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知识手册
10723600000007

第7章 心脏与血管的变化

心脏是人体中血液循环的核心动力装置,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在血管里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着,完成人体所需物质的运输和代谢。

心脏位于胸腔内,其大小与自己拳头差不多,1/3部分位于胸部正中线的右侧,2/3部分在正中线左侧。在胸部左侧第五肋间乳腺处,可以看到和触到心脏的搏动。心脏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成左、右两半,分别叫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通,左、右心房不通,左、右心室不通,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均有定向开关的瓣膜,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叫三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叫肺动脉瓣,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叫二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叫主动脉瓣。心脏与大血管根部有囊性膜包裹,这就是心包。正常情况下,心包膜内有少量浆液,当心脏舒缩搏动时,可起润滑作用。

心脏的搏动除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心脏还有专门的节奏点和传导电兴奋的装置,称为心脏的传导系统,调节心脏的节律,它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和左、右束支和浦金野氏纤维等。传导系统的各种不同病理状况可引起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

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由主动脉发出的冠状心脉来承担。冠状动脉管腔小及其分支少或由于各种原因(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等)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时,造成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而直接影响心肌的供血,心肌就会发生缺血、缺氧。这时,病人可以出现心绞痛,重者引起心肌梗死。如果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是缓慢发生的,冠状动脉就可以开放小的微血管吻合支,或形成新生的小血管构成的侧支循环,从而代偿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和适当的运动,均有助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血管主要由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网组成。它和心脏一起构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动脉是专管心脏向外运输血液的管道,静脉是血液返回心脏的管道。毛细血管的一端与细小动脉相连,一端与细小静脉相接,人体各部的物质交换都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的。

全身的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二个途径。体循环:血液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通过主动脉的复杂分支,流向全身各组织的毛细血管,然后与各组织间的静脉毛细血管网相接,血液再由静脉汇集,最后通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肺循环:血液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由右心室将血液射入肺动脉,通过肺动脉的分支到肺的毛细血管,然后,由肺静脉汇集,注入左心房。

体循环与肺循环互相连接,构成一个完整而又封闭的血液循环系统,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不断地循环流动,心脏瓣膜有规律的开启和关闭,使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循环流动,完整而又持续不断的血液循环,保证了人体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转送、废物的排出、体液调节等重要功能的实现。

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到中年后期,生理活动及正常社会活动的减少,心脏的体积和重量渐趋减小,心内膜渐趋增厚和硬化,瓣膜也会逐渐变硬、增厚,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排血量减少。动脉壁内钙含量增加,弹性纤维变性,胶原纤维增加,造成动脉壁弹性下降,动脉内壁可逐渐出现程度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所以,动脉管腔容易变窄。当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时,还会栓塞小动脉,出现如心肌梗死、脑栓塞等严重病变。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易于波动,而且调节功能也下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下降,如进入高原地区,多出现高血压;剧烈的体位变化,亦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结构、功能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增多,中年猝死并不少见,中年时期应对心脏血管疾病有足够的认识,这是中年保健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