季瓜果之王。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之功效。为夏季清热解暑养生佳品。适用于热性体质,暑季炎热,津伤口渴,易生口疮,小便短赤者食用。《本经逢原》说:“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日用本草》说:“消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

西瓜是所有瓜果中果汁最多者。在西瓜汁中,有大量的蔗糖、果糖、葡萄糖,丰富的维生素A原、B、C、PP,多量的有机酸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此外,还有少量蛋白质和脂肪等。所以,西瓜是去暑散热,解渴利尿,开胃、助消化,滋养身体的盛夏佳品。近代医学证明,西瓜瓤含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转变为可溶性蛋白;配糖体具有降血压作用;少盐有利于肾炎患者。

西瓜皮,又名西瓜翠衣,性味甘,凉。尤长于利尿。可用于暑湿,尿毒症,黄疸性水肿等。

食疗选方:

(1)西瓜汁适量

饮服。用于热病伤津,小便不利。

(2)西瓜汁(或西瓜皮)200克

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急、慢性肾炎。

(3)西瓜皮60克草决明9克

煎汤代茶饮。常有良效。用于高血压。

(4)经日晒夜露的西瓜皮适量冰片少许

将西瓜皮研末后,加冰片,搽涂患处。用于风火牙痛。

(5)西瓜皮60克

煎汤服。用于肾性水肿。

(6)西瓜

捣汁饮。每次150~300克。用于中暑。

(7)西瓜皮、冬瓜皮各30克

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糖尿病。

由于本品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不可贪食。

甜瓜

甜瓜,又名甘甜、香瓜。性味甘,寒。甜瓜蒂性味苦,寒。有毒。甜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之功效。适用于暑热所致的胸膈满闷不舒,口干口渴,食欲不振,小便不利等证。瓜蒂有催吐功效,用于误食中毒,去湿热治黄疸等。《本草纲目》说甜瓜:“瓜则消暑解,解渴疗饥。”《神农本草经》说瓜蒂:“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中,皆吐下之。”

甜瓜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有B1、B2、C,胡萝卜素,以及柠檬酸等。甜瓜蒂,含有甜瓜蒂毒素。

食疗选方:

(1)甜瓜

捣汁,饮用。用于暑天出现烦热,口渴,舌燥咽干,小便黄赤。

(2)甜瓜蒂(焙黄)西瓜子仁

将甜瓜蒂研末。每次用0.1克,分3次吸入鼻腔,每次间隔40分钟。3次吸完后,服西瓜子仁250克。每10天用药1次。用于黄疸。

(3)瓜蒂

煎水。或干瓜蒂粉末适量,水送服。用于食物中毒。

(4)瓜蒂末少许

涂患处。1日3次。

或瓜蒂末、白矾末各1.5克

棉裹塞鼻。用于肥厚性鼻炎。

(5)瓜蒂7个(研末)麝香少许

和之,棉裹咬定,流涎。用于风热牙痛。

苹果

苹果,古称“柰”或“频婆”。性味甘,酸,平。具有补心益气,生津止渴,健胃和脾,收敛止泻之功效。《饮膳正要》说苹果有“生津止渴”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说苹果有“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等效能。适用于中焦诸气不足,消化不良,纳呆腹胀,饮食不香及热病生津,肺热咳嗽等。

苹果,含碳水化合物,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柠檬酸,维生素B、C,钾、铁、钙、磷,以及果胶、鞣质等成分。现代医学证明,苹果有止泻、通便作用。苹果胶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有益于抗癌。苹果中的钾,对水肿者利尿时有补充作用。

食疗选方:

(1)苹果粉15克

空腹,温水调服。用于慢性腹泻。

(2)苹果

每日吃1~2个。用于大便秘结。

(3)苹果粳米

煮粥食。用于消化机能低下,食欲不振,形体消瘦。

(4)苹果汁50毫升梨汁90毫升川贝母15克冰糖20克

前三味药煎汁50毫升。3汁混合,加冰糖,冲服。用于肺燥咳嗽,干咳无痰。

(5)苹果

煮水,作饮料,连服数日。用于热病伤津,口干舌燥。

苹果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苹果对牙齿有侵蚀作用,吃苹果后应漱口,防止龋齿发生。

梨,古时有“宗果”之称,为“百果之宗”。此外,还有快果、玉乳、蜜父等名称。性味甘,微酸,凉。有生津除烦止渴,滋阴润肺止咳,清热泻火化痰之功效。《唐本草》说梨:“主热嗽,止渴。”《本草纲目》说:“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通玄》说:“生者清六脏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梨为秋季养生保健佳品。梨汁,有“天生甘露饮”之称。适用于热性体质,小便短赤,津亏口渴,肺燥声哑,大便干结,脏腑枯燥,以及秋燥季节食用。我国传统产品“秋梨膏”,传说为唐初名相魏征首创。有一年冬天,魏征母亲患了咳嗽病,老人因良药苦口而不肯服用,病情日重,在无计可施时,魏征突然想起其母亲平时爱吃梨,便投其所好,将治咳药研磨成粉,与梨、冰糖共煮成膏。其母吃后,十分喜爱,膏尚未尽,病已痊愈。此方传出,民间竞相仿制,其中以北京“通三益”秋梨膏最为有名。其原料以上好秋梨为主,加白糖、鸡蛋清、蜂蜜等,配以茯苓、贝母汤、燕窝灵芝汤。有药料而无药味,芳香浓郁。常食,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梨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苹果酸等有机酸,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尼克酸,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梨含有配糖体及鞣酸,对肺结核有疗效。吃梨能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对肝炎患者来说,有一定的保肝作用。此外,梨尚有一定的降压和镇静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好处。食疗选方:

(1)生梨1个冰糖

将梨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炖水服。

或大梨1个川贝母3克

将梨挖去心,加入川贝母,覆以梨皮盖好,置碗内,隔水蒸1~2小时。喝汤吃梨,每日1个。用于感冒咳嗽,急性气管炎。

(2)梨荸荠芦根麦冬藕适量

捣烂取汁,为“五汁饮”,饮服。用于热病伤津,口干舌燥。

(3)生梨

切碎,捣烂,取汁饮服。或熬成雪梨膏,每次服10~15克,每日2~3次。又将梨用蜜熬瓶盛,不拘时,用热水或冷水调服。用于消渴。

(4)雪梨蜂蜜

将雪梨捣烂,取汁,加蜂蜜少许,煮汤饮服,极有效。

严重者:雪梨2个木蝴蝶6克胖大海15克麦冬12克冰糖

煮汁饮服。用于失音,或轻微嘶哑。

(5)鲜梨

常食。用于肝阳上亢,或肝火旺之头晕目眩。

(6)大梨1个麻黄1克

将梨挖去心,装入麻黄,盖严,放碗内,入笼蒸熟,去麻黄,食梨饮汁。2次分服。用于小儿肺炎,百日咳。

橘子

橘子,性味甘,微酸,温。橘子的肉、皮、核、络,均可入药。橘实,有润肺理气之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呕逆食少,胃阴不足,口中干渴,以及胸膈结气,胸中烦热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橘子甘平润肺,析酲解渴。……然多食生痰聚饮,风寒咳嗽及有痰饮者勿食。”

橘皮,又名陈皮、红皮。性味辛,苦,温。有理气,健脾,止渴化痰之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本草纲目》在论及橘皮时说:“橘皮苦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橘皮分两层。外层,色红者称“橘红”。性味辛,苦,温。《药品化义》说:“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于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药之上。”

橘络,性味甘,苦,平。有通络利气,化痰之功效。适用于痰滞经络,胸胁作痛等证。

橘核,性味苦,温。有疏肝利气,消痰之功效。适用于乳痛、肋痛,小肠疝气,睾丸肿痛等证。

橘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糖类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有苹果酸、枸橼酸、柠檬酸;维生素有A原、B1、B2、C、PP等。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

橘皮中的挥发油,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增加胃液分泌,有健胃祛风之功效。其黄酮甙,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并能增强血管韧性,防止血管破裂。

食疗选方:

(1)橘子汁

作饮料,频频饮服。用于热病伤津。

(2)陈皮9克山楂12克神曲10克砂仁6克

焙煮研末。每次6克。每日3次,连食2剂。用于消化不良,饮食停滞。

(3)橘核3~9克

水煎服。用于疝气痛、睾丸肿痛。

(4)陈皮9克生姜2片

水煎服。用于干呕呃逆。

(5)橘皮200克生姜50克川椒6克水2升

共煎至1升,徐徐呷之。用于胃寒呕吐。

(6)陈皮6~9克

水煎服,或冲泡代茶。用于胸闷腹胀,食欲不振,或痰湿壅滞,咳吐血痰。桃

桃,因品种不同而有蟠桃,水蜜桃、甜桃、毛桃等。性味甘,酸,温。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等功效。适用于胃阴不足,口中干渴,体质虚弱,津液不足的便秘者食用。桃为“肺之果”,肺病患者食之相宜。《滇南本草》说桃能“通月经,润大肠,消心下积”。《随息居饮食谱》说:“补心,活血,生津涤热。”

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B1、B2、C,钙、磷、铁、镁、钾、钠等,还有挥发油、有机酸。其含铁量在水果中较高,对贫血防治有益。果胶,有防治便秘作用。桃仁,含挥发油、苦杏仁甙、脂肪油等。苦杏仁甙,有止咳平喘作用;脂肪油,有润肠之功效。桃仁的醇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及较弱的溶血作用。

食疗选方:

(1)桃子

生食。用于夏日口渴,便秘,痛经者。

(2)鲜桃3个冰糖30克

将桃去外皮,加冰糖,隔水炖烂后,去核。每天1次。用于虚劳咳嗽。

(3)碧桃干10~15克白糖

将桃干加适量水,煎汤,白糖调味。每晚服1次,连服1~3次。用于盗汗,虚汗。

(4)桃仁9克丹皮6克红花3克酒

前三味以酒、水合煎,1日2次分服。用于月经困难,经闭腹痛。

(5)鲜桃

去皮、核。每次吃1~2个。每天早晚各1次。用于高血压。

柿,性味甘,涩,寒。有清热,润肺,止渴,化痰之功效。适用于热性体质,肺燥咳嗽,胃热伤津, 口干口渴者食用。 《名医别录》说:“软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胃间热。”《日华子本草》说:“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亦治吐血。”

柿,含有蛋白质、脂肪,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铁;还有果酸、单柠酸等。未成熟果实含鞣质,新鲜柿含碘。柿中还有有效的降压成分——柿漆,能降低血压。

食用柿子要适度。因柿内有单柠物质,有强收敛性,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导致大便秘结。柿性味甘,寒。多食引痰,柿饼,多食动风。古书记载,柿不能与蟹同食。因柿、蟹皆寒。柿含鞣酸,蟹富含蛋白质,两者在一起会凝固而积聚,产生腹痛等证。

食疗选方:

(1)干柿3枚酒

干柿连蒂捣烂,酒服甚效。切忌以它药杂之。用于反胃吐食。

(2)未成熟柿

捣取汁,冲服。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

(3)柿子2~3个

内服。用于桐油中毒。

(4)柿子1~2个

去皮,生食。用于热渴、口疮、咳嗽、吐血。

(5)柿霜6~9克

温水化服。1日2次。用于干咳喉痛。

(6)柿蒂炭12克

研细末。黄酒冲服,每日1次。用于便血。

(7)柿漆1~2匙

牛乳或米汤半杯调服。1日3次。用于高血压,有中风倾向。

葡萄

葡萄,又名草龙珠、山葫芦、蒲桃。性味甘,酸,平。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助消化之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津亏易渴,筋骨不坚,以及形体瘦弱者食用。为益气养血的养生佳品。《神农本草经》说葡萄:“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名医别录》说:“逐水,利小便。”《随息居饮食谱》说:“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葡萄,含糖较多,主要为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含有多量果酸,有帮助消化作用,还含有维生素A原、B1、B2、B6、C、P、PP,矿物质有钙、磷、铁、钾。葡萄的氨基酸有10余种。所以,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果品。

食疗选方:

(1)葡萄

取汁饮。用于咳嗽。

(2)葡萄汁蜜

葡萄汁调以蜜汁饮。用于烦渴。

(3)葡萄根(或藤)、嫩桑枝、蚕砂各30克黄酒

前三味加黄酒与水等量,煎服。用于筋骨湿痹。

(4)葡萄30克

煎汤,饮服。每日2次。用于胎气上逆。

(5)白葡萄汁3杯生姜汁半杯蜂蜜1杯茶

先将茶水煎1小时后,取汁,后冲入各汁,1次饮服。用于痢疾。

石榴

石榴,又名安石榴、金罂、丹若等。性味甘,酸,温。有涩肠止泻,生津止渴,止血,止咳等功效。适用于胃阴不足,津液不足,口渴咽干,以及慢性腹泻者食用。《本草纲目》说石榴:“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滇南本草》说:“治日久水泻……又治痢浓血,大肠下血。”

石榴,含有机酸,维生素C、B较丰富。此外,尚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钾。果皮含鞣质、生物碱、熊果酸等。石榴有明显的收敛,抑菌,抗病毒作用。石榴皮碱对绦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食疗选方:

(1)陈石榴(焙干)

研为细末。每次10~12克,米汤调服。用于久泻久痢,大便下血。

(2)石榴果皮糖

将石榴果皮烧灰存性,研细末。空腹服3~6克。糖水送下。用于大便滑脱不禁,妇女带下不止。

(3)石榴树根皮12~18克白糖

将石榴树根皮水煎后,加白糖。空腹炖服,连服3日。用于绦虫、钩虫、蛔虫。

(4)石榴皮粉

烘干,每次4~6克,每日3次。用于胆道、肺部感染。

(5)石榴皮

炒焦,研粉,吹入耳内。用于中耳炎。

(6)石榴果皮60~150克

加水浓煎。外涂或洗患处。每日多次。用于手癣、脚癣、小儿湿疹。

(7)未成熟鲜果1个

每晚睡前嚼服。用于老慢支、肺结核咳嗽。

石榴多食,易伤肺损齿,石榴果皮有毒,服时必须注意。

杏,一名甜梅。果肉及种仁均可入药。性味酸,甘,温。有润肺定喘,生津止渴之功效。苦杏仁味苦,性温,有小毒。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杏仁适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哮喘,以及大便燥结,老年肠液枯燥,产后便秘者食用。

杏内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维生素A原、B1、B2、C,钙、磷、铁等;还有蛋白质及糖类等。苦杏仁含有苦杏仁甙,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其丰富的脂肪,能润肠通便。

食疗选方:

(1)苦杏仁冰糖

将苦杏仁研碎,与等量冰糖混匀,制成杏仁糖。每日早晚各服9克。10天为一疗程。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2)杏仁15克麻黄30克豆腐125克

共煮1小时,去渣,吃豆腐喝汤。早晚2次分服。用于哮喘。

(3)杏仁、桃仁、当归各9克蜂蜜

前三味共捣碎,蜂蜜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丸。用于大便燥结。

(4)杏肉

每日食3~5枚。用于肺阴不足。

(5)酸杏3~5枚

每日食2~3次。可生津止渴,和胃止呕。用于妊娠恶阻。

杏不宜多食,多食伤脾胃,损齿。俗语说“桃饱杏伤人”就是这个道理。

樱桃

樱桃,又名含桃、荆桃。性味甘,酸,微温。有健脾益气,滋养肝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少食腹泻,血虚头晕,面色不华,以及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者食用。《千金要方》说:“樱桃味甘,涩,干。调中益气,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胜。”《滇南本草》说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等。

樱桃的含铁量较高,维生素A原也丰富。此外,尚有蛋白质、糖、有机酸,磷、钙,维生素B1、C等。

食疗选方:

(1)龙眼肉10克枸杞子10克樱桃70克白糖

前两味药加水适量。煮至充分膨胀后,放入鲜樱桃,煮沸,加白糖调味服食。用于贫血。

(2)樱桃5枚

每日吃3次。如水泻过多,可加山楂片、车前子代茶饮。用于小儿腹泻。

(3)樱桃

取汁,涂患处。用于汗斑。

(4)樱桃核9克糖

煎服。用于麻疹不透。

樱桃性热,不能多食。有实邪者,不宜食用。

猕猴桃

猕猴桃,又名猕猴梨、羊桃、阳桃、藤梨。性味甘,酸,寒。有生津止渴,清热利咽,调中理气之功效。适用于热性体质,肺热或风热所致咽喉肿痛,或胃热伤津,烦热口渴,以及脾胃气滞,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开宝本草》记载猕猴桃能“止暴渴,解烦热,压丹石,下石淋”。

猕猴桃,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其维生素C含量相当丰富。还有多种氨基酸,解朊酶。鲜果可以防止亚硝胺在人体生成,还可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对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症和预防癌症有一定的价值。

食疗选方:

(1)鲜羊桃1~2个

每日3次。用于咽喉痛。

(2)藤梨根250克白酒

浸泡1周。每日服3次。每次15~30毫升。用于防治消化道癌。

(3)藤梨60克

水煎服。用于脾胃气滞,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藤梨根30克

水煎服。用于黄疸性肝炎。

梅,又名梅子、梅实。性味酸,涩,温。有生津,止渴,止泻,安蛔之功效。适用于津少口渴,消渴烦热,肺虚久咳,大肠虚滑,久泻不止,以及蛔虫腹痛者食用。《本草纲目》说梅“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磺毒”。《随息居饮食谱》说:“梅,生时宜蘸盐食,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以小满前肥脆而不带苦者佳。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之。”

青梅,为初夏将成熟的绿色果实采摘。其味极酸,有良好的生津止渴作用。若渍之以白糖,俗称白糖梅子。以烟熏之黑褐色,梅中水分脱去,叫乌梅。它具有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并有抑制痢疾杆菌作用。

梅,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等多种有机酸,以及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齐墩果酸样物质。

食疗选方:

(1)青梅

暑季,食之生津解渴。或渍之以白糖,盛夏之日,啖食1~2枚。用于预防肠道传染病。

(2)乌梅少许桂花白糖

加水煎成乌梅汤,作饮料。用于暑热季节,伤津口渴。

(3)乌梅5~9枚花椒5克生姜2片黄连6克

水煎饮服。用于蛔虫腹痛,呕吐,泛恶。

(4)乌梅肉20个水1盏

煎6分,食前,分2次服。用于久痢不止。

(5)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蜂蜜

前两味用蜜炙,等分为末。每次服6克。睡时,蜜汤调服。用于久咳不止。

杨梅

杨梅,古名子。性味甘,酸,温。有生津止渴,和胃止呕,治下痢之功效。适用于胃阴不足,津伤口渴,饮食不消,食后饱胀者食用。《本草逢原》说杨梅“能止渴除烦,烧灰则断痢,盐藏则止呕哕消酒”。

杨梅,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尤以维生素C丰富。还含有葡萄糖、果糖,柠檬酸、乳酸,以及蜡质等。

食疗选方:

(1)杨梅酒半酒盅

杨梅酒的制作:在杨梅应市之时,选好者浸于高粱烧酒内,密封备用。用于发痧吐泻,脘腹冷痛。

(2)杨梅食盐

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枚泡开水服。用于脘腹胀满。

(3)杨梅树皮150~250克

水煎,灌服之。用于食物中毒,心腹绞痛。

(4)杨梅干30克

炒炭存性,研为细末。每次3~6克。米汤送服。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

杨梅性温,不宜多食,多食令人发热,发疮。

香蕉

香蕉,又名甘蕉、蕉子、蕉果。性味甘,寒。有清热泻火,滋润肺胃,通便之功效。适用于热性体质,津亏内燥,肠腑不洁者食用。《名医别录》说:“甘蕉根大寒,主痈肿,清热。”《本草求原》说:“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润肠。”《本草纲目》说:“除小儿容热,压丹石毒。”《日用本草》说:“生食破血,合金疮,解酒毒;干者解肌热烦渴。”

香蕉的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A原、B、C、E,还含有少量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二羟基苯乙胺等。5-羟色胺,可使胃酸降低。香蕉本身对胃黏膜的刺激很小,故对胃溃疡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糖尿病人在摄入香蕉后尿糖降低,故对稳定血糖有一定效果。香蕉的含钾量在水果中最多,钾对维持人体细胞功能和体内酸碱平衡,改进心肌功能有益。因此,高血压、心脏病者,只要肾脏功能良好,常食香蕉是有益的。

食疗选方:

(1)香蕉

经常多吃。用于习惯性便秘。

(2)香蕉

每天吃香蕉数个。用于高血压。

(3)香蕉2个冰糖

香蕉加冰糖,隔水炖食。用于燥热咳嗽。

(4)香蕉2个(不去皮)

炖熟,连皮食之。用于痔及便血。

(5)香蕉3个冰糖清水

隔水炖1小时,吃香蕉,喝汤。用于口干舌燥,口渴欲饮,大便干燥等胃阴不足引起的内热现象。

李,又名李实、嘉庆子。性味甘,酸,平。有清肝除热,生津、利水功效。适用于肝虚有热,虚劳骨蒸,胃阴不足,口干,水肿,小便不利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李能“清肝涤热,活血生津”。

李,含碳水化合物较丰富,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有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浦氨酸、苏氨酸等。维生素有A原、B1、B2、C,以及钙、磷、铁等。

食疗选方:

(1)鲜李

捣汁,冷服。用于骨蒸劳热,消渴引饮。

(2)新李子

可嚼食。用于醒酒。

(3)鲜李子

单食之。用于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

李,性寒,多食可引起腹泻。胃肠虚寒者宜少食。俗语说:“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

荔枝

荔枝,又名离支、丹荔、麻荔枝。性味甘,酸,温。有补脾益肝,生津,止呕之功效。适用于虚寒体质,气血不足,胃脘胀痛,疝气疼痛,胃阴不足,口渴咽干者的食疗果品。《食疗本草》说本品能“益智,健气”。《本草纲目》说:“治瘰疬,疔疮,发小儿痘疮。”《玉楸药解》说:“暖补脾精,温滋肝血。”《本草从新》说:“解烦渴,止呃逆。”

荔枝含葡萄糖较高,还含有蔗糖,蛋白质、脂肪,叶酸、柠檬酸、苹果酸,果胶,多量游离的精氨酸、色氨酸,以及维生素A原、B、C,磷、铁等。

食疗选方:

(1)荔枝15克大枣30枚

加水煎,炖食,用于体质虚寒,气血不足,脾虚久泻。

(2)荔枝5枚

煮酒1小杯,屡服有效。用于气虚胃寒。

(3)荔枝干果30克

水煎服。用于妇女虚弱,崩漏贫血。

(4)荔枝干

每天吃10枚,用于小儿遗尿。

(5)荔枝干舂米

每次荔枝干5粒,舂米1把,合煮粥食。用于老人五更泻。

(6)荔枝核(炒黑)、炒大茴香等份酒

前两味研为末。每次服3克,温酒送服。用于疝气疼痛。

(7)荔枝7个

连皮核烧存性,研为末,白汤送服。用于呃逆不止。

荔枝虽好,也不宜多食。对火旺者不宜食。否则,有助热、动血之弊。

龙眼

龙眼,又名桂圆、蜜脾、益智。性味甘,温。有养血安神,补益心脾,益智健脑,滋润五脏之功效。适用于血虚体质,形体瘦弱,病后衰弱,月经过多,产后衰弱,脑力减退,毛发易脱,以及老年、妇女体衰者食用。《神农本草经》说可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毒,去三虫,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日用本草》说:“益智宁心。”《得配本草》说:“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

龙眼,营养丰富。含糖、蛋白质、磷、钙、铁,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C。此外,还含有酒石酸、胆碱、腺嘌呤、鞣质、皂素、脂肪等。

食疗选方:

(1)龙眼肉15~30克

加水煎汤,于睡前饮服。用于心血不足,心悸健忘。

(2)龙眼肉4~6枚莲子芡实

加水炖,睡前服。用于贫血,神经衰弱。

(3)龙眼肉不拘量烧酒

将龙眼肉入上好烧酒内浸百日,视酒量大小,每餐适量饮之。用于温补脾胃,助精神。

(4)龙眼肉鸡蛋

炖熟服食。用于产后虚弱。

(5)龙眼肉15~30克大枣15克

炖服。用于妇女崩漏。

(6)龙眼干14粒生姜3片

煎汤服。用于脾虚泄泻。

(7)龙眼核500克黄酒

将龙眼核洗净,于瓦上焙干,研末。每次服9克。黄酒送服。用于疝气疼痛。

有温盛中满、痰火者,不宜食用。

菠萝

菠萝,俗称凤梨。性味甘,平,微酸。有生津止渴,助消化之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干烦渴,胃阴不足,少食纳呆者食用。

菠萝,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C等成分。此外,还含有酵素,能分解脂肪、蛋白质,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菠萝,还有利尿作用。未成熟果实还能驱虫。

食疗选方:

(1)菠萝1个(去皮)

捣烂绞汁。每次1杯,凉开水冲服。用于中暑。

(2)菠萝肉100克鲜茅根50克

水煎服。用于肾炎,支气管炎。

(3)菠萝叶50克

水煎服。用于肠炎腹泻。

椰子

椰子,性味甘,平。无毒。有益气,治风,令人面色悦泽之功效。椰子浆性味甘,稍热。

椰汁,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C,以及铁、钙、磷、钾、镁、钠等;椰肉,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质丰富。

食疗选方:

(1)椰子半个至1个

每晨空腹用。先饮汁,后吃肉。3小时后,可进食。用于姜片虫、绦虫。

(2)鲜椰汁

适量饮服。用于心力衰竭,水肿。

(3)椰油

外搽。用于体癣。

(4)椰肉(碎成小块)糯米鸡肉适量

于有盖瓦锅内,隔水蒸熟,服食。用于脾虚倦怠,食欲不振,四肢乏力。

枇杷

枇杷,性味甘,微酸,凉。具有清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之功效。适用于精亏内燥,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肺痨病后及热性体质者食用。《本草纲目》说:“气味甘,酸,平。无毒。”“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

枇杷,含有丰富的糖类,以及脂肪、蛋白质,钠、钾、铁、钙,维生素B、C。枇杷果肉,含丰富的胡萝卜素。此外,还有苹果酸、柠檬酸。果核含苦杏仁甙。叶含皂甙和维生素B1.

食疗选方:

(1)枇杷冰糖

制成膏食。用于虚劳咳嗽,咯血。

(2)枇杷叶10克竹茹9克生姜5片

水煎服。用于胃热呕吐,饮食不下。

(3)鲜枇杷叶、鲜竹叶、鲜芦根各12克

煎汤,作冷茶饮。用于暑热,口渴,呕逆。

(4)枇杷根100克

水煎,代茶。用于糖尿病。

(5)枇杷叶5片土牛膝9克

水煎服。用于乳房胀痛。

(6)鲜枇杷叶50克(洗净)竹茹15克陈皮6克蜂蜜

前三味水煎,加蜜调服。用于肺热咳嗽。

山楂

山楂,又名胭脂果、山里红、山楂、鼠、猴、山里红果、子、棠子。性味酸,甘,温。有健脾开胃,消食,活血通脉,解酒醒酒之功效。适用于油腻肉食,小儿过食,新产妇女,肥胖体质及饮酒过量者食用。《日用本草》说山楂能“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本草纲目》说:“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两三枚,绝佳。”《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山楂味至酸,微甘,性平……善入血分,为化淤血要药。”

山楂,含大量维生素C,并含有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尼克酸。有机酸有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等。此外,有黄酮类、内脂、甙类、三萜类等。三萜类和黄酮类,有防止由于电解质不均衡而引起的心律紊乱,以及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利尿、镇静等作用。山楂中的槲皮黄甙、金丝桃甙,有扩张血管,促进排痰之功效,对支气管患者有益。山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山楂的壮荆素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食疗选方:

(1)生山楂9克炒麦芽9克

水煎服。用于积食,消化不良。

(2)山楂肉120克

水煮,食果并饮其汁。用于肉食不消。

(3)鲜山楂肉、怀山药各等份白糖适量

调匀后,蒸熟,冷后,压成薄饼,服食。用于小儿脾虚久泻。

(4)炒山楂10克野麻草15克

水煎服。用于细菌性痢疾。

(5)野山楂15~30克红砂糖适量

野山楂水煎后,加红砂糖。每日2~3次分服。用于小肠疝气。

(6)山楂红糖

山楂煮汤,调以红糖,空腹进食。用于产后恶露不尽。

(7)山楂15克毛冬青6克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冠心病,胆固醇高。

(8)山楂15克明子15克荷叶半张

水煎,取汁,代茶饮。用于高血压。

本品多食耗气、损齿。有气虚羸弱,脾胃虚弱,以及空腹等,均不宜食用。

沙果

沙果,又名花红,古称“林檎”、“来禽”。性味甘,酸,温。无毒。有下气,消痰之功效。适用于消渴,霍乱肚痛,小儿闪癖,泄泻者食用。

沙果,含糖、无机盐、维生素C、叶酸等,还含有多种有机酸。

食疗选方:

(1)林檎枸子

同捣汁。任意服之。用于小儿下痢。

(2)林檎干醋

林檎干研末,以醋调服。用于小儿闪癖(头发竖黄,瘰疬瘦弱者)。

(3)鲜沙果酒

鲜沙果以酒泡,适量食之。用于泄泻。

甘蔗

甘蔗,又名干蔗、竿蔗、糖梗。性味甘,寒。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下气和胃之功效。适用于热性体质,津少口干,大便干结,以及秋燥时食用。《食疗本草》说甘蔗:“主补气,兼下气。”《日用本草》说:“止虚弱,烦渴,解酒毒。”《随息居饮食谱》说:“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甘蔗,含糖分比较丰富,还有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B族、C,以及钙、磷、铁,微量元素硒等。

食疗选方:

(1)甘蔗

去皮食之,嚼汁咽。用于发热口渴。

(2)甘蔗汁半杯生姜汁3~5滴

和匀,每日饮服。用于神经性呕吐,妊娠呕吐。

(3)甘蔗汁西瓜汁

混合,饮服。用于伤暑口渴。

(4)甘蔗汁、萝卜汁各半杯野百合60克

百合煮烂后,加入前汁,于临睡前服食。每日1次,常服甚佳。用于虚弱咳嗽。

橄榄

橄榄,又名青果、白榄、甘榄、谏果、青橄榄。性味甘,酸,平。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之功效。适用于热性体质,肺燥声哑,津伤胃燥,消化不良,解醉酒及鱼蟹之毒。《日华子本草》说橄榄:“开胃,下气,止泻。”孟诜说:“主鱼(河豚)毒,汁服之。”至今我国南方渔民煮河豚时,还在锅里放几枚橄榄果。在河豚中毒时,可作为辅助治疗。

橄榄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C,鞣酸等成分。

食疗选方:

(1)鲜青果鲜莱菔

水煎服。用于风火喉痛。

(2)橄榄肉10枚

煎汤饮。用于酒伤昏闷。

(3)橄榄

捣汁,或煎浓汁饮服。用于河豚鱼鳖中毒,诸鱼骨梗。

(4)生橄榄20枚冰糖50克

炖熟,分3次服。用于百日咳。

(5)盐橄榄9~15枚(烧灰存性)

研细末,开水送服。用于急性胃肠炎。

(6)青橄榄不拘量

捣烂,水煎服。用于孕妇呕吐。

香榧

香榧,又名榧子、榧实、玉山果、玉榧。性味甘,平。有杀虫消积,润燥缓泻之功效。适用于内燥体质,秋季干燥,消化不良及小儿食用。孟诜说香榧有“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之功效。《日用本草》说:“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本草备要》说:“润肺,杀虫。”

香榧种仁,含脂肪油,还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多糖类、鞣质、挥发油等物质。粗榧,含有几种植物碱,其中4种酯碱对动物淋巴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食疗选方:

(1)榧子

每日食榧子7粒,连服7日。用于寸白虫。

(2)香榧

炒熟。每日早晨空腹嚼食30~60克。用于蛔虫、钩虫、蛲虫、姜片虫、绦虫。

(3)香榧

每日嚼食香榧7粒,有养身治病之功效。用于痔疮、疝气、小儿疳积、夜盲。

(4)榧仁米醋

将榧仁研细。米醋调糊,外敷。每日更换。用于妇女乳房肿痛。

枣,又名红枣、美枣、良枣、大枣、干枣。性味甘,平。枣肉、枣仁,枣树皮、根、木心、叶,均可作药用。枣,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之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病后、产后体虚,以及无病强身和老年人食用。中医把大枣视为清润补品,《本草备要》载大枣能“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荣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神农本草经》说:“补少气、少津液……久服轻身延年。”所以,日常食之,可补气血,益五脏,悦颜色,抗衰老。

大枣,含糖量相当高,维生素C也较丰富,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维生素P含量也很丰富。此外,还有蛋白质、脂肪、皂甙、生物碱、黄酮、氨基酸、钙、磷、铁、镁、钾、有机酸、胡萝卜素等。枣子,具有CAMP活性及抗变态反应,抑制中枢神经,保护肝脏,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增殖等作用。

食疗选方:

(1)红枣10~20枚

煎汤,常服。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萎黄,神志不安。

(2)枣15枚

水煎。日分3次服完。用于过敏性紫癜。

(3)炒枣仁3克糖

将炒枣仁研碎,加糖拌和,临睡冲服。用于失眠。

(4)红枣、花生、冰糖各30克

先煎花生,再加红枣、冰糖同煎,睡前饮服。每日1剂。30天1个疗程。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而血清转氨酶活力较高者。

(5)大枣10克甘草15克小麦适量

共煮汤食。用于妇女脏燥,悲伤欲哭。

(6)大枣15枚醋

大枣加醋,煮至干,食服。用于脱肛。

(7)大枣10克浮小麦20克

煮汤,代茶饮。用于盗汗,小儿虚汗。

(8)大枣、芹菜根各适量

煮汤常食。用于高胆固醇血症。

栗子

栗子,又名板栗、大栗、撰子、栗楔、栗果。性味甘,温。有补肾,强筋,活血之功效。适用于肾虚体质,腰膝无力,食少便溏,以及小儿和老人食用。《名医别录》说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把栗子列为上品。《千金要方》说:“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食性本草》说:“理筋骨风痛。”《滇南本草》说:“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证俱可用。”孙思邈说栗子为“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栗子,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原、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成分。

食疗选方:

(1)栗子

风干。每日空腹服7枚,再食猪肾粥。用于肾虚腰酸无力。

(2)栗子5枚柿饼1个粳米适量

共煮粥食。用于小儿泄泻。

(3)栗子、扁豆各适量

煮熟捣糊,调以糖食服。用于脾虚泄泻。

(4)生栗

日以生栗与食。用于小儿腿弱无力,3~4岁不能行步。

(5)栗子6枚瘦猪肉适量

炖食。用于气管炎。

(6)栗子

炒熟,适量常食。用于口角炎、舌炎。

栗子生食难消化,熟食又滞气膈食。故一次不宜过多食用。《本草纲目》说:“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中医还认为栗壳汁解参之力胜于萝卜,故服参时慎用栗壳。

核桃

核桃,又名胡桃。性味甘,温。有补肾强腰,固精缩尿,定喘,润肠之功效。适用于虚寒体质及肺肾不足体质,动则易喘,须发早白,产后体弱,大便干结,老年体衰,形体瘦弱者食用。《开宝本草》说核桃“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孟诜说核桃“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本草拾遗》说:“食之令人肥健。”

核桃仁,含脂肪,其中主要为亚油酸、甘油酯。还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原、B2、E等成分。

食疗选方:

(1)胡桃仁60克酒红糖

将胡桃仁切细,注以热酒,以红糖调服。用于肾虚腰痛。

(2)核桃

煨熟,卧时嚼食,伴以温酒下。用于小便频数。

(3)核桃仁蜂蜜

将核桃仁捣烂,加蜂蜜调匀,睡前服食。用于肠燥便秘。

(4)核桃仁、杏仁、人参各适量

煮汤食。用于久嗽不止。

(5)核桃仁3个五味子7粒蜂蜜适量

睡前嚼服。用于肾虚耳鸣遗精。

(6)核桃仁1~2个生姜1~2片

共细嚼、慢咽,每日早晚各1次。用于肺肾两虚,久嗽痰喘。

(7)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30克

捣泥做丸。每丸重3克。1日服2次,每次服3丸。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食少。

松子

松子,又名海松子、松子仁、新罗松子。性味甘,温。有润肺,润肠通便,益气血,泽肌肤,肥健体,抗衰老之功效。适用于形体枯瘦,大便艰难,老年体衰,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日华子本草》说松子能“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本经逢原》说:“甘润益肺,清心止咳,润肠,兼柏仁、麻仁之功,温中益阴之效,心肺燥痰、干咳之良药也。”《名医别录》说:“松实主风痹,塞气,虚羸,少气,补不足。”

松子的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丰富的钙、磷、铁。松子所含的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麻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利。另外,还含掌叶防己碱、挥发油等。

食疗选方:

(1)松子仁30克核桃仁60克蜜15克

将前两味研膏,和蜜收之。每次服6克,食后,沸汤点服。用于肺燥咳嗽。

(2)松子枸杞子菊花蜂蜜

前三味调以蜂蜜,熬膏供食。用于液枯眩晕。

(3)松子仁、麻子仁、柏子仁等份白蜡黄芪

将前三味研泥,溶白蜡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黄芪汤送下。用于大便虚秘。

(4)松子仁

常服。用于老人便秘。

(5)松子仁、黑芝麻、枸杞子、杭菊花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眼花。

(6)松子粳米

同煮粥食。用于润心肺,和大肠。

柚子

柚子,又名香栾。性味甘,酸,寒。有下气消痰,消食健胃之功效。适用于风寒咳嗽,痰稀色白,以及食积不化,胸闷呕恶者食用。《日华子本草》说柚子能“治妊孕人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

柚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P,以及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钙、磷、铁。还含柚皮甙,具有抗炎作用。其胰岛素样成分,能降低血糖。柚子的有机酸为枸橼酸,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常食柚子,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

食疗选方:

(1)香栾(去核)酒蜜

将香栾切碎,砂瓶内浸酒,封固1夜;煮烂,蜜拌匀,时时含咽。用于痰气咳嗽。

(2)柚皮1个

水煎,分3次服。用于妊娠呕吐。

(3)柚叶4~7片青皮30克蒲公英20克

水煎服。用于乳痛。

(4)柚子1只(留在树上,用纸包好,经霜后摘下)童子母鸡

黄酒红糖

将柚子切碎,与母鸡同置锅中,加黄酒、红糖适量,蒸至烂熟,1~2日内吃完。用于脘腹冷痛。

葵花子

葵花子,又名向日葵子、迎阳花子。性味甘,平。有滋阴液,润五脏,益脾胃,以及降压,治痢之功效。适用于阴虚不足,形体瘦弱,食欲不振,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

葵花子,含有脂肪油、磷脂、β-谷甾醇。种仁,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β-胡萝卜素等。种仁的总磷脂部分对高血脂及高胆甾醇血症有预防作用。向日葵中的亚油酸部分,能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所以,适量常食葵花子,对于防高血脂症及血栓的形成是有益的。

食疗选方:

(1)生向日葵子

每日1把剥壳吃。也可配饮芹菜根汁,每日饮1杯。用于高血压。

(2)向日葵子(去壳)母鸡

炖汤喝,吃肉。用于头晕头痛。

(3)向日葵子200克

生吃。用于蛲虫病。

(4)葵子30克蜂蜜

将葵子捣碎,加开水1杯,调蜂蜜,拌匀食。每天早晚各1次。用于体虚便秘。

菱,又名芰、菱实、沙角、水栗。性味甘,凉。生食,可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益气健脾。《本草纲目》说菱能“解暑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名医别录》说:“安中补脏。”

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果肉中有麦角甾四烯-4、6、8(14),β-谷甾醇等。种子的浸出液有抗癌成分。

食疗选方:

(1)生菱角肉20~30个

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成浓褐色汤。分2~3次饮服。用于子宫癌,胃癌。

(2)菱角、诃子、薏苡、紫藤瘤各9克

水煎服。1日2次。用于食道癌。

(3)菱角250克红糖

将菱角用水煎1小时,滤汁,加红糖适量。1日分2次服。用于月经过多。

(4)鲜菱90克

捣烂后,水煎服。另用果壳煅炭,研末,蘸菜油,调涂患处。用于痔疮出血、疼痛。

(5)红菱(晒干)

研末,空腹服9克。用于痢疾。红痢,用老酒送服。白痢,米汤送服。

桑椹

桑椹,又名桑实、桑果、桑枣、文武实。性味甘,寒。有养血补阴,补益肝肾,安魂镇神之功效。适用于消渴,阴虚肝阳上亢,血虚肠燥,便秘者食用。《滇南本草》说桑椹能“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唐本草》说:“主消渴。”《随息居饮食谱》说:“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桑椹,含有葡萄糖、蔗糖、果糖,鞣质,苹果酸,维生素A原、B1、B2、C及烟酸,钙等。未成熟桑椹含有氢酸。

食疗选方:

(1)桑椹60克桂圆肉30克

炖熟服食。每天2次,用于贫血。

(2)桑椹膏10~15克

每日2~3次。用于病后体虚,头晕乏力。

桑椹膏制法:将鲜桑椹微研至碎,以布滤过,用陶石器熬成稀膏,加适量蜜调熬至稠,盛于瓷器中。或将桑椹汁文火熬至一半时,再加入白蜜、酥油、生姜等熬成膏,贮于瓶中备用。或将桑椹、枸杞子、红枣(去核)各250克,加水熬成膏,再加白糖500克,搅拌溶化即成。

(3)鲜桑椹50~100克黄酒

水煎服。又桑椹膏1匙。以温开水和少量黄酒冲服。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各种神经痛。

(4)桑椹50克肉苁蓉15克黑芝麻15克炒枳壳10克

水煎。1日服1剂。用于肠燥便秘。

(5)桑椹膏

每次1匙,白糖调服。1日3次。用于淋巴结结核。

(6)桑椹15克红花3克鸡血藤12克黄酒

前三味加黄酒和水煎。1日2次温服。用于闭经。

(7)桑椹、五味子各10克

水煎服。用于自汗、盗汗。

(8)桑椹30克酸枣仁15克

水煎服。每晚1次。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健忘。

荸荠

荸荠,又名乌芋、尾梨、马蹄、地栗。性味甘,寒。有清热,生津,健脾,化痰,明目之功效。适用于热性体质,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及饭后食用。孟诜说荸荠能“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日用本草》说:“下五淋,泻胃热。”《本草再新》说:“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

荸荠,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A原、B1、B2、C,以及脂肪、钙、磷、铁等。荸荠英为一种不耐热的抗菌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此外,荸荠还有降压成分。根据民间经验,尚有解铜毒的作用。

食疗选方:

(1)荸荠120克

洗净,去皮,捣碎,绞汁,饮服。每日1~2次。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心烦。

(2)荸荠

捣汁,灌服。用于铜中毒,误服铜物。

(3)荸荠雄猪肚

荸荠去皮,填雄猪肚内,缝合,砂器煮糜食之,勿加盐。用于黄疸湿热。

(4)荸荠、海蜇头(洗净盐分)各60~120克

煮汤。1日2~3次,分服。用于高血压。

(5)荸荠

绞汁冷服。每日120克。用于咽喉肿痛。

无花果

无花果,又名映日果、明目果。性味甘,平。有补气健脾,润肺利咽,润肠通便,明目等功效。适用于气短乏力,饮食减少,肺经燥热,咽喉肿痛,咳嗽,以及肠燥便秘者食用。《本草拾遗》记载:“五痔肿痛,煎汤频熏洗之,取效。”《滇南本草》说:“无花果,一名明目果……实瓤主清利咽喉,开胸膈,消痰化滞,得酸则入肝通利血脉,清肝胆炽热,而令明目也。”又说:“治一切无名肿痛,痈疽发背……遇各种破烂者,麻油调擦,神效无比——外科之神药也。”

无花果,含有丰富的糖分,为易吸收的葡萄糖、果糖。含有维生素A、C,少量的有机酸,以及酯酶、淀粉糖化酶、脂肪酶等,有助于消化和缓泻作用。其提取物有降压作用。动物试验证明,本品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食疗选方:

(1)无花果10~20枚当归12克何首乌12克党参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天,有效。用于气血不足,头晕,气短。

(2)鲜无花果5~7枚

煮汤连果一起服食。用于肠燥便秘。

(3)无花果30克白糖

将无花果切碎,炒至半焦。每次10克,加白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减少。

(4)无花果2个小茴香9克

水煎服。用于疝气。

(5)无花果1~2枚

水煎,或空腹生食。每日2次。另以叶柄白浆涂患处。用于痔疾疼痛,出血。

(6)无花果叶9克

水煎,代茶饮。用于黄疸。

第四节畜禽蛋乳类

猪肉

(〔附〕猪蹄、猪脑、猪心、猪肝、猪肾、猪肺、猪血、火腿)

猪肉,性味甘,咸,平。具有滋阴润燥之功效。日常食之,可滋阴液,益精髓,充胃汁,补肝血,长气力,丰肌体,润皮肤。适用于瘦弱体质,肌肤枯燥,大便干结,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猪肉为“甘、咸、平,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罗氏会约医镜》说:“其肉气味最佳,能引人多吃饮食,长气力,倍精神。”《本草备要》说:“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泽皮肤,固其所也。唯多食则助热生痰,动风作湿,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

猪肉,含有脂肪、蛋白质,以及少量的钙、磷、铁等成分。瘦猪肉,含脂肪、蛋白质、胆固醇,比牛、羊肉略高。猪肉,营养丰富,滋养健身,促进发育,脂肪润肠通便。但猪肉也不宜多吃,一般人每天有肥、瘦肉各50克左右就可满足需要。多吃肥肉,能使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从而增加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机会。

食疗选方:

(1)瘦猪肉500克(切块)当归30克

加水适量,以小火炖,稍加盐调味,去药渣,喝汤吃肉。用于血虚所致头昏、眼花、乏力。

(2)瘦猪肉120~150克黄精30~60克

隔水炖服,能补虚润肺。用于肺结核病后体虚。

(3)肥猪肉250克

加佐料,炖熟食用。用于热病伤津,肠燥便秘。

(4)猪肉

煮汤进食。用于形体瘦弱,胃气虚弱。

(5)猪肉、枸杞子各适量

调味,炖食。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6)猪肉浮小麦黑豆适量

调味炖服。用于体虚自汗。

(7)猪肉100克槐花10克

调味,煮汤食。用于痔疮。

(8)龙眼肉15克大枣10枚猪肉适量

调味,炖食。用于神经衰弱。

[附]

(1)猪蹄:性味甘,咸,平。有通乳脉,补血,去寒热,托痈疽,解药毒之功效。含丰富蛋白质和动物胶质。①产后无乳:猪蹄1只。煮熟吃肉喝汤。②血友病、鼻衄、紫癜:猪蹄1只,红枣10~15枚。同煮烂,每日1剂。

(2)猪脑:性味甘,寒。补脑髓,益虚劳。含钙、磷、铁比肉多。还有维生素B1、B2,烟酸、抗坏血酸等。治神经衰弱,头风、眩晕:猪脑1具,天麻15克,枸杞25克。隔水炖服。

(3)猪心:性味甘,平。有安神定惊,益心补血之功效。含有蛋白质和一定量的维生素B1、B2、C,烟酸等。治惊悸、怔忡,不眠,自汗:猪心1个,入人参、当归100克。煮熟去药,食之。

(4)猪肝:性味甘,苦,温。有补肝、养血、明目之功效。适用于血虚体质,视力减退,夜盲,萎黄,脚气,浮肿,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①贫血,夜盲:猪肝100克,菠菜50克,调味,煮汤食。②浮肿溲涩:猪肝尖3块,绿豆4撮,陈仓米1盒。同水煮粥食。

(5)猪肾:性味咸,平。补肾,适用于肾虚腰痛,体虚自汗,身面浮肿,遗精,盗汗,久泻,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①肾虚腰痛:猪肾1个,切片,以椒盐腌去腥水,入杜仲末9克,荷叶包,煨食之,酒下。②肾虚遗精:猪肾1个,切开,去膜,入附子末3克,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饮酒1杯。

(6)猪肺:性味甘,平。补肺。适用于肺气虚弱体质,咯血,动则易喘及老年人食用。肺虚久咳:猪肺1具,切片,麻油炒熟,用米煮粥食。

(7)猪血:性味咸,平。有生血之功,适用于老年人、妇女及生长发育儿童食用。

(8)火腿:性味咸,温平。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适用于虚劳、怔忡,止虚痢,泄泻,腰腿酸软等。

牛肉

(〔附〕牛肝、牛肚)

牛肉,性味甘,平。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之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脾胃虚弱,形瘦体弱,病后体虚,术后调养,妇女产后,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韩氏医通》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医林纂要》说:“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本草拾遗》说:“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

牛肉,含蛋白质、脂肪,磷、钙、铁,以及维生素B1、B2、A,烟酸等。可见牛肉的营养价值较高。蛋白质高而脂肪较低,必需氨基酸丰富。适宜于老年、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者。

食疗选方:

(1)牛肉

炖汁吃。用于病后体虚。

(2)牛肉红枣

加水煮食。能补中益气,助肌生长,促进愈合。用于手术后病人。

(3)牛肉1 000克砂仁3克陈皮3克生姜15克桂皮3克

炖熟后,加盐调味服食。用于体质虚弱。

(4)牛肉200克苹果6克清水适量

炖汤,少许食盐调味,饮汤食肉。用于脾胃虚寒。

(5)牛肉150克(切片)蚕豆150克

加水同煮,食盐调味服食。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

〔附〕

(1)牛肝:性味甘,平。补肝明目养血。肝血虚所致头晕眼花:牛肝切片,与枸杞子同煮汤食。

(2)牛肝:性味甘,温。补中益气,养脾胃,养血。脾胃虚弱:牛肚1具,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9克。共煮食。

羊肉

(〔附〕羊肝、羊肚、羊肾)

羊肉,性味甘,温。有补虚益气,温中暖下之功效。古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之说。凡久病体虚,气血不足,产后体弱,阳气不足,畏寒怕冷,阳痿,尿频,以及健康人冬季进补食用。《本草纲目》说:“羊肉补中益气,性味甘,大热。”金·李杲说:“羊肉有形之物,能补肌肉有形之气,羊肉补形。凡味同羊肉者,皆补血虚,盖阳生则阴长也。”

羊肉,含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铁、钾,维生素B、A等。羊肉的铁含量较丰富。产热量多,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明显的御寒作用,是冬季进补的佳品。对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冬天手足不温,怕寒畏冷,常吃些羊肉有一定好处。

食疗选方:

(1)肥羊腿1只

盖密、煮烂,喝汤吃肉。用于五劳七伤虚冷。

(2)羊肉250克海参50克

炖汤食。用于虚劳羸瘦,阳痿。

(3)白羊肉250克蒜

羊肉去脂膜,切块,煮至半熟,以蒜佐之。3日1次。用于益肾气,强阳道。

(4)当归、生姜各10~15克羊肉120克

同煮熟,吃肉喝汤。每日1次。用于寒劳虚羸,产后血虚腹痛。

(5)羊肉肉桂蔻仁茴香生姜

加调料,煮熟切片食用。用于反胃,消化不良,腹部隐痛。

〔附〕

(1)羊肝:性味甘,苦,凉。能益血,补肝,明目。含丰富的维生素A,以及B、C。适用于血虚萎黄、羸瘦,肝虚目暗昏花,雀目。①夜盲:羊肝150克,苍术15克。放碗内,加水适量,蒸熟后去药,食肝饮汁。②贫血:羊肝做羹,肝熟加菠菜,打入鸡蛋,食之。

(2)羊肚:性味甘,温。补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肌肉消瘦,虚汗者食用。①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肢体消瘦:羊肚1具,白术12克,党参15克,怀山药15克。水煮熟后,去药,食肉喝汤。②体虚多汗:羊肚1具,黄芪400克,黑豆10克。水煮熟食用。

(3)羊肾:性味甘,温。补肾气,益精髓。适用于肾虚劳损,腰脊疼痛,足膝萎弱,阳痿,遗精等。肾虚:羊肾去膜切片,与大米煮粥,调味食之。

鸡肉

(〔附〕鸡内金)

鸡肉,性味甘,温。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效。母鸡的补益作用较温和,偏于补益阴血;公鸡性温明显,偏于温补阳气,其中尤以乌骨鸡为佳。适用于虚劳瘦弱,营养不良,贫血,产后少乳,病后体弱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鸡肉补虚,暖胃,强筋骨,续绝伤,活血调经,拓痈疽,止崩带,节小便频数,主娩后羸。”

鸡肉有“食补之王”之称。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有丰富的维生素A,以及B1、B2、C、E。它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是老年、妇女、体弱者理想的滋补佳品。

食疗选方:

(1)鸡肉250克冬虫夏草9克

共煮熟,食服。用于补虚强身。

(2)母鸡1只黄芪100克当归50克怀山药50克红枣50克

黄酒

用黄酒淹没鸡、药,隔水蒸熟,去药渣,食肉喝汤,分数次食用。用于病后、产后体虚。

(3)净鸡1只枸杞子、山药各适量

共炖食。用于肺痨。

(4)鸡肉250克首乌15克当归15克枸杞子15克

煮熟,食肉饮汤。用于肝血不足所致头晕、眼花。

(5)乌雄鸡1只无灰酒

以无灰酒3升,将鸡煮熟,乘热食之。3~5只见效。用于肾虚耳聋。

(6)乌鸡1只当归、熟地、白芍、知母、地骨皮各9克

鸡腹内放入各药,缝合,煮熟后去药。食肉喝汤。用于月经不调。

〔附〕

鸡内金:性味甘,平。有消食积,止遗尿,化石通淋之功效。适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脾胃薄弱性质,以及小儿、无病强身者食用。治食积腹满:鸡内金研末,吞服。

鸭肉

鸭肉,性味甘,咸,微寒。有滋阴养血,益胃生津,利水消肿之功效。鸭肉滋养健身以老雄鸭为佳,故有“煮烂老雄鸭,功效比黄芪”之说。凡体内有热、有火的人适合吃鸭肉。特别是低热、虚弱,食少,便干,水肿,盗汗,遗精及女子月经少,咽干口渴等。《滇南本草》说:“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本草纲目》说:“鸭,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治虚劳热毒,宜用乌头白鸭。”《随息居饮食谱》说:“多食气滞,滑肠,凡阳虚脾弱,外感未清,痞胀脚气,便秘,肠风皆忌之。”

鸭肉,含蛋白质、脂肪,以及少量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镁、钾、钠、氯及维生素B等。

食疗选方:

(1)冬瓜2 000克(不去皮)鸭1只瘦猪肉100克海参、芡实、薏苡各50克莲叶1张

共煮至鸭烂,加调料食用。用于健脾、补虚、清暑。

(2)老鸭1只母鸡1只

共炖至烂熟,调味服食。用于产后失血过多,或血虚所致头晕、头痛。

(3)煮鸭食。中年体虚者,再加党参、黄芪、枸杞子各9克煮食。老年阳虚,加红参6克,鹿茸片少许进食。用于血虚营养不足,肌肉枯萎,形体消瘦。

(4)雄鸭1只

加水至肉烂熟,略加食盐调味,饮浓汤,并盖以厚被,使汗出。或加猪蹄,或加火腿,煮熟后调味食用。用于阴虚浮肿。

(5)海参净鸭

调味,炖食。用于虚劳咳嗽,吐血。

本品性凉肥腻,多食可滑肠。外感未愈,阳虚脾弱,大便溏泻者忌食。

鹅肉

鹅肉,性味甘,平。有益气补虚,养胃生津之功效。鹅肉为平补之品。适用于虚弱消瘦,营养不良,消渴、口渴多饮者作食疗用。补益及治消渴,以白鹅为佳。《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鹅肉:“甘,温。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本草拾遗》说:“主消渴,煮鹅汁饮之。”

鹅肉,含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B、C,钙、磷、铁等成分。常人食之可强身。

食疗选方:

(1)净鹅1只黄芪、党参、怀山药各50克

共煮后食之。用于中气不足,消瘦乏力,食少。

(2)鹅肉黄芪6克红枣4枚

煮汤,进食。用于病后体虚,消瘦,中气不足。

(3)鹅肉250克瘦猪肉250克怀山药50克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

共煮食用。用于气阴不足的口干思饮,乏力,气短,咳嗽,纳少等。

本品肥腻,易生痰动风,湿热内蕴者不宜多食。

蛋类

蛋类,最常见的有:鸡蛋、鸭蛋、鹌鹑蛋等,是一类营养丰富的食品。

(一)鸡蛋

性味甘,平。有滋阴养血,润燥熄风之功效。适用于体衰多病,年老体虚,小儿和产妇,用脑过度,阴血不足及无病强身者食用。鸡蛋清,性味甘,凉。清肺利咽,清热解毒。蛋黄,性味甘,平。滋阴养血,润燥熄风。

鸡蛋的营养价值极高。被近代营养学家称为完全蛋白质的模式。含蛋白质、脂肪。其蛋白质主要为卵蛋白和卵球蛋白,包括有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与人体蛋白质组成近似。鸡蛋脂肪也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鸡蛋脂肪中,含有多量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蛋黄素。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胆碱进入血液,很快会到达脑部。研究表明,含胆碱食物对增进人的记忆大有裨益。此外,鸡蛋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铁等。其中铁的含量比较丰富。蛋黄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2、B6、D、E。正常人每天吃两个鸡蛋,就可以满足人体营养的需要。

食疗选方:

(1)鸡蛋

每天吃鸡蛋两个,有补养气血,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用于病后、产后体质虚弱者。

(2)鸡蛋2个红枣10枚红糖适量

炖汤食服。用于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贫血。

(3)银耳9克北沙参15克鸡蛋2个

先煎前两味,再将鸡蛋打入,熟后,加少量白糖服食。用于阴虚肺燥所致咳嗽痰少,咽干,喉痛。

(4)鸡蛋2个首乌30克

加水同炖,吃蛋饮汤。用于脱发、遗精、白带过多。

(5)鸡蛋1个阿胶50克清酒1升

以清酒微火煎阿胶令消后,入鸡蛋1个,盐3克,和之。分作3服。用于妊娠胎不安。

(6)蛋黄油

每日5~10毫升分2次服。1疗程为4~5天。或煮蛋黄,以温开水逐渐调服。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7)鸡蛋1个白及粉3克

每晨起将鸡蛋与白及粉调好,开水冲服,连服数次。用于肺结核咯血。

(8)鸡蛋(加热微熟)

每天早晨先将鸡蛋打孔吸食,连食10余日。用于咽痛声哑。

(9)鸡蛋黄乳汁

鸡蛋黄和乳汁适量吸之。用于小儿惊痫。

(10)酸枣仁15克百合12克鸡蛋

前两味煎汤取汁,趁热冲入鸡蛋搅匀服食。用于神经衰弱。

本品不宜多食,多食阻气,令人中满。胸腹有痰积食滞者慎用。

(二)鸭蛋

性味甘,凉。有滋阴清肺,补气养血之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热性病,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咸鸭蛋能治愈痢疾。《食疗本草》说:“盐藏食之,即宜人。”松花蛋性味辛涩,甘,咸,凉。能泻热,醒酒,去大肠火。

鸭蛋,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镁、钾、钠、氯,维生素等。松花蛋氨基酸总量较高,且易于消化,但维生素含量很少。

食疗选方:

(1)皮蛋1个淡菜末适量

每晚食1个,常吃有效。用于高血压,耳鸣眩晕。

(2)银耳9克鸭蛋1个冰糖适量

先煮银耳,后打鸭蛋,再加冰糖食用。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少咽干。

(3)鸭蛋猪肉

同煮,熟后,加盐食用。用于气血不足,身体虚弱。

(4)鸭蛋2个生地30克

加水共煮,蛋熟后去壳,再入汤煮片刻,饮汤食蛋。用于阴虚火旺,手足心热。

(5)鸭蛋2个白芷10克细辛3克

同煮,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渣,饮汤食蛋。用于胃火上炎,牙痛咽痛。

(6)青壳鸭蛋10个马兰头250只

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至乌青色,每次适量吃蛋喝汤。用于鼻衄、头痛、头胀。

(三)鹌鹑蛋

性味甘,平,偏温。有补养气血,强筋健骨之功效。其滋补作用强,故有“动物人参”之誉。适用于气血不足,形体消瘦,心悸失眠,眩晕,腰膝酸痛,无力,以及幼儿、老人、无病强身者食用。

鹌鹑蛋营养价值很高。其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B1、B2,铁等,均大大高于鸡蛋,而胆固醇却低于鸡蛋。本品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有滋补强壮,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加造血原料,加速红细胞生长发育,降低血压、血脂等作用。

食疗选方:

(1)鹌鹑蛋1个牛奶

每天早上将鹌鹑蛋打入250克煮沸的牛奶中服食,连服半年。或鹌鹑蛋5个,做成蛋羹食用,每日2次。或鹌鹑蛋2个,打入米汤内煮熟食用,每日2次。用于小儿营养不良。

(2)鹌鹑蛋10个龙眼肉15克

共煮,蛋熟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龙眼肉,喝汤。每日1次。用于缺铁性贫血。

(3)向日葵花盘半个鹌鹑蛋2个

将向日葵花盘煎水1碗,趁沸打入鹌鹑蛋,吃蛋喝汤。每早空腹服食。用于高血压。

(4)鹌鹑蛋1个白及适量

研末,搅匀。每早用沸水冲服。用于肺结核。

(5)鹌鹑蛋5个人参6克

先煎人参30分钟,然后放入鹌鹑蛋煮熟,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食蛋饮汤,连服数剂。用于病后体虚。

乳类

乳类,常见的有:牛乳、羊乳等。乳类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是婴幼儿、体弱者及养生健身者之佳品。

(一)牛乳

性味甘,平。有补气养血,益胃生津之功效。适用于体虚,产后气血不足及胃阴不足,消渴口干,大便燥结,肌肤枯燥,老年体衰,以及婴幼儿、老年、无病强身者食用。《名医别录》载牛乳有“补虚羸,止渴”等功能。《日华本草》概括牛乳的三大功能为:“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

牛乳为完全蛋白质食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钙、磷、铁、镁,维生素A、B、C、D等。蛋白质中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牛乳蛋白质主要为含磷蛋白质,即酪蛋白,还含有白蛋白和球蛋白。牛乳中的糖类主要为乳糖,极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牛乳中的脂肪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还含少量的低级脂肪酸,含胆固醇的量比较低。所以,是营养滋补佳品。

食疗选方:

(1)牛乳大米大枣

同煮粥,常食。用于体虚、气血不足。

(2)黄牛乳1升

以水4升煎取1升,如人饥,稍稍饮之。用于大病后不足,久病虚劳。

(3)牛乳1盏韭菜汁100克生姜汁25克

和匀,温服。用于翻胃。

(4)牛乳

时时咽之。用于反胃噎膈,大便燥结。

(5)牛乳250克白及粉6克蜂蜜50克

将牛乳煮沸,调入蜂蜜、白及粉,顿服。1日1次。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6)牛乳250克蜂蜜100克葱汁少许

煮熟,早空腹服之。用于习惯性便秘。

脾胃虚寒作泻,中有痰湿积饮者,慎服。

(二)羊乳

性味甘,温。有补虚益损,养胃润燥之功效。适用于虚损瘦弱,胃阴不足,消渴口干,呃逆反胃,大便秘结,以及老年、小儿、无病强身者食用。《本草纲目》载:“羊乳,白者佳,丹溪言反胃人宜时饮之,取其开胃脘,大肠之燥也。”《食疗本草》说:“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

羊乳为完全蛋白质食品。其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C等成分均较高。并易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此外,还有碳水化合物,磷、铁,维生素A、B1、B2等。所以,羊乳是适用于小儿、老人、体弱者及无病强身者的滋补佳品。

食疗选方:

(1)羊乳

煮沸后,每饮1~2杯。1日服2次。用于干呕反胃,慢性肾炎。

(2)鲜羊乳

煮沸,每日服500克,病重者,每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用于肾炎。

(3)羊乳、牛乳各125毫升

炖沸,每晨空腹服1次。用于常年胃痛。

(4)羊乳

细细沥口中。用于小儿口疮。

鹌鹑肉

鹌鹑肉,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强筋健骨,利水除湿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好,面黄肌瘦,腰膝酸软,以及水肿者食用。《本草纲目》说鹌鹑有“滋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热结”的作用。

鹌鹑肉的营养价值比鸡肉还好,其蛋白质和热量比鸡肉高3.2%~9.9%,且易于消化吸收。高蛋白、低脂肪,具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动脉硬化、老年人、肥胖症的理想保健食品。

食疗选方:

(1)鹌鹑1只羊肉250克小麦仁50克

共炖熟,加调料,食肉饮汤。每日1次。用于体虚、贫血。

(2)鹌鹑1只枸杞子30克杜仲15克

共炖熟,吃肉喝汤。用于肝肾不足,筋骨酸软。

(3)鹌鹑1只党参15克怀山药50克

共煮熟食之。用于消化不良。

(4)鹌鹑10只

加少量盐、油,蒸熟,早晚各吃1次。连吃5天。用于小儿疳积。

鸽肉

鸽子,性味咸,平。有滋肾益气,祛风解毒之功效。适用于老年人因肾精不足所致体弱和消渴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鸽肉:“甘、平,清热解毒,愈疮,止渴,息风。孕妇忌食。”

鸽肉含有蛋白质及少量的脂肪、灰分和无机盐。

食疗选方:

(1)鸽1只枸子24克黄精50克

共炖或蒸煮食用。用于肾虚。

(2)鸽1只(切小块)怀山药玉竹50克

共炖,熟后,食肉饮汤。用于消渴。

狗肉

狗肉,性味甘,咸,温。有温补脾胃,补肾壮阳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下元虚衰,怕冷尿频,尤宜冬令进补食用。《本草纲目》记载:“脾胃属土,喜暖恶寒,犬性温暖,能治脾胃虚寒之疾。脾胃温和,而腰肾受荫矣。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本草逢原》说:“犬肉,下元虚人,食之最宜,但食后必发口燥,唯吃米汤以解之,败疮稀水不敛,日啖狗肉最佳。痔漏人久不愈,日食自瘥。”

狗肉,除含蛋白质、脂肪、灰分、维生素外,还有嘌呤类、肌肽。新鲜狗肉含肌酸、钾、钠、氯等成分。正常人冬令食之,能暖身健体。

食疗选方:

(1)狗肉500克(切细)粳米100克

加水煮成稀粥,食盐、生姜调味服食。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喜温。

(2)狗肉500~1 000克(切碎)熟附片15~30克生姜150克(煨熟)蒜花生油

先用蒜头、花生油起镬,加水炖狗肉时,再加入熟附片,煨姜,炖约2小时左右,即可服食。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痿,早泄,畏寒,四肢不温。

(3)狗肉250克黑豆50克

调以盐、姜、五香粉。共煮食用。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

(4)雄狗之干燥阴茎和睾丸

每10克煎1服。用于早泄阳痿。

狗肉性温。凡热病,痰火证,痢疾及阴虚火旺等,不宜食用。

兔肉

兔肉,性味甘,凉。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凉血解毒之功效。适用于久病体虚,瘦弱疲乏,营养不良,消渴,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甘冷,凉血,祛湿,疗疮解热毒,利大肠。”《本草纲目》说:“能治消渴,化丹石毒。”

兔肉,含蛋白质很高,为完全蛋白质食品。脂肪,为一般动物性食品中较低者。胆固醇低于所有肉类食品。此外,尚含葡萄糖、麦芽糖,硫、钾、磷、钠,卵磷脂等。所以,是肥胖者、儿童,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的理想食品。

食疗选方:

(1)兔肉12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大枣30克枸杞子15克

加水煮至肉烂熟,饮汤食肉。用于营养不良,身体瘦弱。

(2)兔肉500克天花粉60克

加水煮烂,饮汤吃肉。用于消渴。

(3)鲜兔肝1~2只鸡蛋1个

沸水烫至半熟,加油、盐调味,至肝熟,打入鸡蛋,常食有效。用于疳眼,夜盲。

蛇肉

(〔附〕金环蛇)

蟒蛇肉,即蚺蛇肉。性味甘,温。有祛风、杀虫之功效。适用于肢体麻木,筋骨无力,以及老年人、正常人保健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治诸疮疠,辟蛊,杀虫,化毒,祛风,除疳,御瘴,疗猘犬咬,味美胜鸡,烧酒浸之历久不坏。”《本草纲目》说:“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

蛇肉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B1、B2等成分。

食疗选方:

(1)蟒蛇羹

用于风痹,瘫痪。

(2)蟒蛇酒(或蟒蛇肉)500克羌活50克(绢袋盛)糯米1 000克

蒸熟,安于缸底,置蛇于上,乃不下饭,密盖,但熟取酒,以蛇炽研和药,其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欲事。用于诸风瘫痪,痉挛骨痛,麻木瘙痒,杀虫辟瘴,疠风疥癣恶疮。

〔附〕

金环蛇:又名手中蛇、金蛇、金包铁、金角带。性味咸,温。祛风湿,通经络。风湿痹痛,手足瘫痪:金环蛇肉,调味制作羹食;或金环蛇肉浸白酒,密封2~3个月饮服。

另外,做药用的还有乌梢蛇、白花蛇等。有祛风通络定惊之功效,可用于风湿痹痛,惊痫,皮肤疥癣等症,常在中药里配伍应用。

有血虚燥枯者,不宜食用。

野鸡

野鸡,又名雉鸡。性味甘,酸,温。有补中益气,补肝明目之功效。雉肉以在秋冬季节捕捉者肥,补气作用佳。《饮膳正要》说雉肉:“入五味如常法做羹臛食之,治消渴口干,小便频数。”《名医别录》说:“主补中益气力,止泄利,除蚁瘘。”《医学入门》说:“治痰喘气上喘。”

野鸡,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铁等成分。

食疗选方:

(1)雉鸡肉胡萝卜

洗净,切小块,加油、盐,炒熟食用。用于肝虚所致眼花,夜盲。

(2)雉鸡肉冬虫夏草9克

煮汤食用。用于肾虚小便频数,气短乏力。

(3)雉1只

切细和盐、豉做羹食。用于消渴。

麻雀

麻雀,性味甘,温。有壮阳益气,暖腰膝,缩小便,益精髓之功效。适用于老年脏腑虚损,阳虚早泄,腰膝酸软,眩晕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麻雀:“甘,温。壮阳,暖腰膝,缩小便,止崩带,但宜冬月食之。阴虚内热及孕妇忌食。”《食疗本草》说:“其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续五脏不足气,助阴道,益精髓。”

麻雀,含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及维生素等。

食疗选方:

(1)麻雀3~5只

炒熟,与大米同煮粥,加葱、盐调味,空腹食。用于老年阳虚,阳痿早泄,腰膝酸软。

(2)雀5只粟米1盒葱白3根酒1蛊粳米

将雀炒熟,次入酒煮少时,入水2盏,下米做粥欲熟,下葱白五味,候熟,空心食之。用于老年脏腑虚损,阳虚羸弱。

(3)带毛雀1只(去肠)金丝矾末15克无灰酒

麻雀入金丝矾末,缝合,以柴火煨成炭,为末。空心无灰酒服。用于小肠疝气。

(4)麻雀2只(洗净)天麻9克(切片)

共放碗内,加水蒸熟食用。用于阳虚眩晕。

本品,阴虚火旺者或阳盛阳强者忌用。

马肉

马肉,性味甘,酸,寒。有除热下气,长筋,强腰脊之功效。《名医别录》说马肉:“……脯疗寒热痿症。”《食疗本草》说:“主肠中热。”“患疮人切不可食,加增难瘥。”《千金要方》说:“下痢者,食马肉必加剧。”

食疗选方:

(1)马肉汁

洗之。用于头疮白秃。

(2)马肉

煮烂,汁洗,干脯亦得。用于豌豆疮。

鹿肉

鹿肉,性味甘,温。有补五脏,调血脉之功效。适用于补养气血,阳虚畏寒,腰脊酸软,产后无乳者食用。《食疗本草》载鹿肉:“补虚羸瘦弱,利五脏,调血脉。”《医林纂要》说:“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门火,壮阳益精。”《本草纲目》说:“大抵鹿乃纯阳之物,能通督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鹿肉,含蛋白质、脂肪,以及灰分等。

食疗选方:

(1)鹿肉胡桃肉

加盐调味,煮汤食用。用于阳虚畏寒,腰脊酸软,阳痿。

(2)鹿肉150克黄芪50克大枣50克

共煮食用。用于补养气血。

本品,对阳盛或阴虚有热者,不宜食,炎热季节宜少食,寒冬时食最宜。

蜂蜜

(〔附〕蜂乳)

蜂蜜,性味甘,平。有润肺补中,缓急,解毒,滑肠通便之功效。是滋养强壮的佳品。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食少,脘腹作痛,泻痢腹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疮疡热毒丁,以及虚弱体质,老年人食用。《本草纲目》认为蜂蜜的功能为:“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润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功同。”《药品化义》说:“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补,滋养五脏,体滑主利,润泽三焦。”

蜂蜜是理想的营养佳品。它含有人体各种必需的营养成分。糖类有:葡萄糖及蔗糖等。前两者容易被吸收利用。还有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铜、锰,蜡质,天然芳香化合物。氧化酶、淀粉酶、还原酶、过氧化酶、转化酶,以及维生素B1、B2、B6、D、K、E、P,烟酸、泛酸,挥发油,有机酸等成分。蜂蜜的诸多营养成分,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贫血、冠状动脉硬化、肝脏病、糖尿病、肺病、眼疾、便秘,体弱婴幼儿,孕产妇等,均是滋补的良药。蜂蜜有强的杀菌力,经常食用,有强身作用。

食疗选方:

(1)蜂蜜黑芝麻

将黑芝麻炒熟,捣泥2匙,用蜂蜜适量,开水冲服。1日2次。用于便秘。

(2)蜂蜜1杯

隔水蒸熟,于饭前1次服食。每日3次。连服2~3周。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3)蜂蜜半杯

饭前,温开水化服,长期服用。用于高血压,便秘。

(4)蜂蜜500克

空腹,开水冲服。用于神经衰弱,失眠。

(5)大白梨1个蜂蜜50克

将梨挖去心,将蜂蜜填入,蒸熟食之,日食2个。连服数日,用于阴虚肺燥,久咳咽干。

(6)蜂蜜35克鸡蛋1个

蜜微炒后,加水适量,打入鸡蛋,早晚服食。用于慢性气管炎。

(7)百部、白及各25克蜂蜜适量

前两味水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1日1剂,分2次服。用于肺结核,痰中带血。

(8)蜂蜜

每日食2~3次。每次2~3匙。用于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肝脏病。

本品能助湿满中,积生内热。故湿热痰盛,中满痞胀,呕吐及便溏者不宜食用。

〔附〕

蜂乳:性味甘,酸,平。有滋补,强壮,益肝,健脾之功效。适用于病后虚弱,小儿营养不良,老年体衰,以及传染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高血压,营养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常用温开水冲服3~5毫升。

熊肉

(〔附〕熊掌)

熊肉,性味甘,温。有补虚损,强筋骨之功效。《千金要方》说熊肉:“主风痹不仁,五缓筋急。”《医林纂要》说:“补中益气,润肌肤,壮筋力。”《随息居饮食谱》说:“甘温,补虚损,杀劳虫,治风痹,筋骨不仁。”

食疗选方:

熊肉250克豉汁姜葱

将熊肉于豉汁中和姜、椒、葱白、盐、酱作腌腊,空腹服。用于脚气风痹不仁,五缓筋急。

〔附〕

熊掌:性温。有祛除风湿,补气益血,健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风寒湿痹及诸虚损。①补益虚损,强壮身体,滋养气血,增强御寒能力。熊掌以酒、醋、水同煮熟,食之。②补气血。熊掌、大枣、黄芪、当归,共煮汤,食肉喝汤。

猫肉

猫肉,性味甘,酸,温。有益气补血,疏风通络,软坚散结之功效。《本草纲目》说猫肉:“治劳疰,鼠瘘。”《本草求真》说:“补血,治劳疰,又治瘰疬。”

猫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及维生素等。

食疗选方:

(1)猫肉适量

煮熟连汤吃。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猫狸一物

料理做羹,如食法,空心进之。用于瘰疬结核出脓者。

猫肉有助湿发毒作用,湿毒之证,忌用。

第五节水产类

鲤鱼

鲤鱼,性味甘,平。有利水通乳,止咳退黄之功效。适用于虚弱体质,内有水湿,孕妇浮肿,脾胃虚弱,食少消瘦,倦怠乏力,产后乳汁不下者食用。《本草纲目》说:“下水气,利小便。烧灰,能发汗,定气喘,咳嗽,下乳汁,消肿。”李时珍说:“鲤乃阴中之阳,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温热之病;作鲙则性温,故能去痃结冷气之病。烧之则从火化,故能发散风寒,平肺通乳,解肠胃及肿毒之邪。”

鲤鱼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含有十几种游离氨基酸,维生素B1、B2、A、C,以及组织蛋白酶等。

食疗选方:

(1)鲤鱼1条

烧灰,每服3克,酒调下。用于乳汁不通。

(2)鲤鱼1条(500克左右)赤小豆500克

放入锅内,加水2~3千克,清炖,至豆烂鱼熟,再除鱼头、鳞、骨、内脏。将鱼肉、豆、汤食尽。忌盐。用于肝硬化腹水。

(3)鲤鱼1条(500克左右)冬瓜葱白

煮汤。同服食。用于肾炎水肿。

(4)鲤鱼

煮汤淡饮。如不见效,第二天可加当归15克、通草6克同煮,或鲤鱼与猪蹄同煮。饮汤吃肉。用于产后气血亏损,乳汁缺乏。

(5)鲤鱼头1个姜醋蒜泥

同煮食。用于咳嗽气喘。

鲫鱼

鲫鱼,又名鲋、。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水,通脉下乳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薄弱,久病体虚,妇女产后,内有水湿,产后少乳,以及养生健身者食用。《滇南本草》说鲫鱼:“和五脏,通血脉,消积。”《本草拾遗》说:“主虚羸。”《本草经疏》说:“鲫鱼入胃,治胃弱不下食;入大肠,治赤白久痢肠痈。脾胃主肌肉,甘温能益脾生肌,故主诸疮久不瘥也。”《医林纂要》说:“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也。”

鲫鱼,含蛋白质、脂肪,比较丰富的磷,以及钙、铁,维生素A、B等成分。鲫鱼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有一定效果。

食疗选方:

(1)大活鲫鱼1条商陆、赤小豆各12克糖少许

将商陆、赤小豆填入鱼腹,以线缚定,放锅水内,加糖,煮至烂熟。不吃鱼,只饮汤。隔日1剂。用于体虚浮肿。

(2)活鲫鱼1条冬瓜1个赤小豆30克葱姜黄酒

鲫鱼去肠杂,不去鳞。冬瓜切开盖,掏去瓤,放入鱼,略加葱、姜、黄酒,再加入赤小豆30克,将切下之瓜盖盖好,竹签订牢,放砂锅内,加水炖3~5小时,喝汤吃鱼及瓜;不加盐,略加糖、醋调味。每日或隔日1剂。7剂为1疗程。用于消炎浮肿,肝硬化腹水。

(3)鲫鱼1条猪前蹄1只

煮汤食。用于产后乳汁不足。

(4)鲜鲫鱼1条

清炖食。或鲫鱼1条、王不留行15克,同煮。去药食鱼。用于小儿麻疹透发不畅。

(5)鲜鲫鱼1条紫蔻3粒胡椒陈皮生姜

紫蔻打碎研末,放入鱼肚内,再加胡椒、陈皮、生姜等煮熟食用。用于脾胃虚弱,饮食无味。

(6)鲫鱼茴香

煮食。用于疝气。

(7)鲜鲫鱼1条当归9克血竭3克乳香3克

鲫鱼去肠杂,腹内纳入当归、血竭、乳香,泥封,烧存性,研成细末。每服3~6克。每天1~2次。用于妇女血崩。

(8)鲫鱼茶叶

鲫鱼去肠,留鳞,鱼腹填茶叶,纸包,煨熟食。用于消渴。

草鱼

草鱼,又名鲩鱼、鱼、鱼。性味甘。温。有补虚暖胃,祛风之功效。适用于胃寒体质,久病虚弱,食少消瘦,倦怠乏力,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医林纂要》说草鱼有“平肝,祛风,治痹,截疟”之功。《金娥山房药录》认为能治“风虚头痛,怔忡,健忘”。

草鱼,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B1、B2,烟酸等。

食疗选方:

(1)草鱼1条白豆蔻、砂仁各3克

同煮。用于胃寒冷痛。

(2)草鱼葱

煮食。用于虚风头痛。

(3)草鱼25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

水煎煮,去渣,食肉饮汤。用于久病体虚,气血不足。

(4)鱼胆2枚

以酒化鱼胆温呷取吐。用于一切骨鲠在喉。

鲢鱼

鲢鱼,又名花鲢鱼、鱼、鲢子鱼、白鲢。有补气健脾,暖中益胃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大便溏泻,皮肤干燥,中气不足,食欲减退,瘦弱无力者食用。《本草纲目》说鲢鱼有“温中益气”之功。《金娥山房药录》说:“健脾补气,开胃利水,外敷可消肿毒。”

鲢鱼,含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B1、B2,烟酸等成分。

食疗选方:

(1)鲢鱼500克生姜6克盐少许

清蒸进食。用于脾胃虚寒。

(2)鲢鱼1条丝瓜仁50克

煮汤啖饮。亦可加猪蹄同煮,效果更佳。用于妇女产后体虚,乳汁缺乏。

(3)鲢鱼头1只

调味,砂锅炖食,用于头痛眩晕。

(4)鲢鱼1条赤小豆30克

煮食。用于水肿。

(5)鲢鱼(切做鲙)生姜醋

煮食。用于咳嗽。

鲇鱼

鲇鱼,又称黏鱼、年鱼。性味甘,微温。有补气养血,通经下乳,利水消肿之功效。适用于体虚,气血两亏,产后亏损,乳汁缺少,以及脾虚水肿等,皆可作补益食疗之用。《名医别录》说其“主治百病”、“作臛补人”。李时珍说:“治口眼斜,五痔下血肛痛。”

鲇鱼,含蛋白质、脂肪,其脂肪的含量是鱼类中较高者。此外,还有钙、磷、铁等成分。

食疗选方:

(1)鲇鱼1条(切块)鸡蛋2个

将鲇鱼煮至烂熟,取汁打入鸡蛋,煮熟。用食盐、生姜调味,食用。用于产妇乳汁缺乏。

(2)黄连适量鲇鱼涎乌梅15克

将黄连研细末,和鲇鱼滑涎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每服7粒。1日3次。用乌梅煎汤送服。用于消渴。

(3)活鲇鱼(勿洗)

切去尾尖,朝口贴之。用于口眼斜。

青鱼

青鱼,又名黑鲩、乌鲭、鲭。性味甘,平。有益气化湿,宁心补肾之功效。其胆苦寒,泻热明目。适用于脚气无力,未老先衰,水肿,心痛,以及喉痹,痔疮者食用。《食疗本草》说青鱼可“疗卒心痛,平水气”。《本经逢原》说胆汁:“水磨点喉痹”、“与熊胆同功”。《随息居饮食谱》说:“补气养胃,除烦懑,化湿祛风。”

青鱼,含蛋白质、脂肪,还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等。近人发现,其肉中含有核酸和锌,有增强体质和延缓衰老等作用。

食疗选方:

(1)青鱼胆干粉、青黛等份

共研细末,吹喉。日2~3次。用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

(2)青鱼胆粉、青黛等份麻油

前两味共研末,以麻油调涂。用于腮腺炎。

(3)韭白青鱼

煮食之。用于脚气无力。

(4)青鱼胆汁黄柏粉

拌和,晒干,研细,扑敷患处,纱布裹之。用于湿疹。

黑鱼

黑鱼,别名将军、乌鱼、七星鱼、鳢鱼、黑鳢鱼。性味甘,寒。有利水健脾之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体质,妇女血虚体质,月经量少,久病虚弱,术后体虚,以及内有湿者食用。

黑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此外,尚含钙、磷、铁,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同属纹鳢之尾部肌肉含18种游离氨基酸。

食疗选方:

(1)大黑鱼1条冬瓜葱白

将鱼煮取汁,和冬瓜、葱白做羹食。用于10种水气病,痔疮下血。

(2)大黑鱼1条胡椒末25克大蒜2~3颗赤小豆萝卜3~5个葱1握

将鱼开肚,入胡椒末、大蒜,缝合;同赤小豆煮熟;下萝卜、葱,俱切碎,煮熟。空腹食至饱,并饮汁。至夜,泄恶气不止。3~5日更作1服。用于下一切气。

(3)黑鱼茴香

煮食。用于下元气虚。

鲥鱼

鲥鱼,性味甘,平。有温中益气之功效。适用于体虚无力,消瘦者食用。《食疗本草》说:“补虚劳。”《日用本草》说:“快胃气。”

鲥鱼含有较高的脂肪,其鳞下脂肪多。所以,食用时往往不去鳞。此外,尚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

食疗选方:

(1)鲥鱼竹笋香菇火腿

同煮食。或将鲥鱼清蒸,食之。用于虚弱。

(2)鲥鱼

蒸鲥鱼,取浮油,外涂。用于火烫伤。

鳜鱼

鳜鱼,又名桂鱼、石桂鱼。性味甘,平。有益气血,补脾胃之功效。为名贵淡水鱼类,有“鱼中上品”之称。为补养强壮养生佳品。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形体消瘦,病后体虚,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本品能“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血,运饮食”。《本草纲目》则说:“治骨鲠不拘远近。”

鳜鱼,含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

食疗选方:

(1)鲜鳜鱼1条人参6克姜葱

前两味调以姜、葱,煮汤食。用于久病虚劳。

(2)鲜鳜鱼1条香菇20克

调以葱、盐,煮汤食。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3)鳜鱼胆(阴干)酒

鳜鱼胆用其末,酒化温呷,吐之即已。用于骨刺鲠喉。

鳙鱼

鳙鱼,又名鱼、胖头鱼、包头鱼、鱼、花鲢。性味甘,温。有暖脾胃,益脑髓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脑力减退,年老体衰,筋骨不健,腰膝酸痛,行动不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本草求原》说:“暖胃,去头眩,益脑髓,老人痰喘宜之。”

鳙鱼,含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铁,维生素B1、B2、A,烟酸等。鳙鱼胆汁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鳙鱼头可补脑,唯性偏温,热病及内热者均宜慎用。

食疗选方:

(1)鳙鱼1条核桃肉

同煮食。用于眩晕,老人多痰。

(2)鳙鱼250克生姜葱

炖食。用于胃寒冷痛。

(3)鳙鱼头黑大豆

调味炖食。用于神经衰弱,脑髓亏虚。

(4)鳙鱼1条苡仁30克

煮食。用于疣。

鲟鱼

鲟鱼,又名鱼、蜡鱼、黄鱼等。性味甘,平。有补虚益气,活血通淋之功效。适用于体质虚弱,消瘦无力,血淋刺痛,恶血疥癣者食用。平人常食,令人肥健。《饮膳正要》认为鲟鱼“利五脏,肥美人”。《食疗本草》说:“主血淋。”《本草拾遗》说:“肝,无毒,主恶血疥癣,勿以盐炙食,肉,补虚益气,令人肥健;鼻肉,补虚下气;子,食之肥美,杀腹内小虫。”

鲟鱼,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尼克酸等。有营养强壮,止血作用。

食疗选方:

(1)鲟鱼肉100克川柏9克海藻50克

水煎服。用于血尿。

(2)鲟鱼肉豆腐

煮食之。用于恶血疥癣。

鳊鱼

鳊鱼,又名鲂鱼、平胸鳊、法罗鱼。性味甘,温。有调胃气,利五脏之功效。适用于脾虚,浮肿,食少腹胀,术后调理,失眠者食用。《本草纲目》说:“调胃气,利五脏……助肺气,去胃风,消谷。”《食疗本草》说:“功同鲫鱼。”

鳊鱼,含多种氨基酸,铁、磷,以及维生素B1、B2等。

食疗选方:

(1)鳊鱼蒜

同煮食。用于腹胀纳呆。

(2)鳊鱼苡仁

同煮食。用于浮肿。

(3)鳊鱼莲子

同煮食。用于失眠。

(4)鳊鱼麻酱

鳊鱼清蒸,以肉蘸麻酱,食之。用于外科调理。

鲈鱼

鲈鱼,又名花鲈、花寨、大头鲈等。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水,益肾安胎之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脾胃虚弱,食少乏力,消瘦,脾虚浮肿,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嘉祐本草》说:“多食宜人,做鲙尤良。”“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本草经疏》说:“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而积渐流于虚弱,脾虚则水气泛溢。益脾则诸症自除矣。”

鲈鱼,含有丰富的营养。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钙、磷、铁、微量铜,以及维生素A、B1、B2,烟酸等。平人食用,可健身增力。

食疗选方:

(1)鲈鱼50克白术10克陈皮5克胡椒0.5克

煮汤进食。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泄泻。

(2)鲜鲈鱼1条陈皮6克牡蛎12克

煮汤服食。用于小儿疳积,消瘦。

(3)鲈鱼1条苡仁30克

煮食。用于脾虚水肿。

(4)鲈鱼

做鲙食。用于胎动不安。

银鱼

银鱼,又名面条鱼、残脍鱼。性味甘,平。有宽中健胃,润肺止咳之功效。被视为清补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食少消瘦,肺燥咳嗽,干咳无痰,潮热咽干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养胃阴,和经脉。”《本草纲目》说:“宽中健胃。”《日用本草》说:“利水,润肺,止咳。”

银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以及维生素B1、B2、PP等。平人食之,可益气健身。

食疗选方:

(1)银鱼150克葱姜

将银鱼做羹,加葱、姜调味食之。用于体质虚弱,中气不足,食少消瘦,体倦乏力。

(2)银鱼90克川贝6克长冬6克

水煮至鱼烂熟,去药渣,食肉饮汤。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干痰。

(3)银鱼50克山楂15克谷芽50克

煎汤服食。或银鱼干炒鸡蛋食之。用于小儿疳积。

(4)银鱼精肉

常共食之。用于产后体虚。

(5)银鱼

常食,用于消瘦,胃纳差。

鲍鱼

鲍鱼,又称九孔螺。在其螺旋形的硬壳上有7~9个小孔。其壳,即中药石决明。性味甘,咸,平。有滋阴清热,养肝明目,行痹通络之功效。壳,有平肝潜阳,清热明目之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骨蒸劳热,肝血虚,以及视物昏暗者食用。《本草纲目》说:“淤血血痹……女子崩中血不止”,“利脏藏”,“通乳汁”,“通五淋”。《名医别录》说其壳:“目障翳痛,青盲。”

鲍鱼,含有蛋白质及20余种氨基酸,以及脂肪、碘、钙、磷,维生素A等成分。鲍灵素,能抑制癌细胞作用和抑制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病毒等作用。

食疗选方:

(1)鲍鱼壳30克牡蛎肉30克

煮食。用于眼生翳障。

(2)鲍鱼60~120克食盐少许

煮汤食用。用于阴虚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眼部干燥,耳中鸣响。

(3)鲍鱼2只葱2节

煮食。用于血虚经闭,乳汁不足。

(4)鲍鱼肉黄芪

煮食。用于痨瘵虚损。

鲳鱼

鲳鱼,又名叉片鱼、镜鱼、鲳鱼。性味苦,平。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营养不良,气血不足或血虚,四肢麻木,筋骨酸痛,以及无病健身者食用。《本草拾遗》认为:“令人肥健,益气力。”《杏林春满集》说:“健脾补肾,兴阳。”

鲳鱼,含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钙、磷、镁、铁,胆固醇等。由于鲳鱼含胆固醇的量较高,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不宜过食。

食疗选方:

(1)鲳鱼25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

水煎至肉烂熟,食肉饮汁。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2)鲳鱼2条伸筋草30克木瓜10克当归9克

水煎服,可增力健身。

或鲳鱼1条栗子10个

同煮食。用于筋骨疼痛,无力。

黄鱼

黄鱼,分大黄鱼、小黄鱼。大黄鱼又名黄花鱼,动物学上叫石首鱼,性味甘,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安神止痢之功效。适用于虚弱体质,面黄消瘦,饮食减少,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黄鱼的白鳔制成鱼鳔胶,具有大补元气,调理气血之特效。《开宝本草》说:“莼菜做羹,开胃益气。”《本草纲目》说:“妇人难产……止呕血,散淤血,消肿毒。”又说:“淋沥小便不通,煮汁服,解砒霜毒、野菌毒、虫毒。”

黄鱼,含蛋白质,有17种氨基酸,以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碘。鱼脑不含钙盐。鳔中含有高黏性胶体蛋白和黏多糖,有止血作用。

食疗选方:

(1)黄花鱼500克莼菜15克

煮浓汁服。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2)鱼鳔胶瘦猪肉鸡蛋红酒白糖

同炖食。用于产后体虚。

(3)黄花鱼芫荽

煮汤饮服。用于小儿麻疹不透。

(4)鱼脑石

研末。每日3次,每次1~3克。用于泌尿系结石。

(5)鱼鳔9~15克

炖服。用于各种出血。

带鱼

带鱼,又名牙带、海刀带、刀鱼、鞭鱼。性味甘,温。有补肝养血,和中开胃,润肌肤之功效。适用于虚弱体质,消瘦,皮肤干燥,气短乏力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带鱼“暖胃,补虚,泽肤”。《本草从新》说:“补五脏,祛风,杀虫。”

带鱼,含脂肪、蛋白质相当高,以及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碘,维生素A、B1、B2,烟酸等成分。其鳞含油脂及蛋白质。其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血胆固醇降低,可使毛发变黑。

食疗选方:

(1)鲜带鱼

蒸熟后,取其上层油食之。久服可改善症状。用于肝炎。

(2)糖醋带鱼

久服。能滋润肌肤。用于肌肤干燥,皮屑脱落。

(3)铁砂90克带鱼

铁砂置清水中1宿,滤取汁,煮带鱼食之。用于瘿瘤。

带鱼为发物,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乌贼鱼

乌贼鱼,又名墨鱼、缆鱼。性味咸,平。有补益肝肾,滋阴养血之功效。乌贼骨,中药称海螺蛸。乌贼肉适用于肝肾不足,血虚所致的经闭、崩漏,心悸气急,面色苍白,以及产后血亏,乳汁不下;乌贼骨,适用于胃酸过多,吐血便血。《本草纲目》说:“乌贼骨,厥阴血分药也,其味咸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经闭崩带,下痢疳疾,厥阴本病也……故诸血病皆治之。”《大明本草》说:“益人通月经。”《本草拾遗》说:“主血刺心痛。”

乌贼鱼肉含蛋白质、一定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还有钙、磷、铁,维生素B1、B2和烟酸等。此外,肉中尚有多肽类物质,具有抗病毒、抗射线等作用。乌贼骨含碳酸钙和磷酸盐,有制酸作用。

食疗选方:

(1)乌贼鱼桃仁

煮食。用于妇女经闭。

(2)墨囊

烘干,研粉。每次1~1.5克。1日服2次。用于血刺心痛。

(3)墨囊

烘干,研细粉。每服1克。1日2次。于经潮第1天开始服,3~5天为1疗程。用于子宫出血。

(4)海螵蛸15克白及18克

共研细末。每次服4.5克。1日3次。用于胃出血。

(5)乌贼骨贝母

各研成极细末。按85%与15%的比例混匀。每次5克。每天3次。糖水调服。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6)乌贼肉60克鹌鹑2只

煮食。用于贫血。

(7)海螵蛸、仙鹤草各等份

每次服3克。1日服3次。用于咯血。

鲨鱼

鲨鱼,古称鲛。性味甘,平。消肿去淤,补五脏。骨翅甘,平。开胃进食。适用于体虚无力,食欲不振,喉痹肿痛者食用。《食疗本草》载:“主喉痹。”《随息居饮食谱》说:“解诸鱼毒,杀虫,愈虚劳。”《唐本草》说:“主治心气鬼疰,虫毒,吐血。”

鲨鱼肉,含蛋白质、脂肪,胶体蛋白、磷脂,维生素A、D。胆汁,含胆酸、牛磺胆酸,能消炎解毒。翅,含软骨素。鲨鱼皮干品,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鲨鱼肉,有利于白细胞减少症,提高白细胞数。鲨鱼翅含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及抗凝成分,有利于高血脂症及动脉硬化患者。

食疗选方:

(1)鲨鱼肉

煮食。用于体虚无力。

(2)鲨鱼油

外涂患处。用于烧烫伤。

(3)鱼翅

煎服。用于各种慢性虚劳症。

(4)鲜鱼肉醋适量

炒食。用于伤口久不愈合。手术后病人尤宜。

(5)鲨鱼胆1只白矾3克

拌和为丸。丝绵裹后,挂线纳入喉中,将线头留在口外,待吐涎后取出。用于喉痹肿痛。

(6)鲨鱼肝100克苍术15克

水煎服。用于夜盲症。

比目鱼

比目鱼,别名牙偏、偏口、沙地、左口、。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止泻止痢,消炎解毒之功效。适用于虚弱体质,脱力劳伤者食用。《食疗本草》说:“补虚益气力,多食动气。”《杏林春满集》说:“止泻止痢。”

比目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维生素B1、B2,烟酸等成分。

食疗选方:

(1)比目鱼

煮食。用于体力虚弱。

(2)比目鱼1条芡实30克

加佐料食。用于止泻。

鳝鱼

鳝鱼,又名黄鳝、鱼、海蛇。性味甘,温。有补虚损,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形体消瘦,病后体虚,产后虚弱,以及年老体衰者食用。鳝鱼血,祛风通络,治疗口眼斜等。《本草拾遗》说鳝鱼“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后淋沥,血气不调”。又说:“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名医别录》说:“干鳝头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气,除痞症。”《随息居饮食谱》说:“鳝,甘热,补虚助力,善去风寒湿痹,通血脉,利筋骨,治产后虚羸,愈臁疮痔瘘。”

鳝鱼,含有丰富的营养。蛋白质较多,还有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黄鳝蛋白质中含有对血糖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成分。鳝鱼血有升白血球的作用。

食疗选方:

(1)黄鳝

常煮食。用于内痔出血,脱肛,子宫脱垂。

(2)鳝鱼

佐餐。用于妇女贫血,年老血虚。

(3)鳝鱼金针菜

共煮食。用于足痿无力。

(4)鳝鱼血

外用,用于口眼斜。左斜涂右,右斜涂左。

(5)鳝鱼皮(烧灰)

空腹,以暖酒调下。每次3克。用于乳房肿核痛。

鳝鱼,性温助热,凡是热性疾病及实证者,均不宜食用。

鳗鲡鱼

鳗鲡,又名白鳝、蛇鱼、鳗鱼、风鳗。性味甘,平。有补虚羸,祛风湿之功效。日常食之,可补五脏,益肝肾,壮筋骨,强腰膝,明目,健体。《本草经疏》载:“骨蒸痨瘵及五痔疮瘘人常食之,有大益也。”《食疗本草》说:“疗湿脚气,腰肾间湿,风痹……以五味煮食,甚补益。患诸疮、瘘、疠、疡、风人,宜长食之。”

鳗鱼,为高级食用鱼类,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还有钙、磷、铁,维生素A、B1、B2、C,烟酸等。其中维生素A达15 000国际单位。此外,鳗鱼的肌肉中含有肌肽、鹅肌肽;鱼身黏液中含多糖,其中包括葡萄糖胺、半乳糖胺、葡萄糖醛酸等。

食疗选方:

(1)鳗鱼怀山药

调味,煮汤食。或鳗鱼蒸食。用于体虚瘦弱。

(2)鳗鱼

切片炙热,调以椒、盐、酱,进食。用于五痔瘘疮。

(3)鳗鱼

清蒸,取油食之。用于肺虚咳嗽。

(4)鳗1 000克(洗净切段)酒2盏

共煮熟后,加盐、醋食之。用于肠风下血,骨蒸劳热。

(5)鳗300克荸荠7个

炖食。1日1次。连续食用。用于夜盲。

(6)鳗鱼冰糖

炖食。用于淋巴结核。

(7)鳗鱼油

加食盐少许,每次服半匙,1日2次。饭后服。用于慢性肝炎,小儿疳痨。

鱿鱼

鱿鱼,性味咸,平。有补虚损,益气血,养肝肾之功效。适用于虚弱体质,久病虚损,肝肾不足,以及阴血亏虚的妇女经闭者食用。为体虚以及气血亏损者的滋补佳品。

鱿鱼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此外,尚含维生素A、B1、B2、PP等成分。鱿鱼干,为较佳的滋补强身食品。

食疗选方:

(1)鲜鱿鱼肉(或鱼干)、糯米、调味品各适量

煮粥常食。用于瘦弱乏力,久病体虚。

(2)鱿鱼肉100克当归15克熟地20克

同煮,去渣,加少许生姜、盐、猪油调味,饮汤吃肉。用于血虚,经闭不行。

(3)鱿鱼肉10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

加水煎煮,去药渣,饮汤食肉。用于产后血亏,乳汁缺乏。

鳖,又名水鱼、团鱼、甲鱼、元鱼。鳖在我国作为滋补佳品。其鳖裙,也是肉质中最美部分,历来为筵席上的名菜。

鳖肉,性味甘,平。滋阴凉血,鳖甲,咸,平。滋阴潜阳,散结消痞;鳖血,咸,平。活血愈风。适用于形体瘦弱,久病体虚,阴血不足,妇女及平人滋补强身者食用。《随息居饮食谱》载鳖肉功用为:“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主脱肛,崩带,瘰疬,症瘕。”《日用本草》说:“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本草纲目》说:“鳖血有滋阴退热作用。头血,主治脱肛,风中血脉,口眼斜,小儿疳劳潮热。”李时珍说:“鳖甲乃厥阴肝经血分之药,肝主血也。”

鳖鱼有丰富的营养。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有B1、B2,尼克酸等。鳖甲,含动物胶、角质蛋白、碘、维生素D。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食疗选方:

(1)甲鱼冰糖

炖汤食用。用于阴虚诸损。

(2)甲鱼头(煅灰)

外涂。用于脱肛阴疮。

(3)鳖肉250克枸杞子、熟地黄各15克

炖汤服食。用于滋阴养胃。

(4)鳖头1个蛇蜕9张蜈蚣6条红秆蓖麻50粒香油

前四味共烙干,研末,香油调敷患处。用于手指无名肿毒。

(5)鳖甲15克知母40克青蒿10克

水煎服。1日2次。用于虚劳发热(肺结核)。

(6)生鳖甲50克牛膝50克生白芍40克

水煎服。1日服3次。用于高血压。

(7)鳖甲、蛤粉各50克(同炒色黄)熟地黄75克(晒干为末)

共研,每次服6克,饭后茶水送下。用于吐血不止。

龟,又名元绪、金龟。性味甘,咸,平。滋阴补血。壳,咸,平。滋阴潜阳,益肾健骨。血,咸,寒。活血愈伤,敛收脱肛。适用于阴血不足,筋骨无力,产后体虚,老人及平常人健身食用。《本草备要》说龟能“滋阴,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症瘕崩漏,五痔难产”。《本草纲目》说:“治腰脚酸痛,补心肾……”

龟,含蛋白质、脂肪,钙、磷等。甲,含动物胶质、角质蛋白、脂肪及钙。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可增进机体免疫功能。

食疗选方:

(1)龟肉

煮食,用于痨瘵咳嗽。

(2)龟肉核桃仁肉

清炖食。用于肾虚腰痛,筋骨疼痛。

(3)龟肉山药枸杞子

文火清炖食。用于骨蒸痨热。

(4)龟肉净猪肉

调味炖食。用于经闭。

(5)龟肉小公鸡肉

调味炖食。用于年老肾虚多尿。

(6)龟肉龙眼肉

调味烧食。用于神经衰弱。

(7)龟肉砂糖

共炖食。用于便血久泄。

(8)龟甲30克

炖服。用于小儿囟门不闭,腰脚痿弱。

田螺

田螺,又名黄螺。性味甘,寒。清热利尿。壳,甘,平。收敛制酸,和胃,止泻,止血,化痰。陶弘景说:“煮汁,疗热醒酒;用珍珠、黄连末纳入,良久取汁注目中,止目痛。”陈藏器说:“煮食,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急硬,小便赤涩,手足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捣肉,敷热疮。”

田螺肉,含蛋白质,钙、磷、铁,还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

食疗选方:

(1)大田螺7枚

洗净,除去泥秽,浸水取起,放于净器中,着少许盐于甲内,取汁饮。用于肝热目赤。

(2)螺蚌葱豉

煮食饮汁。用于酒醉不醒。

(3)螺明矾

将螺洗净,砸烂,加适量明矾,取上清液,药棉蘸涂患处。用于痔疮。

螺蛳

螺蛳,又名蜗螺、方田螺、蜗赢、蛳螺。性味甘,寒。清热,利水,明目。壳,甘,温。收敛制酸。《本草汇言》说螺蛳能“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金娥山房药录》说:“利水,壳能制酸。”

螺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还有维生素A 290国际单位,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食疗选方:

(1)螺蛳10个

水漂去泥,捣烂,露1夜,五更取清,连服2~3次。用于黄疸吐血。

(2)螺蛳1碗白酒3碗

螺蛳连壳炒熟,淬以好白酒,煮至1碗,挑肉食之,并以此酒下。连食2~3次。用于五淋白浊。

(3)螺蛳

将螺蛳养盆内,用时取1个。以注射器吸螺蛳水点眼。每日1次。连用3~5次。用于急性结膜炎。

(4)螺蛳壳(煅灰)

每日3次,每次1.5~3克。用于胃病制酸止痛。

蚶,有毛蚶、泥蚶、魁蚶等品种。其壳,名瓦楞子。肉,甘,温。健脾养胃,养血活血;壳,咸,平。散结消痰,制酸。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食用。蚶壳,适用于胃酸过多者。《本草纲目》说:“咸走血而软坚,故瓦楞子能消血块,散痰积。”《本草经疏》说:“益气而补中。”《本经逢原》说:“治积年胃脘痛。”

蚶,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肉,含15种氨基酸。蚶肉,还有抑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作用。壳,含碳酸钙等成分,有中和胃酸作用。

食疗选方:

(1)煅瓦楞子9克食姜3克香附6克甘草6克

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1日2次。用于胃酸过多。

(2)鲜蚶肉100~200克

沸水烫熟,用生姜、醋、食盐、麻油拌食。用于气血不足,贫血。

(3)蚶壳20克元胡、当归各15克红花5克酒

加水煎服。用于血淤腹痛。

本品性温助热,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有过敏体质者也宜慎食。

蟹,有海蟹和河蟹之分。海蟹种类多达200余种,通常食用的有梭子蟹、青蟹、膏蟹、花蟹、肉蟹等;河蟹也称毛蟹。蟹性味咸,寒。有清热散血,养筋益气之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眩晕健忘,视力障碍,妇女产后血淤腹痛,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筋伤骨折者食用。外用,可以解漆毒。《名医别录》说蟹能“解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随息居饮食谱》说:“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疸愈核。”

蟹的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其含量,河蟹比海蟹高,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 5 960国际单位,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成分。

食疗选方:

(1)全蟹黄酒

将蟹焙干,研末。每次10克,黄酒送下。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损,淤血肿痛。

(2)蟹爪9克

煎服,或煅研吞服。用于乳痈硬肿。

(3)全蟹

捣烂,敷患处。用于漆疮。

虾,常见的有龙虾、明虾、大虾、青虾、白虾等。其中,以青虾为上品。性味甘,咸,微温。河虾,有补肾壮阳,通乳托毒之功效。海虾,有补肾壮阳,滋阴养血之功效。河虾,适用于肾虚体质以及产后食用;海虾,适用于肾虚体质,阳事衰弱,形体瘦弱,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

《本草纲目拾遗》说虾能“补肾兴阳,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随息居饮食谱》说:“开胃化痰。”《本草拾遗》说:“大红虾鲊主蛔虫,口虫疳,风痉身痒,头疮,龋齿,去疥癣。”

虾肉,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 260国际单位,以及维生素B1、B2,烟酸等。研究证明,虾肉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和营养强壮作用。

食疗选方:

(1)鲜虾酒

鲜虾用酒浸,炒熟常食。用于补肾壮阳,开胃化痰。

(2)虾壳

煎汤外洗。用于皮肤瘙痒。

(3)虾米100克黄酒猪蹄汤

虾米用黄酒炖烂,猪蹄汤兑入,服食。用于产后气血不足,乳汁缺乏。

(4)虾韭菜猪腰

配伍同用。用于肾虚阳痿。

干贝

干贝,俗名江珧柱。性味甘,咸,平。有滋阴补肾,和胃调中,软坚散结之功效。适用于肝阴阴虚,头晕眩,口渴咽干,脾胃不和,食少纳呆,脘腹胀满,以及痰核瘰疬者食用。

干贝,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以及少量碘等成分。

食疗选方:

(1)干贝15克

干蒸饮汁。用于热病伤阴,津液缺乏。

(2)干贝海藻淡菜

煮汤,做家常汤肴。用于高血压。

(3)干贝鸡肉

佐以调料,煮汤食。用于遗精带下。

蛏子

蛏子,又名青子。性味甘,咸,寒。有清胃治痢,产后补虚,解丹石毒之功效。适用于产后虚烦少乳,病后烦热口干者食用。《嘉祐本草》说:“去胸中邪热烦闷。”《本草纲目》说:“产后虚烦。”《随息居饮食谱》说:“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

蛏子,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营养强壮作用。

食疗选方:

(1)蛏子30~60克黄酒适量

蒸煮服食。用于产后虚烦,少乳。

(2)蛏干30克万年青干菜30克

煮食。用于病后烦热,口干。

蛤蜊

蛤蜊,别名沙蛤、沙蜊等。性味咸,凉。有化痰软坚,滋阴利水之功效。壳,能清热利湿,化痰定喘,止呕,散结消肿。适用于阴虚体质,黄疸水肿,消渴,阴虚咳嗽,气虚水肿,崩漏带下者食用。《本草经疏》说:“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癖为寒为热也。”《本草纲目》说蛤蜊壳能“寒制火而咸润下,故能降焉;寒散热而咸走血,故能消焉。坚者软之以咸,取其属水而性润也;湿者燥之以渗,取其经火化而利小便也”。

蛤蜊,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 400国际单位,以及维生素B1、B2,烟酸。蛤肉还含碘2 400微克。

食疗选方:

(1)蛤蜊肉

煮食,常食有效。用于消渴。

(2)大蒜10头蛤蜊粉适量

大蒜捣如泥,入蛤蜊粉。如梧桐子大。每饭前,温开水送下10丸。用于气虚水肿。

(3)蛤蜊肉韭菜

同煮食。用于阴虚,肺结核。

(4)蛤粉500克黄檗500克新瓦酒

前两味用新瓦炒过,为细末。白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0丸,空心温酒下。1日2次。用于白浊遗精。

文蛤

文蛤,又名花蛤、黄蛤、海蛤。性味咸,寒。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之功效。适用于水肿,咳嗽痰多,妇女血块,月经不调,黄疸者食用。《本草经疏》说文蛤能“消散上下气结,故主咳逆胸痹,腰痛肋急”。又说“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金娥山房药录》说:“消痰行水。”

文蛤,含蛋白质及一定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2,尼克酸,碘等。文蛤之提取物,能抑制葡萄球菌、Moloney白血病毒,S180、艾氏瘤等作用。文蛤之壳,含壳角质、碳酸钙,能化痰制酸。

食疗选方:

(1)蛤粉(煅)、香附各150克

共研末。每次服9克。用于胃痛。

(2)文蛤30克葱姜

煮食。用于妇人血块,月经失调。

(3)文蛤60克葱5茎

煮食。用于咳嗽痰多。

泥鳅

泥鳅,别名鳛、鳅。性味甘,平。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效。其皮肤分泌的黏液甘、寒,能清热解毒,通淋。适用于气虚体质,小便不利,消瘦无力,脾胃虚弱,肾虚阳痿,以及儿童老人,妇人胎前产后等食用。《滇南本草》载:“煮食治痞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医学入门》说:“补中,止泄。”

泥鳅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 70国际单位。此外,尚有维生素B1、B2,烟酸等。泥鳅具有利胆作用,泥鳅的滑涎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食疗选方:

(1)泥鳅120克(油煎黄)黄芪15克党参15克大枣10枚山药10克生姜3片

加水同煮,去渣,取汁服。用于气血不足,营养不良。

(2)泥鳅10条(阴干,去头尾,烧炭)干荷叶等份

为末,每次服6克。新汲水调下。1日3服。用于消渴。

(3)泥鳅250~500克

烘干,研为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于急性黄疸肝炎。

(4)泥鳅米粉

煮羹食。用于脱肛。

(5)泥鳅

煮食。用于阳痿早泄。

青蛙

青蛙,别名田鸡、水鸡、青鸡、坐鱼。性味甘,寒。有解热毒,利水气,消浮肿,补虚损之功效。适用于水肿,毒痢禁口,闭经,产后虚弱者食用。

青蛙肉,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以及一定量的维生素B1、B2、A、C,烟酸,还有少量的脂肪。

食疗选方:

(1)干青蛙2只(以酥炒)干蝼蛄7枚(炒)苦葫芦250克(炒)

共为末。每次空心酒服6克。用于水臌腹大。

(2)水蛙1只麝香1.5克瓦

水蛙并肠肚捣碎,瓦上烘热,入麝香,做饼贴脐上。气通,即能进食。用于毒痢禁口。

(3)青蛙1只黄豆90克

炖熟服食。连用3日。用于闭经。

海参

海参,又名刺参。性味甘,咸,温。有补益气阴,通肠润燥,止血消炎,镇惊宁心,制酸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虚弱体质,形体消瘦,大便燥结,小便频数,遗精滑泄,以及小儿、妇女和老人食用。《本草从新》认为海参能“补肾益精,壮阳疗痿”。《随息居饮食谱》说:“滋阴,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利产。凡产后,病后,衰老孱,宜同火腿,或猪羊肉煨食之。”

海参,有刺参、光参、梅花参、白尼参、花刺参、绿刺参等十几种,均为补养美食,功效相似,均可通用。

海参,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发海参,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以及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碘等成分。体壁含刺参酸性多糖,具有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脂,抗凝血作用,以及抗射线损伤作用。海参所含的海参毒素能抑制多种霉菌,抑制S 180及Krebs-a腹水癌细胞的生长,故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食疗选方:

(1)海参1个蛋

海参炖蛋同食。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2)海参500克白及200克(焙干)龟板100克(炙酥)

共研末。每次服15克。每天3次。用于阴虚体弱,肺结核。

(3)海参3个鸡蛋1个猪胰1个地肤子、向日葵秆心各6克

先将前三味蒸熟,再加后两味,水煎,内服。用于糖尿病。

(4)海参羊肉

共切片煮汤,加盐、姜调味,服食。用于肾虚阳痿,小便频数。

(5)海参(浸透)瘦猪肉适量

共切片,煮汤,熟后加盐调味,服食。用于产后体虚。

(6)海参肠

焙干,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服1克。用于胃痛泛酸。

(7)海参、黄鱼适量

做羹食。用于慢性肝炎。

(8)海参火腿猪肉羊肉

同用。用于补诸虚损。

(9)海参冰糖

共炖食。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

(10)海参猪蹄脚

炖食。用于肌肉羸瘦,筋骨无力,中风瘫痪。

牡蛎

牡蛎,又名蛎黄、海蛎子、蠔、牡蛤、蛎蛤。性味甘,咸,平。有调中补虚,养血安神之功效。壳,咸,涩,微寒。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制酸止痛。适用于阴血不足,痨病体虚,形体瘦弱,肌肤枯燥,以及无病强身者食用。《本草拾遗》载牡蛎肉:“虚损……解丹毒……酒后烦热。”《本草纲目》说牡蛎壳“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

牡蛎肉,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 133个国际单位,以及B1、B2、D、E,尼克酸等成分外,还含有10种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铜、锌、锰、钡、镁、铝等。牡蛎肉的醋酸提取物可增强大脑对病毒的抵抗力,抑制链球菌、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壳,含有丰富的碳酸钙、磷酸钙、镁、氧化铁及有机质,有制酸、镇静、降低血压及抑制肿瘤细胞等作用。牡蛎之油,称之豪油,营养丰富。由于牡蛎肉含有能促进儿童智育的微量元素锌,故有“益智海味”之称。

食疗选方:

(1)牡蛎肉250克瘦猪肉100克(切薄片)

炒熟,煮汤食用。用于阴虚血少,形体消瘦。

(2)鲜牡蛎肉250克莲子肉100克

将莲子煮烂熟,再放入牡蛎同煮沸,调味食之。用于久病体虚,血亏,心悸,失眠。

(3)牡蛎30克菊花15克枸杞子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

(4)鲜牡蛎肉

调以姜、醋拌食。用于丹毒,酒后烦热。

(5)鲜牡蛎肉豆腐

调味煮食。用于消渴,下痢。

(6)蛎肉25克

洗净,煎服。用于贫血盗汗,神经痛。

(7)煅牡蛎15克乌贼骨25克浙贝母20克

共研末,混匀。每次10克。每天3次。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8)煅牡蛎50克莲须10克芡实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遗精早泄。

(9)牡蛎、龙骨各15克乌贼骨、樗根白皮、白鸡冠花各9克

煎服。用于赤白带。

海蜇

海蜇,又名水母、海蛇、白皮子、石镜。性味咸,平。有清热化痰,消积润肠,安胎、软坚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体质。皮肤易患疮疡,肥胖痰湿体质,大便燥结,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孕妇,以及饮酒佐餐用。《本草拾遗》说海蜇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痰,丹毒,汤火”。《医林纂要》说:“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湿邪,解渴醒酒。”《归砚录》说:“海蛇,妙药也。宣气化痰,消炎引食,而不伤正。”

海蜇,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微量元素的磷,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海蜇,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食疗选方:

(1)海蜇皮30克鲜荸荠120克

煮服。用于痰饮咳嗽。

(2)海蜇皮

外贴痛处,可治头痛,关节肿痛。用于解毒止痛。

(3)海蜇80克荸荠40克芹菜100克白糖适量

煮汤饮服。每日1剂,连服5~7天。用于高血压。

(4)海蜇

每日凉拌食用。用于老年性便秘。

(5)海蜇、大枣各500克红糖750克

浓煎成膏。每日服2次,每次1匙。用于溃疡病。

本品性滑偏凉,对脾胃虚弱,胃脘冷痛,大便溏稀者,不宜食用。凉拌较难消化,故食用不宜过量。

海带

海带,又名海带草。性味咸,寒。有消痰软坚,行水消肿之功效。适用于阴虚血亏体质,肥胖痰湿体质,热性体质,易患疮疡,饮酒过量,以及预防甲状腺肿大者食用。《本草纲目》说:“治水病,瘿瘤,功同海藻。”《本草汇言》说:“海带去瘿行水,下气化痰,功同海藻、昆布;妇人方中催生有验,稍有异耳。”

海带,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1、B2,尼克酸等成分外,还含有大叶藻素。它包括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木糖、0-甲基木糖、洋芫荽糖,以及鞣酸、维生素B2等。海带,还富含多糖类成分藻胶酸和昆布素、甘露醇、钾、碘、钴、氟。有人报道,海带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可以纠正缺碘而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不足,同时,也可暂时抑制甲状腺机能亢进而改善症状;海带氨酸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海带根有一定的镇咳平喘作用。

食疗选方:

(1)海带

可单食,或配伍海藻、紫菜等同用。用于瘿瘤、瘰疬。

(2)海带50克冬瓜250克

煮汤食。用于水肿。

(3)水发海带白糖

拌食。用于肠风下血。

(4)海带白糖

海带用开水冲泡后,拌以白糖进食。早晚各食1次。用于慢性气管炎。

第六节调味类

茶,是世界上最早的饮料之一。种茶的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茶国家之一。茶性味甘,苦,微寒。含生物碱、黄酮类、鞣质,维生素A、B2、C,茶丹宁、麦甾醇、挥发油。有泻热、清神、消食下气、利尿、解毒之功效。

饮茶对人体的好处,我国古书有很多记载。《神农本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明·顾元庆《茶谱》中说:“人饮其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食论》说:“苦茶久食,益思意。”在《遵生八笺》中说:“人固不可一日无茶,然或有忌而不饮,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顿去而脾胃自清,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漱涤之,乃尽消缩,不觉脱去,不烦刺挑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茶对于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祖国医学对用茶来防治疾病有很多记载。《本草纲目》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我国人民习惯以热茶来解暑。据实验证明,饮热茶的效果,比冷饮更好。因茶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在热水中溶解度高。张仲景指出:“茶治便脓血甚效。”现在临床以茶作痢疾、肠炎等的辅助治疗,都有明显疗效。

近代科学证明,茶之所以对身体有益,是由于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芳香油、维生素等成分。茶中的单宁酸,有解油腻,止渴和杀菌解毒作用。茶中的咖啡碱是一种兴奋剂,它能兴奋神经,使心跳血液加快,消化液增多,肾滤尿功能加速。所以,饮茶能提神,助消化,解疲劳。

此外,还有预防辐射损伤的功能。国外认为,茶叶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有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作用。人们在劳动工作之余喝一杯香喷喷的热茶,确有提神解乏,心旷神怡之感。研究证明,绿茶有肯定的抗癌作用。

要发挥饮茶的功效,就要注意沏茶应选用适宜的水。唐·陆羽的《茶经》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沏茶以泉水最好,它杂质少,水质软。用江、湖、河水,必须经充分煮沸,使酸性碳酸盐分解、沉淀,使水软化。否则,它可与茶中的茶多酚结合,影响茶的质量。自来水中漂白粉过多,可将水贮存过夜或延长煮沸时间。

对有便秘的人,哺乳的妇女,不宜大量饮茶。否则,会加重便秘或使乳汁减少。

食疗选方:

(1)绿茶

研末。每次服3克。1日3次。连服7天。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

(2)浓茶水

催吐,有解毒作用。用于金属盐类或生物碱类中毒。

酒,有米酒、白酒、葡萄酒及啤酒等。浸药的多用白酒,做药引的多用米酒。酒性味甘,辛,温(烧酒有大热)。黄酒含乙醇15%左右,烧酒含49%~81%。少饮有畅通血脉,祛淤活血,祛风散寒,行药杀邪之功效。过量除引起急性中毒外,醉人伤脑,引起慢性中毒,造成健忘、神经炎、消化道疾患、肝硬化,对心血管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

食疗选方:

(1)豆淋酒

适量饮服。用于血虚风痹,肢体麻木疼痛,妇女诸风,男子中风口,阴寒腹痛,风湿痛,神经痛等。

豆淋酒的制法:黑豆150克,炒至半焦爆裂时,用陈黄酒2 000克左右泡入坛中;冷后,过滤备用。

(2)黄酒

适量饮。有活血化淤、止痛之效。用于跌打损伤,疼痛。

醋,性味酸,苦,温。含醋酸20%及其他有机酸、糖分、维生素、醛类化合物、盐类等。有健胃,助消化,收敛和缓解之功效。

醋的医疗作用,早在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就认识到醋能“理诸药消毒”。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治疗黄疸病的处方用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治霍乱、鼻出血、乳痈坚硬等也用醋。《本草纲目》中搜集用醋的药方30多个。

醋,不仅有调味作用,而且对健康大有好处。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醋酸有杀菌和抑菌作用,可以用它来治蛲虫病、脚癣,消毒空气。夏季吃点醋,可以预防肠道疾病。炒菜时放点醋,不但有保护食品中维生素丙少受破坏,而且,可以防止变质。

根据中医理论,蛔虫“得酸则伏”,吃醋可以解除蛔虫引起的肠绞痛。

此外,在烹调中,炖牛羊肉放点醋,使肉易烂。做鱼放醋,可以去腥味,增鲜味,软化鱼刺,有利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过油腻、过咸的食物,加点醋或蘸醋吃,可以降低咸味,减少油腻感。

食疗选方:

(1)醋

急饮热醋1杯,能缓解胆道痉挛性疼痛。用于胆道蛔虫及肠道蛔虫引起腹痛。

(2)浓醋

涂搽或浸泡,用于脚癣,鹅掌风等,有良效。

(3)食醋半匙

熏蒸房间,可消毒空气。用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4)醋

棉球蘸醋塞入肛门,留置过夜,次晨取出。连用6天。用于驱蛲虫。

(5)食醋2 500毫升冰糖500克

使溶化,每日饭后1汤匙。

又花生米泡醋,每日早晨吃10粒。

坚持服用,有软化血管,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糖,分红糖、白糖两种。红糖比白糖含杂质多。红糖的颜色是因为含有糖蜜、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及铁等。因此,红糖的营养成分比白糖高。

红糖,性味甘,温。有健脾暖胃,散寒,活血化淤,益气缓中之功效。我国人民传统习惯给产妇用红糖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红糖含钙、铁比白糖高,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等成分,产妇在分娩中血液流失,又要哺乳婴儿,多吃点红糖,供给热量和补血,是非常有益的。

妇女行经不利,经色暗红有块、或经期受寒等,喝些热红糖水,往往会有效。

胃寒虚冷者,吃点糖,能健胃醒脾,增进食欲。

白糖、冰糖,多用在清热,消炎,去火气,如咽喉肿痛,口腔发炎等。

糖,对身体有益,但亦不能过分多吃。甜味容易腻人,吃多了使食欲减退。长此以往,就会影响营养和健康。所以,孩子不能经常吃糖果零食。

食疗选方:

(1)红糖30克老姜6克

水煎服。用于产妇腹痛。

(2)白砂糖适量

先将伤口用盐水洗净,将白砂糖撒在创面上,用纱布包扎。2~3日换一次。用于外伤。

(3)红糖120克孵鸡蛋壳60克

蛋壳焙黄,研末,加红糖拌匀。1日服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用于胃痛。

盐,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通便解毒,滋肾坚齿之功效。适用于体内缺盐,食少恶心,或目赤肿痛,骨病齿痛,大便秘结等证。《医林纂要》说盐“熟用补心,安神止妄,活血化淤。生用泄肾,坚骨固齿,降逆消痰”。

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少量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钠、硫酸钙等杂质。盐是人体必需的食品之一。它是维持机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生理功能不能缺少的物质。体内缺少食盐,可能造成全身各系统的病症。食盐,又是构成胃液的基本物质。

食疗选方:

(1)淡盐水

每日早晨空腹喝一杯淡盐水。可治习惯性便秘。

(2)盐水

饮盐水2~3杯,可迅速补充体内缺乏的水分。用于急性胃肠炎。或每天早晨空腹饮盐水1杯,可治疗胃肠消化机能低下,食欲不振。

(3)盐水

每天用盐水含漱咽喉,1日数次。用于咽喉肿痛。

(4)白盐(纸包烧研)

调粥吃2~3次。用于血痢不止。

(5)盐

炒热,熨脐下气海穴。用于阳虚脱症,四肢厥冷,或少腹紧痛。

酱油

酱油,性味咸,寒。有解热除烦解毒之功效。适用于虫蜂螫伤及水火烫伤等证。《随息居饮食谱》说酱油在“痘痂新脱时食之则瘢黑”。

酱油,含有蛋白质、多肽、肽。氨基酸有酪氨酸、胱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等。还含有多量的食盐及硫酸盐、磷酸盐,钙、镁、钾、铁等。

食疗选方:

(1)酱油

涂患处。用于毒虫、蜂螫伤。

(2)酱油

敷之。用于汤、火烧灼未成疮。

(3)酱油醋

等量混合,涂患处。用于痒疹。

茴香

茴香,分两种:小茴香和八角茴香。两种茴香都有芳香气味,功能相似。有温中止痛,帮助消化之功效。适用于疝气痛,腹部冷痛,小便频数,带下清稀,以及寒性体质者。《本草纲目》说:“小茴香性平,理气开胃,夏月祛蝇碎臭,食料宜之。”《医林纂要》说:“茴香,大补命门,而升达于膻中之上,命门火固,则脾胃能化水谷而气血生,诸寒皆散矣。”又说:“润肾补肾、舒肝、达阳郁、舒筋,下除脚气。”现时,大都将大茴香作为食物调味香料;小茴香作药用。

茴香,主要含挥发油、脂肪油、蛋白质、树脂等。挥发油(茴香油)的主要成分为茴香醚,还有少量的茴香醛、甲基胡椒酚、茴香酸、茴香酮等。挥发油能促进肠胃蠕动和分泌,排除肠内积气。所以能帮助消化,缓解痉挛,减轻疼痛。茴香的醇提取物对革兰氏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

食疗选方:

(1)大茴香末50克小茴香末50克猪尿胞1个酒

用猪尿胞连尿入二末于内,定于空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0丸,白汤下。用于疝气偏坠。

(2)小茴香30克枳壳15克

微炒,研末。每次6克。每日2次。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胁下胀痛。

(3)大茴香

炒研。每次服6克,食前盐汤下。另以糯米1 000克左右,炒热,袋盛,拴于痛处。用于腰痛。

(4)茴香干姜红糖

煮汤饮。用于妇女带下。

(5)茴香

研末。开水泡饮。用于痔疮。

(6)小茴香15克

水煎服。每次经前3天服。连服3剂。用于痛经。

花椒

花椒,又名大椒、秦椒、蜀椒、川椒等。性味辛,温。有小毒。有温中除湿,杀虫解腥之功效。适用于胃部冷痛阴寒,呕吐,腹泻,久居寒湿环境,以及食欲不振者应用。《神农本草经》载花椒“除风邪气,温中,去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名医别录》说:“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

花椒,含甾醇、不饱和有机酸、挥发油。在挥发油中,主要为牦牛儿醇、柠檬烯、枯醇,以及磷、铁等。花椒对多种杆菌和球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挥发油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食疗选方:

(1)花椒60克

炒焦,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3克。米汤送下。用于虚寒腹痛。

(2)花椒9克生姜24克大枣10枚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寒性痛经。

(3)川椒6克(微炒)乌梅9克

水煎。1日2~3次分服。用于蛔虫腹痛,或胆道蛔虫。

(4)花椒5克

煮汤饮,盖被取汗。用于寒湿痹痛。

本品有阴虚火旺者及孕妇不宜食用。

桂皮

桂皮,又名牡桂、肉桂、玉桂、官桂、天竺桂。别名阴香。性味辛,温。有温脾和胃,祛风散寒,活血利脉之功效。适用于寒性体质,阳事衰弱,妇女经痛,脘腹寒冷,以及气血虚弱体质者食用。《本草衍义》说:“天竺桂与菌桂同,味薄而已。”《海药本草》说:“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

桂皮,含挥发油(即桂皮油)。油中含水芹烯、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等。桂皮油能刺激胃肠道黏膜,使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能解除胃肠的痉挛性疼痛,增加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排除消化道积气,抑制肠内异常发酵,能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和解热,对痢疾杆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丁香油酚也有一定的抗菌和驱蛔作用。此外,尚有健胃和止痛作用。

食疗选方:

(1)桂皮3克

研细末。1日2次分服,温开水送下。用于胃气寒痛。

(2)桂皮雄鸡肝1只

佐以调料炖食。用于小儿遗尿。

(3)桂皮5克净鸡1只

佐以调料炖食。用于肾虚阳痿,低血压。

(4)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50克

月经来潮前水煎,分2次温服。用于经前小腹胀痛。

本品辛,温,对于热性体质及阴虚火旺、血热出血者及孕妇等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