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10738700000008

第8章 课堂提问的方法

课堂启发学生答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想让每堂课上得有声有色,就要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学生的学习也就会积极主动,并踊跃抢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主要靠教师平时的深钻,并深挖教材学活动中的愉快诱因,提炼问题的精髓,才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

提问方式的形象直观法

形象直观法的提问方式主要由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幻灯片等教学媒体进行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讲到“长方体的认识”,教师可准备一个土豆,先切一刀使学生见“面”,再切一刀让学生见“棱”,三刀见其“顶点”。这样就让学生学起来轻松而愉快,既形象直观,又容易理解,并让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三个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并用形象直观的提问方法让学生概括出长方体的基本特点。这样,学生就能积极思维踊跃地回答问题,从而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

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主要为了启发学生正确回答问题而采用的一种辅助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借助语言来启发学生,还可以借助学习工具,通过学生的画、量、拼、剪、比等动手活动,从中尝到求知的乐趣,使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这样回答问题时印象更深刻。比如教师在教“对长方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在长方形的感性认识上进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达到对长方形的本质认识,形成基本概念,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教师再提出关于“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就能很快回答出四条边。然后学生再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就能正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长方形的一组对边是否相等?(折一折)

2.另一组对边是否一样长?(折一折)

3.长方形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

创设情景法

创设情景法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小学生。对于课堂提问和答问要注意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有的放矢地进行。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有意识的注意力正处在发育阶段,且持续时间较短,而无意识的注意力却常常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提问时就应注意到这些问题。遵循他们的注意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力,来营造热烈学习的气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质数、合数”时,教师可以先把与这两个概念相关联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写到黑板上:①必须用乘法;②限用整除;③不能用1.然后板书提问学生4=?,6=?,8=?,9=?,……。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打断他,仅用手势来提醒学生注意黑板上的“条件”限制。进一步又板书提问学生:2=?,3=?,5=?,7=?。最后,教师才问学生“通过这一连串的问号,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开始动脑筋想问题了。教师归纳说:“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这样的提问与答问方式,把儿童带入独立的思考中,培养了儿童独立思索、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实验发现法

实验发现法主要是将课堂上难以说明的问题通过实验辅助学生解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有些问题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完成课题,课中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去实践一些创造性活动,引导他们把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和所形成的“自己的构想”,用各自的语言描述出来,再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启发、补充、争论,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一定知识含量的科学概念。比如,讲“圆周率”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大小不一的圆。用线绳围绕圆周量出一周长度,然后用圆周长度除以直径。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发现而得出正确结论:各数都是比3多一点。再通过教师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怎样算出圆周率的故事,这样,不但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更为学生学习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竞赛激励法

竞赛激励法主要是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就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让学生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常常会掀起抢答热潮,比如,“夺红旗、开火车、抓特务、摘取智慧果”等活动都是有效地运用了竞赛激励法这一教学方式的典型例子。

搭桥引路法

搭桥引路法主要是为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而设计的一种课堂学习方法。在教师教授新知识的同时,旧知识也要及时复习,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于是,教师常常在新旧知识的交接点处提问,这类问题常源于旧知识但又有新知识点,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交接点上往往回答不上来,有时出现冷场现象。这时需要老师搭桥引路,疏通诱导,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冷场”现象。

举一反三法

举一反三法主要用于对某些问题的处理结果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主要用来培养学生具有多向思维的能力。因为,对于某些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思路不同,学生的解题方法也会不同,特别是对于数学的解题方法更是如此。教师只要抓住关键点,讲清重点,就会带动一大片学生。教师常以举一为例,然后让学生去反二。这样的教学教果也是非常好的。

迁移启导法

迁移启导法主要是运用在当学生答问出现冷场时教师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点,教师常用迁移启导法来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将熟悉的旧知识转移到新的知识上面来。这种由此及彼的转移启导,可以打开学生解答问题时的思路。

直观提示法

直观提示法主要适用于对小学生的提问。因为,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问题比较感兴趣,回答也很积极,因此,对一些抽象的问题,教师不能以抽象的说教对抽象的问题,相反要用具体的实物、插图、教具等来提示、启发学生的回答。

问题明确法

问题明确法主要用于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对提问的主题是否明确,提问的内容难易是否得当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提问应尽量准确明白,提问的语句也应符合学生的听觉与口味,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如果问题难度过大,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不太相符,学生想答而又答不出,或一时“卡壳”,这时教师应及时收集课堂有关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控,缩小或限制答题范围,或指明答题方向,以便帮助学生排除答题障碍,确定思维方向,迅速而准确地捕捉答题目标,完成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