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哈佛东方新秀
10726800000015

第15章 随着海雯学习不断进步

1、随着海雯学习不断进步,她直接进入了中学。学业应该说也越来越重了,但我从海雯神情看得出,她的学习仍然是那么轻松

随着海雯英语水平的提高,她的学习也不断进步,她直接进入了中学。应该说学业也越来越重了。但我从海雯神情看得出,她的学习仍然是那么轻松,丝毫没有感到中学的压力。这到底为什么呢?

在美国应该说小学生是最轻松的,功课少,压力轻,因为很多人认为应给小孩快乐的童年。小学只有到高年级才分所谓的快班和普通班。但到了中学,学业较小学有所紧张,课程还是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学、音乐、美术和体育,但已分科由各科老师分别教授了,班级的概念也不一样了。

美国的中学也分初中(Middle School)和高中(High School)。走进美国中学,长长的过道两旁会有很多铁柜(Locker),每个学生会分到一格铁柜,铁柜可以用数码锁锁上。平时不愿带回家的书本、球鞋等就可以放在柜子里,减轻书包的重量。而这个柜子也常成为学生保留隐私的地方,不想让家长知道的东西也就藏在那里。

在正式开学前,学校一般会安排新生到学校由高年级学生做向导,引导新生熟悉学校的环境。学校还会按学生姓名的英文排序来编排学生的班级教室(Homeroom),这个教室仅在每天正式上课前用作年段或学校发布通知等学生暂时停留的地方。

美国中学生不再像小学那样同班的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教室上课了,上不同的课程要换不同的教室,而各科在一起上课的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课程表。而不是像国内一个班级才一张课程表。

美国人搞因材施教。同样一个课程,分成几个层次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课。打个比方说,同是物理课,分基础物理、普通物理和大学物理,学习深度各不相同。

学校会按照学生各科不同的成绩组合成各科的快班,美国叫GT班(Gifted and Talented),或荣誉班(Honor)和普通班(Standard),还有慢班(Basic)和特殊班(Special Education,指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也就是英文好的学生和其他英文好的学生一起上英文快班,数学好的学生与其他数学好的学生组成数学快班。

这样,学生上英语、数学、科学、社会学时班上同学水平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这科的成绩不好,下学期就会建议上普通班。而在普通班学得好,下学期也可要求上快班。快班和普通班的教学进度和要求有所不同。

美国教育比较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与性格,避免填鸭式的教育,因材施教,不强逼学生都要成为同一个模式的模范生。

中国家长常认为小孩要在慢班就没什么希望了,其实也不一定。龟兔赛跑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乌龟不如兔子跑得快,但最后的胜利者也不一定是兔子,只要乌龟能按自己的节奏坚持下去,一样能到达终点。

有些人学得快,而另外一些人学得慢,但学得慢的人,只要自身努力,再有充分的时间,一样可以学得很好。爱因斯坦、爱迪生小时候也都不是所谓聪明的学生,但是他们对人类科学进步所做的贡献又是几个聪明人所能达到的呢?

很多家长不管小孩的学习程度怎样,一定要求小孩非读快班不可,学不好就拼命地补习,跳三步再退两步。每前进一步都那么吃力,能有毅力坚持下去当然还不错,就怕半途而废,从此对学习失去信心。

以我之见,还不如上慢班,向前跨一步,轻松省事,有能力再赶上快班的节奏。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Iam a slow walker,but Inever walk backwards。(我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

只要有信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达到终点。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他是否考入名校,不在于他的起跑点在哪里,而在于他的终点,他为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

我有一个亲戚的儿子原来是国内一所中学学生,成绩非常一般,特别是数学,很吃力。高中时移民美国,结果在美国学校数学成绩非常棒,还拿到了奖学金上大学,毕业后也在美国的一家大公司工作,两年后还提升为主管。

我认为,中国的填鸭式教育导致能消化的学生学习进度很快,而消化不好的学生就可能是吃了吐,而吐了再吃,导致恶性不良循环。美国人搞因材施教,你学得快,高中时把大学的课程也学了。通过全国统考,日后大学承认你的学分,上大学就可以免修这门课。你学得慢,就按普通的课程慢慢学。

而国内的高中,把前面的课程压得紧紧的,到高三整整一年就做复习迎考。我认为这样犹如只长体重不长身高,在题海中做了太多的无用功。不过,高考制度是这样,谁又奈何呢?

中国学生大都把进北大、挤清华作为崇高的目标,所以就只好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美国学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走阳光道,我过独木桥。这就是美国家长与中国家长的观念有相当大的不同。

中国家长大多要求子女上最好的大学,所谓“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类教条。如果子女能上名牌大学,父母自然会感到无尚荣耀,脸上有光。看到别人小孩上名校也会投以羡慕的眼光,有时可能还含有嫉妒成分。

而美国人不一样,他们很尊重子女自己的选择,他们觉得只要子女快乐就行,不论子女选择什么大学,他们都会为子女骄傲。至于别人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他们会说“哇!祝贺祝贺”。

所以,我认为我们中国人从小孩到家长都活得很沉重、很辛苦。当然中国人重视教育、刻苦耐劳、力求上进的精神也奠定了在海内外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基础。

美国学校什么都教,什么股市行情、性教育、预防艾滋病应有尽有,很多家长也抱怨说家长送子女上学是学文化知识,不是到学校学性知识和预防艾滋病知识。不过当学校要上这些有争议的课程时,一般会给家长来一份通知,如果家长不同意,小孩可以不上这种课程。

我的观点是学校都开了课,起码有一定的道理,没有理由不签字。小孩多懂一点“乱七八糟”的道理也没什么不可以,关键还是要培养他们懂得思考,懂得风险,懂得后果,而不是让他们无知。

美国学校还有手工课,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制作木头玩具,或是用电烙铁焊一块电路板,有时还有针线活等等。现在我们的家里还摆着海雯在学校做的作品,有些东西做得还是非常专业的,因为学校里有许多工具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