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发展战略概论
10705300000010

第10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

一、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报告提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理所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思想,以坚持与时俱进为关键,以坚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以坚持执政为民为本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必须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要求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在执政条件下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先进性,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坚持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执政条件下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概括和新发展,要认真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二)以“与时俱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和根本要求,也是党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等各种实践活动的一贯方针,是赋予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和创造力、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正确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积极适应和引导社会的变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以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十六大报告提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理论创新在各种创新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理论来自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理论又揭示实践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实践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战略指导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同时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使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与创新相结合,以创新推动建设,以建设实践丰富理论创新。

(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必然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方针、政策、战略、措施符合客观实践,使思想认识跟上事物发展变化。必须把解放思想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严格统一起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做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二、发展是第一要务

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很多: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比例不小,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特别是石油严重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尖锐,一些地方滥占耕地和乱采滥挖资源的现象突出;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不小……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靠发展。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靠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靠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要靠发展;解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矛盾要靠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与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要靠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党地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靠发展。总之,要毫不动摇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

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一)与时俱进,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与时俱进地“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立足国家长治久安,积极适应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力量组织好、协调好、团结好。

(二)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改革越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越向纵深方向全面发展,就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56个民族的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项政策措施,都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要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为适应我国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在始终着眼于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同时,协调好和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全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一致性。

(四)以人为本,搞好四大尊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始终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以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