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提问是教师教学时的一种教学本领,主要是指通过老师的语言、声调、感情色彩等因素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自然地进入老师设定的问题情境中,这是提高老师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
创设情境式提问就好比给学生搭好的攀登的“梯子”,让学生的答问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情知统一的思维品质的提高过程。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和情感目标。通过交替地攀登这两个梯子,就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而创设情境式提问就很好地达到了这一目的。
实施问题情境打造的具体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打造方法,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把学生自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这个情境过程就是从悬念的不协调—探究悬念后面因素—深思悬念内容—发现悬念的结果—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接触新的知识时,对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还不能同化运用时,也可能产生一种力求解决问题而又不能解决的心理状态,会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老师应如何利用这一“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呢?
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常用于课堂教学中,老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悬念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教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可直接告诉学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是有秘密的,老师已掌握这个秘密,不信你们可以出一些分数来考考老师,老师能很快地判断出每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同时请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使学生明白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确是有秘密的。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有什么秘密,秘密在什么地方”的问题悬念,从而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迫切要解决问题的好奇感与驱动力。
根据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以便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学习新的知识。
借助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良好形式。这样可以使一些抽象、难于理解的知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只要老师把故事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比如,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对形象化情境中的问题有兴趣,会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所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但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问题情境要具有新颖性
新课程中的新的知识点就如课堂中注入的一股活水,让学生在活水中畅游,这就要求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模式,而是“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新型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
所以,老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要知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知识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而要想点燃这个火把,就要求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要新颖、独特,而且还能能引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
问题情境要具有双向性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一方面是适应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困惑和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能达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互融合的良好效果,是师生融洽、和谐的一种幸福快乐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当代教学活动的民主性与和谐性。
师生双向交流的方式是学生的引路人,单向传递信息是真理的化身。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活”起来,鼓励他们多发表自己的“高见”。当然,教师也可以发表见解,但绝不能强求学生接受,师生之间应该允许存在不同观点、思维方法上的分歧,相互驳斥甚至争辩均属正常情况。
问题情境要具有适应性
一般而言,教材内容是相对稳定的,而时代和学生则是动态的,不同的时代和学生群体所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的。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思维的深度都比较高,思维的范围比较广,对具体现象都有自己的思想认识。其实,这对我们的教学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老师的引导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从“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认知、信仰等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去创设问题情境,迎合学生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
问题情境要具有灵活性
教无定法,创设问题情境式教学也要灵活机动,不能一成不变。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教师提出来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可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问题情境设计出来后,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比如,“小组讨论竞赛”“当回小老师”“演讲赛”“辩论赛”等等活动,真正做到“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课堂教学形式,克服旧有的教学模式中单调、呆板的弊端,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问题情境要具有有效性
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它是指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问题创设是否具有有效性。
问题情境要富有趣味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设计,以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中,以此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问题情境要具有障碍性
情境中的问题,不宜过于宽泛,也不宜过于简单,使学生无所适从,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或与小组合作解决。
问题情境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更好地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善于探究知识的勇气和毅力。由此,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学生的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