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哈佛东方新秀
10726800000016

第16章 海雯上六年级时,就与她的同学一起做科学实验,她们选了爆玉米花做课题

海雯上六年级时,有一天,我回家一进门看到许多同学忙忙碌碌的,还闻到家里全是爆玉米花气味,我问是怎么回事。海雯和她的同学说在做科学实验,她们选了爆玉米花做课题。几个小孩在超市买了好多玉米粒,拿回家里后就放在微波炉里加热,还一边记录加热时间等相关数据,最后爆玉米花当然都到她们肚子里去了,大家高兴得又唱又跳,觉得很有意思很有趣,相约还要搞口香糖和巧克力等玩意的试验课题。

爆玉米花是美国小孩聚会看电影很喜欢吃的食物。我后来看了看她们的实验报告,上面列出了各种品牌爆玉米花的加热时间,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某种品牌的爆玉米花最好,需要的加热时间又短又好吃。我说她们的结论如果是做商业市场调查报告还可以,可作为科学实验报告就有点跑题了。但她们还是把报告交上去了。

后来我问报告的成绩,海雯说老师给了她们A。我说要我给分最多只能给C,不过我不是老师。

上十二年级时,海雯化学课的一个实验是酿制葡萄酒,酒酿成装瓶后,学生不能拿走,因为中学生不能喝酒,所以只能叫家长来学校把酒拿回去。在美国按照法律,商店是不可以把烟酒卖给未成年人的。因此要看到青年人来买烟酒,商店营业员有义务要客人出示身份证看是否达到法定年龄。说是这样,但实际上中学生抽烟、酗酒却是美国社会头痛的大问题。

在美国,自然科学课程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住的巴尔地摩市有一个很好的水族馆,每当我有外地朋友来时,我都会带他们去那里走走,每次总能看到一大群学生手里拿着一份表格,大概是在完成他们的生物报告吧。

多年来,美国的专家、学者及老师一直都相信,科学课程教学重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让他们亲手多做实验,借助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寻找资料,进而理解事实验证的过程,这是科学知识传授与了解的最有效方式。只坐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老师很费力,学生却不易理解,充其量照本宣科是应付考试而已,这就背离了科学教学灵活运用的教育宗旨。

但也有不同意见和争论。有人认为多以言语作事实讲述的直接教授法,更能精确地解释自然科学知识,比过度强调让学生操作实验、多方摸索达到书中叙述结果会更直接、更有效。

匹兹堡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在2004年初教育部赞助的全美科学高峰会议上发表了他们的报告,报告显示受教于以直接教授法为主的学生,其设计实验的能力普遍高于另一组探究学习法(Discovery Learning)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更多实验必需的推理能力与技巧。

虽然后者也有一些理由,又有研究旁证,但质疑者甚多。首先,直接教授法教学它具有节省人力及设备、快速、结构严密及方便等优点,但科学不只是既存事实的陈述与背诵,更不是读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发掘更多事实的过程。

全美生物教师协会理事长怀恩·卡利(Wayne Carley)就批评,如果科学教学仅是以书本内容为依据,老师讲、学生听,不重视实验,师生缺少互动,很容易变为只是记忆的学习,错失学生认知的发展阶层,也许很容易应付考试,但根本谈不上科学素养的培育,而学校行政人员更容易因此削减实验器材及设备,成为裁减经费的借口。

其实,教学主要是因材施教、适材适性,并无铁律,更非一成不变。探索实验固然好,但因其过程复杂,需要的学习能力也较高,更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巴尔地摩课程专案负责人就表示:以当地3所低收入社区的中小学为对象,研究直接教学法用于科学课程教育的绩效,6年下来学生的成绩确有长进,因此未来几年仍将继续施行。

据其总监解释,老师们并非弃用实验,而是认为在学生确实了解基本知识与概念之后,做实验才有意义。执教的老师也表示,在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前,的确有必要先花时间解释将进行的实验基本意义及概念,叙述其元素及组成情况,并以自然界的实例说明,比如以火焰加热试管显现不同色彩的变化,若未事先讲解缘由就让学生上阵做实验,难保他们不误认为是变魔术,这样就失去教学的意义了。

总之,对学生如何方能最有效学习、教师教学如何能收到最大效果以及如何测试真正学习成果等三方面进行研究,也一直是没完没了的课题。不过科学课程的教学,实验总是少不了的,这一点无人质疑。

当然,也有一些过头的行为。前些时候就有报道说,加州一位青年女教师在讲授人体解剖课时,由于学生们心不在焉,为了不使课堂枯燥无味,女老师大胆地脱光自己的衣服,来给学生讲解。这一课的确是学生最难忘的一课,同时也轰动了全美国,但最后女老师还是被解雇了。老师认为现在的美国中学生谁没见过黄色淫秽的东西,此举只是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罢了。但许多家长大为不满,而学生更多的是表示支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