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099

第99章 孩子说谎的心理因素

不久前,传媒披露的两个“美丽的谎言”先后引起世人的关注。其一是来自中美洲洪都拉斯的一名13岁少年所编造的一个“千里寻亲”的故事,他谎称想与在纽约的父亲相聚,但却苦寻无着。其实,他的父亲早在去年已辞世了。其二是在广州报警找不到家的阿莹,其真相原来是“13岁女孩有家不认爹和妈”。对此,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小孩的谎言背后究竟蕴涵着哪些心理?

说谎,被解释为是一种故意的欺骗行为,是一种蓄意和深思熟虑的对真实情况加以歪曲的企图。说谎是最常见的儿童问题,其原因很多,一般可归纳为无意识的说谎和有意识的说谎两类。

无意识的说谎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由幻想引起的。由于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常把幻想内容当做现实,我们有时误以为小孩是在说谎。如上课时,老师正在让小朋友介绍家中情况。小华特别神气地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说:“我们家里东西可多呢,有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还有钢琴,我每天都弹钢琴,妈妈也教我,将来我要成为钢琴家。”下午放学时,小华的妈妈来接他,老师随便问了问:“小华家里有钢琴,为什么不请一个家庭老师认真、系统地教一教小华呢?”小华的妈妈听了莫名其妙:是不是老师记错了?还是小华现在学会吹牛,向老师说谎呢?经过大家的认真调查,原来小华有几个小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相互之间总是显示各自家中的玩具。其中一位小朋友总带小华到他家弹钢琴,真好玩!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样就勾起了小华对钢琴的兴趣,于是将内心强烈的愿望当成生活的真实告诉了老师和小朋友。

生活中,许多小朋友向父母说谎,说老师表扬了自己,目的是内心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些小孩子在考试结束后,将低分改成高分,其实内心是想得到高分;有些小孩子在同伴面前称自己家中有某样东西,其内心是想得到这些东西。小孩的说谎,尤其是幼儿的说谎,多是这种原因。在这个时期小孩不能完全分清什么是想象,什么是现实,经常将想象和现实混淆起来,于是,常常将想象的事物当成现实说出来。成人误以为小孩子在说谎,这是应注意的。

第二种是自我判断与心理发育不成熟引起的。心理学研究证实:幼儿自我判断标准是极其简单的,常把周围人,尤其是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自己行为对错判断的标准。因此,当自己做错事时,告诉妈妈真实的情况,妈妈会生气,为了不让妈妈生气,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不承认事情是自己所为。

有意识的说谎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父母的误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错误行为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父亲从单位回来很疲劳,就对正在做作业的小东说:“无论谁打电话来,都说我不在。”小东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中却充满疑惑:“为什么爸爸明明在家,却要说不在呢?”于是,真的有人打电话找爸爸,小东就拿起电话说谎了。又如家长对孩子说:“下午学校搞清洁卫生不要去啦,给你写张病假条算了!”这些都在无形中教会孩子说谎。

第二种是逃避责罚。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动辄打骂,以至令他们心理上过度紧张和恐惧,性格懦弱的孩子则更甚。例如小明在废置的车厢内玩火,为了逃避父亲的追究和责罚,就说自己是去救火的。所以当小孩干坏事、做错事后会冒险去说谎,而不愿说出实情,以逃避惩罚。

第三种是为了博取赞扬。例如家长跟孩子约定学习奖励的标准,孩子考试成绩未达标,便会为了获奖及博取家人的赞扬而虚报优秀的分数。

第四种是出于自卑。例如小英家庭经济欠佳,但为了不让几个有钱的同伴瞧不起自己,就谎说自己家装修如何豪华,并虚构出自己的爸爸是经理等故事来。

年龄小的孩子,由于认识能力及思维能力未发育成熟,分不清自我与环境以及事物的真伪,故其“谎言”不一定是有意编造的,属无意识说谎。随着儿童的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类谎言会逐渐减少。但有些儿童由于环境及教养因素令他们在说谎中得到益处,即继发性得益,因此就采用说谎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及愿望。这时候说谎已成为他们的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模式,从而构成品行障碍。其实小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父母的不知道小孩子为什么要说谎,以及孩子说谎后粗暴地对待他们。所以在了解了孩子说谎的原因后,就要学会正确面对说谎的小孩子。

首先,家长不要强化孩子说谎的行为。很多家长遇到孩子真的说谎时,就指责道:“你又在说谎!”这使孩子受到很大的打击,但如果改变说法,可能效果就不一样。“我知道你这次没考好,内心十分痛苦,将考分改了一下,证明你内心十分愿意考90分,于是控制不住将70分改成90分。其实70分也不是一个坏成绩,下次考试努力争取拿90分不是更好吗?”这样就比较委婉地帮孩子认识了错误。

其次,家长不要指责说谎行为。不指责包括说谎行为和做错事本身。如小孩打坏了东西,一不追究,二不关注他在说谎。可以这样说:“幸好没有伤害到你!”“幸好比这更值钱的东西没被你打坏。”这样从现在开始小孩子不但不说谎且能感到“说实话父母会原谅我的”,过一段时间后会自觉承认自己的说谎行为。当孩子自己承认自己说谎时家长一定要给予表扬。

再次,家长不要提示孩子再说谎。有些父母的语言用法不当会启发孩子说谎,比如“这是不是你干的?”“这次又没考好是吗?”。这些简单问句,要求小孩马上回答。如果回答“是”,小孩怕受惩罚,于是只能选择说谎。有时小孩说谎,只是父母并没有完全掌握所有情况,但通过推测可以完全肯定他在说谎,这时应直截了当说出真情,避免多次询问孩子,使小孩子想方设法诡辩。这样还会促使他进一步误解,以为自己聪明,父母肯定不知内情!

另外,应表扬孩子诚实的行为。家长在矫正小孩的说谎时要认识到:奖励诚实行为要比惩罚说谎更为重要,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多表扬奖励小孩的诚实行为,尤其是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可免去惩罚。这样小孩自己体会到诚实比说谎好。

而对说谎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治疗法,如运用角色转换治疗。家长可以设计一个游戏:事情的经过与小孩说谎的前前后后相似,父母扮演小孩子本身,让小孩扮演老师或父母等。通过这种游戏让小孩子体会到说谎的危害。或者运用故事治疗。家长可以讲一些有关说谎者如何最终受害的故事,如《狼来了》、《长鼻子的匹诺曹》等,使小孩从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