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管理要有度
在表现与奖励之间建立起正确的奖罚关系,是改进组织运作的秘诀。管理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好像凡高创作《向日葵》,贝多芬创作交响乐,都得掌握分寸,精雕细刻,来不得半点马虎。管理不单纯是管理无生命的物,更是具有思想的人。所以为什么要管理,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怎样的方式去管理都得有个“度”。也就是说,要有的放矢。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拉伯福认为:企业在奖励员工时最常犯的错误,有如下十条:
1.需要有好成果,却去奖励那些看起来最忙、工作最久的人;
2.要求工作的品质,却设下不合理的完工期限;
3.希望对问题有治本的答案,却奖励治标的方法;
4.光谈对公司的忠诚度,却不提供工作保障,而是付最高的薪水给最新进或威胁要离职的员工;
5.需要事情简化,却奖励使事情复杂化和制造琐碎的人;
6.要求和谐工作环境,却奖励那些最会抱怨且光说不做的人;
7.需要有创意的人,却责罚那些敢于独行的人;
8.光说要节俭,却以最大的预算增幅,来奖励那些将他们所有的资源耗得精光的职员;
9.要求团队合作,却奖励团队中某一成员而牺牲了其他的人;
10.需要创新,却处罚未能成功的创意,而且奖励墨守成规的人。
所有这些,都是无的放矢的最贴切表现。管理者自以为高屋建瓴,所以也不会在不明情况下呼唤一下“借我一双慧眼”,而是盲目下结论,最容易犯那种本来不应该犯的错误,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作为管理者,不妨对照拉伯福所说的这十种错误,一一核对自己是不是犯过类似的错误。比方说,自己是不是口头上讲究实绩、注重实效,却奖励了那些专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的人?是不是口头上员工考核以业绩为主,却往往凭主观印象评价和奖励员工?是不是口头上鼓励创新,却往往处罚了敢于创新的人?是不是口头上鼓励不同意见,却往往处罚坚持原则的员工?是不是口头上鼓励员工勤奋工作、努力奉献,却往往奖励了不干实事、专事捣鬼、打小报告的人……
管理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和充满辩证法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是无的放矢,企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在表现与奖励之间建立起正确的奖罚关系,是改进组织运作的秘诀。这就要求在考核和奖励员工时,特别要注重其工作的实际业绩,而不要注重其口头上怎么说。不能奖励了投机取巧,冷落了埋头实干,否则以后我们指望谁来做事呢?
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偏听偏信,他们的行动更能说明问题。在奖罚问题上,每个管理者确实不可粗心大意、草率行事。否则,种下了苦果还得自己吃!
5.3.2 做事要有度
一个技师在退休时反复告诫自己的小徒弟:不管在何时,你都要少说话,多做事,凡是靠劳动吃饭的人,都得有一手过硬的本领。小徒弟听了连连点头。
十年后,小徒弟早已不再是徒弟了,他也成了技师。他找到师傅,苦着脸说:“师傅,我一直都是按照您的方法做的,不管做什么事,从不多说一句话,只知道埋头苦干,不但为工厂干了许多实事,也学得了一身好本领。可是,令我不明白的是,那些比我技术差的,比我资历少的都升职了加薪了,可我还是拿着过去的工资。”
师傅说:“你确信你在工厂的位置已经无人替代了吗?”他点了点头:“是的。”师傅说:“你是该到请一天假的时候了。”他不懂地问:“请一天假?”师傅说:“是的,不管你以什么理由都行,你一定得请一天假。因为一盏灯如果一直亮着,那么就没人会注意到它,只有熄上一次,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明白了师傅的意思,请了一天假。没想到,第二天上班时,厂长找到他,说要让他当全厂的总技师,还要给他加薪。原来,在他请假的那一天,厂长才发现,工厂是离不开他的,因为平时很多故障都是他去处理的,别人根本不会处理。
他很高兴,也暗暗在心里佩服师傅的高明。薪水提高了,他的日子也好过了。买车买房,娶妻生子。只要经济发生了危机,他便要请上一天假。每次请假后,厂长都会给他加薪。
究竟请了多少次假,他不记得了。就在他最后一次请假后准备去上班时,他被门卫拦在了门外。他去找厂长。厂长说:“你不用来上班了!”他苦恼地去找师傅:“师傅,我都是按您说的去做的啊。”
师傅说:“那天,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呢,你就迫不及待地去请了假。要知道,一盏灯如果一直亮着,确实没人会注意到它,只有熄灭一次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是如果它总是熄灭,那么就会有被取代的危险,谁会需要一盏时亮时熄的灯呢?”
由此可以看出做事宜谨慎。任何人都要尊重,对任何人都要客气,这也是做事谨慎的重要要求。还有一定尽量不要批评别人,尤其是在背后,人前批评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而且批评要无关痛痒,否则也会给自己埋下祸根,但也不能给别人无主见、和事佬的印象,该发表意见要发表意见,该表示思想独立还要表示思想独立。提意见时一定要顾及别人的颜面,对事不对人,切不可指手划脚。做事谨慎还有一着,那就是做什么事都不能过分表现,切忌功高盖主,否则同样是杀身之祸。最后还要提一下,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认错误,这也是在圈子里必备的优良传统。
5.3.3 做人要有度
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书者,犹药也,读之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了书有了文化,不一定能成功,不读书没有文化,绝对不会成功。别相信读书无用论,不读书也可能暂时会获得成功,但是绝对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够赢得尊重。如果你没有机会做一个事业成功的人,那就力争要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做一个懂得生活规则的人。生活看似杂事纷陈,其实内有许多潜在规则。公开声称的未必去做,潜在去做的却不一定都公开出来。如果你没有力量打破潜规则,那你就要遵守潜规则。但如果你有能力突破潜规则,你必然会取得大成功。遵守潜规则,只能保你平安无虞;突破潜规则,才能致常人所不能致。
找到能助你提升的贵人。小孩成长需要大人搀扶,人生上台阶也需要贵人引路。没有贵人引荐,有些圈子你可能永远也挤不进去。有了贵人帮助,你即便没有多大本事,有时也能一步登天。
找到通向成功的最短路线。条条大路通罗马;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人生有许多路可以通往成功,但是其中必有捷径可走。重要的是你要有眼光,很快从不同的路径中找到距离最短的那一条,然后径直走过去,你就会比别人捷足先登。
处理好你身边的关系。你身边总会有很多人,离你最近的一般是上司、同事、下属和日常交往的朋友。你要明白,决定你命运的不是你的同事,也不可能是你的下属,一般的朋友关键时刻更帮不上忙。而真正决定你升迁的永远都是你的上司,明白了这一点,你需要做的就是管好你的下属,协调好你的同事,别让他们无事生非给你找麻烦,然后你要想尽各种办法善待你的上司,取得他们的充分认可、支持和帮助,这样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做一个中庸的人。中庸不是平庸,中庸是讲尺度,讲分寸,讲合适的方法。凡事皆有度,失度必失误。做人也一样,没本事别人瞧不起,本事大了遭嫉妒。你不可太有才,不能贪大功,不可享大名。平时工作事情做到七八分,偶尔不妨露峥嵘。让人知道你有能力就可以了,切不可露才无忌,有功要让人三分,有名要与人分享,尤其是要懂得让功名给你的领导,领导名望高了,自然不断升迁,自然你也会水涨船高,步步攀升。
做人做事不要太追求完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人太完美,谁都抓不住你的把柄,哪个敢对你放心使用。有点无关大局的小缺点、小不足,别人才可以给你帮助,让你长进步。
做一个有志向、有勇气、有谋略的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大志向才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才有希望获得大成功;没有志向就像无头的苍蝇,成功不会光顾没有希望的头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方向还要有勇气实践,目标再诱人,不敢前行的人,也会一事无成。人重要的不是有力量,而是有智慧和谋略。文明社会生存,宁斗志,不角力,学会用头脑致胜很重要。
5.3.4 享受生活,劳逸有度
人所共知,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保持液体状态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让温度保持在0℃~100℃之间。如果温度低于0℃,就会凝冰;如果温度高于100℃,则成蒸汽。
由此可见,事物的质和量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有一种界限,一种限度。在这个限度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反之,超过了这个限度,事物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世间万事万物亦是如此。也就是说,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度”。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持一个度,做到适可而止,方能超然物外。这话说来易,做起来却难。君不见,那些贪权、贪财、贪色的人,并不是不知道权力、钱财和美色等的占有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可是他们超越了,结果弄得家破人亡。原因何在?就在于他们只是将“度”字挂在嘴上,并不去实践。如此,怎能不走向反面呢?
在这里,特别应该提示的是:自然事物的“度”的把握,与社会的人生之“度”的把握相比较,后者更难把握。特别是涉及功名利禄之类的“度”,人们往往很难做到“旁观者清”。对有些人而言,权力、钱财、美色是他们永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结果往往自食苦果。而另一些人则对这些东西敬而远之,不忘用谨慎小心与自我反思的武器来羁束它,结果快乐常伴身边。前者没有辨清孰重孰轻,后者乃大智之 人,因而他们得以保持人生完美,令人仰慕。
赚钱为了享受,这是犹太人赚钱的目的,也是他们对于商业目的的最好诠释。因此犹太人在经商时劳逸有度,使工作与生活两不误,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犹太人看来,没有空闲,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是不会赚钱的人。犹太人认为,要赚钱,首先得有赚钱的时间,而且在赚钱中要合理使用时间,否则就等于白白浪费时间。人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漫长的,许多人成天忙忙碌碌却无所作为;许多人整日沉迷于酒桌牌桌之间,时间被无端地浪费,这些人都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注定成不了大器。
有的人之所以是“大忙人”,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辛苦地工作,为赚钱而忙碌。按照犹太人的生意经,该忙的时候就要忙,否则没有效率。但是,“忙”与“闲”是相对的,学会“忙里偷闲”,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会生活的人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因此,犹太商人常常是“大闲人”。
犹太人视时间如金钱,他们在做生意时会客观而若无其事地谈论自己和别人的寿命:“先生,今年七十岁了吧,大概还可能再活到五到十年左右。”这对于其他任何民族来说,若初次见面就谈这种“不吉利”的话,一定会遭到对方的白眼。而犹太人却很坦然,他们认为人生下来以后就注定要死,不必对死畏之如虎。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就意味着知道自己还能赚多少钱。犹太人活到老赚到老,他们对死的态度是客观和冷静的,一旦知道还能活几年,就会抓紧这几年享受和赚钱。
由于犹太人小孩从小就接受“自主”教育,所以犹太老人也不可能依靠子女赡养,只有自己赚到了钱,安逸的生活才会有保障。同时,他们又是世界上最懂得享受的人。
犹太人认为,一个人不思考事物本质时,绝对摸不清人生的方向;而一个人如果老是走捷径的话,他就不会得到真才实学,更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
因此,犹太人认为,应该适当地松弛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放下一切工作,去思索一些问题,譬如:自己为什么会诞生到这个世界上?负有什么使命?
何谓人生的目标?这是种最基本的思索,即使永远无法求得答案,也会加强一个人的思维深度。
同时,人还应该学会放松自己,学会去休息。生活紧张,有很多人常常为了努力工作,而逐渐远离自己本来所应拥有的生活。犹太人认为,乍见之下,“忙碌”似乎是一种勤勉,其实不然,忙碌并不是一味地值得称赞。
为此,犹太人最大的生活特色之一,就是他们十分重视假日。在以色列,犹太人有许多假日,遍布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也常常把度假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假日里,犹太人不谈论有关工作的事,不思考有关工作的问题,不阅读有关工作的书,也不从事有关工作的计算,全身心地娱乐、放松。
在假日里人们可以访问朋友,把工作抛诸脑后,可以彼此交谈人生观,人生以及艺术……父母与孩子相处,查看孩子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在学校中学到什么,或者约好友或者带全家周游各地,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在犹太人心中,工作对人生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工作,而不知休息的话,他们会失去了人性。因此在假日里,他们能真正脱离所有工作的羁绊,全身心地休息。
犹太人知道“如何休息”,所以他们拥有一个丰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