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10738700000007

第7章 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必要。我们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才能有效地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才能发挥它应有的魅力。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直问法

直问法式的提问,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某种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比如,就某一问题而作的明确提问:“鞠躬尽瘁的意义是什么?”“你认为这道题怎么解?”等等,这样的问题基本上就属于直问法

曲问法

曲问法式的提问主要是指提问的主题是隐含在问题中的。比如,教师想提问A,可他先从B开始问,采取“曲径通幽”的办法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有位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愚公移山》中“年且九十”的“且”字,这位老师不直接问学生“且”字的意思是什么,而是问学生“老愚公多大了?”学生回答:“快九十了。”这位老师又问:“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就会让学生逐步绕到“且”字上,使学生接受起来容易,记忆也准确。

泛问法

泛问法式的提问主要是指对提问回答的对象没有要求,课堂上谁都可以回答提问,不确定回答提问的对象,主要目的是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思考。比如这样的提问:“大家对这个问题如何理解?请先考虑一下,然后大家可以举手回答”。像这样的问题就属于泛问法式的提问。

特问法

特问法式的提问主要是指对于提问的问题要点明回答的对象。教师有时可以先提问,接着再点名回答;有时先点名,再提问。特问法是课堂教学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某些同学的学习作用,或发现某些同学注意力不集中而需要调控时,均可采用这种特问的方式。

设问法

设问法式的提问主要是指提问的主题比较明确,学生一听提问的题意便明白了。但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一般自己设问自己来回答。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为引起学生的注意,常用这种设问法。这种设问法的提问形式比较适合于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运用。比如:“梯形的面积公式怎样算?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设问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不是真的要让学生来回答。但设问不可使用过多,否则教师再提问题,学生就不注意思考了。

反问法

反问法式的提问是指由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就学生回答中的问题进行反问,这种形式叫反问。反问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抓住错误的关键处进行反问,以引起学生自觉寻找问题根源,找出错因。教师有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学生回答正确后,为了让学生坚信对问题的认识,也可进行反问式提问。

疑问法

疑问法式的提问是指在问题的疑难之处进行的提问。比如说:“××问题,有的同学这样理解。他的理解对不对?为什么?”像这样的提问就属于疑问法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积极和思考。

激问法

激问法式的提问主要是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而进行的激励性的提问,比如,“××应用题,×××同学说了一种解法,谁还能再说出另一种解法?”见学生们学生们沉默不语,教师为了激将,有时也可用激问法。学生回答问题本来回答对了,教师却有意说:“这样回答对吗?你们怎么算?还有别的答法吗?”这也是一种激问法。

疏问法

疏问法式的提问主要用在当学生回答问题一时回答不上来或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可采用疏问法式的方法来提问学生,疏导性地进行一些启发提问。比如,有些学生在求环形的面积时“卡了壳”,教师可用疏问法的方法马上引导他:“你想一想圆形的面积怎么求?”通过这一疏问“搭桥”,学生就能顺利答出环形面积的求法来。

追问法

追问法式的提问是当学生回答问题犹豫不决、没有把握时教师采取的一种提问形式,比如,“你认为你回答的准确吗?理由是什么?还有没有补充的?”等等。像这样的问句就属于课堂提问方式之一——追问法。

检查性提问法

检查性提问法主要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而进行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提问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掌握教学进展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教师能够及时解决存在学生心中的知识疑点,并帮助他们尽快扫除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点。

评价性提问法

评价性提问法是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进行的提问。与检查性提问不同的是,检查性提问法只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时使用,不一定非要作出评价,而评价性提问法往往需要马上对学生作出成绩判定,或划出等级,或评出分数。这是教师在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辅助手段。

总结性提问法

总结性提问法是为总结归纳课文的中心内容所进行的提问。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进而归纳总结出课堂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比如教师在讲完某一篇课文后,可以这样提问:“这篇课文讲了哪些问题?其中哪些是主要的?是否可以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提问就属于总结性提问法。

理解性提问法

理解性提问法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进行的一种提问。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常这样提问“这句话如何理解?”“这段课文的意思是什么?”就属于这种理解式提问法。其作用是通过提问促使学生认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含义。

铺垫性提问法

铺垫性提问法主要是针对个别难度高一些的提问特别设计的。因学生对有些问题一时或一次都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把问题化难为易,设计出一个或一些比较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来提问学生。这种搭桥铺路式的提问叫做铺垫性提问。比如在讲扇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先不问扇形面积公式是什么,而先问圆的面积公式,再过渡到扇形面积的公式,这样就可以把难回答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研究性提问法

研究性提问法主要是为研究某一问题而进行的提问。提问时教师宜用商量的口吻,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其作用主要是积极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探讨性提问法

探讨性提问法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所进行的一种更深一层的提问,其目的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对某一应用题,教师写明解法后,可再提问学生:“这个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如果有,是哪几种解法?”这就属于探讨性提问法。

发散性提问法

发散性提问法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而进行的一种提问方法。比如在语文教材中的多音多义字、数学教材中的一题多解等,教师都可以采用这种发散性提问方法来提问学生。

联想性提问法

联想性提问法主要是学生在基本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为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展开联想而进行的提问方法。例如,数学中的推理证明题,语文课中富于联想的问题均可采用这种联想性提问法进行提问。

比较性提问法

比较性提问法是为两类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点作比较所进行的提问。比如,分数与分式的运算规则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运用这样比较性提问法可以提高学生辨析事物的能力。

开拓性提问法

开拓性提问法是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提问方法,这种开拓性提问法的运用,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从课本知识中“跳”出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进而达到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质疑性提问法

质疑性提问法根据教材主题思想进行质疑问难所进行的提问方法。其着重点在质疑上,比如,“你为什么这样认为?”“你从哪些方面看出这个问题?”其作用是教师通过质疑提问,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欲望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