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10738700000042

第42章 设计模式三——引导式提问

引导式提问,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提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达到理解、掌握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

引导式提问一般是由一系列性问题组成的。这些问题有的是从教材的基本脉络(主线)方面着手设计,有的是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着手设计;问题设计宜简不宜难、宜粗不宜细,一般可以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提问应运用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就会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师通过“引导式”提问可以引领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实施问题引导的具体方法

学生都具有好表现自己的特点,教师抓住这些特点,给他们提供机会,他们就能够认真地从各种现象中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却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情形:面对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问题,学生似乎不为所动。即使提出问题,但大多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雷同而又无新意,离教师的期望相去甚远。有时,学生也能提出几个问题,然而,数量虽多,却是各说各的,听的学生不为所动,提出的问题并未成为全班学生共同讨论的话题。久而久之,学生从敢问逐渐变成了不愿问或问不出,最终导致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慢慢减弱。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每一个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教师应采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从回答问题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一般从学生回答问题中就能知道,这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式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通过问题的解决去突破教材的知识难点,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使学生通过层层剖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有所发展。这样一来,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这对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都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①长方体有多少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特点?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有多少条棱?

这样的引导式提问,使学生在掌握了长方体的相关特征之后,会对正方体的提问内容形成初步的框架,也了解了教师课堂提问的一些惯用方式。这时教师又会问:“让你自己学习正方体,你可以通过哪几方面来学习?能提出哪些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来学习正方体部分的内容,从而掌握正方体相关的知识。

引导提问要及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惑,有的学生对这些困惑就会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或任这些困惑时过境迁。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培养学生对问题随时标注的习惯就十分必要。教师在课中适时地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学生就会乐此不疲,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在刚开始提问时,比较感性化,而随着教师的逐步引导和课程的推进,他们的提问会向理性过渡,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操之过急。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来源于生活。我们的身边到处都存在着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与物,就能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实,只要教师给学生营造出提出问题的环境,给学生架设问题的桥梁,学生就会提出各种有质量、有意义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