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男孩更像男孩
10710100000030

第30章 爸爸是呵护男孩的参天大树

妈妈是男孩温柔的港湾,爸爸是男孩依靠的大山。男孩不应该只享有妈妈温柔甜美的笑脸,还要享受爸爸有力的拥抱。对每个孩子来说,爸爸和妈妈的作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妈妈教会男孩善良、懂事,爸爸则让男孩体会到阳刚、责任与健硕。在爸爸的感染下,男孩会逐渐成长为男子汉,他将在不久后代替爸爸,成为家里的主心骨。

做妈妈的,要关爱你的男孩;做爸爸的,要为你的男孩搭建一座通往彼此心灵的桥梁。只有当爱与自由并存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了解你的男孩,才能更好地培养他。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与父亲接触时间越长的男孩,性格越开朗、豁达、坚强;与母亲接触越久的男孩越胆小、敏感。这是因为,父亲向儿子传授的是阳刚之气,而母亲给男孩的多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男孩虽然很依赖妈妈,但是等他成长到五六岁,对妈妈的依赖感就会减弱,相反,他更依赖爸爸了。

有一项研究显示,由父亲带大的男孩智商更高。这与父亲做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步骤性有关,对男孩来说他需要父亲提供更合理、更长远的建议。

父亲教导儿子的方式是冷静面对生活和男孩的发展,这无疑是一种更长远的眼光。这种教育方式会让男孩以理智的态度、实用的方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同时,父亲的日常爱好多是动态的、富于力量感与对抗性的活动,这会帮助男孩强身健体、不断战胜自己。

爸爸是男孩的第一个偶像

从小男孩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会注意到站在妈妈背后惊喜地看着自己的那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慢慢知道,那个人叫爸爸。是他像变戏法一样变出各种好玩的玩具,是他一下就能把自己举到半空中,是他在你生病的时候会抱着你狂奔……

在小男孩的眼里爸爸是万能的,是小男孩的第一个偶像。爸爸爽朗的笑声、豁达的胸襟、威武的气魄、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

与男孩的交流沟通,爸爸主打更适合

爸爸的与人交流风格通常和妈妈不一样,妈妈可能更多地使用温柔的语言、轻轻的抚摸来和男孩交流,爸爸却更喜欢跟男孩一起嬉闹,把男孩高高举过肩膀,故意用带有胡子的嘴轻轻地亲吻孩子,让男孩感受到不一样的皮肤触觉……

在养育男孩方面,爸爸和妈妈的角色是互补的。男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妈妈温柔的臂弯,更离不开爸爸粗犷的肩膀,这两种爱对男孩来说就像水和空气,都是不可缺少的。现代社会单亲家庭增多,有很多男孩都是跟随妈妈长大成人的,成长得也非常出色。因此,有的父母不以为然,认为只要小男孩获得足够的母爱就可以了。但是研究也表明与单亲家庭中跟随妈妈成长起来的男孩相比,由爸爸妈妈共同抚养的男孩安全感更强一点,与人相处时更容易敞开心扉,也更容易融入社会。因此,再多的母爱也不能取代父爱,因为父爱有它独特的魅力和力量。爸爸与妈妈迥然不同的养育风格可以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爱的体验,也更有利于男孩的成长。

爸爸是男孩的领路人

在男孩的眼中,爸爸不仅代表着权威,更是自己模仿的对象。爸爸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要比妈妈大得多。因此,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爸爸更应该参与其中,做好男孩的领路人。很多男孩都深有体会,他们的种种与性别角色相符合的行为,都是从小在爸爸身上学到的。爸爸的严格要求,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承担责任,也会更好地让男孩从爸爸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特征,逐渐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爸爸影响男孩的关键时期

1.男孩2岁的时候。

爸爸和男孩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的最好时机是在男孩2岁的时候。因为从怀上宝宝开始,妈妈就可以和婴儿进行交流了。出生之后,妈妈又担负起哺乳的责任。在这个时期,小男孩的眼里只有妈妈,爸爸只能在旁边看着。随着小男孩年龄的增长,等到小男孩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之旅”。这发生在小男孩大约2岁的时候,这时候,爸爸就开始了自己的影响。

2.男孩4岁以后。

4岁以后的男孩渐渐开始懂事明理,也开始形成一些社会品质,爸爸需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培养男孩独立、坚强、果断的性格。当然,有一个基本前提是爸爸妈妈的感情必须和谐。

当好偶像老爸的秘诀

偶像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老爸一定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考核过关”,才能在孩子心中保持“光辉”的形象。

1.偶像应该是正义的。

当小男孩告诉你,他在玩滑梯时有个小朋友插队,他打不过那个小朋友,你该怎么办?是告诉孩子“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告诉孩子可以“欺软怕硬”?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都应该把插队的小朋友拉到后面去让他排队,告诉他滑梯是大家玩的,要遵守秩序。要教育孩子不是用暴力就可以解决一切,不能蛮不讲理也不要屈从于强力,应始终坚持自己的是非观与道义感。当父亲的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插队的行为是错误的。其次这还是一个正义感的问题,不能因为一个人长得高大,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你便只能忍气吞声,而以后在比你弱小的人面前你也没有欺负人的权利,要告诉孩子真正的好汉绝对不是欺软怕硬之徒。

2.偶像是有责任心的。

当孩子不小心撞到了桌椅,疼得哇哇大哭,妈妈一般都会赶紧把孩子搂入怀里,拍拍桌角凳脚说:“不哭了,乖,看妈妈帮你打它了,都是它不好,害我们宝贝撞疼了。”这时爸爸则要让孩子明白责任是怎么回事。不必急着安慰,也不必急着批评,等孩子停止哭泣平静下来的时候,才耐心地告诉他:“人有手有脚,能走能跑;而桌椅什么也不会,静静地在那里,是你自己撞到了它,而不是它撞你,是不是?”爸爸在此刻摆出正确而公允的态度,加入适当的冷峻,能让男孩明白自己做错的事不能推给别人,要像爸爸所说的那样“有责任心”。这样男孩是不会以为你冷血,不喜欢他的,反而会以拥有一个有责任感的爸爸而感到骄傲。

3.偶像是有同情心的。

当爸爸和孩子走在路上遇到乞丐,很多爸爸都会告诉男孩“要饭的人太多了,我们不可能全部都给的”或“要饭的全是假的,可不要上他们的当”。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并不了解这些,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人放下了尊严与羞耻,来向路人乞讨,父亲却如见到瘟疫一般避之不及,或置若罔闻。你可以施舍或者拒绝,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理由。如果你想给,可以告诉孩子:“他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自立的能力,我们帮助他一下好不好?”要让孩子知道,你所帮助的是一个没有自食其力能力的人,而不是想不劳而获的人。如果你不打算给,也应该讲清楚:“这个人有手有脚却天天在这里要钱,他为什么不去劳动呢?我们能帮他一时,但帮不了他一世。”这样在面对别人的难处时,小男孩就会怀着一颗同情的心,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者嘲笑别人。同时小男孩还会慢慢学会理智地看待问题。

当爸爸全身心去关爱男孩,用他的理性思维去教育男孩的时候,没理由不成为男孩心中的偶像。

爸爸应对男孩多一分宽容

很多人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然而,严厉、苛刻的父亲真能教育出孝顺、懂事的儿子吗?很多研究表明,脾气越大、对家人越严厉的父亲,培养出来的儿子越暴躁;越喜欢打骂的父亲,培养出来的儿子越爱说脏话,极易与人发生冲突,带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暴力倾向。

迈克学习很不刻苦,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睡觉,还说老师讲的课很无聊。他的最大爱好就是画画,经常给老师和同学画漫画像。这让老师很恼火,便把他爸爸请到学校来,嘱咐他好好教育儿子。

可是爸爸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迈克说:“我觉得你画得非常逼真,也很可爱。”随后,爸爸将迈克送到了漫画班,鼓励他随性作画。果然,在爸爸的鼓励下,迈克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创作了很多流行漫画。

迈克的爸爸在儿子做错事的时候没有责备他,而是从中发现了儿子的特长并鼓励他追求自己的梦想。如果爸爸责备他、打骂他、逼迫他,也许迈克就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漫画家了。

所以,做爸爸的不要抱怨儿子无所事事,也不要因他做错事而打骂他。反而应该宽容地对待他,让他慢慢进步,慢慢变得懂事。

爸爸在教育过程中对儿子有着深远的影响,爸爸的角色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在爸爸的影响下,儿子会更热爱生活、更自信、更负责,因而更具有男子汉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