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10738700000022

第22章 课堂提问要有主体地位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轻易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思考力,并使他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上都能有所提高。

给予学生积极提问的机会,并使学生对其主体地位有所认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怎样提高学生提问的主动性上下功夫,让学生增强这种主体地位的意识。

那么,怎样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为怎样教与怎样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教学目标,下一步就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而深挖教材内容了,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来设计问题。一般来说,大部分课时均可由教师在课前直接告知学生;对知识点多的课时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讲解,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有些学习目标可让学生课前提出。比如在学习“基础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以前所学的旧知识,明确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再制定学习计划;有些学习目标可让学生在课后整理得到。比如在学习古诗《题西林壁》时,通过学习,学生得出了如下目标:①理解了全诗的基本意思;②体会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含的深刻道理;③会背诵和默写全诗。

2.要给学生充分机会,提出疑难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10个问题。”这话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但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学贵有疑”之说举不胜举,这就充分说明质疑在学习中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地提问,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

3.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参与程度的大小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些学生马上就举手准备回答,说明这些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通常情况下是参与了教学过程的。但另一些未举手的学生是否也参与了学习过程呢?这就难以一概而论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力争体现问题的既“妙”又“趣”,让问题能够妙趣横生,得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利施展。在教学中,教师决不能因为几个学生的对答如流,就沾沾自喜,而是要弄清其他学生的参与程度。为此,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提倡和运用“表演法”“互问法”“讲坐法”“实验法”“反馈法”等等有利于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的教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解答问题的全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是绝对行不通的。

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一旦提出就需要解决,从而形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即教学中的“小高潮”。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说,他决不会“代而答之”,使答问环节趋于“顺利”,而是有意激发学生主动去展开讨论,认真剖析问题,借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课文内容,挖掘课文中的含义。一个好的设问就能掀起一个小高潮,无数小高潮就能掀起大高潮,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每一位教师都期望能够达到的。

5.要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归纳学习方法。

掌握学习方法很重要,方法不对,付出再多也是收效甚微,而这也是教师们早已重视的问题了。“授人于渔”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及运用一定的学法,必须学会归纳学习方法。显然,要归纳学习方法绝非易事,必须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才行的。在这样的意识指引下,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比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中华成语时怎样让学生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成语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就能得出学习成语的一般方法——四步法:①查清不懂的字的意思;②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③弄清成语的基本含义;④明白课文中成语的具体运用方法及中心思想。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到的仅仅是点拨、引导的作用。

6.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被动地接受知识,两种方式,效果会决然不同。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必须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真正地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究、获取、掌握、理解和运用新的知识。为了使学生的探索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们充分去感受、体验,并将学生自身的感受与体验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而且,学生在实践中,老师还要注意仔细观察学生活动时的情绪和表现,从他们的言语、表情、眼神、手势和体态等方面捕捉他们的内心活动,分析他们的思维状况和认知水平,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7.要让学生参与考查。

考查是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项主要任务。传统的考查是教师出题,学生解题,其当时的积极作用早已被社会公认。但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这种考查的弊端也日趋暴露出来,尤其是对学校的整体考查,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做得还不十分到位,大部分地区还是抱着固有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至今还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的位置上。我们认为,考查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环节,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应当怎样来体现这样的位置呢?除特需考查之外,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三个过程:①学生可以各自拟卷。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对学生拟的试卷进行审查评分,并根据试卷难易指定学生答卷;②答卷;③阅卷。先让学生解答教师指定的试卷,再将试卷交给出卷的同学批改,然后再将试卷交给教师,由教师分别评出阅卷和学生答卷的得分,统一答卷。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以学生拟的试题为题库,拟定统一标准卷让学生解答。解答后,可由教师统一批阅,也可由出题同学分别批阅。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考查过程复杂了,但由于考查形式、时间以及阅卷灵活度的加大,师生反而有了宽松感。特别是学生,在整个考查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动性增强了,兴趣浓厚了,心情也就轻松愉快了,从而使学习考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总之,课堂提问一定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样的教学才是当今教学所要提倡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