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秦腔
10710200000018

第18章 秦腔的打击乐

打击乐又名锣鼓音乐,俗称锣鼓扎子或锣鼓经。

锣鼓是秦地人民的又一伟大创造,包含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的内容。秦腔的打击乐不仅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能够烘托戏剧气氛、制造一种戏曲规定情境,并能使各种唱腔板路自然衔接和自然过渡,形成一种完整的板腔体剧曲;也能把整个演出的如唱、念、做、打、舞等艺术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其作为高度综合艺术的目的;还能更好地去完成一系列音乐形象的塑造。更重要的还是这种打击乐能够巧妙地、真切地把舞台上所有的内在节奏外化,并诉诸观众的听觉与视觉,实现视、听的统一。尤其是秦腔打击乐无论在每件乐器的制造、形状、音响、音色和演奏方面,还是在不同戏剧规定情境下所产生的不同组合形式和所采用的各种锣鼓点子等,显然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和规律,均为其他任何一个剧种打击乐所无法替代。因而我们说秦腔打击乐既是秦腔音乐的又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秦腔音乐独特风格的又一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打击乐的分类

秦腔打击乐保留至今约有400多个锣鼓点子,依其性质和用途不同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开场锣鼓

开场锣鼓,亦称开场乐,常用在每次演出之前,既有制造气氛招徕观众入场观看演出的作用,也有显示戏班主要锣鼓技艺精湛的用意。辛亥革命以后的剧场演出已经很少应用,但仍广泛应用在农村的广场演出中。经常用的有[湖广锣](又名[四棰子])、[暴落棰][十样景](又叫[十番鼓])、[南瓜蔓][串子][闹元宵]等。一般场面都相当宏大,可连续演奏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红火热闹异常,十几里地以外都能感受到。所用乐器众多,曲牌往往由十多个组成。如[湖广锣开场乐]就包括了慢剁棰子、七棰、两棰、四棰、七棰、大列棰、收棰、钩棰子、加官帽、双豹子头、倒脱靴、第一道窝子、第二道窝子、第三道窝子、第四道窝子、双环倒脱靴,紧四棰、七棰、两棰、四棰、倒四棰、浪头、收棰、慢五棰共25曲段。[十样景]的开场更为雄浑、壮观,先是三通(第一通、第二通、第三通),接着是十八棰、滚头子,再转入列棰、五顶魁一、二,接着是小三件的单豹子头、笛子吹十板头,节奏由慢渐快,拥棰、二反,笛子又吹[哪吒令],后是由摩棰逐渐转慢,三棰、慢列棰,三棰起[六上苍],再铰子、手锣、堂鼓[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第四环],接着是三棰、笛子吹[浪头―收江南][钻天哨]转入[浪头]、列棰,再笛子三棰起吹奏[六上苍],后铰子、手锣、钩锣、堂鼓各领一次头演奏[第一环],笛子[六上苍],接[第三环][六上苍][第四环]、收棰、倒八棰,笛子吹[夜深沉]转入浪头、[钻天哨]、列棰子、[老六上苍][牡丹窗花],再铜器各领一次头的一环、二环、三环、四环,转入拥棰、擂棰、倒四棰、两棰、拥棰、全[金钱花],最后结底。谱例从略。

(二)板头锣鼓

因用于各种板式唱腔之前得名。作用为:一是决定所起过门唱板速度;二是配合人物表演动作;三是制造所需舞台氛围,即规定情境。六类板式板头锣鼓共计百十种,只因篇幅有限仅将其曲目分述如下:

慢板板头锣鼓有:

大塌板

二反大塌板

中塌板

紧塌板

三棰拦头

垛头子拦头

长棰拦头

慢傲拦头

一棰拦头

革新年一棰拦头

一棰安拦头

一棰安慢板

安板带喝场及摩棰

懒翻身

二六原板起懒翻身

苦腔子大塌板

苦腔子小塌板

八鸽洗澡

滚白塌板

二六板板头锣鼓有:

二六大代板之一

二六大代板之二

二六慢代板之一

二六慢代板之二

二六拉棰子大代板

垛头子二六大代板

慢速二六蛮代板

蛮代板

硬起蛮代板马腿二六大代板

长棰二六大代板

慢七棰二六代板

两半截二六代板

二六十锣小代板

二六八锣小代板

二六七锣小代板

二六四锣小代板

二六铰子小代板之一

二六铰子小代板之二

二六铰子小代板之三

慢摇板

紧摇板

慢原板

紧原板

苦腔子二六小代板

二六喝场小代板

带板板头锣鼓有:

浪头慢带板之一

浪头慢带板之二

浪头慢带板之三

浪头慢带板之四

浪头慢带板之五

浪头慢带板之六

浪头慢带板之七

浪头一棰慢带板

浪头二反带板

浪头慢带板带二反带板

三棰二反带板

三棰慢带板之一

三棰慢带板之二

慢七棰带板

慢七棰带把带板

半截慢七棰转三棰慢带板

半截慢七棰转三棰干擂带板

慢七棰带喝场

慢七棰带把起喝场

慢七棰干擂

慢带板全扎

慢带板半截扎

三棰慢带板扎

三棰紧带板

三棰干擂紧带板

马腿三棰紧带板

叫头子三棰干擂紧带板

马腿一棰紧带板

七棰紧带板

七棰带把紧带板

七棰头起马腿紧带板

七棰头起三棰紧带板

七棰头起紧摩棰干擂紧带板

紧七棰带喝场

紧七棰干擂

紧带板扎

二导板板头锣鼓有:

慢二导板

紧二导板

二六原起二导板

垫板板头锣鼓有:

慢垫板

中速垫板

紧垫板之一

紧垫板之二

空空辽子

两半截辽子

半截空空辽子

紧垫板扎

滚板板头锣鼓有:

慢滚板

中速滚板

紧滚板

大起板

(三)动作锣鼓

这是进入戏曲情节以后,主要服务于角色、人物的上、下场和演员的做派、表演动作的,有极浓烈的节奏性。但是,又由于舞台上的表演节奏,因剧情的变化和艺术的需要,变化频繁,内容错综复杂,因之这类锣鼓札子也有极大的灵活性。基本要求是这种打击乐必须与剧情的发展变化、演员表演动作的速度、节奏、尺寸紧密配合,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200余种。同样篇幅有限只将曲目分述如下:

1.豹子头类

双豹子头

单豹子头

小豹子头

单棰大豹子头

豹子头亮调

豹子头说诗

单豹子头套双豹子头

豹子头带慢列棰

2.列棰子类

大列棰(三种)

慢列棰(两种)

钉棰子(两种)

硬列棰(四种)

单棰顶

单棰列

豹子头带列棰

牙子单棰列

牙子单棰顶

二反列棰

捂音列棰之一

捂音列棰之二

3.菜碟子类

慢菜碟子

紧菜碟子

菜碟子

大菜碟子

小菜碟子

小锣菜碟子

4.五棰子类:

慢五棰子

紧五棰子

硬五棰子

大五棰子

慢硬五棰子

紧硬五棰子

小硬五棰子

5.四棰类

慢四棰(两种)

大四棰

小四棰

硬四棰(两个)

倒四棰

慢倒四棰

双环倒四棰

四击头

紧四击头

半截四击头

改良四击头

6.两棰类

两棰子(三种)

两棰亮相(三种)

牙子小锣两棰

7.倒脱靴类

慢倒脱靴

紧倒脱靴

硬起倒脱靴

硬起倒脱靴带摆倒序子

双倒脱靴

8.金钱花类

全金钱花

金钱花

半截金钱花(两种)

三棰金钱花

9.滚头子类

大滚头子

小滚头子

10.脚底风类

慢脚底风

紧脚底风

11.望家乡类

望家乡

紧望家乡

半截望家乡

12.摩棰子类

慢摩棰子

紧摩棰子

摩棰

13.一串铃类

大一串铃(两种)

小一串铃(两种)

小锣一串铃

京一串铃

小锣花打一串铃

一串铃小打

出场锣锣

14.倒八棰类

倒八棰

三翻鹞

倒八棰带把

全倒八棰

倒八棰结底

15.叫头子类

双环叫头子

单环叫头子

牙子两棰叫头子

慢两棰叫头子

小锣两棰叫头子

16.剁棰子类

慢剁棰子

硬剁棰子

软剁棰子

小剁棰子

17.出场锣锣(一种)

18.慌场类

慢慌场

紧慌场

大慌场

19.剁头子类

剁头子

慢剁头子

紧剁头子

20.帽子头类

帽子头(两种)

21.钩棰子类

钩棰子

反列棰

小钩棰

22.长棰类

慢长棰

长棰(两种)

23.慢傲棰类

慢傲棰之一

慢傲棰之二

牙子慢傲棰

24.慢磨类

慢磨

倒八棰起慢磨

三翻鹞起慢磨

25.亮钹类

慢亮钹

强起亮钹

弱起亮钹

捂音亮钹

26.压棰类

压棰(两种)

27.水底鱼类

水底鱼

小水底鱼

半截水底鱼

28.拥棰子类

软起拥棰

硬起拥棰

紧起拥棰

破拥棰

二反拥棰

29.乱砸类

慢乱砸

紧乱砸

七棰乱砸

乱砸

乱棰

30.紧急风类

紧急风

慢起紧急风

战鼓起紧急风

紧剁头起紧急风

31.官场锣鼓类

县官上场锣鼓

退堂鼓

交令鼓

道锣

32.擂棰一棰类

大擂棰带一棰

慢擂棰带一棰

擂棰连击带一棰

亮相一棰

冷棰

哑棰

一棰小锣

牙子一棰小锣

牙子花击一棰小锣

连击一棰小锣

连击大一棰

连击一棰带三棰

捂音击带一棰

33.三棰类

慢三眼

快三眼

大小三眼

踏三棰

三棰鼓

三通鼓

34.加官小锣类

加官小锣

半截加官小锣

35.说壳子类

大扑灯蛾(两种)

小扑灯蛾

京扑灯蛾

道壳子

说壳子

魁星点元

36.架子类

鹿架子(大、小两种)

虎架子

龙架子

鬼架子

37.整套锣鼓类

起霸

六合手架子

走边

慢搜门

急搜门

趟马

抖马

38.浪头类

大浪头

紧浪头

39.战场锣鼓类

九棰半起战场

硬列棰起战场

40.望门来

单望门

双望门

紧望门

41.更点锣鼓类

定更鼓

一更三点

二更四点

三更三点

四更二点

五更三点

42.亮铰子类

亮铰子

亮铰子干擂

43.马腿类

马腿

三棰马腿

两棰马腿

44.缓头类

慢缓头紧缓头

二、打击乐的美学特色

秦腔锣鼓,不仅内容十分丰富,变化多端,形式多样,手法各异,而且具有极强的戏剧性与主体感,在秦腔音乐中发挥着为其他音乐难以发挥和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显明的音乐美学特点,特别是在音乐形象的塑造和完成过程中有着统领和指挥作用,进而圆满地实现了中国戏曲音乐超越时间、空间,达到时间、空间的结合和抒情与叙事的结合。

(一)内在外化,内情外现

秦腔打击乐强烈的音响,丰富的节奏和多变的音色,在整个剧曲中具有丰富的表情意义。特别是“以木为节”的“梆子”统领全部乐曲,使“英英鼓腹,洋洋盈耳,激流波,绕梁尘,声震林木,响遏行云,风云为之变色,星辰为之失度”。秦腔唱腔以徵调式为主,主音(徵音“5”)用得极为频繁,尤其在激越的旋律中加进脆亮的梆子,使旋律中本已频繁流动的徵音(即所谓“流徵”者)给人的感觉变得更为强烈。更为高明的是它还能够把戏曲角色所扮演的人物应该表现的一切内部节奏(包括内心活动)具体化外现出来,诉诸观众的听觉与视觉,达到视听共享。

(二)画龙点睛,“乐以发和”

打击乐统领整个音乐并成为文、武场面的总指挥,不仅能够使音乐、文学、唱腔、表演、舞蹈、美术、技艺等诸多戏曲要素实现水乳交融般的结合,表现出自己高度综合性艺术的特点,也能够对上述动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碎步、武打等,都是通过一些很有特色的打击乐,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开展。许多戏中的“走边”“玩手帕”“开门”“爬山”都是用一连串小锣跟着上述动作,把戏“催”向一个新的境界。锣鼓有一种强度和力度都比较饱和的威力,有时仍觉有加强或强调的必要,需要梆子、大号齐上,共同实现境界的创新与完成。如打仗时的紧张、慌乱,失败后的精疲力竭或消沉,都用打击乐把这种鲜明的外在节奏表现出来。同时,也使这种外形节奏体现戏曲的内在节奏。大号一响,有号令的意思,通常情况下,又可以代马鸣、龙吟、虎啸,大哭急叫、兵荒马乱、响雷闪电、两军鏖战。姑娘的穿针捻线,书生挥毫题诗,将军的点兵选将,以至樵夫的砍柴担担和“三五步走遍天下,五七人百万雄兵”,都透过打击乐如实地显现在观众面前。最后由“画龙点睛”达到“乐以发和”的境界。

不同的锣鼓点子,在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舞台气氛上,都有其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