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10738700000017

第17章 课堂提问的注意事项

课堂提问要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运用课堂教学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从提问的内容上考虑到:教学目的明确,问题难易适中,并有逻辑性,提前准备好辅助问题和问题的完整答案,并注意提问的内容一定要紧扣教材的知识点。提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关键所在。课堂提问的目的应服从于总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设计出不同类型的课堂提问。设计出的提问,内容一定要具体、准确。提问前,需要老师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推敲,选出最佳设计,再付诸实施。所以,课堂提问设计需要我们的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才行。而课堂提问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与方法的,否则效果也不会太好。下面有一个教学案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学生就会有好几种答案——“水”、“春天”等。如果问题答案限定必须从物理学角度回答,那么答案就比较明确:“雪是固态的水,化了以后变成液态的水。”无论提哪一类问题,立意都应当鲜明,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切忌提简单的“是非”之类的问题。教师提问应难易适度,便于学生的理解。问题过易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问题过难,学生现有的知识解答不了,起不到学习的效果,更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要符合逻辑性,还要按照教材的顺序,有顺序地设问。问题与问题间一定要构成必然的内在联系。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层层推进,步步为营,节节剥笋,最后水落石出,问题得到解决,教师提问前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性问题和完整的答案。教学中,由于学生理解水平的不同等因素,可能会出现问题提出而不应答的情况,为预防这种现象发生,教师应抓主要问题,再提前准备一些必要的辅助性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定向点拨,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可能会有多种答案,不论答案对或错,或部分正确或部分有误,也都具有创新意义,这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当然,“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不是动动嘴就做得出来的。它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前就应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的基本内容,特别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需要追根究源的地方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吃透教材,慢慢领会教材中最需要和最值得提出问题的地方,从而精心设计出适度的提问。否则,教师如果事先对教材内容不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问题设计不作精心准备,就很容易脱离教材,在无意之中会误导学生的。

所以,课堂提问的内容一定要围绕教材主题,这是一条重要的提问原则。因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师只有通过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启发指导下,使那些陌生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逐渐变得熟悉起来和比较容易理解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巩固学过的知识显然是很有益处的;与此同时,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提高。而如果提问脱离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是随意提出的话,则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严重者还会使学生“误入歧途”。这样,对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习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2.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上应做到:面向全班,先提后问。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把握提问时机,启发引导学生,协助学生完成答案。同时,提问应注意层次,并因人而异。

教师提问时,要关注到全班学生,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经过思考后再点名让学生回答。如果教师先点名后提问,学生会误认为问题是为这位同学个人提出的,“事不关己”,自己就不必主动思考了。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应当留给学生一定的考虑时间,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提高问题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课堂提问时还要把握好时机,最好在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时进行提问。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就是教师启发学生提问的最佳时机。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教师如果把握好这个时机提问,就会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顺利解决。不仅如此,教师提问类型还要面向好、中、差三类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水平的不同程度,来提问题,使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步步提高。

3.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做到认真主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有时,教师也应及时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对问题答案可作必要小结。

不难看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显示了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经常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回答提问,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而学生的态度应诚恳、谦虚,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会装会,那样只能自己骗自己。所以,提问不仅教师可以提,学生也能提。如果学生能在一个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可以肯定这位学生思维灵敏度与洞察力已经不同寻常了。所以,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没有疑问处找疑问,在有疑问处找到解决的办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的态度一定要热情、耐心,决不能讽刺、挖苦,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不仅要耐心听取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还要对学生的正确答案或接近正确的答案,予以肯定并及时进行表扬。教师对不完整或是错误的答案,也要找出学生积极的因素给予以肯定,不要马上责备,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教师听完学生的回答后要及时进行小结。学生受知识水平所限,回答问题时难免出错,教师要及时给予归纳总结。对正确的加以肯定,不完整的给予补充,错误的给予纠正,最后使学生能系统、完整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从不知到知的矛盾。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从解决一个个的问题开始的。教材内容都是依据这个知识的客观规律编写出来的。教师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根据教材的焦点、难点来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可有效引导学生去观察问题,去看书,去思考问题,去想象或记忆问题。可见,掌握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与艺术性,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