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75

第75章 如何创造和保持国有名牌

如果我们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比作一个“王冠”的话,那么国有名牌就是“王冠”上的“钻石”和“明珠”,没有国有大名牌的产品,就很难称为现代化经济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出口贸易有很大发展,但是我国世界级名牌还是很少。跻身于现代化经济大国之列,就要创造更多的名牌,用名牌产品赢得世界市场。

现在创立名牌是否为时已晚呢?对比历史,我们看到在美国汽车达1000万辆时,日本才开始组装第辆车;在手表卫国瑞士总产量达1亿只时,日本才开始兴办第一家手表厂,可是日本人并不气馁,直接对着美国、瑞士干,20年之后,成了汽车和手表出口大国并创立了一批国有名稗,这给了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不要以为世界市场已被外国名牌占满,其实,创立名牌并无早晚。我们要有志气和勇气,不盲目崇拜洋名牌,而要独辟蹊径,在产品的民族持色、独特新颖,适应需求上科技创新,并在优质服务上大做文章,向现有名牌挑战,最终脱颖而出,后来居上。

过去的老名牌自然会成为昂首挺进世界市场的排头兵,可是老名牌也需发展创新,静态的保持是不可能长久的,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生存。我国60、70年代的名牌,如“红灯”收录机,“回力”牌球鞋,“恒大”牌香烟和“十八街”麻花,在全国首届驰名商际评比中纷纷落马。关键原因是知足不进,创新不够。因此老名牌产品在继续抓好质量和服务的同时要根据消费新潮流不断创新。市场无情亦有情。你有辉惶的过去,却无法拉住消费者,市场就不再投你以青睐;你能根据消费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新招迭出,市场就会让你风采永驻。

“酒好也怕巷子深”,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认为,有了质量优异的产品,还要投入大笔宣传费,借助广播电视新闻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渗透到各个领域,使商标形象进入消费者心中,有意培养他们认牌购货的心理习惯,从而树立名牌形象。

要有名牌保护意识。先注册商标,在确保本产品合法权益之后再参与国际竞争中创立名牌,这是最基本的保护意识。我们有些国有名牌产品因质量和名气的优势很容易走出国门,可是就是因为没有报户口(商标注册)就被稀里糊涂挤出市场,吃了大亏。康熙八年创办的北京同仁堂,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年是皇帝的御药房,研制的药质量上乘,功效显著。可由于“同仁堂”这块御笔的金字招牌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注册商标而被日商抢了先。从此凡带有“同仁堂”标记的中国药品,在日本一律属于违法伪冒产品,而日本的“同仁堂”却借中国“同仁堂”名气大发其财。可见名牌的保护意识直接关系到名牌能否生存。名牌产品要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同时要向消费者广为宣传产品持征,让群众学会辨认真假。

中国要想跻身于现代化经济大国,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名牌,我们应坚定自信地走创立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之路。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