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132

第132章 循循善诱法

循循善诱法是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循循:有步骤的样子)的方法。

范例:徐达章教育儿子徐悲鸿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父亲徐达章,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也许是秉承了父亲的绘画天赋,徐悲鸿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时,便很想学习画画。徐达章自有其教育原则,他没有立即答应儿子的请求。

虽然父亲不教自己,但徐悲鸿还是常常抑制不住画画的冲动,跃跃欲试。一次,父亲给徐悲鸿讲述了《论语》中的勇士庄子一人擒住两只老虎的故事。徐悲鸿听后不禁浮想联翩:“老虎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要是能把老虎画下来,是不是也和打虎英雄一样了不起呢?”

于是,他找到一位会画画的大人,请他画了一只老虎,而后照着样子,细细地描下来。父亲看到徐悲鸿的“大作”后,笑着问他画的是什么,徐悲鸿自豪地回答说:“是老虎呀!”

父亲故作惊讶地瞪大眼睛:“这是老虎?不对不对,这分明像一条狗嘛!”徐悲鸿当头挨了一瓢冷水,泪水差点儿涌出来,他不明白身为画家的父亲为什么不鼓励自己学画?

这时父亲终于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画画必须亲自用眼睛去观察实物,你没有见过真的老虎,就不可能画出逼真生动的老虎来。孩子你现在还小,应该首先发奋读书,打下扎实的文化根底,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习绘画才算有了根基。所以,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读书,绘画以后再学不迟。”

弄懂了绘画与读书的关系之后,徐悲鸿从此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勤奋读书,9岁时,他已读完了《诗》、《书》、《礼》、《易》、“四书”、《左传》等启蒙读物。

父亲看时机渐渐成熟,便开始指导徐悲鸿学习临摹。同时,父亲一再告诫徐悲鸿:画是生活的再现与浓缩,要想学好画,必须以生活为本,多多把眼光投向社会与人生。

父亲还想方设法教徐悲鸿观察、欣赏大自然。他常常领着徐悲鸿去河边散步。那如梦如幻的渔舟晓雾,那变幻无声的朝晖夕阳……奇妙的自然景色像一曲曲优美的天籁,开启了徐悲鸿那敏感的心扉。他感受到自然之美,深深地爱上了自然,更迫切地渴望把自然之美用自己的画笔更好地表现出来。因为家境贫寒,父亲无力送徐悲鸿去学校读书,但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孩子,徐悲鸿的文化知识和绘画技能都在飞快地进步着,并最终成为一代美术大师。

评析:

徐悲鸿父亲教子学习绘画的方法,值得那些望子成为各种艺术家的父母借鉴。如今一些父母让孩子进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各种辅导班,培养他们的艺术特长,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有的父母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忽视孩子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的甚至让孩子放弃学业,过早地介入一些商业性的活动。如此揠苗助长,只顾眼前利益的教育方法,不知会葬送多少颇有艺术潜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