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怎样调薪调岗,裁员解雇
10726900000013

第13章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自救方略——经济性裁员

全球金融海啸来势汹汹,危机蔓延,企业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以求自保,解雇、裁员、降薪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非常不情愿的痛苦抉择!如何进行合法裁员?如何进行合理降薪?裁员、降薪的条件及程序是怎么的?企业在进行裁员和降薪操作中如何避免因操作不慎,给用人单位再雪上加霜?

为了帮助用人单位在这个非常时期度过难关,让用人单位尽可能的控制解雇及裁员过程中的风险,现对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以及降薪合法性及有关操作作如下介绍。

一、关于经济性裁员的法律可行性及裁员条件

《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当企业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时,是可以裁减人员的。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对经济性裁员必须举证证明,不是口头说明企业有这些情形就可裁员的。必须要提供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了严重困难证据证明。

二、经济性裁员的程序

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企业裁员必须符合以下程序:

(1)人数要求。

裁减人员需达到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才可启动裁员程序,少于该人数的,应当只能够按照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2)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由于经济性裁员涉及到较多劳动者的权益,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有利于工会和劳动者了解裁减人员方案及裁减理由,获得工会和劳动者对经济性裁员行为的理解和认同。当前,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工会,有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工会。已建立工会的企业,可以选择向企业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可以选择向企业同级地方总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企业对原裁减人员方案进行必要修改后,形成正式的裁减人员方案。裁减人员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企业提交《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情况报告表》及相关资料,劳动行政部门对材料齐全的企业裁员报告,给予登记备案,并出具回执。注意,这里的“报告”性质上属于事先告知,而不是行政许可或者审批,不需要经过劳动行政部门同意。

(4)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企业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被裁减人员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企业应当依法向被裁减人员支付经济补偿,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三、经济性裁员操作中的注意点

1.经济性裁员优先留用、招用人员。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裁减人员后,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另外,《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十九条规定,因经济性裁员而被用人单位裁减的职工,在六个月内又被原单位重新录用的,对职工裁减前和重新录用后的工作年限应当连续计算为本单位工作时间。

2.性裁员中不能裁减人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企业在裁员时,“老、弱、病、残”员工不得裁减: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病);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病);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弱);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老);

如果用人单位裁员时擅自裁减上述人员,将面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四、裁员后对所裁员工的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向被裁减人员支付的经济补偿,应当分段计算:

第一部分:从用工之日至2007年12月31日止期间的经济补偿。

根据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的有关规定,即:经济补偿按被裁减人员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被裁减人员支付。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的月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被裁减人员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被裁减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第二部分:从2008年1月1日至解除劳动合同之日止期间的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济补偿按被裁减人员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被裁减人员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被裁减人员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被裁减人员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被裁减人员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被裁减人员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被裁减人员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对于被裁减人员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被裁减人员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被裁减人员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被裁减人员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被裁减人员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五、用人单位不依法裁员法律后果

对于企业不依照法定程序,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进行执行。

另外,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也就是说赔偿金与经济补偿金是不重复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