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76

第76章 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等专门人才的培养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经济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经济管理队伍的支撑,经济必然落后,社会必然停滞。现代社会进入了以企业经济为主体的时代。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虽然是经济与科技的较量,但表现形式则是以管理为龙头的企业实力之间的竞争,竞争的载体就是经济管理人才。因此,谁拥有素质高、规模大、行为规范的职业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队伍,谁就能在国际经济竞争的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经济师已脱颖而出。据资料表明,1988年已获得职称证书的中级、高级经济师达400万人,到1994年达到600万人左右。这仅仅是数量的概念,而就其质量来说,离造就一支宏大的经济师队伍的目标还相差很远。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我国的现实状况,可以肯定,没有经济师阶层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就不能实现企业的现代化,更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为此当今各国都十分重视经济管理这种特殊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我国会计师队伍(包括会计员)已发展到1200万人,比1988年统计的数字增长33%,在国有和县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中高级会计师占0.26%,会计师占6.68%,助理会计师占20.98%,会计员占21.88%。会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都有一定的改善,但是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还很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10%,并且普遍在人员老化,素质低,接受新鲜事物慢的现象。会计人员的现状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复合型会计人才,改善会计组织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使之掌握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把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师的知识和观念提高到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水准上。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专职的审计师队伍。就学历而言审计队伍还比较合理。以上海为例,审计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71.1%,中专学历占23.4%,毕业于会计、审计经济管理专业的占80.6%。但是审计队伍也存在不少问题。审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思想观念不适应。由于我国的审计制度是在过去的计划绿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思想观念上受旧体制的影响较多。如注重查违纪,忽视服务;注重微观审计,忽视宏观调控等。这些观念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已不适应了。(2)知识结构不合理。现在审计队伍单一财务型人员较多,综合经济知识型人员较少,因此应尽快更新知识结构。

(3)审计内容、方法不适应。随着企业自主权的加大,审计内容、方法也必须增加新的内容。(4)法制建设不配套。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需采取以下措施:(1)使审计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知识;(2)改革审计内容和方法,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3)加强法制建设,实现审计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目前,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三师”(即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队伍的规模正不断扩大,但是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常抓不懈,既保证数量,也要注重质量,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赵凤敏)