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10738700000006

第6章 课堂提问的特点

课堂教学提问是讲究提问艺术的,不是随意提问的,而是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进行的。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形式都是教师在授课前精心设计好的,提问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应具有代表性,提问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否则提问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注意合理性与科学性

教师在提问前要熟悉教材,还要把了解学生的事做好,在把握好提问难易程度的同时,不能让学生感到问题难以回答,也不能让学生不费什么力气答出。而要使学生“蹦起来才摘得着”。如果问题难度太大,教师要注意提前设计铺垫性提问。

课堂提问要新颖别致,注意问题的趣味性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表现在提问的内容不要太空泛,问题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问题。对于较陈旧的知识点,教师也要注意变换一下位置,让问题充满神秘的味道。

课堂提问要循循善诱,注意提问的启发性

启发性问题是课堂提问的一个主要方面。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要不得的,因此要避免那种什么也不分,碰到哪就把问题提到哪。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如果多采用疑问性提问的话,学生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会得到锻炼的,如果要让学生在提问中不断受到启迪的话,教师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才行。

课堂提问要注意因势利导,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灵活变化

课堂教学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多运用“随机应变”的方法,根据课堂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而要根据变化灵活运用课堂提问,学生答不出时不要一个劲地追问。应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课堂情况。

课堂提问要注意对学生正确的答问作出评价并及时给

予鼓励

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冷言相语,也不能无缘无故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指明努力的方向。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注意提问的广泛性

教师提问不能偏向个体,而应面向全班同学,然后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由于目前教师的提问对象总停留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这样会导致他们思维能力愈来愈差,学习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广泛性”,即使在提问个别同学时,也应该注意让其他学生认真听。有的教师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得力,比如教师说:“现在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使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中差生都能积极思考认真听讲了。

课堂提问应因材施问,注意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

课堂提问要考虑的问题不是一点而是很多方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鉴于彼此间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差异,所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区别。问题太难了,反而把学生吓回去了,而问题太简单了,学生就起不到动脑的作用。反之学生不加思考就解答出来,也不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当然,课堂教学时,教师没有办法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各制一套提问,但把握好提问的顺序和难易程度,设计相应问题,还是可以做到的。

除此之外,课堂提问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提前优选问点,在知识关键处设问

所谓问点,就是知识的引入点,在新旧知识相结合时,如何自然引入新知识,教师提前优选问点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地说,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的地方。

提问要选准时机,在教学当问处提问

选准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关键,提问时机选得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教学的进程来说,讲课刚刚进入正题时,这时的学生注意力还不够集中,教师要及时提问,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劲头调动起来。在课程进行中,如果学生的回答受阻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教师一定要排除干扰,引导回答,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课尾讲授时间较长,学生容易产生疲倦的状态,这时教师及时提问,让学生可以重新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学习中;从教学的灵活性来说,学生答问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变化灵活运用反问、疏问或追问的方式来管理好课堂秩序。

课堂提问要掌握分寸,在知识的难易适中处设计提问

课堂提问不要太偏向少数学生,要关注大多数学生,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难易适中,问题设计难度太高,只面向少数尖子生;太容易,连差生不动脑筋都能回答,这些都不行。教师应从大多数着手,使大部分学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得出。有的教师提出,在复习旧知识时,应当问后进生;传授新知识时,应问知识的关键处;巩固练习时,应问后进生容易出错处。还有的教师建议,课堂提问应注意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这些都不失为掌握提问分寸的好方法、好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

课堂提问应注意提问对象,在学生的需要处提问

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要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比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别型问题;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问题;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问题;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其中第一种问题主要针对差等生提问;第二、三种提问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提问主要用来提问优等生。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类学生都有积极思考的机会,都有新的收获。另外,提出问题和选择答问对象时也应注意根据不同答问对象区别对待。一般地说,平时举手少的学生优先提问;多次举手而一次未得者也可让其答问;欲举不举的学生,为鼓励其发言,调动发言的积极性,就让其先回答。当然,这几条“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情况灵活运用。

最后,教师还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提问用语,来使提问规范化。例如,针对知识性水平的提问,教师应采用:“说出”“什么是”“是什么”等;针对理解水平的提问,教师可采用“用你自己的话来叙述”“请说明”等这样的语句格式来提问;针对运用水平的提问教师可采用“举例说明”“运用”“做”等这样的问句来提问学生;针对分析水平的提问教师也要采用“请分析”“请证明”“为什么”等这样的问语来提问;针对综合水平的提问教师也要用“请总结一下××”、“综合说明××”等这样的语句。提问主题不能模糊,不能主题不明,让学生不得要领,无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