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101

第101章 面对青春期的子女

子女进入青春期,父母可以说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男孩子长得越来越帅,开始有点男子汉的气概,女孩子长得亭亭玉立,招人喜爱。但是担心孩子出什么“问题”,就是怕孩子“学坏”了,不能用理智冷静处理青春萌动中出现的情感问题。

这种担心不是无中生有。据调查,中学生出现对异性爱慕之情的现象越来越早,也越来越普遍。对异性爱慕之情是青春期青少年异性相吸现象,它不等于恋爱,却常常被扣上“早恋”的帽子。爱慕之情不是恋爱,但又是恋爱的“潜伏期”,引导不好极可能发展成早恋。

对异性的爱慕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种正常表现,是性心理成熟的流露。可是,由于中学生的道德发展落后于性心理的成熟,这就容易导致异性交往的性心理偏差,这是家长特别要注意的。

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对异性爱慕或是被异性爱慕之时,心情特别紧张,担心孩子出问题,就采用压制、禁止的做法,结果使子女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和他(她)来往,我就偏要和他(她)来往;不能公开来往,就采取“地下活动”,只要不在家里出现,家长就难于察觉。而所谓的“地下活动”有时会更容易导致行为的偏差。

与上述家长的表现相反,有的家长对子女与异性的交往则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甚至还为子女被人爱慕、追求而感到骄傲。有位长得俊俏的女孩,不仅被一些男生所爱慕,甚至还被社会上的小青年所追求。这位俏女孩在家长的放纵之下,交际广泛,应酬不断,哪里还有时间复习功课呢?当老师在家访时谈到这个问题,当妈妈的却说:“现有的女孩子哪个没有几个男朋友?孩子长得俏,多几个男朋友是很自然的,有些女孩子还找不到男朋友呢!”这位女孩后来被妈妈偷偷地带去“人流”时,还搞不清楚对方是谁。这个教训不能说不深刻吧!

家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既要看到他们的性心理正常发展的一面,也要注意他们性道德还不成熟的一面,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既要防止“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意识,又要注意“男女有别”的性别界限。男女同学之间,由于性格、兴趣、志向相投,出现密切的友谊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公开的,坦然的,那是应该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不应横加指责。但与此同时,家长应适当暗示或婉转地提示孩子,不要混淆了友谊与情爱的界限,不要过早地、草率地陷入恋爱的圈子。

当孩子出现对异性爱慕或表现出力图吸引异性的关注、爱慕时,就应该特别加以注意,尤其是孩子出现滥交异性朋友时,更应该提高警惕。由于有的父母忽视或者无视子女的这种异常表现,孩子就容易出现早恋或行为偏差现象。家长这时如果对子女不理解,进行粗暴干涉,也往往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速事态的发展或者使孩子感到“失去生活乐趣”而自我封闭。正确的办法是耐心疏导,加强子女如何度过闲暇时间的指导,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活动,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他们的情感。疏导时,可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谈话或提供有关的书刊文章给孩子阅读,让他们独立地分析、体察。家长必须做个“有心人”,遇到情况要冷静,不要置若罔闻,也不要神经过敏采取过激行动,要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